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景观改造

2020-06-15刘玉婷李格格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

刘玉婷 李格格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师生对于校园景观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本文基于对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更新的探讨,提出了校园景观设计应当更注重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点,充分实现景观现代化,园林化和生态化的观点。

关键词:高校景观;景观设计;景观序列;营造手法

场地的更新本质上就是提高场地与人之间的联系,校园景观的升级应该加强人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赋予校园景观新的生命和活力。设计者应将大学的文化特征融入景观设计中,以人的情感和景观来构建和丰富校园的审美空间,并承担寓教于乐的重要任务。高校景观应当为师生提供多样化、合理化的空间,致力于加强各学院的学科交流,强调人对场所的参与。

一、高校景观设计的出发点

高校景观应从交通、空间等方面将人的体验放在首位,而不是追求形式。作为组团景观,设计时应同时考虑为多人群服务,为学生、为老师、为路人、为游人和各式各样的人服务。设计来自生活,不同的空间给不同需求的人不同的感受。而设计是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

二、高校景观存在的问题

2.1过于优先考虑建筑,不重视景观设计,简单地进行绿化,并简单地组合点,线和区域。景观对外部空间的贡献不够。没有层次也不成系统。楼间景观线面简单填充,对外部空间贡献不够,绿化率为70%以上,主要为花坛和树池组成。由于场地缺乏基础设施和单个空间分区,因此场地的利用率非常低。也往往没有专门用来停车的场所,自行车混乱无章,没有划定界限。

2.2没有设计主题也没有校园文化特色。和外部综合环境不协调,空间模式单一,缺少创新性和活力。空間过于直白无味,人流处大的入口没有标志性的小品,没有视线的阻碍,不能彰显大学各个学院的特色。

2.3缺乏互动型景观。放学后,师生们都希望有一个散步和休闲的空间,但校园景观却无景可看。更无休憩场所可以交流,组团景观没有可供学术交流的场所,仅有快速通道作用。植物简单没有层次感。

2.4景观生态性薄弱。校园在景观建设中使用了过多的硬质铺装。景观没有功能性,蓄水性差。不安全不舒适的同时阻碍了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导致自然资源浪费。比如一到下雨天道路排水便成为一大难题,而干旱的时候贫瘠的土壤却无法蓄藏水分。而且景观地势往往比道路高,不透水的硬路面经常带来排水压力。

三、针对现状的设计思路

3.1强调对场所的参与。多提供可供人坐、倚、驻足的休憩空间,打破原有的严肃的方院式外部空间,将一系列活动场所串联起来,强调穿越性,并尝试创建轻松活泼的空间。

3.2寓教于景,渲染大学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和文化气氛。大学校园是“教书育人”的殿堂。校园景观的特性,即知识的天堂。校园景观设计应该致力于改善各学院专业封闭独立的局面,强调开放和学术交流。在空间的开与合中传达着大学的文化内涵人文情怀和山水情调。彰显学院的特色。

3.3曲水流觞,生态优先。让景观将自然与建筑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更适合人们办公学习的设计,同时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倡导绿色经济和节约,利用自然系统自我更新修复环境,顺应自然。例如可直接将建筑雨水管与景观相结合形成雨水花园,循环利用雨水,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灌溉和景观用水。

3.4针对大学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特点形成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景观。材质和颜色活泼,空间功能多样。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起到寓教于景的作用。高校景观设计应思考大学的文化背景。从校歌,校训,校园历史中提取传统文化意象,并将这些文化符号作为景观叙事的画笔。四季轮回,空间转换,景观也喻示同学们在求学的曲折过程中终将柳暗花明,取得累累硕果。

3.5诗词中有“起承转合”。东方艺术和文化形式有其传统规定和时代变迁。山有脉络,水有源头,路有宛转,树有根柢,尽管有定理,但它们是无定形的。高校景观设计应当借鉴情节中的起始--悬念 -序曲-高潮-结尾的叙事习惯,在景观设计中应运用多种处理手法,或排斥,或邀请,利用空间无形的推力和气场,引导路线。

四、园林空间手法的运用

在大学景观改造中可以运用不少园林空间序列创造的手法:如用曲折路线,增加观赏序列的变化性。在景观视线的结束点上布置有吸引力的建筑或小品。

4.1抑扬顿挫-对比处理。方向的对比:将垂直的树木和构筑物与横向曲道,水面相互衬托,层次丰富不单调。直线与曲线构图对比,曲折有度,直线如诗,曲线如画。曲线柔美,随水而动,视觉变化丰富,层次多样。折线棱角分明,可以明确分隔空间。或采用蜿蜒曲折的路径,信步其中,增加游览趣味。或通过隐藏的通道进入,在路径上和心理上制造双层曲折。

4.2通过借景、对景、框景、夹景、障景、漏景、隔景等空间处理手法,使不同景点间彼此联系,相互呼应,营造出层次丰富、虚实变幻的园林意境。空间时大时小,时宽时窄,收与放之间形成节律,给人以步移景异的感觉。停留空间适当凹入,使停留的人视角多样,方向多样,更有私密性。供人停留的平台或者空间应具有向心性,亲近性,从而促进交往。

五、景观叙事化

景观不仅要具有视觉上的静态美,更要有良好的动观效果,也就是所谓的“步移景异”。高校景观可充分引用“景观叙事化”这一文学领域理论,有机结合园林的设计手法。同时精致而创意的空间划分和大学的历史文化咬合,在空间营造中加强景深感,强调人们活动路线的连续性和趣味性。

校园景观设计不仅需要给人们提供休憩和观景的场所,更需要为人们的沟通和交流甚至精神归属提供一定的场所。将叙事性的概念引入到景观领域之中,是当下对于文化传承、情感体验的诉求的结果之一。将历史文化情感融入到叙事文本之中,为体验者搭建起和场所之间的精神桥梁是目前景观设计方面的必然走向。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戴娜.园林绿化设计中景观序列的展开与景观节点的构建[J].林业建设,2014,(06)

[3] 刘滨谊.基于视觉感受的景观空间序列组织[J].中国园林,2010(10):31-35.

作者简介:刘玉婷(1997-),女,汉族,江西宜春市人,本科,研究方向:建筑学。

李格格(1999-),女,汉族,河南长垣市人,本科,研究方向:建筑学。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关于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初探
图书馆建筑景观设计
地域文化的延续
地域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探讨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