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花白玉兰:历史回顾与价值创新

2020-06-17王慧敏

园林 2020年5期
关键词:白玉兰上海市上海

王慧敏

文章全面回顾了上海市花白玉兰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其当选市花30多年来的发展应用现状和问题,从视觉符号、文化观念、民俗风尚和地域品牌等方面探讨市花白玉兰为城市创造无形资产的机理,提出在全方位融入上海城市发展的大体系中拓展其价值和应用空间。

上海市花;白玉兰;价值创新

1 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花卉逐渐走进百姓生活,发达国家的国花、洲花、市花在对外开放中走入学者的视野。以1981年《植物杂志》编辑部开展专题讨论为起始,国花、市花的议题至今已历经40年。1982年,著名花卉专家、工程院资深院士陈俊愉教授发表了《我国的省花和市花问题》的文章,描绘了一幅“中华四季芳菲、鲜花竞放”的美丽图景,得到各地园林部门的热烈响应,引发了新中国城市市花评选的热潮,成为改革开放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

在各地市花纷纷飘香竞艳的大背景下,上海于1983年植树节期间启动了市树、市花的评选工作。根据陈俊愉教授1982年提出的6个评选原则①应反映出祖国丰富的花卉资源与悠久栽培历史,顶好是中华特产;要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或经济价值,最好是好看、实惠;本省、本市所特有或著名的珍贵花卉;特适当地风土,栽培普遍,群众喜爱;当地人民喜闻乐见,最好还有诗文、民谣、传说、掌故等,激发乡土情意;尽可能做到一省一市一花。和推荐目录,由上海市林学会、园艺学会组织发起,推荐银杏、水杉等为候选市树,月季、桃花、海棠、石榴、杜鹃和白玉兰等为候选市花,立足“群众喜爱”原则,1983年4月,在人民公园、中山公园、复兴公园等11个主要公园入口处设点,请市民投票评选,回收的十万多张选票中,市树以银杏最多,水杉第二;市花以白玉兰居首,桃花次之。同年4月15日,上海市园林管理局向市人大、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尽快确定本市市树、市花的报告》,“我们意见,倾向以银杏为本市市树、白玉兰为本市市花”,与民意投票选择完全一致。但由于种种原因,上海市市树、市花的评选被搁置了三年。

1986年3月12日,植树节当天,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林学会副理事长刘师汉在报纸上发文呼吁,“推荐的候选品种早已上报待批,建议早日公布市树市花”。当时全国已经有50多个城市确立了各自的市花,上海产生了紧迫感,在倒逼和呼吁下,市花相关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上海市园林管理局联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协同商讨市花事宜,并于同年7月21日提交《关于确定本市市树、市花的报告》,报告强调,“确定市树、市花既可培养市民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推动城市绿化建设,也有助于本市与世界各国城市,特别是友好城市间交换纪念品,增进友谊,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均有益处”。8月16日,市园艺学会、林学会、园林学会邀请市农业局、农科院、房产局和园林局17位同志专题讨论市树、市花,会议认为“一个城市有一种植物作代表就可以了,白玉兰既是树,又是花,树与花两者兼而有之,是比较理想的植物”,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重新推荐市花,白玉兰获15票,蜡梅和紫薇各1票。9月2日,上海市园林局提交市政府《关于提请确定本市市花的报告》,根据专家意见,报告了推荐白玉兰为上海市花的四个理由:(1)白玉兰作市花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1983年推荐市树、市花活动时得票最多,新闻单位曾进行了报道;(2)白玉兰是中国原产植物,在上海有长期的栽培历史,适应本市的气候、土质条件,以往在庭院、公园中常有栽培;(3)白玉兰于3月下旬早春开花,是本市春天开花最早的一种花树,树姿优美,先开花、后发叶,开花时满树繁花,花大而洁白,且有芳香,它带来春天的气息,象征朝气蓬勃,热情奔放;(4)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苗圃内有相当数量的储备,且易于推广。9月10日,上海市人大部分常委和代表进行座谈讨论,总体赞成白玉兰为上海市花,并提出了白玉兰在上海生长适应性,白玉兰与广玉兰、白兰花容易混淆,以及今后推广的可行性等问题。为此,上海市园林管理局于9月20日提交了《为报送选定本市市花的补充资料》,进行解疑释惑。10月,首届中国城市市花展览会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蛇口区举办,上海不能也不应该缺席,借此契机,加快了市树、市花的推动工作,市花工作再次提上议事日程。10月25日,上海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定白玉兰为上海市花[1]。

2 资源现状及应用

2.1 资源现状

目前,白玉兰种植主要集中于公园绿地,与城市标志性人文景观的融合度不高,其种植情况尚无专门统计,有关的官方权威统计仅有1990年底的数据,显示上海市区共种植白玉兰2万余株①上海地方志网站。。从实地调查来看,经过30多年的发展,零星种植的白玉兰已经遍布上海各地,但市花的资源集聚度不高,与城市标志性人文景观融合度不紧密,玉兰花开的城市景观远逊色于规模化的樱花盛开。

(1)公园与绿地。闵行文化公园、顾村公园、世纪公园、共青森林公园、方塔园等公园,白玉兰种植数量达百株以上,中心城区的徐家汇公园、陆家嘴绿地、外滩、延中绿地等有小规模的片植。其中拥有近2 000株各类玉兰的闵行文化公园是上海规模最大,也是唯一的玉兰主题公园。

(2)街道与乡镇。黄浦区人民大道沿线种植近200株白玉兰,普陀区富平路和浦东新区金海路均植有百株规模的白玉兰,是市中心难得一见的白玉兰行道树景观。定位“海上花岛”的崇明在竖新镇打造“玉兰之乡”景观,规划种植各类玉兰近5万株,是值得期待的玉兰花海新景观。

(3)专业研发。上海已经具备了规模化推广白玉兰的种植技术和物质基础,辰山植物园和上海植物园设有木兰园,其中辰山植物园收集了近300个品种,前后花期长达一个半月。上海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研发拥有自主产权的白玉兰新品种,获得国家林业植物新品种权,并在崇明和河南南召设有苗木基地。

(4)古树名木。上海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中现有白玉兰10株(表1),其中2株为名木,属一级保护,其余8株为后续资源,属三级保护。主要分布在上海西郊的青浦区,在闵行区和崇明区也有少量分布,但大部分处于“养在深闺人未知”,尚未被宣传开发的状态。

表1 上海市古树白玉兰分布

2.2 应用特征

市花白玉兰的形象标识和冠名应用广泛,已经渗透到城市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有形的城市标志性建筑、路灯、垃圾桶,无形的城市各类大赛评奖活动,官方颁布的上海市的市标,民间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标识、商标等。市花的“名”和“形”无所不在,但由于缺乏规范和引导,整体上呈现多主体、多层次的碎片化格局,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应用的文化含量不高。

(1)上海市市标。市标是上海市政府的官方标识,由市花白玉兰、沙船和螺旋桨三者组成,1990年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白玉兰象征上海城市的勃勃生机;(2)奖项和荣誉名称。以上海市花命名的各类白玉兰奖代表上海颁发的最高荣誉,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奖项有:由市长颁发、表彰外国专家和友人的白玉兰荣誉奖和白玉兰纪念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上海优质建筑工程白玉兰奖等;(3)市政及建筑设计。上海一些标志性的建筑在设计中采用了市花白玉兰元素。比如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旗忠网球中心等顶部的白玉兰艺术造型、天山公园白玉兰花形烈士纪念碑等,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花坛布局、城堡顶部、路灯造型等融入了白玉兰元素,体现其上海特色;(4)企事业单位标识。上海不少机构组织的标识运用了白玉兰元素,如上海市妇联、上海档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上海大学、上海动物园等。此外,冠以白玉兰的企业众多,涵盖影视广告、食品餐饮、旅游酒店、医疗美容、纺织家具等各行各业。

2.3 城市形象功能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和花卉热唤醒了“沉睡”的白玉兰。在上海建设“全球卓越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战略背景下,2017年,民革上海市委和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成立“上海市花白玉兰文化研究”课题组,研究认为,任何一个城市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象征符号或符号体系,它们构成了该城市文化历史、内涵、精神、价值、品格等内在理念的外在表征[2],市花白玉兰作为上海城市精神的载体和象征,是具有广泛知名度和认同度的城市公共文化IP(Intellectual Property),有巨大的文化价值、产业经济价值和社会生态价值,在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品牌中发挥独特作用。目前,实践中涌现出一些创新性应用案例,成为上海城市文化发展和对外交往的美丽助推器。

(1)代言城市形象。2019年国庆,白玉兰旗袍走上上海彩车,在天安门广场向国内外展示上海美丽风情,令人印象深刻;同年11月,中央电视台推出《玉兰之城》的上海城市形象片,用市花讲述上海城市故事,这是发挥白玉兰文化传播价值的经典案例。(2)文创产品受追捧。市花白玉兰的文创产品成为市场宠儿,受到消费者青睐。2019年7月开业的海上文创旗舰店,白玉兰文创产品销量第一,成为首日卖断货的爆款;沪上文化创意企业设计开发的笔记本(图1)、杯子、丝巾、餐具、糕点、茶叶等各类市花衍生品,成为上海热销的旅游纪念品。(3)市花主题文艺创作趋活跃。以市花为主题的美术、摄影、绘画、文学创作兴起,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市花元素的艺术作品和创意设计产品入选上海进博会,成为对外交流的文化使者,如2018出品的绣制1.2亿针的苏绣巨幅作品《玉兰飘香》(图2)、2019年的国宴菜单等。

1.《满园春色白玉兰》笔记本平面稿(沈沉设计)

2.苏绣《玉兰飘香》局部(源自网络)

3 价值创新与应用拓展

3.1 应用价值创新与拓展

自然性、文化性、民众性、地域性构筑市花应用的价值基石,形成“四个高度”的城市无形资产。

(1)高辨识度的视觉符号。视觉符号是感性价值的重要触媒之一,后工业化时代,视觉符号已经成为城市景观、城市文化商业空间提升吸引力的基本要素,并因此成为城市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白玉兰在中国已经有2 500年的栽培历史[3],玉兰花的自然美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市花的城市形象和美学徽章功能则使得白玉兰成为上海城市高辨识度的景观符号和联觉媒介,为上海创造审美价值和感性价值积累无形资产。

(2)高认同度的文化观念。中国传统花卉的人格化和道德内涵,赋予市花独特的城市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白玉兰冒寒迎春,开花特别早,代表敢于冒风险,勇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白玉兰的花朵生于枝顶,开花时朵朵向上,代表广大人民意气风发、奋发向上的时代风貌,不怕困难、永远进取的积极精神;白玉兰花色洁白,高雅、纯洁,是清廉的象征,代表了反腐倡廉的洁身自好精神”[4]。白玉兰的“三个代表”30多年来一直鼓舞上海人民积极进取、与时俱进,成为上海城市广泛认同的观念、广为行动的准则,推动上海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的不断提升,是上海城市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公共文化资源。

(3)高参与度的民俗风尚。“群众喜爱”的评选原则,使市花天然具有大众化和高参与度的特性,进一步强化了花卉“人与自然交互的文化载体、人与人交流的美丽纽带、人与自身对话的情感寄托”[5]的三重媒介功能,借助白玉兰自然物候属性和千年文化历史资源,开展以市花为主题、市民为主体的文化节庆,形成相应的公共风尚和生活习俗,有助于增强城市市民的集体记忆。

(4)高美誉度的地域品牌。人们常常用植物和花卉称呼一个国家和城市,表达对该国家和城市的共同认知,比如“郁金香王国”荷兰,“樱花之国”日本等等,这些国家对代表性花卉的重视和行之有效的运营,使其逐渐成为享誉全球的国家级文化品牌。市花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无论对内对外,其别称和雅号都是具有较高美誉度的原产地符号和易于推广的地域品牌,由此形成的公共IP品牌符号价值,将为城市带来社会经济效益。

3.2 文化价值创新与拓展

白玉兰的文化价值创新与拓展在于挖掘文化价值,与拓展市花美丽景观、美好生活、美丽名片的“三美”新路径。

(1)价值挖掘。跳出“植物之花”的局限,拓展“文化之花”的价值。市花是花,又非纯粹意义上的植物之花,著名的城市文化研究者刘易斯芒福德有句名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那么市花是容器中最美丽的文化。跳出物理形态的花卉,从城市公共文化资源的角度挖掘市花的文化价值,用文化创意思维,推动市花白玉兰从城市公共资源转化为公共品牌,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运营市花“四个高度”的无形资产,构建市花白玉兰核心价值—感性价值—媒介价值—衍生价值的全景价值谱系,在深度融入上海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大体系之中,拓展市花应用的高度、广度和深度。

(2)美丽景观。跳出单一性的园林绿化,营造复合性的人文景观。市花具有自然和人文双重效应,花景与城景的有机交融体现其与众不同的特色符号意蕴,产生城市感性价值,因此,白玉兰花卉景观的营造要从以公园绿地空间为主体,扩展到上海城市各类空间,以更紧密地融入美丽街道、美丽乡村、美丽家园的建设为主体。市花景观营造的重点要聚焦于上海城市商务休闲区、历史人文风貌保护区和旅游热点区域,与上海经典地标交相辉映,形成突显上海城市特色的市花景观带和景观区。比如,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随着45 km滨江带的贯通,上海“世界的会客厅”功能的文化旅游休闲带呼之欲出,应加强规划建设白玉兰景观带,不仅能够为外滩历史建筑、陆家嘴金融商务区、世博园区、老厂房老仓库等人文景观赋予自然的生机和灵动,还能够让代表上海城市形象的市花白玉兰成为黄浦江滨江带最美丽的风景线。

(3)美好生活。跳出传统花期的短暂,走进美好生活的长久。花文化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体,一年一度10多天的白玉兰赏花期虽然短暂,但市花白玉兰的文化欣赏和精神传承具有永不落幕的长久性。立足市花媒介价值的创新,借助花艺、花意、花语、花事等开展以市花为主题的体验性文化活动,搭建与市花相关的自然教育、文化纪念、节庆、礼仪、民俗等社会活动平台,开发有关咏诗、摄影、绘画、饮食、养生、治疗、美容等“接地气”的市花文化功能,让市花真正走进市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不仅能有效助推上海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丰富民间节庆和民间文化,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上海市民的文明素养和艺术水准,满足新时代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4)美丽名片。跳出静态的“花形”,演绎动态的“花意”。目前,以静态化为特征的白玉兰花造型应用比较广泛,诸如城市建筑、市政设施、企业机构标识等,基于白玉兰精神和文化内涵的动态性演绎和展示应用则较少。白玉兰的花语、花意是无国界的上海城市形象代言,是推动上海文化走出去、开展对内对外交流的友好使者和美丽名片。“一花胜千言”,用白玉兰讲好上海故事、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市花白玉兰的城市IP衍生价值,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白玉兰上海市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之巅
握握手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包”字出门去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说不一样的话
“眯眯”和“咪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