APP下载

探析《倾城之恋》中的修辞手法

2020-06-22刘德临

大观 2020年4期
关键词:倾城之恋修辞手法语言特色

刘德临

摘 要:《倾城之恋》是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作品语言通俗易懂而又精致独特,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尤其是作品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新奇而又具有创意。文章根据作品中出现的比喻、比拟、对照和排比这四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大体把握作品的语言特色,欣赏它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倾城之恋》;比喻;修辞手法;语言特色

在《倾城之恋》这部作品中,作家张爱玲讲述了白流苏和范柳原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虽然主题世俗,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给人一种苍凉大气的感觉。作品中修辞手法的使用丰富多彩,有比喻、比拟、对照、排比等,其中最多的就是比喻。通过对这些修辞手法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它的语言中体会到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和所处的境地,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和画面感。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语言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思维方式。

一、比喻

王希杰在《汉语修辞学》中说:“比喻,又称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在心理联想的基础上,抓住并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其中一个事物来展现、阐述、描绘相关事物。”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反喻等多种类型,灵活多变,是写文章最常见的一种用法。它可以使我们更加容易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使复杂的道理简单化;它可以使表达的事物更加具体,符合我们的审美观,使我们容易接受;它还可以使要表达的东西更加生动形象,使我们印象深刻。

在《倾城之恋》中,比喻相对于其他的修辞手法来说是应用最多的,一共有46个,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其中,明喻的数量比较多,其次是暗喻,然后依次是借喻和博喻。比拟一共有7个,对照有4个,排比有3个。

(一)明喻

明喻,就是打比方。明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常常用“像”“好像”“如”“如同”“好比”“似的”“一样”“一般”“犹如”“像……一样”“像……似的”等词语来连接。这些词语叫“比喻词”。明喻是最常见、最明显、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比喻。明喻能直接地反映出本体的特点,使人对正文看得极其真切,又使事物之间的联系格外密切。本文以下所引用的例句都是出自2006年京华出版社出版的《倾城之恋》。例如:

①杯里的残茶向一边倾过来,绿色的茶叶粘在玻璃上,横斜有致,迎着光,看上去像一棵翠生生的芭蕉。

②石阑干外生着高大的棕榈树,那丝丝缕缕披散着的叶子在太阳光里微微发抖,像光亮的喷泉。

③十一月尾的纤月,仅仅是一钩白色,像玻璃窗上的霜花。

④正在這当口,轰天震地一声响,整个的世界黑了下来,像一只硕大无朋的箱子,啪地关上了盖。数不清的罗愁绮恨,全关在里面了。

⑤现在的这一段,与她的过去毫不相干,像无线电里的歌,唱了一半,忽然受了恶劣的天气的影响,劈劈啪啪炸了起来。

例①的本体是“茶叶”,喻体是“芭蕉”,喻词是“像”,让人不自觉地就会想到杯中的茶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芭蕉一样的晶莹剔透的绿光,残茶也会释放自己的美丽与气质。作者捕捉到了日常生活中最不起眼的细节并把它放大,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可以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茶叶与芭蕉联系起来,让人意想不到。例②本体是“叶子”,喻体是“喷泉”,喻词是“像”。这是说叶子经过阳光的照耀和微风的吹拂后,就像是流动的喷泉,闪闪发着光。这里写出了棕榈树叶子茂密繁多的特点和一种动态美,清新淡雅。例③的本体是“纤月”,喻体是“霜花”,喻词是“像”。 霜花带给人晶莹闪亮、高雅清纯、冰清玉洁的感觉,远看是一层白白的纱雾,近看却是千姿百态。月尾的月,就是这样清新脱俗、独一无二。作者追求的不仅仅是月外面所呈现的样子,更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韵,越接近它,越能感受它的与众不同,语言简约,但却蕴含丰富。例④中本体是“世界”,喻体是“箱子”,喻词是“像”。因为飞机的来回轰炸,房屋倒塌,在轰塌的那一刻,眼前的世界就像是一个大箱子合上盖子,变得漆黑一片。也许那一刻是绝望,是压抑,也许那一刻意味着结束,整个画面充满着苍凉的气氛。例⑤的本体是“现在的经历”,喻体是“无线电的歌”,喻词是“像”。流苏现在的生活与过去毫无关系,她甚至不知道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不用说未来是什么样子,一片茫然,一切的不幸都来得猝不及防。现在经历的这一段就像遭受故障的无线电里的歌,劈劈啪啪,只是在播放着,却不知道播放的内容是什么。她的经历就像是碎片一样,并不完整。如此描写不仅能够使读者体会到流苏当时的感受,而且拟声词的使用也为句子的整体效果增添了色彩,给人更直观的感受。

(二)暗喻

暗喻,就是不把比喻当作比喻,而当作实有其事来陈述。它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而且常用“是”“做”“为”“变为”“变成”“等于”等词语来连接。暗喻又叫隐喻。暗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更为紧密。这种比喻直接指出本体就是喻体,所以相似点得到了更多的强调。例如:

⑥流苏觉得自己就是对联上的一个字,虚飘飘的,不落实地。

⑦这一代便被吸收到朱红洒金的辉煌的背景里去,一点一点的淡金便是从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

⑧墙是冷而粗糙,死的颜色。

例⑥的本体是“流苏”,喻体是“字”。作者把对联上的字想象成字是漂浮在半空中的,这种空虚的、漂浮的状态就是流苏在白公馆的真实处境。没有人关心,没有人重视,家中的一切似乎都有意避开了她。她是独立于白公馆的,是孤独的,她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做什么,她并不属于白公馆这个没有任何感情的地方,所以她是虚飘飘的。“流苏”与“字”的关系更为紧密,语言也比较新颖,思维方式独特。作者选择的喻体是随着情景而定的。例⑦的本体是“淡金”,喻体是“眼睛”。这里写出了一种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伤。每一天都会有一个个的小孩子出生,他们拥有着新的明亮的眼睛。慢慢地,他们长大,又会有下一代,他们就不再年轻,他们的眼睛也不再清澈。他们就会随着辉煌的背景颜色逐渐变淡,而变淡的金色就是曾经的他们。这里的比喻奇特,充满了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气氛,包含着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语言精致,意味深长。例⑧的本体是“墙”,喻体是“颜色”。其实这里反映的是人的情绪的变化,流苏不满于范柳原的态度,心情低落,甚至是失望,所以连墙也是冰冷的颜色,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充满了时代生活的真实感,写出了人生的困境,也写出了人生的忧愁和不如意。

(三)借喻

借喻是本体不出现,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的比喻。借喻没有喻词,它比隐喻更进一层,有突出本体的某种特性的作用。借喻比起明喻和暗喻,它的表达更为隐晦,但是含义丰富,耐人咀嚼,回味无穷,能激起读者的兴趣。例如:

⑨人家连多少小姐都看不上眼呢,他会要你这败柳残花?

⑩火红的小小三角旗,在它自己的风中摇摆着,移,移到她手指边,她噗的一声吹灭了它,只剩下一截红艳的小旗杆,旗杆也枯萎了,垂下灰白蜷曲的鬼影子。

11风里同时飘着无数剪断了的神经的尖端。

例⑨的喻体是“败柳残花”,本体应该是“流苏”。从这可以看出亲戚对于流苏的厌恶与不屑,甚至把她当作一个烟花女子,还有对于流苏和范柳原在舞场上一起跳舞而破坏了宝络的婚事的气愤。这里的语言又有着接地气的一面,更加世俗化、口语化。例⑩的喻体是“三角旗”,本体应是上文出现的“洋火”。洋火像旗帜一样在风中屹立不倒,此时的“三角旗”就是“洋火”。这句话写出了流苏点燃洋火之后又吹灭的一个过程,三角旗似乎是流苏胜利的标志,但是她的“胜利”之下更多的是悲凉。例11的喻体是“神经的尖端”,本体应该是“流弹尖溜溜的声音”。把“流弹的声音”比喻成“神经的尖端”,是视觉与触觉的完美结合,让人意想不到,起到了陌生化的效果。流弹飞过,令人惊恐惧怕,触动着人的每一根神经,不断击打着人的心理防线,给人一种强烈的刺激。

(四)博喻

博喻就是一口气说出若干个比喻。它可以用若干个喻体来比喻同一个本体,也可以用同一个喻体的不同方面来比喻同一本体。例如:

12她的脸,从前是白的像瓷,现在由瓷变为玉——半透明的轻青的玉。

例12的本体是“脸”,喻体分别是“瓷”和“玉”这是用两个喻体来比喻同一个本体,脸由“瓷”变为“玉”,反映了流苏不同时期状态的变化,以前的她淡雅莹净,现在的她经过多年的打磨与雕琢,高雅脱俗,韵味十足。选择“瓷”和“玉”两个喻体,体现了语言的典雅。同时,利用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多种多样的相似点,使得语言表达更具体,描写得更细致。

二、其他修辞手法

(一)比拟

王希杰的《汉语修辞学》中是这样给比拟下定义的:“比拟,就是利用心理联想机制,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比拟的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比拟使语言的表达更加亲切自然,使表达的事物具有生命力,展现出无限的活力,也更容易传达情感,表明态度,从而引起共鸣。书中将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和拟言三类,而在这部作品中主要体现的是拟人和拟物。拟人是把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给他们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具有人的声音笑貌。拟物就是当作为物,一种是把人当作物,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使人的性格特征或者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一種是把这一事物当作另一事物。例如:

13那是个火辣辣的下午,望过去最触目的便是码头上围列着的巨型广告牌,红的,橘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落下,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闹。

14那酽酽的,滟滟的海涛,直溅到窗帘上,把帘子的边缘都染蓝了。

例13的本体是“广告牌”,将死气沉沉的、充满工业化气息的广告牌拟人化,使其具有生机与活力。色彩纷杂的广告牌倒映在海水里,并随着海水的流动起起伏伏,一个接一个互相交错,写出了广告牌之多,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暗含着当时工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危害,表达了一种抵触和厌恶之情。例14的本体是“海涛”,拟体是“蓝色墨水”。这是把“海涛”当作“蓝色墨水”,使海涛具有墨水的性质,窗帘的边缘被飞溅的海涛浸染成蓝色,说明了大海与房屋相接,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充满着一种艺术感。

(二)对照

对照,就是把两个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对照的手法不仅可以使客观存在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更加集中、更加明显,而且可以揭示对立意义,使事理和语言色彩鲜明。对照看似简单而平常,却富有艺术魅力。例如:

15白公馆里对于流苏的再嫁,根本就拿它当一个笑话,只是为了要打发她出门,没奈何,只索不闻不问,由着徐太太闹去。为了宝络这头亲,却忙得鸦飞雀乱,人仰马翻。一样是两个女儿,一方面如火如荼,一方面冷冷清清,相形之下,委实使人难堪。

例15是把白公馆对流苏和宝络二人的出嫁态度进行比较,一个不闻不问,冷冷清清,一个鸦飞雀乱,如火如荼,鲜明地体现出流苏在白公馆中的地位不受重视和白公馆中的人封建腐朽的思想,对流苏的境地产生同情与怜悯之心,给读者强烈的感受。

(三)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排比的项目有的时候是句子成分,有的时候是句子。排比具有突出的表达力,可以充分表现人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使语言畅达明快,富有节奏感。例如:

16有的人善于说话,有的人善于笑,有的人善于管家,你是善于低头的。

17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

例16前面三句话就是为了引出流苏习惯低头,因此有一个小小的转折,让人觉得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这是范柳原在调侃白流苏,语言诙谐幽默,轻松自然,可以看出范柳原对白流苏的喜欢,还表现出了白流苏的那种传统东方女性的气质。例17中的“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一直在强调对未来的一种预设——世界的毁灭,什么都即将结束,抒发了惆怅无奈的感情,但内心又存有希望,语言富有节奏感。

总之,通过对《倾城之恋》中比喻、比拟、对照、排比四种修辞手法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作品的语言特色进行一个大体的总结与概括。在这些运用修辞的语句中,我们能从中感受到自然情感的流露和气氛的渲染,带有浓厚的苍凉感,非常真实,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方面,它的语言生动、活泼、新奇,具有个性,给人想象的空间很大;另一方面,它的语言简约通俗而又精致典雅,韵味十足,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色,反映了作者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蕴含着作者独特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

[4]邓家鲜.张爱玲小说的语言个性化变奏探析[J].电影评介,2010(2).

[5]王妍.《倾城之恋》与《莫失莫忘》语言特色的比较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7(5).

[6]王岩.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语言艺术的文化解析[J].小说评论,2010(2).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倾城之恋修辞手法语言特色
《倾城之恋》:掀开传奇的华丽之袍
从修辞手法对泰国短篇小说《人生百态》节选分析
基于商务英语语言特色的翻译技巧研究
弗洛伊德早期绘画语言特色
浅谈商务英语的文本特征及翻译策略
小说语言分析
关于《围城》中的隐喻思维解读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倾城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