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气压力波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

2020-06-19姜恒蔚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股骨康复训练髋关节

由 健 姜恒蔚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的骨科疾病之一,临床多以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正确有效的康复措施是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关键[1]。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空气压力波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肿胀、并发症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情况,以期为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5例、对照组45例。研究组中性别比男:女=27:18,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73.16±0.1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高处坠落伤10例、摔伤21例,临床分型(Evans):Ⅰ型6例、Ⅱ型19例、Ⅲ型20例;对照组中性别比男:女=26:19,年龄 61~89岁,平均年龄(73.17±0.1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高处坠落伤11例、摔伤19例,临床分型(Evans):Ⅰ型5例、Ⅱ型20例、Ⅲ型20例。两组上述各项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予以康复训练,研究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联合使用康复训练与空气压力波治疗,其中康复训练内容、时间、实施人员等均同对照组。

1.2.1 康复训练:①术后1~3天予以踝泵运动训练、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训练、膝关节主动屈伸训练、卧位水平移动等;②术后4~7天予以患侧肢体外展训练、髋关节后伸训练等;③术后2~4周予以被动拉伸股四头肌及小腿、站立、蹲下、坐位等训练;④术后5~12周在继续行前述训练基础上增加上下台阶训练、负重训练等。

1.2.2 空气压力波治疗:空气压力波仪器选用北京泽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型号:HB920C)。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将下肢放于压力套中,将拉链拉好后检查各接口气密性及管路情况,确认无误后开始空气压力波治疗。初始治疗时将仪器压力设置为10kPa,之后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压力,每天治疗2次,每次治疗30分钟,连续治疗7天。

1.3 观察指标 ①疼痛: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acale,VAS)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变化情况,VAS法评分0~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重(正相关)。②肿胀: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患肢肿胀处较正常肢体差值。③并发症: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④功能:利用Harris量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变化情况,内容涉及疼痛、功能、活动度、畸形等,Harris量表得分0~100分,分数与被评价者髋关节功能相关性同VAS法。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与肿胀对比 两组治疗前VAS法评分、患肢肿胀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法评分、患肢肿胀程度均较之前有效改善,其中研究组治疗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组内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法评分、患肢肿胀程度变化情况对比

注:*对照组与之对比P<0.05;#治疗前与之对比P<0.05。

2.2 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为26.67%,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本研究中未见术后发生多种(2种及以上)并发症情况。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注:*对照组与之对比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对比 两组治疗前两组Harris量表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arri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研究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优,数据组间、组内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arris量表变化情况对比 (分)

注:*对照组与之对比P<0.05;#治疗前与之对比P<0.05。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老年男性人群,目前临床首选外科手术治疗,以尽量减少因长期卧床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2]。由于外科手术为有创操作,势必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肢体造成创伤,术后疼痛、肿胀、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不利于患者尽快开展康复训练。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肿胀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尽快恢复局部肢体功能。

既往常规康复训练侧重于通过科学性、规律性的运动帮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未过多关注术后疼痛、肿胀及并发症等情况[3]。应注意的是,若术后疼痛、肿胀程度较重不利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配合康复训练,若发生术后并发症不仅耽误康复训练进程,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空气压力波治疗是近年临床推广的非介入性治疗方法[4],利用气囊(多腔)实现反复充气、放气从而产生循环压力,持续对局部肢体进行挤压,以达到促进血液流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目前已有研究认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空气压力波,有利于通过促进血液中致痛因子、炎症因子的吸收缓解术后疼痛、肿胀程度,降低褥疮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术后康复效果。本文也已通过分组研究证实,应用康复训练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的研究组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改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均显著优于未加用空气压力波治疗的对照组,此结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5]。

综上所述,联用康复训练与空气压力波治疗有利于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髋关节恢复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今后推广。

猜你喜欢

股骨康复训练髋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