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风徐来古韵今生

2020-06-15饶胜周舟

东方收藏 2020年3期
关键词:释文落款题跋

饶胜 周舟

扇面石刻碑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书画、诗词、印章等文化符号篆刻于石碑扇面之上,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符号。虽不及水墨丹青、墨书朱印的扇面艺术般绚丽多彩,但石碑扇面经过书丹和镌刻相结合加工艺术的处理也是熠熠生辉。所谓“纸无千年寿,碑能万年存”,扇面碑于其方寸之间集成了书法、诗赋、雕刻、篆刻等文化艺术符号,有着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

这是一组馆藏的清代十二扇面诗词碑刻,碑刻上分别是元朝理学家吴澄;明朝“吴门四才子”唐寅及文徵明之子文嘉、文彭,华盖殿大学士张璁,著名画家金声;清代“帖学四大家”之何焯、笪重光,清朝文化殿大学士张英,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进士缪彤,画家顾蔼吉等12位江南名士的书法作品。

碑刻被誉为“刻在石头上的历史”,这些扇面碑刻作品是明清士人文化心态的写照,也是文人墨客、名流雅士人文情怀的抒发。碑刻文字有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可谓是一碑一奇、风格迥异,当为书法作品中的瑰宝。

吴澄行草诗碑,宽62、高31.5厘米。释文:海上神仙十二楼,白云缥缈覆丹丘。修真自有长生术,不计人间几万秋。扇面左侧有题跋日:书为泰石道翁。左下落款“吴澄”二字,钤有一方篆书印章“草庐”。

吴澄(1249-1333),字幼清,晚字伯清,号草庐。江西抚州崇仁人,元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宋末中试乡贡。宋亡后隐居家乡,潜心著述,学者称其为“草庐先生”。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被征召任国子监丞;至治元年(1321)任翰林学士;泰定元年(1324)为经筵讲官,敕修《英宗实录》。其核定《老子》《庄子》《大玄经》《乐律》《八阵图》等,对《易》《春秋》《礼记》及郭璞《葬书》均有纂言。元统元年(1333)因病逝世,享年85岁,追封临川郡公,谥“文正”。吴澄与许衡齐名,并称为“北许南吴”,以其毕生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吴文正公全集》传世。曾著《列子解》,今已佚。

该诗文从表面上看描绘的是道家修身养性的梦幻世界,也从侧面反映了世人的一种精神写照和追求。

唐寅行书诗碑,宽65、高31厘米。释文:江南人尽是神仙,四季看花过一年;趁早市都清早起,游山船直到山边;贫逢节令皆沽酒,富买时新不论钱;吏部门前石碑上,姑苏两字指研穿。扇面左侧落款:唐寅,下侧钤有一方篆书印章“唐伯虎”。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又字子畏,号桃花庵主、六如居士等。江苏苏州人士,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为“吴门四才子”之一。其画名满江南,又为“吴门四家”之一。

该诗是唐伯虎与当时的十二个当朝状元在百泉游览逗留时所作,描绘了一幅浪漫的生活画面,表现出了江南人对生活的热爱。

文彭草书诗碑,宽65、高32厘米。释文:云缺月驶,舟行岸移,此书真似杨风子也。扇面左侧有题跋日:尝见东坡帖中有此,漫尔戏写。下侧落款:三桥,钤两方篆书印章,阴刻“文彭之印”,阳刻“三桥”。

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江苏吴县人,“吴中四才子”之一文徵明之子,能书善画,尤其以篆刻甚为闻名。

该诗描述了精湛的书法艺术,犹如月亮在云中穿梭,舟船在河流中疾驰,像极了杨风子的运笔风格。杨风子,即为杨凝式,是五代著名的书法家。因其曾在河南洛阳一代有着佯狂的生活,世人称之为“杨风(疯)子”一雅号。从题记中可知,世人对于书法家杨凝式的行书风格是大为追捧的,东坡先生也曾学习过他的书法。

文嘉行书诗碑,宽62、高31厘米。释文: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扇面题跋日:丁丑秋窗读唐诗学苏法书此扇。左侧落款:文嘉,下钤篆书印章“文嘉之印”。

文嘉(1501-1583),字休承,号文水、萧闭斋。江苏苏州人,明代才子文徵明次子。能书善画。

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田园乐》(七首)之一,描绘了一幅恬然幽静的画卷。从扇面题跋可知,作者在窗下读唐诗,学苏东坡的书法在扇面上写下了王维的诗。同时,表明了作者向往着五柳先生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悠然自在的生活。

张璁行草诗碑,宽63、高31.5厘米。释文:品物形容外,君门道里多;从三生几许,挂一漏如何;对策言难尽,封侯户岂过;独欣歌圣寿,列国似星罗。左侧题跋日:阳明先生有咏一之作,书于画面,余得之珍重复咏万以唱和之。落款:罗峰,下钤篆书印章“张璁”。

张璁(1475-1539),字秉用,号罗峰,后赐名孚敬,字茂恭。浙江温州人,明代正德年间进士,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该诗名为《咏万》,是作者唱和王阳明先生的《咏一》而作。作者于正德十一年(1516)与南京鸿肿寺卿的余姚王阳明进行了亲切的会谈,并和诗相吟。该诗背后则反映了作者“大仪礼”政治学术理论思想和保守的封建社会儒家居正统地位程朱理学的一场学术思想斗争。

金声草书诗碑,宽57、高31厘米。释文: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兹心意识;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非但能催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左侧题跋日:书为士歌年翁,落款:金声,钤两方印章,阳刻篆书“赤壁”,阴刻篆书“金声之印”。

金声(1598-1645),字正希,号赤壁。安徽人,明崇祯元年进士,明末抗清义军首领。能书善画,擅长画佛像,喜欢画骏马。

该诗文出自《永嘉证道歌》,为唐代高僧永嘉玄觉的作品,是高僧顿悟的心得体会,为佛界人士所传颂,其表现的思想是“入禅定神”。

张英行书诗碑,宽64、高31厘米。释文:烟霞春早赏,松竹故年心;断山疑画幛,流水泻鸣琴;草绿南亭合,花开北院深;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扇面左侧落款:张英,下钤方形印章“張英之印”。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乐圃、梦敦。安徽桐城人,清康熙年问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在的景象,从中可以窥探到作者向往的是逍遥自在的生活,为此感叹到“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当作者功成名就后,不久便辞官归乡。

陈元龙行书诗碑,宽68、高31厘米。释文:大雪归溪山,长林画冥窅;槎桥跨绝岸,远望行客少;买鱼沽新酒,独酌竟昏晓;似此非他人,高士戴安道。扇面左侧题跋:元人题书诗,落款:陈元龙,下钤“乾斋”“陈元龙”两枚方印。

陈元龙(1652-1736),字广陵,号乾斋、高斋。浙江人,清康熙年问进士,官至广西巡抚、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喜书法,擅长楷书。

该诗描绘了冬日景象,作者以诗寄情,向往着“买鱼沽新酒,独酌竟昏晓”的神仙生活。“似此非他人,高士戴安道”,戴安道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王猷雪夜访友”。

笪重光行草诗碑,宽60、高31厘米。释文:竹里酒杯拈白玉,花间弦管驻青春;何须海外寻仙侣,洞口泉香有异人。扇面左侧题跋:书祝苏老道翁,落款:笪重光,下钤“江上外史”印。

笪重光(1623-1692),字在辛,号君宜,又号蟾光、逸叟、江上外史、郁冈扫叶道人,晚年居茅山学道改名传光、蟾光,亦署逸光,号奉真、始青道人,江苏丹徒旬容东荆(今江苏句容白兔镇茅庄村)人(一作江苏丹徒人),清顺治九年(1652)进士,著名书画家,工于诗文,擅长小字。

从题跋中可知该诗为作者写给一位道人的,“苏老道翁”应为苏门山的一位老道人。洞口,即苏门山前的三仙洞遗址,丘处机、刘处玄、谭处端曾在这里修道炼丹。泉,为辉县百泉。诗文描绘了竹林中饮酒、花间中听音乐的快活境界,这种神仙境界不需寻找,苏门百泉和三仙洞就有这样的仙境,而这就是老道翁过的生活。

何焯楷书诗碑,宽60、高30厘米。

释文1:宵直丹宫近,风传碧树凉;漏稀银箭滴,月度纲轩光。凤诏裁多暇,兰灯梦更长;此时颜范贵,十步旧连行。

释文2:天衣五凤彩,御马六龙文;雨露清驰道,风雷翊上军;高旌花外转,行漏乐前闻;时见金鞭举,空中指瑞云。扇面碑左侧题跋:去非道兄正字,款署:时甲申秋日何焯,下钤“何焯”印。

何焯(1661-1722),字润千、屺瞻,号义门、无勇、茶仙,世人称之为“义门先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寄籍崇明,为官后迁回长洲(今苏州)。清康熙年问举人、进士,翰林院编修。与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并称为“帖学四大家”。其精通经史,擅长楷书,多为世人推崇。

该碑刻有诗文两首,第一首诗为唐代诗人杨凝《和直禁省》,第二首诗出自唐朝诗人卢纶的《杂曲歌辞·皇帝感词》四首中的第二首。

顾蔼吉隶书诗碑,宽65、高32厘米。释文: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天;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宵向水连;零落梅花过残腊,故人归去又新年。款署:右李频句南原,下钤三方篆书印章“顾蔼”“于邗山鉴定印”“百—镜斋书法记”。

顾蔼吉,字畹先,号天山,又号南原。江苏人,生卒年不详,善画山水,工于八分书。

该诗为唐代后期诗人李频《湘口送友人》,该诗呈现的是一幅友人送别的场景,以景寄情,烘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缪彤行草诗碑,宽64、高32厘米。释文:云净长空雨乍收,一天明月满南楼;美人今夕思千里,词客当年赋九秋;银汉夜寒星影动,碧帘风势树声幽;与君把酒还相问,百岁可同此际游。题跋:秋夜对月书为远翁老年翁词宗,落款署:缪彤,下钤“念斋”印。

缪彤(1627-1679),字歌起,号念斋。江苏人,康熙年间进士及第,官至翰林院编修。

此诗为作者秋夜对月所作,當时作者已然是一个老翁,历经多年的风雨,感慨万千,但诗人内心依然有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猜你喜欢

释文落款题跋
摘《书谱》孙过庭句
落款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墨韵书香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中国画落款与钤印研究
古玩落款有讲究
唐山博物馆馆藏《史梦兰行书题跋手卷》考
中国画题款中的钤印艺术
论刘克庄词学理论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