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民歌同宗现象初探

2020-06-15裴璐璐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放风筝

裴璐璐

摘    要:“同宗民歌”是民歌在传播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是指同一首民歌母体,由此地流传到彼地乃至全国各地,演变派生出若干字体民歌群落。民歌在流传的过程中,会与当地的特点相融合,衍生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歌变体。河北的民歌种类多样,曲目繁多,《放风筝》就是河北民歌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小调歌曲,它描述了春天姐妹两个人外出踏青放风筝的愉悦心情。而河北省内不同地区、不同版本的《放风筝》则体现了各地的特点,这些民歌变体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洞察到各地的文化生活历史、民俗风情与音乐习惯。

关键词:同宗民歌;放风筝;民歌变体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一個盛产民歌的国家,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创作,是生活的映照,各地的民歌也代表了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北卷》中有收录河北大名县、丰南县、冀中地区等几个版本的《放风筝》,这几个版本的民歌都是由一个母体在河北境内流传后产生的带有当地烙印的不同变体,属于同宗民歌,对这几首《放风筝》进行研究,可以让我们对这几个地区的生活面貌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可以让我们分析民歌在流传的过程中是如何与当地进行融合的。

一、大名县版本《放风筝》

歌词是多段体,一共有七段,将姐妹二人带着风筝出门以及放风筝的过程描述的比较详细,演唱中有一些单字“呀”“啊”的衬词,并不多,只是加强了语气,歌词整体是比较简洁朴实的,比较口语化,最后一句会重复,增强歌曲结束感。调式为五声宫调式,节拍规整,方整性结构,每2个小节可划分为一个小乐句,前三句落在徵音上,最后一句落在宫音上。整个歌曲的旋律走向基本平缓,少有大跳,值得注意的是,这首《放风筝》带有一些河南豫剧的味道,如前两个小乐句与豫剧《朝阳沟》中选段《亲家母你坐下咱俩说说知心话》的感觉非常相似,尤其是旋律的设计、气口和节奏的运用,这应该是大名县与河南接壤而受到影响的缘故。另外,谱例第三小节中的“城”字是高音do到中音mi的一个下滑音调,在普通话中“城”字应该是阳平(也就是汉语里的二声)上扬的音调,而在大名县《放风筝》中音符的走向却是向下的趋势,这是因为“城”字在大名方言口语中就是一个下滑的音调,所以此处应是受到语言习惯的影响。

二、丰南县版本《放风筝》

歌词是单段体,只是叙述了姐妹二人出门放风筝,并未叙述细节,最后一句

会重复,增强歌曲结束感,演唱中的衬词较多,尤其是前两句,几乎每字一衬,而且衬词的腔更多更长,在最后一句重复时还有一句旋律化的衬腔,这种“哎”“呀”“啊”衬词以及“嗯哎哎嗨呦”的旋律化衬腔的运用使得歌曲旋律感更强,更加艺术化。这些其实也跟当地人的说话习惯有关,唐山方言的腔比较多,所以歌曲中会有很多衬腔装饰,唐山人说话的习惯是往上扬,这在曲子里面也可以找到痕迹,比如第一个小节的歌词是“正”,后面紧随一个衬字“哎”,这个衬字是对“正”字语气上的加强,也是音调的拖长,旋律是3356122,前面的(335)是一个上扬的趋势,正好符合唐山方言说“正月”时“正”字上扬的音调,而且唐山话中的第一个字往往语气会比较强,相对的腔也会比较长,第一句“正月”的“正”字的腔有一整个小节,是比较长的,第三句“捎带着”这三个字中“稍”字对应两个音符,“带着”是一字一音的,后面的“放风筝”与“捎带着”是同样的形式,由此可见地区语言对民歌的影响。另外歌曲调式为徵调式,虽然偶尔会出现偏音si,整但体呈五声性特征,节拍规整,方整性结构,每四小节可划分为一个乐句,前三句落在商音上,最后一句落在徵音上。旋律走向上经常会出现大跳,音域宽广。这首《放风筝》的音域相对较宽,艺术衬字多,艺术性较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一个是本身唐山方言语气词就比较多,所以民歌中就自然而然加入了衬词,另一个可能是唐山离东北比较近,东北民歌旋律感较强,时常会出现大跳,音域较宽,受东北民歌影响,所以会表现出此特征。

三、冀中地区《放风筝》

冀中地区也就是河北的中部地区,包括石家庄、保定等地。这首《放风筝》

十分简单,单段体,只有一段歌词,篇幅短小,“三月里来是清明,姐妹二人去踏青,捎带放风筝”。调式为徵调式,结构规整,每两小节可划分为一个小乐句,衬词也相对较少,整体比较简洁,旋律走向基本平缓,值得注意的是里面低音si到中音mi的四度跳音,其对应的是风筝二字,在普通话中,“风”字应该是阴平(一声)平缓的音调,“筝”字也应该是阴平的音调,组合在一起当“风筝”讲时,“筝”字为轻声,而在这首《放风筝》中,低音si对应的“风”字却是上声(三声)的音调,这也与方言习惯有关,石家庄方言在说“风筝”时“风”字就是上声(三声)的倾向,“筝”字是阴平的音调,这与音符低音si到中音mi的音调十分相似。

通过以上对三首《放风筝》的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的同宗民歌之间呈现大同小异的特点。以《放风筝》来看,首先,歌词描述的事情是相同的,都是描述河北民间的一种习俗——放风筝,春天的时候,姐妹二人相约着外出踏青,捎带着放风筝,表达女孩子春天外出玩耍的喜悦心情,不同的是有的地区是多段体,将放风筝的细节描述的比较详细,有的地区是单段体,只是比较简单地叙述了放风筝这件事;其次,这几首《放风筝》都是宫调式或徵调式,乐句的落音也基本都在宫音或徵音上,整体旋律走向基本平缓,以级进为主,只有唐山市的《放风筝》或许受到东北民歌的影响,偶尔会出现大跳,另外歌曲的曲式结构、节拍都较为规整,演唱中都会有一些衬词来加强语气,这是整个河北地区小调的风格特点,这可以说明《放风筝》在河北境内流传时受到河北音乐习惯的影响,融入了河北的音乐风格;最后,民歌受当地语言习惯和相邻地域风格的影响非常大,民歌在传播时会与当地的习惯相融合,体现出当地的特征,也会受到相邻地域风格的影响,具有很大的适应性,例如前面分析的大名县《放风筝》中的“城”字曲调与方言的关系和整体音乐风格与河南豫剧的相似、冀中地区《放风筝》中的“风”曲调字与冀中方言的关系、东北民歌对唐山市《放风筝》的影响等等。

参考文献:

[1]冯光钰.中国同宗民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2]本文参考的谱例均来自《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北卷》.

猜你喜欢

放风筝
放风筝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放风筝
放风筝
放风筝
放风筝
放风筝
放风筝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