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的价值分析

2020-06-22廖日凤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摘除术散光度数

廖日凤

(北流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400)

白内障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浑浊的一种眼科疾病[1]。白内障患者多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下降,伴有眩光感,单眼复视以及近视度数增加等症状,是引起后天眼盲的主要疾病[2]。目前白内障患者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本研究选择66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6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66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55~81岁,平均(65.74±3.17)岁,其中晶状体核硬度Ⅳ级21例,V级12例;研究组33例,男16例,女17例,年龄56~80岁,平均(65.68±3.27)岁,其中晶状体核硬度Ⅳ级20例,V级13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本次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患者实施麻醉,常规消毒后铺巾,分别于角膜缘2点、10点、4点或8点位置作穿刺口,两点位置置入辅助钩,4点或8点位置连接前房维持器,10点位置置入截囊针作连续环形撕囊,用3mm角膜切开刀于右上方角膜缘出作一3 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置入超声刀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组织,向前房内注入黏弹剂,置入人工晶体,吸出残余黏弹剂。

研究组给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患者实施麻醉、消毒铺巾后,分别于角膜缘10点、4点或8点位置作穿刺口,4点或8点位置连接前房维持器,10点位置置入截囊针作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晶体核,于上方角膜缘处作结膜瓣,距角膜缘1.5 mm作1平行于角膜缘的横行巩膜半层切口,然后转向角膜方向做一条至透明角膜内的0.5 mm的巩膜隧道,随后垂直进入前房,在晶体前后注入黏弹剂,使用晶体圈套器将晶体套出,清除残余皮质,置入人工晶体,吸净残余黏弹剂。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

1.3.2 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血、大泡性角膜病变和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3.3 疗效指标[4]:显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视力在0.8以上;有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视力较术前提高,但仍≤0.7;无效为患者视力无提高甚至下降。治疗有效率为显效患者与有效患者之和占本组患者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角膜散光度数

治疗前两组的角膜散光度数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的角膜散光度数均有升高(P<0.05),研究组的角膜散光度数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角膜散光度数(,°)

表1 两组角膜散光度数(,°)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n=33) 0.75±0.14 1.24±0.21 11.153 0.000研究组(n=33) 0.74±0.16 1.06±0.34 4.892 0.000 t 0.270 2.587 P 0.394 0.006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n,%)

表3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对(n,%)

3 讨 论

白内障患者多见于老年人,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白内障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引起白内障的因素有遗传、老化、营养障碍、免疫异常、代谢异常、中毒、辐射以及外伤等[5]。白内障分为核性白内障、皮质性白内障和后囊下白内障,其中以核性白内障多见。目前治疗白内障的常用手术方法有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超声乳化术的治疗原理是采用超声波将晶状体核粉碎后吸出,置入人工晶体,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切口较小,能够降低感染风险,减轻对眼内组织的干扰,促进术后恢复,术后散光度数更小,但是该手术对医生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若操作不极易引起角膜损伤病变如大泡性角膜病变,由于硬核白内障的核较硬、囊袋内操作较多,治疗过程中容易引起晶状体后囊破裂。超声乳化手术的治疗费用较为昂贵,而且基层医院由于资源有限,多无超声乳化仪,因此治疗硬核白内障仍以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为主。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原理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类似,但是不需要对前房反复操作,保证前房稳定性,手术中采用圈套器将晶状体核完整套出,且在套出前对晶状体前后均注入黏弹剂,当向外套出晶体核时可减轻少对角膜内皮的摩擦,减少角膜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但是其手术过程中需注意其内切口需大于外切口,充分分离晶状体核与皮质,晶状体套出时应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角膜内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角膜散光度数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差异不大,超声乳化术对于角膜散光度影响较小,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则能够减少角膜、后囊损伤等并发症,提高治疗安全性。

综上,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用于白内障患者中均有一定优势与不足,与超声乳化术相比,小切口白内障更加经济、简便,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猜你喜欢

摘除术散光度数
眼镜的度数是如何得出的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图形中角的度数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隐形眼镜度数换算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扁桃体及腺样体摘除术对6~12岁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