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犯了轻罪不收监,怎么管

2020-06-21

新传奇 2020年15期
关键词:腕带矫正司法

入矫人员会戴一个定位腕带,每5分钟更新一次所在位置。腕带有防拆装置,如果暴力拆卸或者是有人未经请假直接离开了济南市区,系统都会立即提示。在没请假的情况下缺席学习、劳动,将会被给予警告,3次警告就会被收监。

30岁的孟凡家住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兴福街道。因为姑父几次欺侮父亲,他一怒之下将姑父打伤,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一年。判了缓刑,意味着可以不用到监狱去服刑。孟凡来到兴福司法所,开始接受社区矫正。

戴着定位腕带进行学习

刚开始在司法所报到进入社区矫正(以下简称入矫)的一个月,司法所工作人员每周会与孟凡进行一次谈话;每两个月,司法所工作人员还会进行一次家访。集中学习、劳动安排在周五。

“入矫的前3个月都是‘严管,每个月要学习、劳动‘两个12个小时;如果罪行危害程度小、个人表现好,则会逐渐降为‘普管‘宽管,学习、劳动时间降到10个小时、8个小时。”孟凡说。

工作人员介绍,入矫人员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听课或者看视频,有时是关于触犯法律的警示视频,有时学习一些时政知识,也会有国学、心理学的讲座。劳动则是在社区矫正中心的基地养鱼、种菜。

孟凡手腕上戴着一个定位腕带,看起来像一块电子手表。兴福司法所所长盖颖展示了社区矫正监控指挥系统上所有在矫人员的位置,“这个位置每5分钟更新一次,腕带有防拆装置,如果暴力拆卸或者是有人未经请假直接离开了济南市区,系统都会立即提示”。

此外,在没请假的情况下缺席学习、劳动,将会被给予警告,3次警告就会被收监。

兴福司法所有一个规模比较小的宣告室。在宣告仪式上,入矫人员在被告知社区矫正期间所要遵守的规定之后,会诵读一段入矫誓词,核心内容是警示入矫人员不要再次犯罪。

“一般没有经历过拘留、收监等过程的人,进行社区矫正的时候容易态度不够端正,认识不到自己是一个犯人。因此我们在建所以后着重规范了入矫宣告的仪式,对于入矫人员心态上是一个警醒。”盖颖说。

心理干预:重要的矫正方式

2003年起,我国开始试点社区矫正工作,将宣告缓刑、判决管制、裁定假释和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4类人员纳入社区矫正的框架中,这意味着社区矫正对象主要是犯了轻罪且人身危险性较小的人员。

“一个被判缓刑的人,往往罪行轻微,主观恶意小。让他去监狱服刑,反而不利于改造。”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吴宗宪说。社区矫正既是国际上通行的重要法律制度,也是基于多方需求应运而生的现代化治理手段。

在盖颖看来,入矫人员容易有心理问题。因此,进入社区矫正前的心理评估与入矫之后的心理干预,是社区矫正中的重要内容。评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危险程度,除了谈话、做量表,还有画图等多种方式。

在兴福司法所,除了入矫的时候要做心理评估外,每个月还要重新评估,以调整评级。目前,司法所一共5名工作人員,只有盖颖是正式政法编制。人手不足,流动性强,日常工作繁多。仅社区矫正一项工作,除了整理每个社区矫正人员厚达200页左右的档案外,日常还包括平均每个月走访12次、谈话44次。

盖颖因此申请了两台机器,一台是心理压力评估仪;另一台是心理疏导自助仪。前者主要通过测量心理变异度等人体指标来给出一定判断,全程只需要5分钟;后者则内置了一些心理学常识,以及缓解压力的音乐、游戏等。

“如果最近休息不好,压力比较大,它会有所体现。盖所长会再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孟凡认为仪器“有一定作用”。

未成年人:特殊的矫正对象

在社区矫正人员中,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人群——未成年人。

在社区矫正中心,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平时他们集中学习、劳动的时间段与成年人分开。“还在上学的,尽量让其留在学校继续学习;已经工作的,如果有需要会送其去接受培训。”盖颖认为,给未成年人一个稳定的环境,对于防止再犯罪有重要作用。

综合各国的实践经验来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儿童保护官员苏文颖认为,对于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来说,应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制订个性化的矫正方案。比如,有的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需要一对一心理干预;有些是家庭教育和监护缺失,需要加强亲职教育或者开展家庭治疗;有些需要促成与被害人和解,采取恢复性司法的措施;有些孩子正值青春期的冲动冒险阶段,但是犯罪主观恶意不大,矫正项目可以包括一些竞技探险、户外运动和技能培训活动。

对于在矫未成年人面临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兴福司法所目前能做的是多与父母接触、谈话。比如接受社区矫正的赵新,其父亲喜欢钓鱼,盖颖便和他钓过几次鱼,“主要就是为了改变一下他的教育观念”。

立法亮点多

司法部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姜爱东表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发展迅速、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接受社区矫正对象478万,累计解除矫正对象411万,近年来每年新接收矫正对象50多万。“社区矫正工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节约国家的刑罚执行成本,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促进司法文明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姜爱东说。

今年3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简称《社区矫正法》),这是我国首次就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专门立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王爱立表示,此次出台制定的《社区矫正法》共有9章63条,内容有多处亮点。

一是明确了社区矫正的目标和工作原则。《社区矫正法》明确,社区矫正是为了“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社区矫正工作坚持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结合,专门机关和社会力量相结合,采取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有针对地消除矫正对象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帮助其成为守法的公民。

二是注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如社区矫正机构可以通过公开择优购买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或者其他社会服务,为社区矫正对象在教育、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关系改善等方面提供必要帮扶。

此外,在有关部门和机关之间工作衔接配合、依法矫正社区矫正对象并保护其合法权益,及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等方面,《社区矫正法》也有了明确规定。(中国新闻网等)

猜你喜欢

腕带矫正司法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忠实履职
网络司法拍卖如何更具公信力
社区矫正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监狱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循证矫正研究
英国司法周开幕 系中国法院首次举行国别司法周活动
“电腕带”遏制购物欲
Misfit×Swarovski
Misfit EKOCUCLE腕带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