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宾礼用乐研究综述

2020-06-22魏蕾铮

大观 2020年3期
关键词:礼制礼乐

摘 要:宾礼是五礼之一,形式多样,用乐丰富,宾礼用乐是中国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宾礼及其用乐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礼乐制度,文章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礼乐;宾礼制度;宾礼用乐;礼制

注:本文系温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魏蕾铮清代宾礼用乐研究”(3162018020)研究成果。

宾礼是五礼之一,是中国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时期,宾礼主要用于处理天子之国与诸侯之国之间的关系。秦汉以降,随着国家制度及中央王朝与外部边疆关系的变化,宾礼内容与形式也不断产生变化,开始从处理天子之国与诸侯之国的关系,转变为处理中央王国与王府、藩镇、外国以及君臣等关系,因此,宾礼具有丰富的内容与历史内涵。郑樵《通志》曰:“礼乐相须以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①礼与乐是一对概念范畴,礼与乐互为依附,相辅相成是礼乐之常态。因此,宾礼仪式多伴随有用乐行为。以下就宾礼及其用乐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一、宾礼研究

学界有关宾礼的研究成果丰富,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宾礼制度专题研究。这类研究既有对中国历代宾礼发展的整體研究,又有对某一朝代宾礼或某种宾礼形式的个案研究。李无未《中国历代宾礼》是关于中国宾礼发展的专论,该著作以朝代为纲,以内容为目,按朝代演进,详细探讨了不同朝代、不同政权创制宾礼的历史背景与实施过程,宾礼的形式与类别、内容与内涵、作用与意义、前后继替与发展演化。如作者把宾礼划分为七项,即朝觐礼、巡狩礼、天子遣使、盟会、聘问、诸侯邦交、交际礼,并对各种宾礼形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历史考证。杨阳《唐代宾礼研究》、李丽艳《唐代宾礼研究——以〈大唐开元礼 〉为研究视角》两篇论文均以唐代宾礼为研究对象,但两篇侧重点不同,李丽艳以《大唐开元礼》为主要研究文本,在此基础上对唐代的宾礼进行讨论,在唐代宾礼内容的划分上并没有归纳总结。杨阳则梳理了整个唐代的宾礼制定过程,比照《贞观礼》《显庆礼》《开元礼》三部礼典,对唐代礼制创制与演变过程进行了详细梳理,内容更为全面。

上述成果均是对宾礼进行的整体研究,亦有学者对宾礼类别进行个案研究,这类研究多集中于朝聘与朝贡两种宾礼制度。朝聘是古代诸侯朝觐天子的礼仪,是随着武王伐纣、分邦建国、分封诸侯制度而形成的礼制,目的是强化天子与诸侯的等级关系,维护天子的王权统治。李无未《周代朝聘制度研究》从政治角度出发,主要阐述了朝聘礼维护等级制度的功能性,论述了朝聘礼中所体现的等级制度。杨逸之《论春秋时期朝聘礼中的等级制度及其变迁》着重研究春秋时期朝聘礼,探讨其背后的礼制思潮和社会历史影响。黄益飞的《霸伯盂铭文与西周朝聘礼——兼论穆王制礼》主要运用考古学器物铭文资料探讨西周朝聘礼。三篇文章各有侧重,对于我们认识先秦朝聘礼具有重要意义。

与朝聘礼密切相关的是朝贡制度,朝聘制度研究主要集中于先秦,因为秦汉以后随着郡县制度的实施,国家行政体系发生了变化,朝聘制度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继而代之的是处理国家与藩国和外国关系的朝贡制度。就实施而言,朝贡制度比朝聘制度实施历史长,影响大。朝聘处理的是天子之国与诸侯之国之间的关系,是华夏文化内部关系的调适与维护,而朝贡则是处理中央王朝与藩国和外国之间的关系,是华夏文化与外部文化关系的调适与维护。因此说,朝贡强化了华夷之别和大一统观念,对于维护华夏文化与政权的正统性与主体性,建立多民族的统一政权具有重要意义。朝贡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目前学界尚未给予足够重视,专门的研究成果有孙晓玲《宋代朝贡制度研究》、陈少丰《宋代海外诸国朝贡使团入华之研究》等,前者以宋代官方史籍典章所载礼制文献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内部探讨宋代朝贡制度的创制与特点,后者以朝贡使团案例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外部研究宋代朝贡制度的实施与影响。

其二,其他涉及宾礼的相关礼制研究。这类研究主要表现在有关礼制研究的通史与断代史著述中,如陈戍国《中国礼制史》,魏向东、严安平的《中国的礼制》,金开诚的《古代礼制文化》,三本均是关于礼制的通史类著述。其中,陈戍国《中国礼制史》是中国第一部礼制通史丛书,这套丛书着重通过传统文献与田野考古以及古文字资料的综合考察,阐明礼制的若干理论问题,勾勒礼制的起源、演变的轮廓等。虽然三本著述均不是专门研究宾礼,但在对礼制进行整体研究时对宾礼有所涉及。魏晋南北朝虽然是南北对峙、朝代更迭频繁、战事频仍发生的历史时期,但从中国礼制发展而言,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是中国五礼制度最终确立期。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国历代王朝礼制均是按五礼进行创制。梁满仓《魏晋南北朝五礼制度考论》专门研究了魏晋南北朝礼制的发展,其中对宾礼的内容与形式及其与嘉礼之关系与演化有详细探讨。

二、宾礼用乐研究

于宾礼而言,宾礼用乐研究成果更是鲜见。李妍静《论明代宾礼制度下的礼乐》系统探讨了明代宾礼用乐制度、用乐形式与场合以及宾礼用乐的影响和意义。作者把明代宾礼用乐分为仪式用乐和宴飨用乐两种,并认为明朝宾礼用乐在行使朝贡礼的同时对四夷诸国的礼制音乐均有重要的影响。李大鹏《〈左传 〉享宾用乐分类考察与研究》以《左传》为考察对象,探讨了《左传》所载宾礼形式与内容,宾礼用乐的类型、曲目、特点与功能。该文虽然是个案考察,但对于我们认识先秦宾礼用乐具有一定意义。此外,李敦庆《魏晋南北朝礼仪用乐研究》对宾礼用乐亦有探讨,作者认为魏晋时期五礼中的嘉礼用乐和宾礼用乐有部分内容重合,指出了礼制用乐的通用性与丰富性。其他有关宾礼用乐研究多散见于宫廷音乐研究相关成果中,如万依、黄海涛的《清代宫廷音乐》,刘桂腾的《清代乾隆朝宫廷礼乐探微》,前者以清代宫廷音乐为研究对象,后者以清代乾隆朝宫廷礼乐为研究对象,一是整体全面性质,一是部分个案性质,但对清代的宾礼用乐均有涉及。虽然两者均不是专门研究宾礼用乐,但对于认识清代宾礼用乐以及清代宾礼用乐在清代宫廷音乐、清代礼乐文化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宾礼的研究成果多在文史界中出现,且研究成果鲜有提及用乐相关事宜。音乐学界对宾礼用乐研究亦关注不足,仅有几篇论文,或是关注某个朝代或是某种个案研究。因此,从整体上研究宾礼用乐,探讨宾礼仪式与用乐之关系,对于认识中国礼乐制度、礼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宋】郑樵.《通志》卷四十九,乐略第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参考文献:

[1]李无未.中国历代宾禮[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2]杨阳.唐代宾礼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4).

[3]李丽艳.唐代宾礼研究:以《大唐开元礼》为研究视角[J].辽宁大学学报,2015(1).

[4]李无未.周代朝聘制度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5]杨逸之.试论春秋时期朝聘礼中的等级制度及其变迁[J].郑州大学学报,2013(11).

[6]黄益飞.霸伯盂铭文与西周朝聘礼:兼论穆王制礼[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5(12).

[7]孙晓玲.宋代朝贡制度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5(9).

[8]陈少丰.宋代海外诸国朝贡使团入华之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3(2).

[9]陈戍国.中国礼制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

[10]魏向东,严安平.中国的礼制[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

[11]金开诚,魏永康.古代礼制文化[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12]梁满仓.魏晋南北朝五礼制度考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3]李研静.论明代宾礼制度下的礼乐[D].南京师范大学,2014.

[14]李大鹏.《左传》享宾用乐分类考察与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6(2).

[15]李敦庆.魏晋南北朝礼仪用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16]万依,黄海涛.清代宫廷音乐[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5.

[17]刘桂腾.清代乾隆朝宫廷礼乐探微[J].中国音乐学,2001(7).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

猜你喜欢

礼制礼乐
西周礼制城市规划思想对后世都城建设的影响探析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礼乐文明的确立(部级优课)
情繫桑梓 积极捐赠防疫物资
情繫桑梓 积极捐赠防疫物资
语文教学中礼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复习中的应用
礼制规范视域下唐代陵户的设置
土默特地区礼制的研究状况与研究价值简述
中国上古礼制中衣服所具功能与灵魂附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