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肛肌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对老年尿失禁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2020-06-19李会芳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分值效能量表

应 静 李会芳

尿失禁为老年人常见疾病,是一种因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引发排尿自控能力丧失的现象。国际尿控协会(ICS)将不能由意志控制的漏尿定义为尿失禁,并认为尿失禁已是国际社会和卫生问题,虽不至威胁患者生命,但已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给患者精神造成极大压力,使其生活质量严重降低。研究显示[1,2],老年尿失禁不仅造成患者身体不适,而且患者心理冲突强烈,易出现焦虑、沮丧等负性情绪,形成心理和生理的恶性循环。本研究选择84例老年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提肛肌训练和心理护理联合干预对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84例老年尿失禁患者被选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入选标准:符合ICS定义的尿失禁诊断标准[3];年龄≥60岁者;未使用过抗胆碱和解痉药物者;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者;尿路感染者;尿路梗阻及狭窄者;器质性排尿功能障碍者。42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63~81岁,平均(70.86±6.48)岁;致病因:手术10例,老年疾病6例,脑血管疾病26例。42例观察者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61~80岁,平均(71.03±5.17)岁;致病因:手术12例,老年疾病8例,脑血管疾病22例。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致病因等)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维持尿液对排尿反射刺激,控制患者每日液体摄入量在2~2.5L范围内;观察并记录患者小便情况,督促患者定时排尿,协助患者恢复排尿自控能力;加强皮肤清洁和护理,预防褥疮等并发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提肛肌训练和心理护理联合干预。①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能清晰认识疾病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等基础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大部分患者因尿失禁自理能力下降,出现烦躁、自卑等负性情绪,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主动关心患者,加强同患者交流、沟通,帮助患者树立疾病治疗正确态度和信心;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并运用各种情绪调节法调节心理状态。②提肛肌训练:患者保持侧卧姿势,责任护士戴好一次性手套,将液状石蜡涂抹于右手食指,缓慢插入患者肛门。左手轻扶患者腹部,指导患者进行肛门、腹部、会阴部的收缩运动,收缩10秒。缓慢呼气,放松10秒,一收一放为1次。患者领会提肛肌训练要领后,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各自行训练1次,每次连续锻炼次数>80次。

1.3 观察指标 ①生活质量: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评定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采取自我测评方式,包括自我困扰(5个)、逃避和限制性行为(9个)和心理社会影响(8个)3个方面共22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从“完全如此”到“从未如此”分别赋值1~5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②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患者自我效能感,该量表包括1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1~4分,总分值40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按照评分分为低自我效能感(<10分)、中等自我效能感(10~20分)和高自我效能感(>20分)。③心理状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抑郁症状,该量表包括体质量(2分)、睡眠障碍(6分)、日夜变化(2分)、绝望感(12分)、阻滞(15分)、认知障碍(22分)、焦虑/躯体化(19分)共7类因子,总分值78分,分值越高表明抑郁症状越严重。上述观察指标均由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自我评价。

2.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分析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困扰、逃避和限制性行为、心理社会影响及总分值均升高,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生活质量分析(分)

注:#P<0.05,与常规组干预后相比;*P<0.05,与本组干预前相比。

2.2 两组自我效能感分析 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和高自我效能感比例(57.14%)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心理状况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HAMD量表各因子评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目前,尿失禁已被ICS列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五大疾病之一。该疾病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的显著特点,导致患者社会心理行为和依从性下降。心理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4]。提肛肌训练有助于患者盆底肌肉张力的增强,提高远端尿道括约肌控尿能力,改善尿失禁患者尿频、尿失禁临床症状。另外,此训练通过提肛肌收缩,增加尿道关闭功能。

表2 两组自我效能感分析(分)

表3 两组心理状况对比(分)

注:#P<0.05,与常规组干预后相比;*P<0.05,与本组干预前相比。

自我效能作为常用的一种健康状况预测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自身潜能的发挥,促进健康。本文中,联合干预患者GSES评分和高自我效能感比例(57.14%)高于常规护理干预患者,表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升显著。患者进行提肛肌训练后自我行为管理能力水平提升,尿失禁发生次数减少。李娟等[5]报道称,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制约关系。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自我困扰、逃避和限制性行为、心理社会影响及总分值均高于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即联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明显。另一方面,尿失禁患者日常生活对家人的依赖性较强,长期治疗和反复训练使患者逐渐丧失了疾病抵抗信心,导致自我效能水平的降低。

此外有报道显示[6],心理因素是影响尿失禁患者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受病程长、经济压力大、生活受限等因素的干扰,尿失禁患者抑郁程度严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和生活质量。本文中,联合干预的患者HAMD量表各因子评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患者,提示患者的抑郁症状缓解,心理状况改善。

综上所述,老年尿失禁患者给予提肛肌训练和心理护理联合干预后,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感提升,心理状况明显改善。

猜你喜欢

分值效能量表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指印特征点编辑差异对档案指印匹配分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