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正复瘫汤联合面肌训练、电针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

2020-06-22宋飞龙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5期
关键词:面肌面瘫电针

宋飞龙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新乡453099)

周围性面瘫属于临床常见、多发性疾病,属中医学“口僻、歪嘴风、吊线风、口眼歪斜”等范畴,主症为口眼歪斜,常见为风寒所致贝尔麻痹及疱疹病毒所致亨特面瘫,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1]。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病因为风寒、风热侵入破坏面部经络,导致面部肌肉发生痉挛,治疗原则为祛风止痉[2]。本研究选取我院周围性面瘫患者78 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牵正复瘫汤联合面肌训练、电针刺激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7月周围性面瘫患者78 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9 例。实验组女19 例,男20 例;年龄22~70 岁,平均年龄(46.03±11.95)岁;病程2~8 d,平均病程(5.04±1.46)d;左侧面瘫22 例,右侧面瘫17 例。参照组女21 例,男18 例;年龄22~71 岁,平均年龄(47.39±11.57)岁;病程2~9 d,平均病程(5.47±1.71)d;左侧面瘫20 例,右侧面瘫19 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周围性面瘫;患者知晓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伴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合并严重颅底病变、脑干病变者;双侧面瘫者;中枢性面瘫者;因中耳炎、腮腺肿瘤等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参照组 采用面肌训练、电针刺激联合治疗。(1)面肌训练:面部按摩15 min/d,面部发热后行额肌、提上唇肌、颏肌、皱眉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颧骨肌、颊肌、笑肌、鼻根肌、提口角肌、鼻中隔下降肌的肌力训练,对于肌力<2 级者可运用手指协助进行被动训练,肌力>3 级者行被动训练并进行协调性、灵敏度、速度训练,1 次/d,30 min/次。(2)电针刺激:取患侧翳风、牵正、迎香、下关、攒竹、颊车、人中、太阳、地仓、颧髎、四白以及双侧合谷,每次7~8个穴位,交替选用,每次选1 对穴位通电,每5 分钟进行1 对穴位更换,选用(0.32~0.38)mm×25 mm毫针,上海华谊G6805-2A 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持续治疗10 d。

1.3.2 实验组 采用牵正复瘫汤、面肌训练、电针刺激联合治疗。面肌训练、电针刺激同参照组。牵正复瘫汤组方:鸡血藤20 g,黄芪30 g,桂枝10 g,全蝎15 g,白附子10 g,僵蚕15 g,当归10 g,红花10 g,熟地黄15 g,天麻10 g,甘草6 g。水煎服,取汁200 ml,2 次/d,100 ml/次。持续治疗10 d。

1.4 观察指标 (1)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双侧额纹、鼻唇沟已恢复对称,蹙额皱眉及闭目已恢复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面部表情正常,为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双侧额纹、鼻唇沟基本恢复对称,蹙额皱眉及闭目轻微障碍,面部表情基本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轻微改善,但恢复不明显,或伴有鳄鱼泪、面肌挛缩或联带运动,为有效;不符合上述标准,为无效。痊愈、显效、有效总和为总有效率。(2)利用Sunnybrook 面神经评定量表评估两组面瘫症状,包括额纹、口眼、鼓腮、鼻唇沟,分值为0~3 分,分值越高,症状恢复越好。(3)利用House-Brackmann 面神经功能分级(H-B)评估面部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大体观、静止状态、运动状态3个维度,分为Ⅰ~Ⅵ级,Ⅰ级为正常(0 分);Ⅱ级为轻度(1 分);Ⅲ级为中度功能异常(2 分);Ⅳ级为中重度功能异常(3 分);Ⅴ级为重度功能异常(4 分);Ⅵ级为完全麻痹(5 分)。(4)采用面部对称详细评价系统(DEFS)评估面部对称性,DEFS 包括5 个动作,分值范围为0~100 分,分值与面部对称性成正比。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参照组的79.49%(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面瘫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口眼、鼓腮、鼻唇沟、额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口眼、鼓腮、鼻唇沟、额纹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面瘫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面瘫症状评分比较(分

时间 组别 n 口眼 鼓腮 鼻唇沟 额纹治疗前 实验组391.15±0.300.72±0.230.98±0.260.98±0.32参照组391.16±0.260.68±0.220.99±0.291.01±0.35 t 0.1570.7850.1600.395 P 0.8750.4350.8730.694治疗后 实验组392.47±0.352.52±0.342.47±0.332.37±0.53参照组392.12±0.272.15±0.332.12±0.381.95±0.42 t 4.9454.8774.3433.879 P<0.001<0.001<0.001<0.001

2.3 两组DEFS 评分、H-B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DEFS 评分、H-B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DEFS 评分高于参照组,H-B 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DEFS 评分、H-B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DEFS 评分、H-B 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治疗前D E FS 评分治疗后 治疗前H -B 评分治疗后实验组3918.96±5.9283.13±7.754.35±0.262.20±0.31参照组3919.32±6.2476.72±6.324.38±0.223.31±0.65 t 0.2614.0030.5509.626 P 0.795<0.0010.584<0.001

3 讨论

面肌训练是周围性面瘫康复治疗重要手段,可通过引导患者沿正确运动模式训练,利于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肌力,促进面部运动功能恢复,维持、恢复面部运动器官形态及功能,延缓受损神经肌肉萎缩,为神经再支配打下基础[3]。

中医学认为[4],周围性面瘫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经络空虚及风热或风寒之邪侵袭面部少阳、阳明经络,致使经气阻滞、筋肌纵缓不收、经筋失养而发病,故治疗宜温经通络、调和营卫、补气养血。电针刺激利用低频电子脉冲对面部穴位进行刺激,可增强面部肌肉组织活性,利于快速建立、恢复纤维及血液传导性,改善血液循环,提高面部神经收缩作用,达到修复、再生受损面部神经的目的[5]。牵正复瘫汤方中鸡血藤补血造血;黄芪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桂枝调和营卫、温经通脉;全蝎息风止痉、通络止痛;白附子祛风痰、解痉;僵蚕息风止痉;当归活血补血;红花散瘀止痛、活血通经;熟地黄补血滋阴;天麻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复脉。诸药共奏温经通络、调和营卫、补气养血之效[6]。现代药理研究发现[7],牵正复瘫汤具有抗炎作用,可缓解炎症反应,且可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还可缓解氧自由基损伤,改善血液微循环,促进受损面部组织再生及修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治疗后口眼、鼓腮、鼻唇沟、额纹评分及DEFS 评分高于参照组,H-B 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说明牵正复瘫汤、电针刺激、面肌训练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可显著减轻面瘫症状,改善面部神经功能障碍,提高面部对称性。综上所述,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牵正复瘫汤、电针刺激、面肌训练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可显著减轻面瘫症状,改善面部神经功能障碍,提高面部对称性。

猜你喜欢

面肌面瘫电针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联用治疗面瘫的临床分析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