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高等院校在线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2020-06-15付立巍张海燕张颖群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在线教学调查分析

付立巍 张海燕 张颖群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线教育作为新型教育方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疫情防控期间利用网络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課不停学”,是新学期全国高校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疫情期间,赤峰学院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教师响应“停课不停教”的号召,积极投入到网络教学中,对网上教学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本期刊发的5篇文章,是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教师在开展网络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旨在探究网络教学的特点和运用,为全国高校开展应对疫情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付立巍老师的《“疫情”背景下高等院校在线教学情况调查分析》一文,以翔实的数据、客观的分析,为我们呈现了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实施的真实情况;乌彦博老师的《“停课不停学”期间网络教学优势与不足研究》对网络教学的优点、不足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于海杰老师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网上教学探索与实践》通过实践教学,阐述了网络课程设计的新模式;张海燕老师的《师范专业教法课程三线互动云端课程的探究》对未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思考,明确了一线教师、高校教师、师范生三线联动的教学新路径;张颖群老师的《基于泛雅教学平台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从自身的泛雅教学平台在线教学工作出发,对线上教学实践进行经验梳理和反思.

网络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领域里一项新的教学形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这次疫情的发生,更加凸显了其重要性.只有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克服薄弱之处才能更好地被现代教学系统所运用,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赤峰学院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纪秀琴

摘 要: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在线教学从以前的辅助教学手段变成主要教学模式.虽然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在线教学并不陌生,但如此大规模的完全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教学工作尚属首次,这给高校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解在线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进展情况,以我院950余名学生为对象,分别在开学前一周和开学四周后对在线教学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具备在线学习的条件,随着在线教学的开展,学生对在线学习优缺点的认识、对在线教学的效率评价及师生对在线学习的接受程度都发生了变化,同时根据调查结果反应的问题,从在线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教师等角度提出疫情防控期在线教学的对策及建议,以实现在线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在线教学;调查分析;新冠肺炎;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0)05-0001-05

1 引言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暴发,受疫情持续发展的影响,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同时号召全国各地教育教学部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2月底,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正常开展,赤峰学院按照教育部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延期开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等相关要求,下发了《赤峰学院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前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和《赤峰学院本专科学生返校前教学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各教学部门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学习空间和各类课程资源开展线上教学活动.

疫情暴发前,多数高校将在线教学作为线下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此次疫情的出现使得在线教学突然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学管理者、授课教师以及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尤其是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接受和适应程度、对于教学质量的担心、以及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都为即将开展的在线教学增加了不确定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对学生进行在线教学的相关调查和研究,是保障在线教学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的必要手段.

2 在线教学准备阶段调查及分析

2.1 调查方法

在线教学开始前一周,使用自编问卷对我院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在线教学条件保障情况、对在线教学的接受程度以及在线教学的特点四个部分,共计9个题目.问卷共计发放和回收949份,覆盖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特殊教育三个专业.

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在性别、专业、年级三个方面的数据均与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实际情况相符.

2.2 调查结果

2.2.1 学生基本具备在线学习条件,部分学生个人设备及在线学习效果体验不佳.除手机外,54.58%的学生拥有电脑、平板等其他设备,其余45.42%的学生只有手机作为唯一的在线学习工具.71.44%的学生家里有无线网覆盖或者手机流量充裕,其余28.56%的学生网络条件存在问题,无法保证在线学习.

2.2.2 学生对于在线教学的接受程度不高.17.18%和39.2%的学生对于在线学习非常接受和较为接受,接受的比例为56.38%;29.61%的学生不确定;11.59%和2.42%的学生不太接受和无法接受,不接受的比例为14.01%.其中能够接受在线教学的原因主要包括:(1)“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是较为现实的授课模式;(2)方便学习且不耽误学习进度;(3)对于新的学习模式比较感兴趣;(4)不希望占用暑假时间进行补课等.接受程度不确定的原因总结如下:(1)没有尝试过,不知道能不能适应;(2)学习效率不确定,上课的氛围可能不够浓厚;(3)手头没有教材,不知道是否能跟得上,听得清;(4)网络不稳定.不能接受在线教学的原因主要包括:(1)在线学习的条件无法保障;(2)老师无法监控课堂纪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3)在家里学习没有氛围,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控力差,学习没有效率;(4)师生之间无法交流,没有互动,教学手段较为单一;(4)没有教材.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为有声乐、舞蹈、钢琴、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对于这类课程的学习效果更为担心,认为艺术类课程应该更适合以面授的形式开展,在线教学受条件限制,不利于学习.

2.2.3 学生对于在线教学的效率预期较低.5.06%和18.76%的学生认为在线教学效率非常高和比较高,占比23.82%;43.73%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和传统的现场教学效率差不多;27.71%和4.74%的学生认为在线教学的效率比较低和非常低,占比32.35%.可见,多数学生认为在线教学和传统线下教学相比并不具备优势.

2.2.4 在线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均较为明显.学生认为在线教学的优点主要包括:(1)在家学习,避免了因返校导致传染的可能性;(2)课程可以回放,遗漏的内容可以再次学习;(3)返校后周六日不用补课;(4)不受场地的限制.缺点主要包括:(1)课堂效率具有不确定性;(2)教学过程中缺少真实情境的互动;(3)需要一定时间适应;(4)电子设备占用过多时间;(5)无线网的不稳定性.

3 在线教学实施阶段情况分析

3.1 调查方法

在线教学开始运行四周后,使用自编问卷面向学生对在线教学运行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情况以及教学效果三个部分,共计15个题目.问卷共计发放和回收959份,和准备阶段的调查相比,样本质量基本保持一致.

3.2 调查结果

3.2.1 多数课程均进行在线教学.在线教学准备阶段,部分教师对于在线教学持排斥态度,尤其是年纪较大的教师,因电脑和相关软件操作方面不熟悉,因此申请暂不进行在线教学,待学生返校后进行集中补课.后经深入沟通以及开学时间无法预测,最终大多数教师均接受开展在线教学.最终,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共计81门专业课中,有76门课程进行了在线教学,占比93.82%,另外5门课程(学前教育专业2017级2门、2019级1门,小学教育专业2017级1门,特殊教育专业2017级1门)因课程性质等原因,待学生返校后以现场教学的方式进行补课.因此,各教学班级的教学工作基本按照培养方案及开课计划进行,没有出现因疫情问题导致教学进度受到明显影响的情况.

3.2.2 学生主要使用手机通过无线网络进行在线学习.学习工具方面,87.7%的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主要使用手机,10.43%的学生主要使用电脑,1.88%的学生主要使用平板.网络使用情况方面,70.28%的学生使用无线网络进行在线学习,29.72%的学生使用手机流量进行在线学习.

3.2.3 教师使用在线教学平台以泛雅平台、瞩目和钉钉为主.

赤峰学院官方的在线教学平台为泛雅平台,因此大多数教师(80.5%)使用学习通进行在线教学,使用瞩目和钉钉占比分别为27.84%和27.11%,同时也有教师使用微信、腾讯会议、米亚圆桌、企业微信和QQ等平台及软件辅助在线教学,教学平台的使用较为多样化.

3.2.4 学生相对喜欢完成任务点和音频直播的方式进行在线学习.

学生倾向于教师在泛雅平台设置任务点,让学生自行完成的方式(55.79%)和教师进行在线音频直播+共享屏幕和课件的方式(54.53%)进行在线学习;在线视频直播和教师录课后上传视频,学生自行观看的比例分别为35.04%和36.81%.通过分析学生较为接受的授课方式能够看出,学生不希望在上课时间被授课教师监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自律性较为一般,学习动机不足.

3.2.5 学生对于在线教学接受程度提升明显.经过为期四周的在线教学后,对于在线教学的态度为非常接受和较为接受的学生由之前的17.18%和39.2%上升到27.11%和62.15%,接受程度由56.38%提升至89.26%;对于在线教学的态度是不太接受和无法接受的学生由之前的11.59%和2.42%下降到9.7%和1.04%,不接受程度由14.01%下降至10.74%.整體比例的变化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适应和习惯了在线教学这种模式.不接受的主要原因包括:(1)作业太多;(2)手机流量不够;(3)安装多个教学软件导致手机运行速度越来越慢,影响学习.

另外,学前教育专业有77.79%的学生认为艺术类课程来说非常不适合在线教学的模式,家里没有相关的专业设备(例如钢琴和绘画工具),也没有适合的场地练习舞蹈和声乐,因此艺术类课程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有38.06%的学生认为实践类课程(如学科教法课)因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在线教学无法实现,导致学习效果也不理想.

3.2.6 学生对于在线教学的效率评价呈上升趋势.认为在线教学效率非常高和比较高的学生由在线教学开展之前的5.06%和18.76%上升到7.3%和27.84%,认为线下教学完全可以被在线教学所替代或者作为辅助的教学方式.41.84%的学生认为两种模式的学习效率差不多,与之前的43.73%相比基本没有变化.认为在线教学的效率比较低和非常低的学生由27.71%和4.74%下降为20.75%和2.29%,认为教学模式还是要以线下教学为主或者在线教学无法替代线下教学,也无法作为辅助教学模式.说明随着对在线教学的进一步适应,学习效率也在相应的提升.

3.2.6 在线教学的优点和缺点有了新的变化.优点方面,63.19%的学生认为在线教学的形式灵活多样,与之前学生认为在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无法交流、没有互动、教学手段较为单一的看法进行对比,说明学生对于在线教学有了新的了解;58.92%的学生认为在线教学可以自由安排上课地点;45.99%的学生认为在线教学可以接触到其他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说明授课教师在平台当中加入了相关的资源,拓展了学生的眼界;23.15%的学生认为课堂纪律比较宽松,8.97%的学生认为在线教学课程要求更容易完成,进一步说明学生自律性一般,学习动机不足.

缺点方面:61.31%的学生认为电子设备占用过多时间,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占比最高,但实际上有可能是因为在线教学需要使用电子设备,占据了学生玩网络游戏的时间;46.61%的学生认为部分教学互动环节无法开展,说明在线教学模式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3.38%的学生认为课堂效率具有不确定性,30.66%的学生认为课堂纪律不好监控,19.29%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主要靠自己,教师无法督促,这些情况也是教师最为担心的问题,即教师无法实时看到学生的上课状态,无法对课堂状态进行监督和管理,是在线教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有学生多次提及作业任务较重,压力大,可能与教师无法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希望通过多留作业来保障教学质量的出发点有关.

4 对策及建议

4.1 采用“1+X”的在线教学模式

我院共76门课程进行了在线教学,80%的课程使用泛雅平台即“学习通”.虽然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倾向于教师在泛雅平台设置任务点,让学生自行完成的方式和教师进行在线音频直播+共享屏幕和课件的方式进行在线学习.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单纯以泛雅平台或是音、视频直播为教学手段,由于软件本身的特点、网络卡顿、在线人数过多导致拥塞等因素,致使单一的网络教学平台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要么是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课堂互动,要么是一节课教学容量过小、缺少教学“痕迹”,因此建议采用1+X的混合式在线教学模式.1指泛雅平台(学习通),X指能实现实时在线互动的软件,我院教师使用较多的是瞩目、钉钉、腾讯会议、微信等软件.上课前充分准备教学资料,提前将学习资料上传至泛雅平台,保证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随时学习及课后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时,教师通过实时互动软件讲授教学内容,通过提前在泛雅平台上设置好的课堂活动,与学生互动和反馈,留存教学“痕迹”.同时建议使用直播授课教师的采取“露脸”的直播方式进行教学,因为在直播过程中教师形象是否出镜,不会对教师的责任感水平和教学投入产生显著影响,但在呈现教师形象时,学生感觉教学效果会更好[1].

4.2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

跟面授教室上课相比,在线教学缺少了面对面的交流,也不能随时根据学生的现场反馈调整教学节奏,机动灵活性相对较弱,因此在课前要充分考虑到各个教学细节,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在线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设计好教学活动其教学效果不亚于教室上课.例如“直播讲解+资料自学+提问互动+作业实践”教学过程,通过钉钉、瞩目等软件對一次课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直播,对需要学生自学的内容通过超星泛雅平台提前准备好学习资料,设定相关任务点,学生通过打卡的形式完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前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好问题,利用学习通和直播软件与学生互动,最后在学习通上发布文档或录制音频、视频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在线教学能实现很多智能功能,如课堂多种形式签到、抢答、选人、投票、讨论、词云等功能,教师可结合自己课程的特点尽量将这些智能功能恰到好处的运用到教学环节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独有的教学模式.3.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能力.

在线教学让教师不得不改变以往的面对面教室授课的方式,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部分教师从未使用过在线教学,对在线教学平台的操作不了解、不熟练,最主要的困难是不知道如何与学生在线互动、如何组织教学活动,教师普遍缺乏在线教学经验,对电脑和相关软件操作比较排斥的个别老教师来说更是一种全新的考验.一方面教师需改变自身对线上教学的理念,加强线上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练习,及时研讨,根据课程情况调整和创新授课方法,保证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校要重视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提升,设置专人专岗负责解决信息化教学中的技术问题;建立完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体系;及时搜集和整理在线教学中的优秀教学案例,树立典型,并将示范经验向全校推广,逐步带动全员提升在线教学能力.

4.3 严格把控课程评价

在线教学最难的就是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管.调查中43.38%的学生认为课堂效率具有不确定性,30.66%的学生认为课堂纪律不好监控,19.29%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主要靠自己.泛雅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能及时对在线学习人数、交流互动数据、话题讨论数据、作业提交数据进行统计,教师可通过查看这些学习数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和班导师,督促学生按时学习.同时,教师加强引导,将签到、课堂互动、作业、课后测验、访问次数等项目纳入在线学习成绩考核,合理设置各项目的成绩权重,适当提高在线学习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百分比,以达成课程学习目标.

4.4 采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保持教学的连贯性

在线教学大多采用与线下教学同步的教学进度,或者在时间上与在校学习时间相同[2],这样的教学安排很有可能使得在线学习被在学生返校后的课堂教学替代,使得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脱离,从而成为孤立的教学痕迹.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得到了极大的创新和发展,混合式在线教育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推广.有研究分析了基于“泛雅”教学平台的混合在线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发现多形式的混合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业成绩,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增加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3].因此,教师可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所教课程的网络课程,上传相应的网络学习资源,在面授教学时也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智能功能,如签到、抢答、成绩统计等,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与开学后的面授教学保持连贯性.

——————————

参考文献:

〔1〕程雪姣,皮忠玲,洪建中,翟成蹊.网络直播模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以“职业规划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2):85-90.

〔2〕王冬冬,王怀波,张伟,王海荣,沈晓萍.“停课不停学”时期的在线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3):12-18.

〔3〕张健,刘飞.基于“泛雅”教学平台的“数值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建设教育,2019(6):58-66.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在线教学调查分析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谈基于Web试题库系统的设计
浅谈基于Web在线教学系统设计
互联网+教育微网站的设计与应用
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