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期刊《广东医药月报》办刊特色研究

2020-06-21林琦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7期

林琦

摘 要:文章从两个方面介绍了《广东医药月报》的办刊特色:以常设栏目体现办刊宗旨,以临时栏目传播讯息、丰富内容;策划特刊、专刊,体现期刊的时效性。通过研究发现,该刊有其独特的一面,值得深入整理、挖掘。

关键词:民国期刊;广东医药月报;办刊特色

民国时期,“西学东渐”思潮导致西医学在中国大量传播,中医药学日渐衰微,到了几近灭绝的地步。为了挽救危难中的中医药,全国各地的中医药界有识之士纷纷办学、办刊以宣传、发扬、改进及普及中医药学。《广东医药月报》就是在这一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该刊于民国十八年(1929)一月在广州创刊,同年十月停刊,月刊,共出版九期,广东新中医学会创办,广东新中医学会宣传委员会编辑发行,每月十五日出版。从其《发刊词》可知其创刊目的有三:保存中国固有的医药卫生学术,并对其进行整理革新,发扬光大;研究外国最新的医药卫生学术,以弥补固有医学的不足,同时把本报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医学的窗口,加强中西医学之间的沟通;通过医药卫生常识的介绍,普及医学知识,更好地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围绕这一办刊宗旨,《广东医药月报》无论在栏目设置还是稿件选择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体现出其自有的办刊特色。

1 以常设栏目体现办刊宗旨,以临时栏目传播讯息、丰富内容

从各期来看,该刊栏目设置多样,既有充分体现其办刊宗旨的常设栏目,如“社论”“专著”“论说”“医案”“药物”“常识”“问答”等,又有紧跟形势、扩大传播、增加阅读趣味性的临时栏目,如“医海珍闻”“文艺”及“特载”等。

1.1 中医药学术相关内容

中医药学术相关内容又可具体归纳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以探讨传统中医药学的理论、学说及其临床应用为主,反映了这一特定时期中医药界对于中医学术提升的初步探索,如《肝病的研究》《生草药的发掘》及医案栏目所记载的内科、外科、妇科及眼科相关医案等。其中,卢朋的《肝病的研究》一文从中医学角度出发,针对肝病的肝气、肝风、肝火提出了相应的治法、药方;管氏父子的 《枪伤致粉碎性骨折医案》,采用独特的正骨手法,并用小夹板固定,通过内服接骨壮骨汤及生骨散,外用跌打驳骨丹等得以痊愈。这些理论与方法对于中医药学的传承、发扬发挥着重要作用,至今仍具有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第二类以探讨中医科学化为主题,尽管部分观点在今天看来有些偏激、不够完善,但也体现了民国时期中医药界有识之士为改良中医药学所做的努力,如《科学论》《中央研究院拟设中药研究所计划书》等。以趙燏黄《中央研究院拟设中药研究所计划书》一文为例,作者首先阐述了中药研究的重要性,然后对中药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包括考订、调查、栽培、鉴定、检明、试验等,最后还拟定了详细的研究规程。该文也可以说是“中医科学化”大潮中关于中药科学化研究的构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三类中西医学内容兼有,属中西医汇通类,如《麻风症概论》《脏燥之研究》等。如润明所撰《脏燥之研究》,文中对脏燥的名称、病因、症状做了详细阐述,并且还专辟“张仲景之发明”一段介绍了中医对此病的认识,然后对其治疗方法进行阐述,包括西医之心灵疗法、饮食疗法及内服镇静、安神剂等;中医的心理疗法及内服药甘麦大枣汤,并对甘麦大枣汤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颇具时代特征。

第四类主要是探讨中医药学发展前途的文章。这些文章反映出当时中医药界的有识之士对中医前途的深层次思考以及他们保存中医、发扬国粹的拳拳之心。如《中医今后应取方针之我见》,从多方面对中医发展提出建议,包括开办学校、组织学会、发展医院、改良药物及建设图书馆等;《整理国医的我见》一文,从整理旧医书、搜集药物以编制标本、研究医药器械、秘方良药的研究提倡、常识之补习、与学校的合作研究等方面对医药团体提出建议,并拟出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需提前做的十点调查,以期提高、发扬中医。

1.2 近代西医学相关内容

近代西医学相关内容,如《内分泌说略》,对内分泌四大器官——甲状腺、大脑下垂体、松果腺、副肾腺与脾腺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探讨了内分泌与消化的作用。该刊纯粹西学知识介绍并不多,主要体现在中西汇通类相关文章中,如前文所述的多篇中西汇通类文章中,除了采用传统中医相关理论对疾病进行探讨外,还引用最新西医学说对该疾病做全面阐释,以达到中西医学沟通的目的。

1.3 医学常识性内容

医学常识性内容,如《屠苏酒之功用及药品》《孕妇卫生法》等。这一类文章以介绍医学常识为主,所涉及的都是一些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医学常识,内容浅显,语言通俗,对于提升国人的医药卫生整体水平有一定的作用。如创刊号始连载之《妇女月经之生理》一文,作者从月经之来源、初潮、月经之型等五个方面对月经的生理做了详细的介绍,为了使其更浅显易懂,文中对一些生疏的问题还通过比较、打比方等方式加以阐述,提高了文章的科普性。其在讲述“月经血之性状”一段中,为了更好地解释其不凝固之特性而与普通血液进行了比较;对初潮年龄的探讨,作者也深入浅出地从风土、遗传、人种等多方面加以比较论述。

由以上可见《广东医药月报》紧紧围绕办刊宗旨的鲜明办刊特色:既有对中医药学术的继承、发扬、整理、革新,又有对近代西医学知识的介绍,还通过常识、问答等普及医学知识,提高民众健康水平。

除此以外,为了丰富该刊的内容,提高阅读性,该刊每期还会根据当时收稿情况及社会动态临时增加栏目,以期传播更多知识、讯息,达到更好的办刊效果。如在第一卷第九号中新增“医海珍闻”一栏刊载陈銮中所撰《中国医术风行于瑞士》,为了解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提供了资料;同一期内还特载《王哲生先生演讲词在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十八年班毕业聚餐会》,表达了作者对中医改革的愿望,对莘莘中医学子的殷切期望。各种启事、通告及广告在本刊中亦有不少,虽不是主体,但皆与医学、医事相关,给大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总的来说,该刊的栏目多样,既有體现其办刊宗旨的固定栏目,又有针对稿件、时局形势所设的临时栏目,传递了丰富多彩的医学知识,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2 紧跟形势策划特刊、专刊,体现期刊的时效性

《广东医药月报》创刊没多久即遇上“废止中医案”事件,为了及时反映事态的发展经过及各界的态度、呼声,该刊特意将第一卷第三、第四号命名为“医潮特刊号”,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对当时的中医存废之论争进行了全面而翔实的报道:既有中医界的态度,也有西医的态度;既有民间各个人、社团及学校的文章,也有卫生部等官方之表态;既有本刊及省内各中医界之呼吁,又有上海等省外各界的呼应;既有赞同的声音,也有反对的声音。这些言论、宣言、提案、通告等的刊发将当时中医药学的生存发展环境、相关各方的态度都即时呈现出来,再现了该事件的发生、发展及省、港、澳三地中医药界为此而做的努力与抗争,为研究粤港澳地区中医药学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史料。

随着“废止中医案”一事的发展,中医药界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各地纷纷建立中医药学校,而课程的设置、教材及讲义的编撰就成为中医人士关注的焦点。针对此事,《广东医药月报》特地将第七号辟为“中医教材编辑会议专号”,“这个专号,就是搜集这次工作的经过和相关的事情,报告我们的关心者。希望关心者读了之后,有良好的计划,予这些工作者以助力;更希望这些工作者高瞻远瞩,迈力前进,达到我们的目的”①。并刊载多篇文章对此次会议进行了及时、详尽的报道,如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呈教育部文《组织学程编制委员会之动机》《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出席代表报告经过》等。

这两类精心策划的特刊、专刊,都是根据当时中医药学发展的形势而临时开设,体现了该刊极强的时效性。它们的出版发行,既反映出民国时期中医药学的生存、发展的情形,又将中医药学的生存环境、所遭遇的困境等生动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也为后人研究民国时期广东地区中医药学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总的来说,《广东医药月报》尽管办刊时间不长,仅出版九期,但其栏目多样,内容丰富,对当时中医药界的大事、要事都有详细报道,信息量非常大,围绕其办刊宗旨而呈现出鲜明的办刊特色,既有学术价值较高的论说、专著,又有科普性强、深入浅出的常识等,是研究近代中医药学最具“原生态”的资料之一,值得深入整理、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