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彝族对“火”的认知研究

2020-06-15陆晨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功用火把音节

陆晨

摘    要: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和其所表示的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彝语中火的称呼,直接反应了彝族先民对火的认知,即认为火来源于天上。彝族人根据生活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发明了“击石取火”法,并发明了“掩埋法”来储存火种,证明彝族鲜明对火的使用已经相当进步。而把火用于制作熟食、照明、取暖,甚至于在农业上的运用,更加推动了彝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关键词:彝族;火;认知

“火”在《新华字典》里的解释是:“东西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对火已经有了相当客观而准确的认知,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贵州彝文古籍的整理,研究古代彝族人是如何认知火这种事物的。

一、火的名称

据《汉彝简明词典》记载,现代彝语中火的名称有m???  t???、m???t???、mu??tu??、m???t???、mo??to??、mo??to??、m???to??、mu??tu??等。从这些名称中,我们可以看出:

现代彝语中“火”的名称为双音节名词,且前一个音节的声母全部为“m”,后一个音节的声母全部为“t”。

那么,贵州彝文古籍中又如何称呼火的呢?

《西南彝志·火把水瓢》中的记载为“to”,《西南彝志·论火的来历》中的记载为“me??to??”,《西南彝志·论火》中的记载为“me??to??”,《乌撒彝族礼俗典籍·诵火葬经》中的记载 为“mi??to??”,《乌撒彝族礼俗典籍·火把节》中的记载为“to??”,《投确数·叙送火》中的记载为“to??”,《物始纪略·说火》中的记载为“to??”,《天地起源·彝家火把节》中的记载为“mi??to??”;

从以上彝文古籍文献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在贵州彝文古籍里,火的名称既有单音节词,也有双音节词。

二、火的起源

关于火的起源问题,也就是火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在今天的人看来,似乎是非常简单的。火来源不外乎有两个途径:一是自然火,二是人工生火。但古人由于科学文化水平的原因,无法达到今天的水平。因此,各族先民根据自身的认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火起源认知。

《西南彝志21-22卷·论火的来历》中火的起源认知:

“从前的时候,天还未产生,地还未形成,鲁朵出现了,出现三个兽。这三个兽呢,最高天宇宙上,住高天第七层,走去点火,尼武费背火,在天空中跑。身体跑得快,两眼亮堂堂,降到大地上,开始有了火。”

《西南彝志23-24卷·论火》中火的起源认知:

“从前的时候,实氏娄何,两眼明亮,来到大地上,开始发明火。”

《西南彝志5-6卷·天地事物的形成》中火的起源认知:

“哎奢耿诺,他想了三年,又想了三月,聘史做慕魁。到史慕魁时,他发明了火,有火兽逃避。”

《物始记略·论火》中说:

“火的由来,说来有根据:在远古时,尘世间的人,不懂使用火……聪明的糯师颖,他发现了火。”

《土鲁黎咪数》中说是一位披着金蓑衣的老人创造了火:“在南方,又挖金坑,现出白龙来,化弥漫火焰,火焰连大岩,覆盖了中央,产生了火源。”

从上面所列彝文古籍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彝族先民认为火是天神从带到人间的。可见,在远古时期,由于彝族先民还没有系统地认知火,由于对火的力量的震撼,认为火是上天的产物。

三、取火方法

中国古代广泛流传着钻木取火的方法,彝族社会里却流行着“击石取火”的取火技术。所谓“击石取火”,就是用两块石头相互撞击产生火花来点燃干草的方法。这种能够轻易产生火花的石头叫“vɑ??lo??”,质地坚硬,裂缝多,容易碎。直到本世纪初,外出放牧、耕种的农民依然使用这种方法在野外生活。

四、存火方法

贵州彝族保存火种的方法为掩埋法。所谓掩埋法,就是将一节成年男子手臂粗壮的青冈树木墩埋在已经烧成的木炭里,所埋木墩不能外露。第二天把木炭扒开,里面的木墩已經变成新的木炭,只要把干草放在上面一吹,就可以生火了。之所以用青冈树,是因为青冈树比较结实,经烧。

五、火的功用

所谓火的功用,即火的用途,也就是彝族人怎样使用火,用火来干什么。我们根据不同的用途,把火的功用分为生活上的功用和农业上的功用。

(一)生活上的功用

1、制作食物。

在学会使用火以前,彝族人经历了一个无火的时期。据《彝族古歌·阿嫫兹孰》记载:

“阿嫫兹孰时代,露珠当水喝……果子当饭吃……树叶当衣穿。”

《物始纪略·米阿媚时代的人》一章还记载了米阿媚之前的人吃生肉的事情:

“人不不象人,人象野兽,兽样过三代。兽样过日子,生肉当饭吃,露当作水喝,阔叶当衣穿。”

后来,彝族人发明火以后:

“用火烧肉吃,烧得香喷喷,吃得津津有味。用火烧水喝,烧得火冒气,好比大雾起。”

人类食用熟食后,无论时体力还是智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正如《估哲数》中说:

“世间的人们,用火烤兽肉,用火煮食物,肉食都香了,吃到了熟食,人变美丽了,心灵手巧了。”

2、照明。

在没有发明电灯的时代,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为了克服黑夜给人们带来的限制,人们开始使用火来照明。彝语里称照明为“nɑ??ho??z???”。

(1)户内照明——火塘

火塘是彝族人室内生火的地点,彝语称为“ku??du??”。火塘一般设在堂屋里,其结构比较简单,只需在屋内挖一个坑,坑的边缘安放三个石头作为支撑锅具的支柱即可。

(2)户外照明——火把

火把在彝语称作“nɑ???u??kɑ??”或简称“nɑ??kɑ??”。火把有较细的木条火竹片做成,晒干即可。一般分为火把节特制火把和日常生活使用火把。

(二)火在农业上的功用

(1)砍火地

砍火地,彝语称“ho??nɑ??”,指在长满草木的土地上放一把火把草木烧掉,然后撒下种子的劳动过程。

(2)烧秸秆

六、结论

火对彝族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火在古彝语里有是单音节词“to??”,后来,人们认为火来自于天上,因此把表示天的词“mi??”加在前面,构成了新的双音节词“to??mi??”。彝族先民因地制宜地发明了“击石取火”的方法,独具特色。在储存火种方面,彝族人发明了掩埋法,使得火不会熄灭。彝族人对火的利用非常广泛。在生活方面,有制作熟食、取暖、照明等;在农业生产方面,主要有砍火地、烧秸秆等。

猜你喜欢

功用火把音节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虎鹤门身法八势
拼拼 读读 写写
看音节说句子
可爱的蜡烛
风吹夜幕一火把
夏天的故事
花朵的作用
钢笔和墨水的争吵
功用遮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