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百岁老人的家族抗战

2020-06-21

新传奇 2020年15期
关键词:解放军抗战

抗日战争期间,徐氏家族中共有11人投身战场,他们有些去了台湾。所以写书过程中,徐子建还去台湾考察过,亲戚们从另一个角度讲述了国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大溃败。在其堂姐夫看来,原因就是“老百姓都向着共产党”。

去年7月,长篇非虚构纪实文学《父亲的军装》一面世就登上新书排行榜。书的主角是现年104岁的徐成沄,抗战勋章获得者。而书的作者,是知名演员徐静蕾的父亲徐子建。

在《父亲的军装》中,徐子建追溯了家族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记录了父亲是如何从抗日战争与侵略者作战的硝烟中,走向解放战争与劳苦大众站在一起的人生经历。徐子建不仅仅在追寻一段家族史,更是追寻一段民族记忆。

在淞沪会战中经历尸山血海的洗礼

徐家的祖籍是湖北汉阳。1870年,徐子建的祖父徐方兴离开家乡,来到湖南湘潭开始经营一些产业,后来成了英国怡和船运公司的买办。

在父亲徐成沄13岁时,祖父去世,家道开始中落。为了谋生,徐成沄学了中医,之后应征入伍,又进了军医研究班深造。卢沟桥事变后,他毕业成为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192师的军医,开始了抗战生涯。

徐子建在书中这样记述:“父亲说,选择军人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责任、选择了危险、选择了牺牲。战场就是枪林弹雨,九死一生。”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徐成沄所在的192师1120团被改编为28军63师377团,他担任团军医主任兼卫生队长。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徐子建找到了当年63师的《战斗详报》,其中有“烟尘蔽日,弹片如雨”的记载。

徐成沄在战争中也经历了尸山血海的洗礼。他回忆,伤亡的中国士兵大多是被日军炮火击中的,被枪打中的是少数。有些伤员抬到急救室时七窍流血,但全身见不到伤痕,有经验的老兵说,这是被大炮震死的。他还记得,有一个新兵被炸昏了头,坐在壕沟里发愣,连长跑过去大骂:“起来!越怕死越死得快!”另一个新兵抱着头一直哆嗦,连长一把揪起来:“你不杀鬼子,鬼子就杀你!”

很快,日军端着刺刀冲到了阵前,中国士兵也拿起刺刀冲了出去,双方短兵相接、杀声震天。”徐成沄在远处的壕沟里救治伤员,看到中国士兵跟敌人肉搏时用枪托打、用手榴弹砸……

战斗结束后,他陪同一营营长龙鹏看望伤员,一名双脚被炸断的老兵已经昏迷,口里还一直念叨“我要回去种田了”;一名士兵只有15岁,肉搏战中被敌人砍断了右臂,他含着眼泪问徐成沄:“长官,你看我的手还能接上吗?”徐成沄心情非常沉重,“这些农家子弟为保卫国家走上战场,流血牺牲,没有一个临阵逃脱的孬种”。

早年,徐成沄绝口不提自己的抗战经历。后来环境变了,徐成沄专门买了一本中国社科院出版的《中国近代史》,看完后对徐子建说:“抗战的事我可以说了!”

因“民心所向”加入解放军

抗日战争期间,徐氏家族共有11人投身战场,他们有些去了台湾。所以写书过程中,徐子建还去台湾考察过,亲戚们从另一个角度讲述了国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大溃败。在其堂姐夫看来,原因就是“老百姓都向着共产党”。

1946年9月,徐成沄在解放战争期间打第一仗时被俘。当时,解放军战士拉着他的手,一边走,一边进行宣传工作:“到我们这边来干吧,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跟着国民党反动派没有出路。”他告诉徐成沄,自己之前是班长,刚刚提拔成排长。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共产党军队,这位年轻排长的态度和话语,令他至今难忘。

被俘期间,徐成沄被安排与中原野战军民运部的穰明德部长住一套房子。穰部长比徐成沄大几岁,人很随和,让他参加解放军的事也只提了一次,便再没有提起。

开饭时,徐成沄和穰部长一起吃,有时炒两个鸡蛋,有时会有些肉片。负责送饭的炊事班长姓朱,是一个老八路。熟悉之后,徐成沄对他说:“你们长官的伙食不错。”老朱笑了笑:“首长是沾了你的光,按规定平常每周只能打两次牙祭。”徐成沄又问他:“解放军抓不抓壮丁?”老朱说:“解放军不抓壮丁,大家都是自愿参加解放军的。”

穰部长告诉徐成沄,在解放军里,伙夫叫炊事员,勤务兵叫警卫员,军官叫指挥员,这是刘伯承司令员早年从苏联回来后确定的称呼,体现了革命军队人人平等。而且,刘邓首长住的地方离他们的住处不过几百米。

在那里,徐成沄还见到了数不清的、自愿来的“支前民工”——有肩挑手提送水送饭的,有推车送粮、送弹药的,有抬担架运送伤员的,有帮忙押解俘虏的……徐成沄想到国民黨军队的民夫,或是强行抓来,或是花钱雇用,不管干什么都要派兵看管,连打带骂是家常便饭,逃跑的事也时有发生。

过了一段时间,一位张副政委来见徐成沄。他在询问了徐成沄的经历后说:“我们打仗,就是为解放全中国的老百姓。”穰部长告诉徐成沄,这位张副政委就是晋冀鲁豫军区的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徐成沄听后一惊,心想这可是相当于国民党军队里顾祝同那样级别的高级将领啊,竟如此平易近人。

两军的对比、人心的向背,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徐成沄。最终,他选择了留在共产党军队里继续做军医,直到新中国成立。

1949年12月,徐成沄被任命为重庆市卫生局办公室主任兼医政科长。

八年磨一“剑”

写《父亲的军装》之前,徐子建从没有写过文学作品。他一辈子都跟工厂打交道。一开始他在国营企业上班,之后就下海了。不过,他一直保持着阅读习惯,各种各样的书看了不少。

真正动笔写家族历史是2011年。当时徐子建觉得自己写的东西还可以,结果第一篇文章在女儿徐静蕾那里就没通过。为了提高水平,徐子建参加了北京市职工文学创作研修班。他在研修班学习了3年,受益良多。

《父亲的军装》成稿不到18万字,却写了将近8年,家里的小客厅改成了书房,传记、回忆录、战争书籍买了一大堆。这些年,徐子建不断给父亲打电话,询问战争时期的事。徐成沄虽年过百岁,很多人的姓名、重要的电报文稿却张口就能说出来。为了核实,徐子建不断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当年的文字记录,还走访了不少战场遗址、从当地老乡那里搜集口述史料。

徐子建表示,辛苦是辛苦,但有意义。在日寇铁蹄践踏国土时,徐氏家族11人参加抗战,这本书记录了这段历史,既是对民族苦难经历的一种记录,也是对先辈事迹永久的纪念。

(《环球人物》)

猜你喜欢

解放军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抗战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