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朗读中深思,在深思中体验情感

2020-06-15薛绮琴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5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感情想象

薛绮琴

【摘要】“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有时候,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明白文章中蕴含的深意,老师一定要在朗读前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按照要求边读边思考,这样的朗读才具有价值,学生在多次朗读之后习得所需。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在朗读中深思,在深思中体验情感作了探讨。

【关键词】情感体验;感情;想象;细节描寫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在语文课堂上落实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已经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的语文阅读课堂上,有不少教师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对语言文字的推敲、细节描写的欣赏、重点情节的分析、行文技巧的归纳上,学生的朗读体验得不到时间的保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只要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真正实现“熟读深思子自知”。朗读训练恰到好处,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落实“百回读”,实现“子自知”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有时候,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明白文章中蕴含的深意,老师一定要在朗读前提出明确的要求,让步学生按照要求边读边思考,这样的朗读才具有价值,学生在多次朗读之后习得所需。

如《晏子劝齐王》一文,我在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确定了让学生弄清“晏子的办法好在哪里”为教学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先后安排了4次读文。每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反复读文。朗读的要求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第1遍读前提示:边读边看这段话共有几句?第2遍读前提出:齐国的百姓为什么不再饿肚子了?第3遍读前提出:读读这段话,从“全国百姓”“一起动手”“多挖”“全国各地”这些词语让你觉得晏子的办法好在哪里?这几个重点词语犹如指路的明灯,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有的学生说:“全国百姓一起动手,全国各地的庄稼很快就有井水灌溉了。”有的学生说:“人人都多挖水井,就有充足的井水,庄稼就不会枯萎了。”有的学生说:“一起动手,齐心协力地挖水井,很快就有很多井水了。”第4遍读前提示:把整节话连起来读,想一想,这节话主要在讲谁?干什么?通过这样有目的、带思考的反复朗读,学生既读懂了句意、段意,又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若有所思中朗读,朗读自然被赋予非凡的意义和价值。

二、在朗读中感受人物的细节描写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可以抓住重点的内容进行训练,抓住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段落进行训练,提高学生朗读的热情和兴趣。如六年级《金色的鱼钩》一文,教学时,我们应该注重细节描写,大胆取舍,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能彰显老班长的人性光辉的细节描写。在读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人物的善良的品质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突出重点,学生就能从反复的朗读中产生真切而独特的感受,让人物的光辉照耀学生的心灵,感受不一样的情怀。

三、在朗读中放飞想象

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时,体会人物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并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在教学《晏子劝齐王》时,我引导学生注意第一自然段“齐王心里很着急”这句话,在朗读“那么去求河神吧!”“那我该求谁呢?”这两句话时,引导学生注意标点符号,体会齐王病急乱求医、无计可施的心理。同样,朗读晏子的话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求山神有什么用呢?”“难道山神不想下雨吗?”“求河神也没有用啊!”“求我们的百姓啊!”等句子的标点,体会晏子断然否定和强烈建议的语气。还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的语言想象其说话时的神态,并尝试通过朗读把自己对人物语气和神态的理解表现出来。

四、在朗读中培育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既是朗读的不同层次,也体现了朗读指导的渐进性。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应有的感情呢?在教学《晏子劝齐王》第一自然段时,我抓住关键词“枯萎”与“枯黄”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读出对百姓的关心、同情、担忧。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出示了“枯黄的庄稼”和“枯萎的庄稼”两幅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辨认哪一幅图的庄稼是枯萎的?哪幅图上的庄稼是枯黄的?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枯萎的庄稼没法救活,而枯黄的庄稼还能用水救。然后,一步一步地点拨学生:“齐国的庄稼都已枯黄了,一旦枯萎,百姓就要饿肚子了。你同情百姓吗?请读出来。”“你担忧百姓饿肚子吗?请读出你对百姓的担忧!”“你关心齐国的百姓吗?请读一读,让大家都能听出你对齐国百姓的关心!” 这样通过反复多次的朗读指导,学生的情感慢慢地通过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了。

五、在朗读中感受情感张力

语言丰富,情感细腻的文章往往会让人越读越喜欢,越读越爱读。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会在多次的朗读中让读者感受强烈。很多文章在感人的描写中渗透了许多情感体验,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体会,让学生在朗读中将情感体味出来。

例如:二年级下册《掌声》一文,作者描写了一个身有残疾的小英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小英的生活态度,她变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面对生活。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情感。那么,如何使学生体会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呢?在教学时可采用了“反复朗读”的方法,效果甚佳。第一步:引导学生粗读全文,了解文章要表达的感情。第二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细腻的文字描述部分,感受作品蕴含的感情。第三步: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地范读,将作者对小英的情、教师对小英的情在多次的朗读中自然流露出来。在学生初读了课文的基础上,我先后安排了范读、领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在读的过程中,字里行间中饱含的“情感”已被学生体会出来了。那种强烈的、复杂的情感终于在读中传递出来了。

朗读,是把无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有声的情感体验,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捷径,是阅读感悟的源头,是情感体验的最佳方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用心灵阅读文本,用智慧捕捉生成,珍视学生在朗读中产生的独特感受,由此走向智慧教学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陈珊妹.朗读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魅力[J].学周刊,2017(1):110-111.

[2]杨丽英.读出“语文味”——浅谈小学高年级的朗读教学[J].读书文摘,2017(4).

[3]骆源源.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歌的朗读指导[J].科普童话,2015(34).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感情想象
最好的感情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感情工作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不分对错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感情强烈的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