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讽古咏今 情真意远

2020-06-21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尾联古渡行宫

刘沧,字蕴灵,汶阳人。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

这首诗托古讽今,借隋炀帝的荒淫误国以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的享乐生活。

首联是说,这里曾经是御驾亲临的地方,而今一片肃然。浮云流水之间,一代王朝就这样销声匿迹了。“此地”即指炀帝行宫,炀帝于此极尽荒淫残暴之能事,一个广袤四海的美好江山,便付诸东流了。开篇以反诘句起始:人们说浮云流水转眼即逝,但能赶上隋炀帝败亡的速度吗?“竟如何”三字,尽情嘲笑了这个昏君的迅速亡国。

颔联转入对隋炀帝的控诉,意思是说,美人们香消玉殒,她们将自己的满腹怨恨化为芳草,随东风生长蔓延,如今这行宫已是断墙残垣,满目疮痍,萋萋的芳草在无言地诉说着隋炀帝当年的荒淫残忍。这一联的妙处在于实景寓意,它是写行宫的破落、荒凉,宫内早已空无一人。从这现实的情景中恰恰可以清楚地看到隋炀帝的荒淫残暴。“香销”,香消玉殒,而且已是“南國美人尽”。为了满足一己之私欲,搜罗尽了而且也毁灭尽了南国的美女,真是罪恶滔天。美人已尽,其怨随东风而化为芳草;芳草无涯,人怨无边。这就把抽象的感情写成了具体又真实可感的形象,萋萋芳草,犹含美人冤魂的幽泣,“多”字更令人毛骨悚然。

颈联写出宫所见,意思是说,夕阳西下,行宫前那几棵残柳已失去往日的风姿,水面上烟波浩渺,满眼凄迷。炀帝喜柳,当年行宫之前,隋堤之上,自是处处垂柳掩映。而今呢?“空”,空有,无人欣赏;“露叶”,露珠泛光的叶子。上句以“残柳”点缀行宫,自见历史对其暴政的嘲弄。“露叶”冠以“空”字,自见诗人慨叹之情。下句,烟波浩浩,川水渺渺,空余堤柳,龙舟安在?两句各冠以“残柳”和“夕阳”,给晚照之景笼罩上了一层凄凉黯淡的色彩。

尾联是说,诗人正陷于行宫兴废的沉思之中,微风吹来,明月当空,古渡上响起了悠扬的渔歌声。尾联回应诗题,却不是直吐胸中块垒,而是以景结情。它既切合咏“炀帝行宫”之意,又紧扣讽刺晚唐当世之旨。“行人”,诗人自指。诗人游罢行宫,自然想起这些广陵(扬州)旧事——由于炀帝的荒淫残暴,激化了尖锐的阶级矛盾,末次南游,酿成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不久隋朝即告灭亡。此诗之妙,在于诗人写得含而不露,只写自己“遥起广陵思”的情怀,所思的内容,待读者去想象,去咀嚼。只见诗人在古渡明月之下,又传来了琅琅的渔歌。渔歌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到的是屈原《渔父》中的名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从而将咏古和讽今融为一体,以景语完成了诗的主题。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写景状物极富韵致,显得情真意远,尤其是结尾情韵悠长,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猜你喜欢

尾联古渡行宫
侨眷焦治稼:“古渡诗人”的家国情
古渡熙攘千帆竞 滇池北岸谱华章 守正创新强承载 起航奋进新中心——这里是官渡,这就是官渡
晚次鄂州
论元稹《行宫》的主题意蕴
基于《南巡盛典》版刻图像的清帝南巡行宫御苑空间格局探析*
项城袁世凯行宫(故居)园林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济南市百花洲泰山行宫遗址发掘简报
金江古渡
《登高》尾联新得
险扼古渡孟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