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的新四军发展战略思想

2020-06-12吴业勤

新丝路(下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战略思想新四军

摘 要:1938年4月新四军正式组建完成,即将走上抗日战场。在哪抗日,如何抗日等问题成为新四军的面临的重大课题。这就涉及到新四军的发展战略问题。为此,周恩来同志从战略方向、战略方针、战略战术、战略任务、战略保障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新四军的发展战略思想。

关键词:周恩来念;新四军;战略思想

1937年10月,国共两党初步形成了关于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的原则协议,到1938年4月新四军正式组建完成,下一步就涉及到新四军的发展问题。为此,周恩来同志全面阐述了新四军的发展战略思想。学术界的一些专家在撰写周恩来或新四军的有关文章中,零零星星的涉及到周恩来的新四军发展战略思想,这些文章往往只阐释某一方面[1],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篇文章系统论述周恩来的新四军发展战略思想。周恩来的新四军发展战略思想究竟涵盖哪些方面?具体的内容又有哪些?本文从新四军的战略方向、战略方针、战略战术、战略任务和战略保障方面,全面阐述周恩来同志的新四军发展战略思想,以此展现周恩来同志对新四军的发展所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周恩来的新四军发展战略思想主要体现在1939年3月至6月所发表的《目前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1939.3)、《党在新四军中的政治工作》(1939.3)、《敌人侵华政策的战略方针》(1939.6)、《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几个认识问题》(1939.6)等文献中。

一、新四军的战略方向

新四军自组建以来始终处于敌、伪、顽三大势力的包围之中。如何突破这一局限,走向抗日战场,是新四军组建完成后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当时,陈毅、粟裕率部分新四军挺进苏南,张云逸又率一个特务营已近无为地区,但新四军主力在皖南,北面面临日军,其它三面受国民党军和伪军队围困,活动区域被限制在西起青(阳)大(通镇),东至芜(湖)宣(城)狭小地带,总体的态势十分不利。要破解这一难题,关键是准确选择新四军的发展战略方向。于是,周恩来提出新四军选择发展战略方向的“三个原则”,即在江南敌后地区,向敌人空虚的地方发展;向危险,我们的地方创造新的活动地区;向无友党友军的地方发展。[2]这里明确了一个地域概念,就是“在江南敌后地区”,也就是专门对江南新四军如何在敌后发展而言的。

周恩来明确提出新四军发展的方向的三原则,包含了一种深邃的政治用意,就是避免两党两军在一个碗里刨食吃,否则会加剧矛盾。国民党负责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到国民党力量达不到的地方去,即到敌后去,实际上是实行物理的空间隔绝,各自承担各自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把全部注意力、全部力量放在敌后,其实还包含着兼顾两个大局的考虑。对内,把主要力量放在敌后,尽可能避免同国民党军队的磨擦,对外,打击日军,这样,既可以实现对日作战的战略构想,又能减少与国民党的矛盾。

二、新四军的战略方针

除了有战略原则指导外,还需选择正确的战略方针。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需要满足主客观条件。新四军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周恩来明确指出,敌人的后方是我们得到更多发展的机会的客观条件;发挥我们的特长,深入到民众中间,建立广泛统一战线,这是我生存和发展的主观条件[3],也是新四军的优势和特长。周恩来的这一提法有三层深意:一是江南的新四军处于敌、伪、顽三面包围之中,一方面要抗击强敌的进攻,另一方面应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和扼杀,在这种艰难复杂的环境下,能否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关乎新四军生存和发展的大局,又关乎沦陷后的中国东部地区的抗战对中国抗战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意义。二是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的依据就是扬长避短。我军的长处是发动民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运用统一战线帮助友党友军实现合作。三是直击项英迟迟不能落实中央“发展华中”战略方针的思想症结。

之后,周恩来又同新四军主要负责人共同协商,并提出“两向一巩固”的发展战略方针。“两向”指的是“向北发展,向东作战。”“一巩固”指的是“巩固现在阵地”。[4]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对新四军发展方针的指示》一文中把“巩固现在阵地”表述为“向南巩固”,且明确是“周恩来到新四军时又商得”。[5]由此可知,新四军的战略方针是周恩来与新四军领导人共同商定并且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

三、新四军的战略战术

制定正确的战略原则,选择正确的战略方针,还需要正确的战略战术,才能保证其实现。对此,周恩来指出,游击战是仍是我们主要的作战方式,但不能只运用过去的经验,要结合所在地区的特点,要有所创新,要在“新的研究、新的发展、新的发扬”[5]三方面作文章。在《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几个认识问题》一文中全面阐述了游击战的相关问题。

1.如何正确认识敌后游击战争

游击战争是弱者战胜强者的主要手段之一,要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从日本方面来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把扫荡的重点放在后方,目的是建立稳固的后方,以更好的支撑侵略战争。从我方来看,抗战中心放在敌后,在敌占区开展游击战,整理地方武装,實施新的施政纲领,以达到“跟敌人在经济上军事上政治上文化上争胜负”的目的。从国际上看,他们非常注意敌占区的情况和敌占区的政策;非常注意我党在游击区的政权;非常注意游击战争的发展。因而可知,游击战争不仅是战术问题,还是战略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为此,周恩来指出,游击战争决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一些所谓“战术问题”,而要把他作为“政治问题”来对待。政治问题又不是“几个政治工作人员”的问题,而是要使“人人成为政治工作人员”的问题,只有如此,游击战才能够发展。这里指出的是敌后游击战争要上升到政治高度和战略高度去认识,只有从这个角度认识敌后游击战争,“游击战争要依靠广大的民众”[6]的思想才能真正实现。

2.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依托

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就要有战略依托,即创建敌后根据地。如何创建敌后根据地呢?周恩来认为,在江南创建敌后游击根据地,不能完全沿用过去的经验,因为江南地区平原多、河道多、公路多、湖沼多、碉堡多,这些不利的条件都是存在。在这种环境中创建敌后根据地靠什么本事呢?周恩来指出:在江南能够创立游击根据地,首要的条件是依靠群众。也就是“靠群众的组织,靠群众的掩护。”[7]其他的条件诸如地形、生产条件、人口、物质条件、气候的变化等都是辅助的。[7]

在江南的环境下,创建敌后根据地首要的条件是依靠群众。依靠群众真能创建根据地?周恩来说肯定能。在江南,在有碉堡、有驻兵的同一个村内,政治指导员照样召集村民开大会,这是内战时期也没有的。[7]周恩来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是证明在江南创建敌后根据地时可行的,以树立信心;另一方面是消除项英等人在这方面的思想顾虑,以坚定项英更积极的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发展的方针政策。

周恩来还指出在江南与华北等地区创建敌后游击根据地有何区别的问题。周恩来的回答是多少大小的不同。他说,物产丰富的江南,发展要大一些;人口稀少的五台山地区,就小一点。在青纱帐期间,可以蕴藏很大的游击队,到冬季,游击队就要变小一些。[7]这就是在江南与华北等地区创建敌后游击根据地主要区别。

3.游击战的战术问题

应用什么样游击战的战术,既关系到新四军在敌后生存和发展问题,又关系到在敌后建立和巩固根据地的问题,因而十分重要。游击战的战术包括战术原则和技术问题。

(1)关于战术原则问题。周恩来指出,过去所说的游击战十六个字诀,在今天看来是不够用了,但不是根本不适用,我们必须对游击战的战术原则进行扩充,以适合现今的敌后作战。于是,提出游击战“新十六字诀”,即敌击我隐,敌进我伏,敌分我袭,敌围我散。[7]同时,还作了准确的阐释。

(2)关于游击战的技术问题。周恩来十分重视游击争的新技术问题。他说,由于敌后游击战形势的变化,我们必须有新的技术准备。由于环境的变化,又要跟敌人的机械化部队作战,爬山、打枪等这些技术已经不够用了,应当学会跳跃、游泳、跳远、跳高、翻跃壕沟、碉堡,爬屋顶等新技术,还要学会开汽车、破坏的技术、修理的技术等等,否则在敌后游击战中就没有办法生存和发展。

四、新四军的战略任务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推行以政治为主、军事为辅的政策,而对占领区内的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进行疯狂的进攻,并进行资源开发,新四军的战略任务必不得不改变。周恩来说:“在新阶段中,……在敌人占领地区开展游击战……跟敌人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军事上争胜负。”[8]也就是说要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开战。在《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几个认识问题》更加详细阐述了新四军的战略任务,即由过去“争取游击队胜利地集中,迅速开赴前线,转入敌人后方作战”,变为“与敌人进行艰苦的政治经济斗争”。为此,周恩来给新四军提出17项具体任务。[8]

五、新四军的战略保障

由于新四军活动的地区是江南,它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利、有限的地形交通条件也不十分有利、友党友军与我们争夺江南等,在这种非常险恶环境下,要实现中央的战略方针,完成党和人民所赋予的战略任务,就必须有可靠的战略保障,那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和抓好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

1.要旗帜鲜明的扛起党的旗帜。周恩来强调要在自己的部队中公开党的面目。也就是说,各项工作都要以共产党的旗帜为中心来开展。

2.实行政治委员的制度,不断提高党务委员会的领导和组织作用。周恩来明确指出,政治委员是我们党的代表,而不是国民党的及其政府代表。政治委员要保证我党的政策法令贯彻落实,还有保证抗建纲领的实施。在政治委员领导下,政治部、党务委员会两个机构职责要明确,制度要规范。[9]这既是对项英领导新四军的工作出现的偏差提出公开的批评,也是给广大新四军党务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3.新四军政治工作的方向。周恩来提出新四軍政治工作的方向在部队中、在下层、在前线、在敌人后方。针对国民党政治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下级的情形反映到上级太慢;政治工作的组织,上级庞大,下级几乎没有;政治工作主要停留在机关上,很少深入到部队中去;政治工作多在后方,前线很少等弱点,周恩来提出新四军政治工作的方向在部队中、在前线、在基层、在敌人后方的思想。他说,我们的 “三要三不要”,即政治工作要深入到部队中去,不要停留在机关里;要前出到最前线去,不要止步于后方;要延伸到最下层,不要满足于上层。同时,要注重培养好的“政工干部”,还要广泛“吸收新的活动分子。”[9]

4.政治工作领导机关要创新方式与方法。由于政治工作领导机关的工作在现阶段表现得不够具体灵活,没有收得更大的效果,根本原因就是政治工作领导机关没有创新方式与方法。具体体现在:

(1)连队中的许多工作重形式,轻内容。如连队中救亡室里最少也有五六个多委员会,另外还有党组织。他们经常有训练、作战的任务,还要参加这么多的活动,兼任这么多工作,实际没有什么效果。连队中还有政治组织,包括“政治战士”、青年队、俱乐部,也存职能交叉、分工不明,职责不清,兼职过多的现象。为此,周恩来提出,要研究一下“政治战士”究竟要做哪些事,工作规定应具体,但不要太多。

(2)组织条例中有的条文“仍嫌太多”。

(3)组织工作制度还不健全和制度运用的不够,导致“我们的工作往往偏于突击性的和寒热症的”。

(4)宣传教育过分注重鼓动工作,忽视政治教育和政治工作。一是教育材料的缺乏,使得我们“缺少经常性的基本政治教育工作”。[10]二是教育材料所涵盖的内容比较狭窄,没有涵盖“政治的”、“地理的”、“历史的”、“自然科学的”等内容,导致很难“提高部队政治文化水平”,政工人员的基本的知识又欠缺,自然也会影响到这一方面的工作。[10]三是政治工作要与工作对象相匹配。周恩来说:我昨天到教导队的病房探望伤病员,发现有一个护士正在为伤病员念我们的政治报告,念三十分钟还没有念完,结果伤病员还没听懂,这与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不匹配有关。周恩来指出,在病房中只适宜念“小段的新闻”,否则会影响对“伤病人员的治疗”。[10]进而提出要因材施教。

5.政治工作与各部门关系应是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周恩来说,政治部和司令部的职权不清。大家应该明白,政治部是政工系统,司令部是组织系统。在军事上,政治部要服从参谋系统的领导,在政治上,参谋系统要服从政治机关的领导,只有责权清楚,两者才能互相配合。[10]

总之,周恩来对新四军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战略思想,破解了新四军广大指战员的思想困惑,纠正了新四军在前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和偏差,从而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注释:

[1]杨广越、邵广侠.论周恩来对新四军的卓越贡献[J].学理论,2017年第1期;周鸿根.呕心沥血 才智卓著——周恩来关心新四军的组建和发展》[J].军事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赵东云.略论新四军皖南军部时期的东进战略实施[J].宜春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刘金菊.周恩来对新四军组建与发展的历史贡献[J].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2期;杨颖奇.论周恩来对新四军发展的战略指导[J].学海,2001年第4期等

[2]新四军文献(1),北京: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1988年12月第1版122

[3][6][7][8]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军事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版,177、277、229-232、181-182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1898-1949)》(修订本)(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544

[5]中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新四军文献(1),北京: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1988年12月第1版.141、122-123

[9][10]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党在新四军中的政治工作.《周恩来军事文选》第二卷[M]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版,184-186、188-192

作者简介:

吴业勤(1968--)男,安徽霍山人,中共淮南市委党校党史党建室,副教授,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安徽省党建研究会会员,中共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

猜你喜欢

战略思想新四军
白菜心·新四军·人民江山
红色李巷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聚焦”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开辟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中国梦思想的世界意义与实现进路
大学生内化“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思考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