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体验的习作教学策略

2020-06-15史妙如

课外语文·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策略

【摘要】小学中高段,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习作教学的重点,然而很多学生怕习作,习作时常常出现无话可说、内容空洞、情感不真实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利用丰富的校本课程以及贴近学生的班本课程,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通过方法指导、范例引领、支架训练和赏析互评、习后评改等方式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关键词】 课程体验;习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6-0123-02

【本文著录格式】史妙如.基于课程体验的习作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20,19(16):123-124.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我任教于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这里的学生质朴敦厚,率真活泼,但知识面较窄,不善于表达。很多学生对习作存在畏难情绪,心生抵触;有的应付完成,记流水账、拼凑内容;还有的学生在习作时虚构故事,缺乏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尽地流注出来。”可见,生活体验对于习作的重要性。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有限,如何根据他们现有的生活经验指导习作呢?为此,我积极探索,寻找突破口——将校本课程以及班本课程运用到习作教学中,就地取材。习作源于生活,学生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感受深刻,从而产生表达欲望,消除对习作的畏惧心理。

二、利用课程体验,激发习作兴趣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们知道“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是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的重要目标。校本课程和班本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习作提供丰富素材。

(一)利用校本课程,体验习作之趣

“绳”元素是我校创意的校园文化,为此学校开展了以绳为载体的“和力教育”系列课程。小小绳子用途多:花样跳绳供表演、精致手绳做点缀、多彩绳画显创意、美丽针织传递爱。根据以上系列活动,我编排了开放的习作主题,供学生参考,如《我和跳绳的故事》《有趣的编绳》《多彩绳画,创意无限》《细细的绳,浓浓的爱》《小绳子,大用途》等。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记录参与校本课程的过程,避免带给学生较大负担,从而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

为了营造现场气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我还将“绳”元素引进课堂,在班级中开展《跳绳王者争夺赛》习作指导,在当堂习作片段中,有不少优秀作品涌现,“开始跳了,小权快速摇动绳子,脚像踩着风火轮,我数着‘1,2,3,4……两队不管是参赛选手还是围观同学都非常兴奋、紧张。”“两位选手已经精疲力尽了,他们喘着粗气,脸憋得通红,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不停地流下来,连衣服都被汗水打湿了……”“绳子高速甩动,只看到模糊的影子。教室里‘加油声一声高过一声,眼看时间已经过半,选手们气喘吁吁,真让人激动不己呀!”学生对这类现场体验活动感到新鲜、好奇,他们观察细致,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习作时就更自然、生动了。

(二)依托班本课程,积累丰富素材

小学中高段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习作技巧,有一定的习作能力,但由于心理认知发展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的习作存在语言不生动、立意不深刻的问题。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时如果一味灌输习作技巧,收效甚微。我们为何不借助形式多样的班本课程来指导习作呢?相信学生会写得兴致盎然。我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以每月竞赛的形式,在班级中开展“秀我风采”班本课程。有汉字听写大赛、辩论会、课本剧创编大赛、演讲比赛、积分拍卖会、结绳挑战等,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给学生习作提供丰富素材。

在“结绳挑战”活动结束后,学生写道:“要想给绳子打结,不一定先把绳子拿在手上,可以先放在桌子上;不一定先打绳结,可以先把手打结。勤动脑,多思考,很多难就都会迎刃而解了。”还有的说:“这节课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总是直向思维,在直向思维不管用时,我们要尝试思维转弯,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在活动中,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真切,解决了无话可说、言之无物的习作难题。

三、整合课程资源,提高习作能力

(一)精选素材,进行方法指导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程中去感受、体验,产生了表达的欲望。基于此,我精选素材,找准要点,对学生进行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训练。在《难忘的跳绳节》中,我让学生以摄影师的角度选择拍摄内容,从而引出场面描写的三种技巧:一是“航拍法”,即全景描写,写出场面的整体氛围;二是“特写法”,抓拍精彩镜头,突出重点;三是“自拍法”,融入自身感受,吸引眼球。在《跳绳王者争夺赛》一课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参赛选手和观众动作、神态的变化,聚焦精彩瞬间,加强动作、神态描写的训练;在《积分拍卖会》一课中,则把训练重点放在指导心理活动描写上。学生描述自己参與竞拍活动的心理变化,这是独白式;通过竞拍过程中他人的动作、神态等,揣测其心理,这是猜想式;用上感叹词,增强语气,使习作更生动。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训练要点,缩小习作训练范围,增强了习作指导的实效性,学生习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二)范例引领、支架训练,降低习作难度

小学中年段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为了避免畏难情绪,应循序渐进地练习。从积累好词,仿写句子开始;过渡到片段训练,增加练写的密度;最后再进行整篇习作。在学生进行日常习作时,教师可以搜集学生优秀习作,作为习作范例,供其他学生学习、模仿。除了用范文引领,还可以采取提供支架的方式。如在《积分拍卖会》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心理活动片段练习支架,“宣布规则、介绍拍品、第一轮竞拍、第二轮竞拍、竞拍结束”,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印象深刻的片段进行练习,以“老师宣布‘拍卖开始,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准备举牌……”作为开头,进行续写,这种方式避免学生无从下笔,降低了习作难度。

(三)赏析互评,提高审美能力

在学生完成片段训练后,我设计了“品析佳作,寻找亮点”这个环节,进行批改示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大胆表达。学生通过他人的书面表达,唤醒自身阅读经验,收获更多的感悟和启发,以读促写。佳作赏析后,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小结,共同制定出评价标准。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互评,以改提升,树立习作信心。在《难忘的跳绳节》习作指导课中,我制定了以下评价标准:第一,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第二,语句通顺,用词得当;第三,使用“航拍法”,进行全景概述;第四,使用“特写法”,捕捉精彩镜头;第五,使用“自拍法”,抒发个人感受。每一项为一星,五项标准均能达到,即为“五星”习作,小作者荣获“习作达人”称号。通过赏析互评,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习作要求,提高了语言审美能力。

(四)习后评改,培养修改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每次习作后,我会设计一节讲评课,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以《一次激烈的辩论会》为例,学生习作中,“说”字使用泛滥是最突出的问题,为了指导学生写好人物对话,我用学生熟悉的概念代替抽象的说法,如“乔装打扮”法:用表示“说”的意思的词语替代“说”,增加趣味;“神飞色动”法:用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替代“说”,生动传神;“百花齐放”法:多种句式交错使用,使对话更精彩,如临其境。通过这种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学生乐于接受,印象深刻。这些修改方法在习作中不断运用,有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校本和班本课程生成的丰富资源和学生亲身参与活动的独特体验,架起了习作的桥梁,使习作富有趣味;方法指导、范例引领、支架训练和赏析互评、习后评改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个性化表达,使习作教学扎实有效。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资源,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7.

[2]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