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探究

2020-06-15党韫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化保护文化发展新路径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国家文化的结晶,是发展的新高地,在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中有非常重要的力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疆的塔城地区是少数民族集聚的边境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民族文化,因此,也有着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我们要不断探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不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新疆塔城地区发展的重要抓手,最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塔城地区;文化发展;传承;新路径;文化保护

塔城地区有着悠久的游牧文化历史,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草原文化遗迹,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民族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我们要不断探求保护的新路径,用新的、适合此地区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承和保护,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形成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1]。

一、塔城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和非遗资源的基本情况

塔城地区非遗资源丰富,并且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非遗传承实践富有活力,因此,在国家和省、市的重视下,塔城地区不断的将文化建设和非遗保护资源的建设作为一项奋斗的目标,励志将塔城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进行传承和保护,于2017年12月向原文化厅提交了“关于申报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报告”,凸显了塔城地区及其重视文化保护工作。

1.塔城地區文化丰厚,存态良好,非遗资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塔城地区是少数民族集聚的边境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尤其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塔城地区有着勤劳勇敢的人民和坚强奋进的民族精神,共同彰显塔城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文化。在戍边文化、口岸文化、包容文化和生态文化的独特文化现象展示中,“四大文化”的爱国、开放、相融共生和崇敬自然已融入到塔城人的血脉中。塔城地区的人民以和谐包容的心共同努力建设美好的幸福家园。

2.非遗丰富,特色突出,更好的彰显塔城地区的文化底蕴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相互包容、特色鲜明。目前,全地区共有传统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手工技艺、曲艺、体育杂技、民俗、传统医药等十大类76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自治区级45项、地级107项、县级603项),塔城已成为全疆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较多的地区。塔城地区通过书籍、专题片、文化协会等不同的角度,展现塔城地区人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果展示上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2]。

3.生态和人文环境造就了塔城地区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如果仅限于传承,没有发展就会故步自封,不能形成相应的发展态势,文化能跟随着时代发展的潮流进行发展和创新,就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生机勃勃,形成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塔城地区的特色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家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也是更好的发展机遇。在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发展的今天,素有“千泉之城,五弦之都”美称的塔城地区,环境基本保持了原有的自然生态,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的原始性。随着政府提出的“油画塔城、丝路净土、康养天堂”的发展定位,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推动塔城自然和人文生态的进一步发展。塔城地区的生态和文化环境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铸就出新的篇章。

二、新疆塔城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探究

新疆塔城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民族种类繁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存在于农牧区,保护工作艰难繁重同时也非常艰巨,也是工程量非常大的一个环节,因此,要不断的强化新的保护路径,从摸清非遗文化遗产的底数开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普查,并且通过宣传引导的方式,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更好的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不断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队伍,使我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呈现勃勃生机。

1.重保护强传承,摸清 非物质文化遗产底数,为后期工作打基础

非遗普查工作,是保护和传承的基础性工作,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摸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底数,为非遗保护工作的有力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仅仅要在市区普查,更多的要走进偏远盲区开展普查工作,真正的做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交流,搜集“非遗”线索、拍摄非遗照片以及录像资料,彻底清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为开展保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3]。

2.加强传承队伍培养

加强非遗民间艺术队伍的培养,长期与各民族协会密切联系,辅助各民族民间文化协会发挥其积极的传承作用,使之成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活性传承的良好载体;定期举办各门类传承培训班;全区积极建立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保护基地、教育普及基地、生产性保护基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有效推动非物质文遗产的传播和发展,日渐提高传承能力、扩大传承人群的多重效应。

3.通过节日的宣传,立体化展示节日内容,深入人心

宣传工作应该走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列,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从理论走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让每一位人民群众都能自觉的为文化的传承做贡献,更好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让群众们真真切切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更好的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参与工作,让更多的人参与,共同传承。我们可以通过传统节庆活动,大力开展各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突出我区相融共生的特色包容文化,为维护我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构和谐社会主义起到积极的作用。发挥草原盛会、民族节庆、文化活动中传承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载体作用。每年积极举办达斡尔族“沃其贝节”、塔塔尔族“撒班节”、锡伯族“西迁节”、俄罗斯族“帕斯喀节” 、哈萨克族“诺茹孜节”等节庆活动。深入广泛有效地传承和展示塔城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遗项目在节庆活动中得到活态传承。同时,在节日的氛围中,我们要加强宣传,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通过专题片、新闻、视频的形式进行报道,促进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了解,进而增加群众的知晓度。

4.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快速,更多的人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了解外面的世界,快捷的做到足不出户看到天下事,因此,我們还要通过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给众人,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好的保护文化的“根”。我们以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背景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为例,虚拟现实技术主要通过环境建模、人机交互、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突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传承传播方式的局限,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的再现,营造传统保护方法无法比拟的展示效果,满足受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个性化、多元化的体验需求。我们可以利用好现代的技术,将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现代技术的形式让更多的人进行体验,进而保护塔城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5.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保护工作

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要根据塔城市多民族聚集,各民族生活习惯、文化相融共生相互渗透的特点,将群众喜爱、便于生产、有市场需求的《蒙古族柳花茶》、《哈萨克族花毡制作技艺》、《塔塔尔族传统糕点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进行生产性保护,保存其原始制作方法和品质,不断推出优质产品投放市场。同时积极开展文化传承培训班、展示、比赛等活动,刺激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利用奖项的设置,让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到这种传统工艺的学习中来,切实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传统技艺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能力。

三、结论

塔城地区位于新疆西北部,世界三大历史文化板块交汇处,地处草原古丝绸之路的北道。其中由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等29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46.4%,是少数民族汇聚非常密集的地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财富,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我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形成合力,努力促使我区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闪光芒。

参考文献:

[1]杨利慧.社区驱动的非遗开发与乡村振兴:一个北京近郊城市化乡村的发展之路[J].民俗研究,2020,第1期

[2]魏娜,张玉淑.“赋能设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20,第3期

[3]张体洋.加强群众文化工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探讨[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第2期

作者简介:党韫,(1973-),女,蒙古族,陕西渭南人,副研究馆员,本科,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文化保护文化发展新路径
民族传统体育观光化开发模式构想
唐宋交通发展对文化交流影响几何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从甘肃庆阳窑洞的发展来看传统建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