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增强党报新闻的活力的探讨

2020-06-12姜鸿

新丝路(下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增强活力新媒体

姜鸿

摘 要:党政机关和政府信息主要是通过地方报纸进行传递,党报不仅具有上情下达的职责,还在服务地方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党报新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新媒体相比,党报缺乏活力,所以广大读者都逐渐将新媒体作为获取新闻信息的首要选择。为改善这一现象,文章以“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增强党报新闻活力”为主题,进行相关探讨,先分析党报新闻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其活力较低的原因,然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人为本、勇于创新、打造特色等策略,望能够提升党报新闻的活力,从而增强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生存力。

关键词:新媒体;增强;党报新闻;活力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其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获取信息资讯的主要渠道,不仅具有便捷、快速等特点,而且信息多样化、资源丰富,有助于民众了解多元化的信息。与之相比,党报新闻的形式较为呆板,加上内容空洞单一,导致缺乏活力,人民群众都渐渐地改变通过党报获取信息资源,转而采用新媒体这一新兴渠道。在新媒体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党报新闻处于“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尴尬境地,因此,推动党报新闻进行改革已迫在眉睫。为提高人民群众对党报新闻的关注度,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其活力,而提高活动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对民生情怀进行传递,并用于打破传统束缚,创新表达方式,方能令其品牌效应得以提升。

一、新媒体环境下党报新闻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对民生情怀的传递

党报新闻是否能获得长期发展,关键是看其是否将民生情怀作为核心内容,这是党报新闻的特色与价值所在,在党报新闻中重点强调党政机关、政府的工作业绩和民生信息,就是为了凸显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媒体的出现,其极具活力的形式于党报新闻形成了鲜明对比,经分析得出,党报新闻活力较低的原因是其没有重点体现出对民生的关怀,导致民生情怀缺乏,所以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来对政府及機构的动态信息进行了解,从而放弃阅读党报新闻。

2.表达方式较为单一传统

通过对党报新闻活力的分析发现,部分党报的表达方式较为保守、传统,所以导致新闻报道的活力降低,为提升党报新闻的活力,应将表达方式作为改革的重点,以促进党报新闻对新时代的适应性。目前,党报新闻没有抓住新媒体环境对表达方式提出的要求与标准,正在报道时也没有深入地对与民生相关的热点、焦点新闻进行分析,也没有就民生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后续报道[1]。大部分党报新闻的表达方式都较为单一,仍然以新闻宣读为主,人民群众难以对此产生共鸣,更无法提高其阅读党报新闻的积极性与热情,最终令党报新闻的价值和社会功能逐渐减弱。

3.品牌特色与效应较弱

在新媒体环境中,党报新闻为获得持续发展,提出了品牌建设,以提高自身吸引力,从而将党报的信息传递功能凸显出来。但是,目前大部分党报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缺乏特色,导致品牌效应较低,无法达到预期。甚至有部分党报在报道新闻时抄袭或剽窃其他地方报纸的传播方式和表达方式,令很多地方报纸都存在同质化效应的情况。这对于地方党报的品牌特色建设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新媒体环境下,若党报墨守成规,不及时做出改变,一味坚持保守与传统,忽视了品牌建设,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更推动了民众将阅读渠道、注意力等投向新媒体。

二、新媒体环境下增强党报新闻活力的对策

1.以人为本,传递民生情怀

很多地方的领导都提出要将党报新闻报道做“活”,提高其亲和力,从而拉近党报与受众群体的距离。只有深入群众,了解其实际需求,才能做出符合大众口味的新闻报道,地方党报可向《人民日报》、《广州日报》、《苏州日报》等优秀党报的办报风格进行学习与借鉴,从而对自身的新闻报道风格、方式等进行创新,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将领导对民生的情怀进行传递,既可以树立、维护领导的亲民形象,又可以增强党报新闻的有用性、指导性、阅读性,大力推动了党报的进步。增强党报新闻的民生化,需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尤其是抓准老百姓最关心的生活热点事件,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党报新闻内容的可阅性,还能令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近年来,我国提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对于党报新闻来说也是一种支持的方式,所以新闻工作者在作相关报道时,应当对政府的日常工作进度进行解析,并详细分析群众关心的民生政策,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与国家相关政策、方针等进行融合,让公众通过阅读新闻了解各项时事政策,体现出领导对民众疾苦的关心与重视[2]。为了确保新闻与基层群众的生活更为贴近,报道者还应深入基层,以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报道的真实性,并感受到国家对民生的关心。因此,只有在党报新闻中传递民生情怀,让人民群众感受到领导的亲民行为,就极易引起百姓共鸣,并获得其认可与信任,对日后政府的工作改进产生积极的影响。

2.勇于创新,优化表达方式

党报要勇于创新,对表达方式进行优化,这样才能改变传统党报的“死板”面孔,让其富有活力。首先,标题要“新”,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表明一个好的标题对整个文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读者通过阅读新闻标题就能对文章的梗概有大概的了解。一个具有吸引性的标题不仅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更是对读者的尊重,围绕读者的兴趣用最具吸引力和冲击力的标题,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产生阅读的欲望,以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其次,文字要“简”,人们在经过一天的忙碌后,对于长篇大论的文章往往没有阅读的欲望,所以党报新闻要站在民众的角度,多用短句、短短等形式将信息表达出来,以符合大众的口味,尤其是在都市生活、工作的人,生活压力较大,常处于忙碌又紧张的状态中,简短的文字表述可以满足其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3]。接着,表现要“活”,以灵活的表现手法从多层面、多角度地将细节呈现出来,新闻报道要集新闻性、可读性和政治性为一体,对于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资源进行灵活配置,从而全面性地对领导的民生情怀进行传递,深化报道主题,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客观且全面的反映,最终令文章感染力有所提升。最后,文风要“实”,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工作化的生硬语言对新闻进行报道,将表达方式改为故事化,利用质朴平实的群众语言再现活动场景。标题与内容都应以动词为主,不要采用副词或形容词,同时表达的语气要平和、平视,表现与读者平等交流的状态,不可用居高临下的口吻与读者交流。新、简、活、实的党报新闻活力满满,让大众更易接受,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打造特色,提升品牌效应

党报新闻如果没有建立良好的品牌特色,民众对其阅读积极性也会较低,这样是难以在新媒体环境下生存下去的。作为一种与其他新闻报道有明显区别的地方性特色党报新闻,其应当不断将自身的特色放大,呈现于民众眼前,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只有树立品牌发展理念,通过品牌特色来对时政性新闻进行传播,才能达到增强新闻活力的目的。通过丰富的宣传形式,加深民众对党报的印象,在宣传过程中要注意形式应贴近民众,这样才能提高民众对党报的关注度。另外,新闻也是观点纸,这已成为了办报共识,党报应当对新闻评论给予重视,将报纸中的评论作为重点产品进行打造,建立新闻评论品牌,这也是媒体品牌建设的关键点。党报新闻评论要在都市报时评、网络言论新媒体中夹缝生存,就要主动打造属于自己的评论品牌。极具特色的品牌不仅能形成自身特色,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更能令品牌效应有所提升,以创造力增强凝聚力、以影响力增强竞争力[4]。

三、结语

在现代化环境下,新媒体在各行业中都获得了广泛应用,而党报是大众群体了解党政机关、政府等政策或国家大事的主要渠道,为确保党报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党报新闻必须及时做出改善,从传递民生情怀、优化表达方式和提升品牌效应等方面不断增强自身活力,从而确保新闻传播力。

参考文献:

[1]赵洪波.探究如何增强地方党报时政新闻活力[J].传播力研究,2019.3(34):138

[2]韩俊萍.深化地方党报改革 激发媒体重现活力——阿克苏日报社体制机制改革探索与实践[J].城市党报研究,2020(01):37-38+42

[3]丁小凤.如何增强地方党报新闻活力[J].传播力研究,2019.3(12):86

[4]王文杰.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增强党报新闻的活力[J].科技传播,2019.11(18):44-45

[5]毛丹.浅谈如何增强地方党报时政新闻活力[J].中国地市报人,2018(06):85-87

猜你喜欢

增强活力新媒体
活力
发展增强海洋经济的策略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构建学生参与课堂的措施探讨
共产党员要增强信仰定力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活力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