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育后人

2020-06-12陈洁贞

新丝路(下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儿童教育红色文化互联网

陈洁贞

摘 要:在“红色旅游”浪潮下,革命博物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革命博物馆既可以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达到提升儿童参观兴趣、传递革命历史知识的作用,同时又能够让儿童在参观之余,启发思考、激发情感,培养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以革命博物馆作为儿童红色教育基地,开辟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让儿童在用眼看、用耳听、用手做的过程中,传承革命历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本文首先概述了革命博物馆在开展儿童红色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随后辩证分析了现阶段革命博物馆作为儿童教育基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分别从精心设计展览内容、做好讲解员队伍培训、开展体验式的教育活动、校馆联合开发革命教育系列课程等方面,就如何更好的发挥革命博物馆在儿童红色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红色文化;革命博物馆;儿童教育;校馆联合;互联网+

革命博物馆作为红色文化传承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正如习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树立爱国主义情感,需要从娃娃抓起,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第一步台阶。”将革命博物馆作为儿童教育基地,转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求知的心态,主动的投身于了解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队伍中[1]。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让革命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得到了发挥和体现,又能够高质量的完成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任务,实现了一举两得。

一、利用革命博物馆开展儿童教育的价值分析

1.变抽象为具象,激发儿童爱国情感

面向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迎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如果一味的注重理论宣教,不仅不利于儿童的理解和认同,而且容易让他们产生抵触心理。相比之下,将革命博物馆作为儿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博物馆内珍藏的历史文物,在近距离的观察中,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革命先辈在艰苦条件下仍然浴血奋斗、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让爱国主义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到一个个人、一件件事,激发儿童的爱国情感。另外,配合讲解员专业、生动的讲述,还可以让这些小参观者对于一些名人轶事、重要史实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2.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儿童探索意识

儿童的探索求知欲和创新创造力较强,如果能够将“学”与“做”结合起来,在儿童在“做中学”,除了可以掌握知识外,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往开展儿童教育时,很多教师习惯于单向的知识灌输,儿童只能被动的听讲,这种教育模式会抑制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不断探索的求知欲,不利于儿童的学习和成长[2]。相比之下,基于革命博物馆的儿童红色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培育,则进一步强化了儿童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从被动听讲向主动探索、主动思考转变,有利于增强学习体验。另外,革命博物馆还可以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儿童通过参加表演、动手制作等各种形式,更好的理解蕴含在革命历史中的精神内核。例如广州起义纪念馆在展厅设置“青少年互动室”,通过“手绘多彩博物馆明信片”、“手工制作藏品”、“扎染红领带”等体验活动,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由静态的展示转换为动态的活动与互动体验,把枯燥乏味的说教变为鲜活有趣的活动与游戏,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勇于发挥想象、表现自己。

3.变单一为多元,拓展儿童教育资源

现阶段很多中小学虽然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但是教育资源比较单一,多数情况下还是局限于现有的书本教材。在开始阶段,儿童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涨,但是隨着时间的推移,书本上有限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教育需求,不利于教育活动的继续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将革命博物馆作为儿童教育基地,开辟校园爱国教育的“第二课堂”,利用革命博物馆内海量的馆藏物品,极大的拓展了儿童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3]。从形式上来看,既有一些实体物品,例如红军战士随身佩戴的手枪、缴获的日军钢盔;也有一些纸质文件,例如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书》、存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十月革命九周年纪念日告南雄民众书》等;还有珍贵的影像资料,以及革命博物馆自己开发的文创产品,等等。这些多元化的馆藏资源,极大的丰富了儿童教育的内容,也让儿童在参观、游览时浏览往返,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成效上作用显著。

二、革命博物馆在开展儿童教育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方面

(1)免费开放降低了教育门槛。早在2008年国家文物局、文化部等多个部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新式,截止2019年全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数量已经达到了4900余家。相比于普通的博物馆,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由于馆藏资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游客的吸引力较差。而随着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红色旅游”热潮的影响,近年来全国各地革命历史类博物馆接收的游客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从游客的年龄结构上来看,学生占据了较大比例[4]。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在开展儿童爱国主义教育时,也会将组织开展博物馆参观活动作为户外教育的优先选项。对于革命博物馆来说,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儿童教育基地的地位。

(2)海量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革命博物馆作为儿童教育基地的一个突出优势,就是馆内藏品的种类丰富、数量较多,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是随着前沿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革命博物馆能够运用更多的形式进行展览,除了常规的革命历史文物陈列外,还可以使用VR(虚拟现实)技术,让儿童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各种场景[5]。例如借助于VR再现战争场景,近距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条件的艰苦,从而让儿童对革命前辈的流血牺牲、无私奉献精神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当前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另外,许多革命博物馆还开发了一些互动游戏,社教活动,让这些小参观者不仅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而且还能够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儿童的心里扎根,让他们成为革命博物馆的忠实“粉丝”。

2.挑战方面

(1)缺乏双向互动与密切交流。儿童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凡事总喜欢问个“为什么”,讲解员在带领儿童参观时,除了要熟记讲解词,做好专业讲解外,还应当适时的回应这些小参观者的问题,这就对讲解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但是目前来看,革命博物馆的许多讲解员,虽然在专业能力上可以胜任岗位要求,但是在讲解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自说自话”的情况,很少与儿童进行双向互动,也没有及时回应儿童提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讲解过程就很容易变成走马观花,儿童只是观看了展览文物,了解了基本信息,但是并没有从中领会革命文化精神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效果不理想。另外,还有一些讲解员虽然能够熟记讲解词,但是没有考虑到儿童的特点,语气生硬、缺乏情感,也很难调动起儿童的参观兴趣和发挥启发思考的作用。

(2)服务意识薄弱,影响教育效果。革命博物馆虽然免费向社会开放,但是并不意味着在服务质量方面可以有所放松。相反,随着参观人数的增加,革命博物馆只有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才能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进而借助于游客的口碑效应,提高其知名度,最终吸引更多参观者慕名而来,实现了良性循环发展。从调查情况看,还是有部分革命博物馆存在重视对内管理、轻视对外服务的情况,不能带给参观者优质的参观体验[6]。例如,近年来革命博物馆的游客中,学前儿童、小学生的比例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些小参观者的身高普遍较低,在参观时,他们无法观看到展柜内的物品,十分影响参观体验。还有就是每次参观都是按照固定的路线,由馆员和教师确定儿童的参观内容,而没有听取儿童的意见和建议。反复几次之后,儿童对参观内容失去兴趣,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学校教育缺乏对革命历史类博物馆教育功能的认知。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主体形成合力,共同为儿童营造一个浓厚的爱国主义环境氛围,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实际上,学校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教育任务,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则被弱化。在学前教育和小学阶段,学校和博物馆在儿童教育上没有形成密切合作,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很多学校的管理者认为,儿童的纪律性较差,带领他们走出校园去博物馆参观,可能会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学校只有在特定的节日(如5·18国际博物馆日),或是有特殊的教育活动时,才会带领学生到革命博物馆进行参观[7]。由于参观机会较少,且每次参观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直接影响儿童教育的效果,也不利于革命博物馆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功能的体现和价值的发挥。

(4)革命博物馆提供的教育机会有限。随着越来越多的革命历史类博物馆被列为红色教育基地,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也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在参观队伍中,除了学生外,一些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也成为主流群体。许多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革命博物馆,每到周末、节假日,就会迎来游客高峰。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为儿童提供的参观和教育机会有限。例如,游客数量增加,会增加儿童参观时的管理难度;有些革命博物馆还会采取限流措施,这也让学校方面不得不减少参观次数。因此,革命博物馆作为儿童教育基地,要想更好的发挥其职能作用,必须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才能更好的满足儿童的参观和游览需求。

三、利用革命博物馆开展儿童教育的具体策略

1.丰富教育形式,注重双向互动

(1)做好讲解员队伍培训工作

对于成年参观者来说,他们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也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以及文字介绍,从参观中了解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但是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对于革命历史的了解几乎为零,而且理解能力有限。这种情况下,如果讲解员只会背诵讲解词,不利于儿童真正的了解革命历史文化,也就失去了参观兴趣,缺少良好的参观体验。因此,革命博物馆方面要做好讲解员的培训,从而在面对儿童这一特殊的参观群体时,变换讲解技巧,既要讲的明白,还要讲的有趣。

在儿童教育中,讲解员要能够扮演好多重角色:首先是一名“翻译者”。以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将各类文物的信息准确、无误的传达给他;其次是一名“分享者”。将某些文物展品、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分享给儿童,让这些冰冷的文物和久远的历史,也能够体现出温度;最后是一名“教育者”。要引导儿童去思考,实现能力和素养的培育,价值与情感的传递[8]。

在讲解方法上,除了传统讲解外,还可以进行数字化讲解、互动讲解、角色讲解创新讲解模式。如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廣州博物馆等博物馆都开展“馆长带你看”,馆长大咖进行展览深度讲解,吸引很多普通观众前往聆听。与儿童进行双向互动,是每一名讲解员必须具备的一种职业素养,也是做好儿童教育的前提要求。在带领儿童参观革命博物馆内各类展品时,一方面要多提问,利用这些问题鼓励儿童去思考,继而对革命历史和爱国精神的深层次内涵有更多的理解;另一方面要积极回应儿童的问题。在双方互动过程中,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参观氛围。

(2)开展体验式的教育活动

为了进一步深化儿童教育成效,革命博物馆方面除了讲述革命历史外,还应当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让儿童在动手参与和亲自体验的过程中,对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在这一方面,天河区侨英幼儿园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开展的“博·学堂之开学——认识工农兵”体验式教学活动就很有借鉴意义。讲解员首先带领幼儿园的学生们简单参观了工农兵在广州起义中使用的武器和所穿的服装,并穿插讲解了一些历史故事。参观之后,孩子们对这些武器、服装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然后进入本次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工农兵造型角色体验》。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装”和“武器”,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并穿上工农兵服装,带上帽子,配上武器,真正体验了一把当起义军的感觉。通过这种体验式的教育活动,创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活动过程中感受革命前辈为家园、为祖国而奋斗的奉献精神。

2.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参观体验

(1)参观前做好准备工作。很多儿童在第一次参观革命博物馆时,内心是十分激动的,对于馆内各类藏品也十分感兴趣,总是想着到处转一转、用手摸一摸。这样一来是容易造成珍贵历史文物的损坏,二来也很容易脱离队伍,出现迷路、走失的情况。因此,为了让儿童能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顺利完成整个参观过程。在入馆参观前,应当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例如领队教师要提前告诉小朋友不要到处乱跑,讲解员也要将博物馆的基本规则讲给他们听。只有遵守规则,才能专心致志的听讲解员讲述各类历史故事和名人轶事,从参观中接受教育、获得启发。

(2)参观时要关注儿童表现。在带领儿童参观时,除了要根据讲解词向这些小游客讲述革命历史文化外,讲解员还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神情和表现。例如在遇到一些儿童比较感兴趣的展品时,虽然已经按照讲解词把展品信息介绍完了,但是发现很多儿童驻足观看、兴趣浓厚。这时就需要讲解员进行知识拓展和延伸,满足儿童的求知欲。如果发现许多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左顾右盼,讲解员就需要反思是不是自己讲解的内容过于深奥,或是过于书面化,导致这些小游客不愿意听。这时就需要调整语气,要让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尽量用口语化的表述,才能达到吸引儿童参观和听讲的目的。

3.校馆合作,开展特色教育项目

(1)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革命博物馆可以利用本馆内的一些特色馆藏资源,组织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让儿童的参观体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丰富。革命博物馆和学校之间,各自选出几名馆员和教师,提前做好活动策划,例如要了解孩子们喜欢哪些类型的活动,选择哪些馆藏资源,教育活动的主题以及具体的流程等等。然后在馆员和教师的组长与带领下,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9]。如红岩革命纪念馆组织未成年人参与“红岩是我家”“给爸爸妈妈说点心里话”“我与小萝卜头比童年”等系列教育活动,使小观众们深受教益。在“我与小萝卜头比童年”活动中,让孩子们认识到当前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2)利用革命题材加强校本教材建设。在儿童教育中,校本素材的匮乏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在校馆合作背景下,学校和博物馆可以共同开发馆藏资源,编研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教育需要的校本教材。通过增加教材内容,丰富教材资源,吸引儿童能够专心、积极的投入到阅读和学习中,从这些教材中了解革命前辈的光荣事迹,学习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以“稚趣博物馆”系列课程为基础开发了《国这有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把课堂上讲授的文物历史知识用图画的方式加以展现,可爱有趣、细节丰富的插画可以牢牢吸引住儿童的目光。家长与儿童共同阅读绘本是对课程内容的巩固和拓展。这一成功经验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对其他省市级革命博物馆编研儿童教育校本教材提供了参考。

(3)校馆联合开发革命教育系列课程。虽然近年来学校方面对于儿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一直在不断的提升,但是没有设立专门的课程,教育过程不连续,教育效果不理想。在校馆合作的基础上,革命博物馆可以配合学校,利用馆藏资源设立专门的革命教育系列课程,这样每个月或是每个学期,都有一定数量的专题教育课,保证了儿童接受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教育的基本时间。例如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专门组织了“博·学堂”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博·学堂之微讲座”“博·学堂之开学”“博·学堂之寻找红色史迹”活动。目前,“博·学堂”系列活动,先后走进东川路小学、芳村小学、卫国尧纪念小学等,受到学生和老师的一致好评。除了课程开发以外,配套的课程评价体系也要建立起来,才能支持革命博物館在儿童教育中有更加出色的作用发挥。

4.依托“互联网+”提高革命博物馆的教育作用

(1)开通“线上”预约功能。在“互联网+”时代,革命博物馆也在尝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VR技术、全息投影技术等,丰富了参观体验,也深化了教育成果。为了更好的满足儿童参观的需求,革命博物馆可以开通“线上”预约功能。在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上开设“线上预约”专栏,学校如果有组织儿童到革命博物馆参观的想法,可以通过该专栏至少提前1周提交申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接收到申请后,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提前安排讲解员,规划参观线路,约定入馆时间等。预约成功后,生成一个二维码,发送给申请者。在规定时间内,教师可以带领儿童扫码入馆。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儿童参观的机会,二来将儿童参观线路与其他游客的参观线路独立开来,以便于让儿童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

(2)开通在线展览功能。虽然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数量和规模均有所增加,但是面对日益高涨的“红色旅游”需求,各大革命博物馆仍然经常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为了减轻博物馆的管理压力,近年来许多博物馆均开通了在线展览功能,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同时开放的模式,利用互联网分担一部分客流压力。例如,黑龙江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均提供了“VR全景游”的服务项目。游客只需要在移动终端上扫描相应的二维码,就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呈现出虚拟的场馆、场景。参观者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身临其境的进行游览、参观。另外,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上,还开通了“网上云看展”的服务,通过点击鼠标,参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观看不同的展品[10]。如果对某些展品、文物比较感兴趣,还可以跳转到二级页面,有更加详细的图文介绍、视频讲解,满足了参观者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成效。儿童可以自己操作,或是在教师、家长的帮助下操作,完成在线参观,随时随地的感受革命博物馆的多种馆藏资源。

(3)利用新媒体实现教育常态化。儿童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开展几次讲座、参观几次博物馆,是无法取得理想教育成效的,必须要持之以恒的开展下去。新媒体的出现为实现儿童教育常态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也开辟了革命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渠道。在校馆合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每隔一定时间,选择优质的馆藏资源发送到学生家长群中,以课后活动的方式,让家长辅助儿童共同完成一些与爱国主义主体教育相关的活动,实现儿童教育从课上向课后的延伸,从针对性教育向常态化教育转变。例如,革命博物馆可以将一些电子版的文物图片、影像资料共享给学校,然后再由教师转发到家长群里。在家长的帮助下,让孩子每天学习一点红色文化知识。通过点滴积累,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意识,让他们能够自觉的效仿革命前辈,学习他们身上那种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在完成儿童教育任务的基础上,也帮助他们真正实现健康的成长。

猜你喜欢

儿童教育红色文化互联网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背景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