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文化研学旅行实践探索

2020-06-12于洁

地理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素养

于洁

摘 要:研学旅行是旅游与教育教学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特色宝藏,具有重要的研学旅行实践价值,但目前地方文化研学旅行活动实践尚未受到重视。文章以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为研学地,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蕴,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设定研学目标与活动内容,探索青果巷文化之兴、伟人之灵、建筑之美和新颜之魅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地方文化;研学旅行;青果巷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1]。各地中小学校相继开展了丰富的研学旅行活动[2-3],但是多数研学旅行活动聚焦在自然地理领域,对于人文地理尤其是文化地理关注较少。地方文化在帮助学生了解地方历史、弘扬传统文化和培养地方依恋感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4]。因此,本文借助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深度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设计地方文化研学旅行活动,探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路径,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一、地方文化研学旅行活动与地理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方文化是特定地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长期作用,由生产方式、风情民俗、环境特征等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显著特征。而研学旅行是学校根据区域特色,组织学生以集体出行的方式走出校园,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活动。地方文化研学旅行活动与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的关系如图1。

地方文化研学旅行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提高,地理实践力是地方文化研学旅行顺利开展的基础能力。学生走出课堂,在研学旅行中將掌握的地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锤炼地理实践技能,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地方文化研学旅行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区域认知是地方文化研学旅行的认知方法,学生面对复杂的地方环境,需要考虑特定区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环境要素,以及特定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点。

地方文化研学旅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地方文化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作用下形成,分析地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般需要用到历史、政治、文化、环境等多学科知识,综合思维可以帮助指导学生从时空综合、要素综合等视角,全面、动态、系统地分析地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人地协调观是学生通过研学旅行获得的价值取向,开展地方文化研学旅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地方认同感和地方集体记忆,提高学生传承地方文化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担负起发展地区的责任与使命,并能够与他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

二、地方文化研学旅行活动目标

青果巷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位于常州老城区中南部,北靠古村巷、南临古运河、东依琢初桥、西通南大街。当时常州城运输业发达、船舶云集,是南北果品交易流通的集散地,沿岸各类果品店铺林立,旧有“千果巷”之美誉。《常州赋》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常州方言“千”与“青”的发音难辨,遂有了现在的“青果巷”[5]。后运河改道,巷名仍保留至今。从图2可以看出,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大约呈“长方形”的形态布局,东西约420米长,南北约200米宽,整体保护面积约10公顷。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常州市区最负盛名、保存最完好的古街巷,是常州市历史风貌街区的精华所在。因此,开展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研学旅行活动,对于学生了解常州历史文化、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常州的学生都知道青果巷,但并不了解青果巷的历史文化特征。促进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和创新传统文化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因此,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顺应时代要求,开展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研学旅行,让学生在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同时更深入了解家乡文化,激发热爱家乡的乡土情结。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距离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步行仅1千米,借助该地理优势开展以地方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活动目标设置如表1。

地理核心素养目标设定 区域认知:了解青果巷在常州市区的位置,初步认知青果巷街区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以及经济、交通、文化等人文环境要素 综合思维:收集青果巷不同时期的图片,综合分析青果巷发生变化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开展实地调研,感悟青果巷的名人文化、运河文化与建筑文化,解读文化背后蕴藏的自然环境变迁、社会关系更新 人地协调观:分析自然环境、人口、经济等对地方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三、地方文化研学旅行活动内容设计

《意见》特别强调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因此,作者将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研学旅行资源与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相结合,探索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在文化之兴、伟人之灵、建筑之美和新颜之魅等方面的教育意义(表2)。

1.流水人家,寻味运河文化之兴

青果巷与世界文化遗产古运河毗邻而居,呈现出一派江南水乡之风韵。研学活动内容:①指导学生使用地理导航软件(如百度地图、谷歌地图、高德地图等),规划设计寻味运河文化的研学旅行路线;②实地踏勘青果巷运河文化街区,观察运河周边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交通、文化等人文地理环境,提醒学生注意青果巷与运河相伴相生的关系;③鼓励学生利用遥感影像或者实地走访、查阅史料等方式,分析运河对青果巷地方文化和价值理念形成的作用机制;④根据课本所学城市功能分区等相关知识,综合考虑影响不同时期文化街区发展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

2.走进街巷,探访名人伟人之灵

青果巷被誉为“江南名人第一巷”,短短的巷子人文荟萃、卧虎藏龙,历史名人文韬武略兼具。文豪有明代翰林唐荆川、清代书画家钱维诚、民初谴责小说家李伯元、故宫博物院开创者吴瀛、剧作家吴祖光、语言学家赵元任、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等;武将包括宋末抗元名将刘师勇、洋务运动先驱盛宣怀、革命先驱瞿秋白、七君子之一史良、民族工业开创者刘国钧等。本次研学旅行的重点目标是国家级文保单位瞿秋白诞生地天香楼和省级文保单位唐荆川宅贞和堂楠木厅两处,学生跟随老师及导游一起对名人名居、名人生平、名人文化进行细致考察,感受名人文化,理解名人在街区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3.街巷之间,领悟青果建筑之美

青果巷,深宅大院与青砖灰瓦相伴,一派明清时期风貌。传统民居作为我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庞大的建筑集群,是我国历史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居民赖以生存的物质空间,带给人们独特的安全感与舒适感。本次研学旅行领悟青果建筑之美主要包括局部和整体两个方面,局部内容为观察青果巷建筑细节(如小桥、码头、牌坊等建筑构件),了解青果巷的建筑文化特征,形成对历史建筑的赏析能力,如建筑构件“遮屛脊”,它表示这间房屋与其他房屋的边界,“遮屛脊”在别的地方有其他形状,而在青果巷,“遮屛脊”呈现出如意状,就像是青果巷的吉祥物,保佑着青果巷的人们;整体内容包括观察青果巷全貌,洞悉古树、古井、沟渠等文物小品的布局形态,了解文物小品的布局功能与寓意,感知古代建筑规划之妙,如古井不仅是取水构筑物,还喻示着财富汇聚之意。

4.旧区重修,感受古巷新颜之魅

青果巷于2013年开始重修,2019年4月重新开街,青果巷秉承“修旧如旧、新旧可识别”的原则,力求保持整个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目前一批高颜值有情怀的文创品牌和常州老字号陆续进驻,为青果巷的文化重生带来勃勃生机。研学内容设计:组织学生调研青果巷街道布局和主要街道景观,结合查阅青果巷之前的照片,对比如今的地理文化景观,解读景观变化背后蕴藏的社会变迁。在研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人口社会、经济结构对地方文化形成的影响,在实践中形成人地协调的发展观。

四、地方文化研学旅行活动评价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研学旅行活动培养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与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为全面科学评价此次研学旅行活动的完成程度,本文在综合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地理核心素养目标设定,提出可量化的评价表(表3)。其中,根据参与的积极性、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研学过程中记录信息的能力、对地方文化认识的深度与广度、实践成果表达与展示能力、实践总结报告的完整性与全面性等六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反映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学习情况。在每个评价内容中分别设置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个层面,每位学生的总成绩=自评×30%+小组评价×35%+教师评价×35%(注:小组评价值取小组其他成员给分的平均值)。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指明方向;小组评价能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学习,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弥补自身的不足;教师评价能让教师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便于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导方法。

乡土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和依恋的地方,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是常州独特的乡土宝藏,是常州中小学生需要去感知的传统文化。本文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结合域情、校情、生情,选取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研学旅行的实践场所,设计以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活动。通过研学旅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通过深入挖掘青果巷特色文化资源,发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地理视角和思维审视自己生活的环境,并用地理的方法分析这片土地上的自然与人文现象,锻炼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同时,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并能够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11部门.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EB/OL]. (2016-12-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612/t20161219_292354.html.

[2] 黄赵华,燕青.地理研学旅行的实践探索——以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为例[J].地理教育,2019(06):53-55.

[3] 王莉丽.红色旅游资源对接研学旅行课程活动设计——以延安市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0):66-68.

[4] 艾昕,段玉山.基于新文化地理学视角的地域文化研学旅行案例初探——以青岛市市南区观海山历史文化街區为例[J].地理教学,2019(07):19-26.

[5]张燕.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J].中国市场,2010(26):123-124.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素养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快乐研学之旅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