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兰景观营建
——以上海市闵行文化公园为例

2020-06-17周婧海蒋春霞

园林 2020年5期
关键词:闵行文化公园白玉兰

周婧海 蒋春霞

玉兰是中国传统观赏花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白玉兰是上海市花,更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代表。但在沪上,以玉兰景观为主题的公园屈指可数。本文以上海最大的玉兰特色公园——闵行文化公园为例,分析了园内主要玉兰品种、种植及景观营建方式等;同时,运用“文化建园”的理念,使玉兰景观与玉兰文化相结合,为沪上玉兰景观的应用和玉兰特色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闵行文化公园;玉兰;景观营建

1 闵行文化公园概况

闵行文化公园位于闵行区七宝镇,全称为闵行生态专项建设工程(航南路—漕宝路段),地理位置优越,是上海市外环生态项建设“长藤结瓜”的重要结点,东至S20,南至漕宝路,西至新镇路,北至航南路,总面积84.84 hm2。公园始建于2006年,分四期建设,2012年一期、2014年二期、2016年三期和2019年四期相继建成并逐步对外开放。

公园以“生态为主、文化为魂”为功能定位,着力打造以上海市花——白玉兰和红运玉兰为主的玉兰景观品牌,建立上海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玉兰主题园,全园种植玉兰1 582株。主要景区有生态观果区、生态湿地园、水森林、水花园、台地园、庭院景观区、市民健身休闲区、玉兰园、博物馆区(图1),为市民游客提供优美的观赏、游憩、休闲环境。

1.闵行文化公园分区图

2.白玉兰

2 公园主要玉兰品种

2006年始建之初,公园的玉兰品种以白玉兰和红运玉兰为主。直至2014年,公园一期、二期建成开放,在白玉兰和红运玉兰的基础上,加入了二乔玉兰、黄玉兰、紫玉兰、广玉兰,种植品种达到6种。此后,公园三期、四期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玉兰新优品种的引入,特别是2019年建成的四期,引种了红脉玉兰、望春玉兰、飞黄玉兰等,主要品种达到9个。从2012年公园一期建成至今,经过多年的精心养护,园内玉兰生长势得以保证。这些适生玉兰品种为玉兰景观的营建奠定了基础。

(1)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落叶乔木,树冠呈宽卵形或松散广卵形,树枝广展,树姿亭立,花色洁白(图2),硕大芳香,为中国优良传统观赏树种,是上海市花;花先于叶开放,花期2~3月。园内栽种的白玉兰规格胸径在10~20 cm之间,种植方式主要搭配常绿植物背景,色叶下木以衬托白玉兰之洁白耀眼。主要观赏区域是位于公园西大门对景的玉兰观赏区,该处为全园地形制高点,标志物为玉兰、景观草坪、秋色叶植物等。

(2)红运玉兰(Magnolia × soulangeana ‘Hongyun’)。从二乔玉兰中选育出的自然芽变类型[1]。该品种在园区内的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因为其树形高大、优美,且具有较好的开花特性,在上海地区春、夏、秋三次开花。而且,红运玉兰抗寒耐旱,适应性强,花色艳丽,有清香,具有很高观赏价值[1]。园内栽种的红运玉兰规格胸径在12~25 cm之间,吴中路主入口及漕宝路主入口处,皆种植高大的红运玉兰,形成树阵广场(图3)。

(3)二乔玉兰(Magnolia × soulangeana Soul.)。二乔玉兰系玉兰和紫玉兰的杂交种。与二亲本相近,但更耐旱、耐寒,移植难。花先叶开放,花被片9枚,淡紫红色、玫瑰色或白色,具紫红色晕或条纹,花朵芳香,典雅清丽。开花较早,三月上旬开始开花,中下旬进入盛花期,可持续到三月底[3]。园内主要栽植于公园四期玉兰观赏区,地势较高,与公园景观湖遥遥相对,盛花时节,景观颇为优美。

3.园路两侧玉兰行植

4.玉兰孤植

5.玉兰与常绿背景树

(4)紫玉兰(Magnolia liliiflora Desr.)。又名木兰、辛夷,是落叶灌木,高度约3 m,常丛生。树皮灰褐色,小枝绿紫色或淡褐紫色,其花朵艳丽怡人。园内数量不多,作为花灌木散种于公园绿地内。

(5)红脉玉兰(Magnolia denudata‘Red Nerve’)。花大,芳香,花9瓣,花瓣白色,外基部有紫红色辐射状脉纹,中间一条线状脉纹直达近顶端,花期3月中旬。红脉玉兰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生长迅速,以中性或偏酸性土壤栽植为宜,弱碱性土壤可正常生长,忌积水。园内红脉玉兰栽植范围主要位于公园四期玉兰观赏区。

(6)望春玉兰(Magnolia biondii)。花如其名,是园内最早开花的品种之一,开花时间要比白玉兰早5天左右,园内望春玉兰栽植范围主要位于公园四期玉兰观赏区。

(7)飞黄玉兰(Magnolia denudata ‘Feihuang’)。作为白玉兰的芽变品种,飞黄玉兰很多性状都与白玉兰相似,开花时间要比白玉兰早,花大型、芳香,花冠杯状,最为独特的是它的花色,淡黄或金黄色,比白玉兰多了一分温暖明媚,却也不失玉洁冰心。园内飞黄玉兰栽植范围主要位于公园四期玉兰观赏区。

(8)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木兰科木兰属常绿乔木,又称洋玉兰、荷花玉兰,叶革质。广玉兰作为常绿树种在上海地区的公园绿地内普遍栽种,初夏开花,清香芬芳,树高常常在5 m以上,甚至10多 m;树冠直径常常达7~8 m;花朵有时达30 cm。园内广玉兰种植范围较广,常与白玉兰、红运玉兰搭配。

3 玉兰景观营建

3.1 玉兰种植方式

合理的种植方式在玉兰景观营建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多数玉兰品种是典型的先花后叶植物,盛放之时只见花不见叶,因此,在玉兰景观营建中,通常采用群植、片植的方式,突出玉兰花季的观赏效果。在与其他植物配置时,需要注重合理性,主要关注三方面:(1)避免与其他同观赏期的先花后叶开花植物混植,如日本早樱,以免使人产生混淆杂乱的观感;(2)重视背景树种的应用,背景树种配置不当,易造成玉兰开花时,缺乏衬托、对比,花色姿态未能充分体现出来;(3)充分考虑玉兰与背景树的种植关系,把握两者之间的合理种植距离,保证玉兰景观的观赏效果。

闵行文化公园玉兰种植的特点主要为:(1)根据不同景观功能选择种植方式,如市民广场和绿坡广场的行植、片植,道路旁行植(图3),玉兰山观赏区的群植、片植,玉兰大树的孤植(图4)等;(2)不同的常绿乔木、落叶乔木作背景树,与玉兰进行搭配(图5);(3)选择色叶灌木与玉兰在色彩上形成对比(图6),烘托气氛,营造丰富的景观效果;(4)合理配置不同花期、花色的玉兰,延长玉兰的整体观赏期,同时突出色彩的变化和过渡;(5)与建筑、景观小品的结合注重相互掩映、衬托(图7),形成丰富的玉兰景观。

3.2 空间布局形式

玉兰景观的空间布局应考虑:(1)“开”与“合”的结合。如园内市民广场、绿坡广场、景观草坪等开敞空间,玉兰景观以群景出现;庭院景区、生态林区等相对封闭的空间,玉兰景观以散落点缀为主;(2)“疏”与“密”的结合。疏朗的玉兰景观具有可亲性,有利于游人近距离欣赏;浓密的玉兰景观,具有聚焦效果,有利于形成更大的视觉冲击力;(3)“先”与“后”的关系。根据不同的玉兰品种,构成开花景观的时序变化,在游览的动线上,体现步移景异的空间变化。多样的空间布局形式,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游园体验,提升了玉兰景观的观赏效果。

(1)与雕塑结合——玉兰观赏区。该区域位于闵行文化公园四期,与公园西大门相对,西邻景观湖。湖畔草坪上,由70匹马组成的群马雕塑沿景观湖一字排开。群马雕塑东侧的山坡就是公园的玉兰观赏区,也是全园地形制高点。从西大门向玉兰山眺望,由近至远,从下往上,形成了湖面—群马雕塑—玉兰山,层层递进的景观序列(图8),空间开阔舒朗。该区域玉兰以群植和片植为主(图9),栽种白玉兰65株、紫玉兰50株、二乔玉兰68株、广玉兰63株、红脉玉兰20株、飞黄玉兰20株、望春玉兰25株。早春时节,玉兰花开,如朵朵白云,蔚为壮观。同时,玉兰观赏区综合了露天草坪剧场、秋色叶植物观赏区等景观,观赏效果更为丰富。

6.玉兰与色叶灌木

7.玉兰与廊架

8.群马雕塑和玉兰山

9.白玉兰观赏区

10.‘红运’玉兰树阵

(2)与台地园结合——台地景观区。台地园位于公园中部,以阶梯式空间序列为特色,为游客营造一个层次变化的景观场所,自然整形的毛石堆砌挡土墙,质朴而不失现代感,沿台阶而上,旱生地被、灌木及造型龙柏分型而立。此处种植有白玉兰12株、黄玉兰6株、红运玉兰9株、广玉兰2株。早春时节,玉兰怒放,为整个景观区增加了色彩和亮点。

(3)与开敞空间结合——市民广场区。进入公园漕宝路南大门,首先呈现的是一个种植有20株红运玉兰的树阵广场,树阵尽头衔接一个面积约3 000 m2的市民广场,其功能定位为多功能富有弹性的城市活动空间,为市民提供文化展示、艺术表演的场地。整个区域植有白玉兰23株、红运玉兰34株、广玉兰66株。广场南、西两侧是一组具有雕塑感的组合廊架,连接文化公园和周边城市肌理,以水细胞的裂变为概念元素,依托简洁明快的钢结构构架,产生丰富的光影效果,给游客以立体和现代的空间感观。

(4)与景观轴结合——玉兰绿坡广场区。闵行文化公园景观主轴,位于吴中路入口区域,广场中轴布置绿坡广场和红运玉兰树阵,两边为公园大道、钢结构廊架对称分布,两侧的绿地如双翼般展开。此处,玉兰以片植和行植为主,早春观赏效果极具冲击力。

(5)与庭院结合——庭院景观区。与公园吴中路主入口玉兰绿坡广场相邻的东侧区域就是玉兰庭院景观区。整个区域用树篱分割为四个景观庭院,以“风、火、土、木”为意向主题,结合木架、雕塑、壁画、园林小品、风车等内容,突出一园一景的景观效果,同时也展现了中国的传统韵味。随着空间的开合,移步异景,通过不同景观小品、铺装和植物种植,表现自然元素及其变化。玉兰在各个小庭院中作为主题植物出现,区域内栽植白玉兰19株、红运玉兰26株、广玉兰19株。

(6)与文化建筑结合——博物馆区。博物馆区位于公园西南,面积约8 hm2,包括闵行区博物馆和海派艺术馆两座主体建筑。上海海派艺术馆外观以红瓦青砖为特点,具有浓郁的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气韵,主要展示海派艺术家优秀作品,并为闵行地区的艺术文化活动提供平台。闵行博物馆主要展示闵行地域历史发展,马桥文化、民乐文化等。此区域玉兰的种植方式以散植为主。

4 玉兰文化内涵拓展

“文化建园”是20世纪末由北京园林专家提出的,强调了园林中文化的价值和意义[4]。白玉兰是上海市花,市花是文明的象征,是城市的文化标志、美学徽章,是市民感情和市民传统文化的载体[5]。综观国内外国花、市花,花期通常包含一个传统节庆,成为一个文化标志,如荷兰的郁金香、保加利亚的玫瑰、日本的樱花等都是典型代表。然而,在上海,相比赏樱热,市民对白玉兰的熟悉和热衷程度并不高。这一定程度上与白玉兰花期较短有关,同时也与玉兰文化没有被充分重视和挖掘相关。闵行文化公园秉承“生态为主、文化为魂”的理念建园,不但在玉兰景观的营建上体现市花主题,而且着力在玉兰文化的拓展方面做有益的尝试。

(1)丰富玉兰景观,通过品种搭配,延长玉兰观赏期。体量上,闵行文化公园集中种植玉兰1 582株,早春开花效果震撼,观赏性非常强。品种上,传统品种与新优品种相结合。花色上,洁白耀眼的白玉兰与红色的红运玉兰、黄色的飞黄玉兰、紫色的紫玉兰相映成趣,形成色彩丰富的玉兰景观。观赏期上,不同品种的玉兰花期不同,主要观赏期从3月初持续到4月,其中,红运玉兰一年可观赏三季,春、夏、秋都开花,春季叶未出时最为壮观,夏、秋两季,绿叶红花相衬,也分外妖娆。

(2)与各大景区相结合,玉兰主题贯穿始终。公园各大景区建设之始,就注入了玉兰主题之魂。在设计理念上,突出玉兰特色;植物配置上,凸显玉兰的观赏效果;公园建筑、景观小品、铺装、灯具照明等设施设计,也充分运用玉兰形象元素。

(3)深化玉兰主题公园的品牌打造与宣传。通过举办“玉兰文化艺术节”“花朝节”“玉兰导赏”“玉兰花卉园艺大讲堂”“玉兰认建认养”等活动,丰富赏花的形式与内容。同时,与海派美术馆、闵行博物馆及周边公园联动,整合规划玉兰文化艺术欣赏、文化历史展示、群众文化活动,打造“白玉兰文化活动季”,真正打响申城市花的品牌。

(4)继续优化、升级现有玉兰资源。通过合理规划,制定玉兰景观升级计划。在保护现有景观的基础上,逐年调整提升,增加新优品种,优化配置方式,提升养管水平,强化白玉兰景区的观赏价值,打造融“游憩、文化、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玉兰主题园,使市花在市民的生活圈触手可及。

(5)充分挖掘玉兰文化,开发玉兰文创产品。2019年春季,申城白玉兰陆续绽放,朋友圈刷屏的申城白玉兰赏花图鉴、攻略里,闵行文化公园榜上有名。当季,星巴克推出“上海白玉兰”全球限量杯短时间售罄。2018年日本的“樱花经济”规模已达6 800亿日元(约400多亿元人民币)。可见,拓展白玉兰文化价值大有可为。玉兰文化不能仅停留在可赏阶段,还应可阅读、可回味、可记忆。结合园区特色,整合资源,推出一系列白玉兰文创产品,强化白玉兰与城市形象的链接,拉近白玉兰与市民百姓的心理距离,让“赏玉兰”“爱玉兰”“品玉兰”“收藏玉兰”成为上海的新风尚。

5 结语

闵行文化公园着力于探索不同的玉兰景观营建方式,引种适生的玉兰品种,结合园内各个景观节点,创造了丰富的玉兰景观;在植物配置和空间布局上,根据玉兰的开花特性,应用丰富的形式,突显玉兰花季的观赏效果。同时,结合“文化建园”的理念,着力打造玉兰文化品牌,为玉兰景观营建的内涵向纵深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猜你喜欢

闵行文化公园白玉兰
奇妙的蛋壳
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成效分析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摘桃子
闵行博物馆之旅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握握手
“包”字出门去
乡村文化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说不一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