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方法对重度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血液流变学及深静脉血栓影响

2020-06-22周朋涛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硬膜外股骨重度

周朋涛

( 鞍山市中心医院麻醉手术中心 , 辽宁 鞍山 114001 )

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是一种常见老年骨折类型,是指股骨颈基底部髋关节囊线以下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受到老龄人口增加和交通事故等高能量损伤事件增多影响,近年来IFF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临床对于重度IFF患者普遍建议行手术治疗,以实现有效的骨折复位和固定。相关研究显示[1],重度IFF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较高的DVT发生风险,而DVT发生率同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具有密切联系。本研究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IFF手术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和DVT发生的影响,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重度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4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且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分布47-72岁,平均(55.9±5.7)岁;Evans分型,Ⅲ级18例,Ⅳ级20例,Ⅴ级2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分布43-74岁,平均(56.4±6.3)岁;Evans分型,Ⅲ级16例,Ⅳ级21例,Ⅴ级3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全身麻醉:取咪达唑仑0.04-0.05mg+芬太尼4.00-6.00μg/kg+维库溴铵0.10mg/kg+0.50-1.00mg/kg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取芬太尼5.00-10.00mg/kg进行麻醉维持,之后取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泵入以镇静、镇痛,并联合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效果。观察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术前30分钟取东莨菪碱0.30mg+苯巴比妥0.10mg肌注,在椎旁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导管置入深度控制在3cm,回抽无血后去1%利多卡因3mL注射,观察5分钟后如患者无不良反应则取0.75%罗哌卡因10-12ml注入。本次研究中,2组患者均接受PFNA内固定术治疗,在股骨大粗隆上方取纵形切口,在大粗隆顶端内0.5cm位置钻入导针,并在透视下对导针位置进行确认。扩髓处理后取PFNA主钉沿导针置入,并将导针拔出,在瞄准器辅助下取拉力螺钉置入股骨头颈内,并取远端交锁螺钉拧入股骨远端,取尾帽拧入股骨近端。术后对切口反复冲洗,并逐层缝合,取引流管置于切口进行引流处理。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6小时、观察组患者术后12小时开始接受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剂量为4100IU,每天1次。同时给予2组患者补液、抑酸、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术后当天可指导患者开始足背伸活动,术后第2天指导其进行膝关节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并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范围。术后24-48小时可视情况将引流管拔除。

3 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比较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DVT发生率。

5 结果

5.1 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2组患者术前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同术前相比,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存在明显变化(P<0.05),且其术后1周时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注:同本组术前相比,aP<0.05;同观察组术后1周相比,bP<0.05。

5.2 2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近端血栓3例,远端血栓7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近端血栓1例,远端血栓2例。对照组患者DVT发生率25.00%(10/40),明显高于观察组7.50%(3/40),差异具有显著性(x2=4.501,P=0.034<0.05)。

讨 论

DVT是一种常见下肢矫形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对于重度IFF患者而言,由于其下肢功能障碍,且受到骨折部位血运受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存在较高的DVT发生风险,对患者术后康复及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李福仙等[2]研究显示,膝关节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不同麻醉方式可对术后DVT的发生率造成影响。相关报道指出[3],术中麻醉对术后DVT发生率的影响可能主要通过改变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高凝状态实现。

同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方式可对交感神经进行阻滞,引起血管扩张,从而导致患者下肢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增加,对血栓形成发挥抑制作用。同时,硬膜外麻醉方式可刺激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大量释放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从而促进纤维蛋白原的溶解,抑制血栓形成。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时期红细胞压积、血液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同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可降低重度IFF患者术后血液粘稠度,对于降低血栓发生风险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本次研究显示,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时其DVT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提示对重度IFF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可有效减少DVT形成,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综上所述,同全身麻醉方式相比,对重度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可有效降低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有利于降低术后血液粘稠度,减少DVT发生风险,对于保证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硬膜外股骨重度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国产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对行TURP术老年病人硬膜外置管成功率的影响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宫斗剧重度中毒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