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OS 核心合集数据库探讨中医针灸调节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020-06-17周渺燃周志刚吴璐一徐静郑寒丹刘慧荣朱笑吉季亚婕吴焕淦周次利李昆珊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台湾地区艾灸针灸

★ 周渺燃 周志刚 吴璐一 徐静 郑寒丹 刘慧荣 朱笑吉 季亚婕 吴焕淦 周次利 * 李昆珊 *

(1.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上海 2012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 200437;3.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是一类表达于细胞膜或胞内细胞器膜上的阳离子通道超家族,可被温度、机械力、电压、辣椒素等众多物理、化学刺激激活,在机体疼痛、瘙痒、肿瘤等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1-3]。中医针灸主要包括针刺、艾灸两个方面。针刺,以针尖穿透穴区皮肤的机械刺激为主,电针辅以电刺激;艾灸,以艾火的温热刺激为主。TRP 通道的发现,引起了针灸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广大针灸工作者们开展了大量探讨中医针灸与TRP 通道的研究,期待以此为切入点,揭示针灸作用机制的关键靶点。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全球著名的四大检索系统之一,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权威学术评价工具之一。本文以SCI 数据库网络版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为载体,通过对2019 年以前该数据库收录的中医针灸与TRP 通道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全面梳理、探讨中医针灸调节TRP 通道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对未来中医针灸调节TRP 通道研究进行展望与思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收集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采用《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数据库网络版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简称WOS核心合集数据库,进行检索。

1.2 检索方法 检索策略如下:主题“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 OR TRP*AND 主 题*acupuncture OR moxibustion,时 间 跨 度:1986—2019,索 引:SCI-EXPANDED。

1.3 纳入标准 在WOS 核心合集数据库获得的结果文献中,题目、作者关键词、摘要,出现检索策略的主题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TRP*、*acupuncture、moxibustion 中1 个或1 个以上的文献。

1.4 排除标准 (1)“TRP”不是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缩写的文献;(2)所涉及的研究内容与本文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文献;(3)重复的文献。

1.5 统计指标 分析结果文献的国家/地区、文献类型、作者、研究方向、来源出版物、影响因子、被引频次,以及文献内容中涉及的TRP 亚型、疾病类型、动物品系、检测方法、穴位等。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确定检索策略后,在WOS 核心合集数据库获得结果文献96 篇,其中,4 篇文献不符合纳入标准,32 篇文献的“TRP”不是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的缩写,3 篇文献所涉及的研究内容与本文的研究目的不相符,最终57 篇文献纳入分析。文献筛选流程详见图1。

2.2 开展中医针灸调节TRP 通道研究的国家/地区、文献类型、作者、资金资助机构 如图2-图4所示,WOS 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中医针灸调节TRP 通道的研究论文,共有4 种文献类型:研究论文(article),综述(review),会议摘要(meeting abstract)和社论材料(editorial material),研究论文(article)是最主要的文献类型。在不同国家/地区中,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发表的论文总量最多,为42 篇(73.7%),文献类型涵盖了其中3 种。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5(含并列)的作者依次为:HSIEH CL,LIN YW,JIANG JF,ZHU B,FANG JQ,WU SY,XU B,YU Z 均来自中国(包括台湾地区)。资金资助机构中,资助研究论文数量排名前5(含并列)的机构: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CMU 计划台湾教育部顶尖大学计划、台湾科学基金委员会、台湾卫生部临床试验和研究中心、台湾卫生部优秀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全部来自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尤其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资助发表15 篇论文,居第1。

图2 不同国家/地区发表的文献数量及类型

图3 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5(含并列)的作者

图4 资助2篇以上文献的资金资助机构

2.3 不同国家/地区开展针灸调节TRP 研究涉及的研究方向、来源期刊、总IF、平均IF、总被引频次、平均被引频次 由表1 可知,中医针灸调节TRP研究共涉及17 个研究方向。其中,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开展针灸调节TRP 的研究共涉及13 个研究方向,居第1。美国、意大利、韩国、俄罗斯、日本、比利时、西班牙、瑞典涉及的研究方向分别为11、3、3、2、2、2、2、2 个。其中,综合补充医学是关注度最高的研究方向,中国、美国、意大利、韩国、俄罗斯的研究方向都涉及了综合补充医学。此外,药理学药剂学、麻醉学、神经科学神经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向关注度也较高,分别有3个国家涉及。

表1 不同国家/地区对应的论文数量、研究方向、来源期刊、总IF、平均IF、总被引频次、平均被引频次

(续表)

表2 不同疾病类型对应的文献数量、TRP类型、穴位、治疗方法、检测方法和动物品系

(续表)

中医针灸调节TRP 的研究论文共来源于36 个期刊,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发表的论文来源期刊数量最多,为23 个;美国、意大利发表的论文来源期刊数量分列第2、3 位,分别10 个、3 个期刊。《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杂志是不同国家/地区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期刊,共19 篇。

中医针灸调节TRP 的研究论文中,总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最高的是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分别为122.815、368,美国、意大利分别居第2、3位;平均影响因子最高的国家/地区是俄罗斯,为4.284,平均被引频次最高的国家/地区是意大利,为14.75。

2.4 开展针灸调节TRP 的研究涉及的疾病类型、TRP 类型、穴位、治疗方法、检测方法和动物品系 由表2 可知,中医针灸调节TRP 通道研究的论文中,明确提及所涉及疾病类型的论文有43 篇,疼痛是研究的主要疾病类型,相关论文共有22 篇,占51.16%,分别为:炎症性疼痛(10 篇)、神经性疼痛(4篇)、内脏高敏感(2 篇)、痛觉过敏(1 篇)、癌症性疼痛(1 篇)、纤维肌痛(1 篇)、节段和全身痛(1篇)、结直肠高敏感(1 篇)、酸和嘌呤引起的疼痛(1 篇)。明确提及TRP 类型的论文40 篇,其中与TRPV1 相关的研究论文共有36 篇,与TRPV4 相关的研究论文共有6 篇,与TRPV2、TRPA1、TRPM7相关的研究论文各1 篇,同时涉及TRPV1、TRPV4的研究论文有5 篇。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是足三里穴,相关论文有27 篇,其中,以足三里穴为单穴或主穴的论文26 篇。所涉及的疾病治疗方式有针刺和艾灸,针刺为主要治疗方式,相关论文38 篇,以艾灸为治疗方式的论文3 篇。研究所用的动物品系包括大鼠和小鼠,其中,大鼠包括SD、Wistar、OP(Obese Prone)、OR(obese resistant)4 种品系,小鼠包括TRPV1-/-、ACIC3-/-、ICR、C57BL 和KM5种品系。针灸调节TRP 的研究涉及到多种检测分析方法,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 位检测方法分别为:WB、IF、IHC、RT-PCR 和ELISA,大部分论文同时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开展研究。

3 讨论

3.1 中国是中医针灸调节TRP 通道研究的主要科研力量 本研究纳入的57 篇中医针灸调节TRP 通道的论文中,有42 篇来自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占总数的73.68%,表明中国(包括台湾地区),是针灸调节TRP 研究的主流国家/地区。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5(包括并列第5)的8 名作者均来自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可见,中国(包括台湾地区)的研究人员,是针灸调节TRP 研究的主要科研力量。资金资助机构中,资助研究论文数量排名前5(包括并列第5)的机构全部来自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尤其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资助发表15 篇论文,居第1,提示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对针灸调节TRP 通道研究的投入最多。总IF、总被引频次,中国(包括台湾)最高,均远远高于第2、3 位的美国、意大利。

3.2 TRPV1 是针灸调节TRP 通道研究最多的TRP类型 TRP 是一类由多个成员构成的阳离子通道大家族,迄今为止,已有28 个TRP 通道家族成员在哺乳动物中被克隆,根据序列同源性,可分为TRPC(Canonical)、TRPV(Vanilloid)、TRPM(Melastatin)、TRPP(Polycystin)、TRPA (Ankyrin)、TRPML (Mucolipin)及TRPN(NOMP-C)7 个 亚型[4]。TRPV1,是被研究最多的TRP 通道家族成员之一,本研究中,与TRPV1 相关的研究论文有36 篇,占明确提及TRP 类型论文总数的90%,表明TRPV1 是中医针灸调节TRP 通道研究最多的TRP 亚型。TRPV1,早期被称为辣椒素受体1(vanilloid receptor 1,VR1),可被辣椒素激活[5-6]。20 世纪60 年代,Jancso 等[7]研究发现辣椒素不仅能激活感觉神经元,还能使动物抵抗疼痛刺激,此后,TRP 在疼痛相关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

3.3 对TRPV1 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针刺足三里镇痛的主要机制之一 纳入本次分析的所有文献中,明确提及所涉及疾病类型的论文有44 篇,疼痛是研究的主要疾病类型,相关论文共有22 篇,占50%。对于痛症,选取足三里穴治疗有独特的疗效。本次分析的研究论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是足三里穴,相关论文有27 篇,其中,以足三里穴为单穴或主穴的论文26 篇,主要涉及完全弗氏佐剂作用于实验动物小腿或足趾部所致的炎症性疼痛、结扎L5 脊神经或切断坐骨神经所致的神经性疼痛、胃肠疾病等研究。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 寸,胫骨外侧缘旁开1 寸。中医针灸理论认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针刺或艾灸足三里穴,可治疗和预防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现代医学则多从神经、肌肉等角度探讨穴位的功能。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追踪足三里穴的脊髓投射研究显示,足三里穴的脊髓节段为T12-S2,以L5-S2 的标记最多[8]。足三里穴区的皮肤和肌肉由坐骨神经分出的腓浅神经、腓深神经支配。有研究显示,电针足三里穴,可兴奋穴区Aδ 纤维特别是C 纤维,传入脊髓,上行激活脑干中缝大核疼痛负反馈机制,经下行抑制而发挥镇痛作用[9]。27 篇采用足三里穴研究的论文中,涉及的TRP 类型主要为TRPV1。有研究表明,各类炎症因子直接或间接作用于TRPV1,可降低TRPV1对温度、酸等的反应阈值,诱发大量Ca2+内流,引起痛觉过敏[10]。Wu 等[11]研究表明,TRPV1 在足三里穴的不同解剖层中均大量表达,TRPV1 可能作为针灸反应的通道,将针灸的物理刺激转化为神经传导信号,参与针刺镇痛作用。本研究纳入分析的文献[12-14]表明,针刺可通过下调背根神经节、骨髓细胞的TRPV1、TRPV4 表达,增强沿经络分布的伤害性感受器末端TRPA1-TRPV1 复合物交叉脱敏,缓解炎症性疼痛、纤维肌痛、癌症性疼痛、内脏痛等,发挥镇痛作用。

3.4 TRPV1 作为温度敏感通道可能是艾灸起效的关键靶点 可被温度刺激激活的TRP 通道称之为温度敏感TRP(thermo-TRP),目前,已发现7 个温度敏感TRP 家族成员:TRPV1、TRPV2、TRPV3、TRPV4、TRPM3、TRPM8、TRPA1[15-17]。不同的温度敏感TRP 通道激活具有其相应的温度特性。如:TRPV1 可被42℃以上热刺激激活,TRPV2 可被52℃以上热刺激激活,TRPV3 可被32~39℃温热刺激激活,TRPV4 可被27~34℃温热刺激激活,TRPM3 可被16~43℃温度刺激激活,TRPM8 可被25~34℃温度刺激激活,TRPA1 可被17℃以下冷刺激激活[18-20]。艾灸,是中医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艾灸过程中,艾炷、艾条燃烧可产生285℃~890℃高温[21-23]。临床或动物实验时,可通过控制艾条、艾炷的大小,施灸的距离,以及施灸的方法等,获得适宜的施灸温度。路玫等[24]研究显示:人体穴区的初始温度为32.86±4.65℃。可见,除TRPA1 以外,其余6 个温度敏感TRP 通道均有可能参与艾灸温热刺激效应与作用机制。

不同温度艾灸对急性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血胆固醇影响的研究,以及不同温度艾灸样刺激对小鼠胃动力影响的研究,是2 篇本研究纳入的探讨温度对艾灸或艾灸样刺激效应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论文[25-26]。通过38℃、41℃、43℃、45℃、46℃不同温度的艾灸或艾灸样刺激效应比较,以及TRPV1敲除(TRPV1-/-)小鼠与C57BL/6 野生型小鼠比较,显示:温度是影响艾灸或艾灸样刺激效应的重要因素,42℃以上(43℃、45℃、46℃)艾灸或艾灸样刺激可产生显著效应,TRPV1 是产生上述效应的关键靶点,TRPV1 敲除,则相关效应消失或显著降低[25-26]。

3.5 中医针灸调节TRP 通道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的科技影响力有待提高 检索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截止2019 年,TRP 相关的论文超过5 万篇,而中医针灸调节TRP 通道的相关论文共计仅57 篇,约为TRP 整体研究的0.1%。第1 篇WOS 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中医针灸调节TRP 通道研究的论文发表于2007 年,较1975 年Minke[3]最先在果蝇的视觉传导系统中发现TRP的研究晚了32 年。可见,中医针灸调节TRP 通道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被引频次,是反映研究成果的科技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WOS 核心合集数据库的检索结果显示界面,可以通过查看期刊影响力,查看IF 等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信息。一般而言,IF 越高,期刊影响力越大,所刊载论文的研究成果的科技影响力越高。本次分析的57 篇中医针灸调节TRP 通道研究的论文,来源于36 个期刊,IF ≥5 的期刊3 个,各1 篇文献,IF 最高的期刊为DIABETOLOGIA,IF 为7.113;3 ≤IF <5的期刊10 个,共15 篇文献。被引频次,57 篇论文中,单篇被引频次最高为34。而截止2019 年,WOS 核心合集数据库TRP 相关的论文,IF 最高的论文来源于LANCET,IF 为59.102,且SCIENCE、NATURE、CELL 等高IF 期刊上发表的文献也不在少数;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被引频次为5588,且被引频次>1000 的论文32 篇。可见,中医针灸调节TRP 通道研究论文的IF、被引频次,远低于TRP整体研究水平,中医针灸调节TRP 通道研究成果的科技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6 中医针灸调节TRP 通道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提高中医针灸调节TRP 通道研究成果的科技影响力,需进一步拓展、完善研究的设计思路与方法。现阶段,中医针灸调节TRP 通道研究主要为应用大鼠、小鼠为载体的动物实验研究,主要采用的检测研究方法是WB、IF、IHC、RT-PCR 和ELISA,虽有较多的研究采用了TRPV1 敲除(TRPV1-/-)小鼠作为研究对象,但多为简单探讨针灸对某个单一TRP 通道蛋白或mRNA 的影响。今后,可综合运用电生理学、神经生理学、生物热学、系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形态学、行为学等研究方法,临床研究、动物实验、体内研究、体外研究相结合,从整体、组织、细胞、分子层面,研究针灸对多个相关TRP 通道,或TRP 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其次,在借鉴TRP 整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针灸优势病症,结合艾灸与针刺的特色,模拟针灸过程中的痛刺激、电刺激、光刺激、热刺激、烟刺激等,探讨针灸对TRP 通道及其信号通路的特异性调节作用,提炼、筛选针灸作用的核心靶点,深入阐释中医针灸调节TRP 通道的作用机制,为揭示针灸的作用原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针灸疗法的创新。

猜你喜欢

台湾地区艾灸针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反向而行,探索有意味的形色语言一一以台湾地区张美智《春天在哪里》为例
夏天怎么做艾灸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当代台湾地区法学教育与司法官训练制度之现状与启示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