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眼底病变效果分析

2020-06-19姚浩

医药前沿 2020年7期
关键词:樟柳碱眼底病继发性

姚浩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 重庆 400010)

目前,继发性缺血性眼底病变发病率逐年增多,其病因复杂,多为视神经营养血管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也可能和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眼压变化等有关,可导致患者视神经营养血管缺氧而引起继发性缺血性眼底病[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66 例缺血性眼底病变患者。对照组采取血塞通粉针静滴治疗方案,实验组血塞通粉针静滴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静脉旁注射。分析了治疗缺血性眼底病变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66 例2017 年12 月—2019 年6 月缺血性眼底病患者。其中,对照组年龄41 ~84 岁,平均58.34±2.66 岁。病程3 ~12 个月,平均(8.12±1.45)个月。男女分别21 例和12例。视网膜动脉阻塞导致继发性缺血性眼底病4 例,缺血性病变导致继发性缺血性眼底病9 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8 例,视网膜动脉炎2 例。体重45 ~78kg,平均体重(62.15±4.26)kg。出现视乳头水肿的患者有12 例,出现视乳头出血4 例。

血塞通粉针联合复方樟柳碱组年龄41 ~83 岁,平均58.13±2.62 岁。病程3~12 个月,平均(8.13±1.26)个月。男女分别21 例和12 例。视网膜动脉阻塞导致继发性缺血性眼底病10 例,缺血性病变导致继发性缺血性眼底病5 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7 例,视网膜动脉炎1 例。体重44 ~78kg,平均体重(62.45±4.21)kg。出现视乳头水肿的患者有15 例,出现视乳头出血3 例。

对照组、常规药物联合复方樟柳碱组资料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给予氯化钠注射液250 毫升混合250mg 血塞通粉针滴注,治疗2 周。

常规药物联合复方樟柳碱组则采取常规药物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方案。上述基础上给予复方樟柳碱治疗,在颞浅静脉旁给予2mg 皮下注射,每天1 次治疗2 周。

1.3 指标

比较两组缺血性眼底病变治疗总有效率;两组视网膜血管荧光造影臂-视网膜循环时间的缩短;两组视野VFI、平均缺损、模式标准差的提高;治疗前后患者视功能相关的生存质量量表-25 评分(0 ~100 分,分值越高越好)。

显效:视网膜血管荧光造影臂-视网膜循环时间的缩短5秒以上,视野缺损VFI 改善大于10%;有效:视网膜血管荧光造影臂-视网膜循环时间的缩短3 秒以上,视野缺损VFI 改善大于5%;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2]。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4.0 统计软件处理,而P <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效果

常规药物联合复方樟柳碱组缺血性眼底病治疗总有效率29(87.88%)比对照组的继发性缺血性眼底病治疗总有效率22(66.67%)高,P <0.05。

2.2 视功能相关的生存质量量表-25 评分

治疗前对照组、常规药物联合复方樟柳碱组视功能相关的生存质量量表-25 评分相近,P >0.05;治疗后常规药物联合复方樟柳碱组视功能相关的生存质量量表-25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视功能相关的生存质量量表-25 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视功能相关的生存质量量表-25 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药物联合复方樟柳碱组 33 72.02±0.12 95.01±2.61对照组 33 72.14±0.24 87.15±3.57 t-0.211 6.375 P-0.745 0.000

2.3 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视野VFI、平均缺损(MD)、模式标准差(PSD)

比较两组视网膜血管荧光造影A-RCT 减少值、两组视野VFI的提高、平均缺损的减小值(△MD)、模式标准差的减小值(△PSD)。结果显示常规药物联合复方樟柳碱组A-RCT 较对照组时间明显缩短,P <0.05;联合药物组视野VFI 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0.05;联合药物组视野MD、PSD 较对照组视野MD、PSD 更趋于正常,P <0.05,见表2。

表2 两组A-RCT、VFI、MD、PSD 治疗前后变化值的比较(±s)

表2 两组A-RCT、VFI、MD、PSD 治疗前后变化值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A-RCT(s) △VFI(%) △MD(dB) △PSD(dB)联合药物组 33 17.84±1.56 8.26±0.89 4.20±2.46 -1.64±0.98对照组 33 23.24±1.21 5.14±0.35 5.87±3.11 -2.41±1.22 t- 5.96 6.75 7.211 6.746 P- 0.03 0.04 0.000 0.000

3.讨论

缺血性眼底病的治疗中,常规药物联合复方樟柳碱应用可更好改善病情[3]。其中,复方樟柳碱治疗其组成包括氢溴酸樟柳碱以及普鲁卡因,可调节脉络膜植物神经活动,对血管舒缩以及血管痉挛进行调节,为侧枝循环建立创造一定条件,可更好改善眼底循环,改善脉络膜血管运动功能和消除水肿,改善患者的视力[4-5]。同时,复方樟柳碱的应用还可扩张血管以及散瞳,增加血流量和眼底血液供应,为眼底视网膜和脉络膜提供更好的营养,改善组织代谢,抑制炎性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加速积血吸收和水肿消除[6-8]。

本研究显示,常规药物联合复方樟柳碱组缺血性眼底病治疗总有效率29(87.88%)比对照组的继发性缺血性眼底病治疗总有效率22(66.67%)高,P <0.05。治疗后常规药物联合复方樟柳碱组视功能相关的生存质量量表-25 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且常规药物联合复方樟柳碱组A-RCT 较对照组时间明显缩短,P<0.05;联合药物组视野VFI 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0.05;联合药物组视野MD、PSD较对照组视野MD、PSD更趋于正常,P <0.05。

综上所述,常规药物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方案对缺血性眼底病效果好,可缓解缺血性眼底病变,改善生存质量,缩短治疗时间。

猜你喜欢

樟柳碱眼底病继发性
激光光凝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眼底病的疗效及对视力的影响
细节护理对眼底病患者的实施效果及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的作用
氢溴酸樟柳碱对离体大鼠颈总动脉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氢溴酸樟柳碱对慢性脑缺血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前列腺癌治疗与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
基于“肝脾理论”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致继发性肝损伤
继发性青光眼应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复方樟柳碱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60例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眼底病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中老年白内障合并眼底病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