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材内容“二次开发”(人教版)

2020-06-12谭熙李月陶建斌

地理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新教材因素案例

谭熙 李月 陶建斌

摘 要:地理教材“二次开发”是地理教师与学生,从真实教学情境出发,批判性、创造性地使用地理教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地增加、删除、替换和调序的过程。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二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基于教学实际和学生需要,探讨地理教材“二次开发”的思路与方法,以期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地理新教材;“二次开发”

一、课标解读

高中新课标对这一节的内容要求为:“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对教师的教学建议为:“采用案例学习的方法,具体分析体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典型案例”,同时还提出了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要求[1]。通过对地理课程标准的解读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信息:第一,本节内容主要以案例教学为主,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人文地理的思路与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第二,使学生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人文因素以及它们的变化;第三,通过分析自然環境与农业的关系,使学生形成判断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问题关系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中的第一节内容。首先,本节内容是产业地理的开篇部分,是继人口地理和城市地理后对人文地理的进一步深入,其中还包括对自然地理部分知识的复习;其次,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后续工业和服务业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两部分(图1)。第一部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分别阐述影响农业区位的两大类因素——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其中自然因素主要介绍了气候、水文、地形和土壤,人文因素主要介绍了市场、交通运输和政策法规。第二部分是本节内容的难点,主要介绍了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如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等,最后以“花卉种植业”的案例分析作为本节内容的结尾。

三、学情分析

知识背景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气候、地形、河流、交通等方面的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生活经验分析:高一学生对家乡农业的分布以及农业对家乡地理环境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借助乡土地理案例进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框架,还可以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四、不足之处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是教材编写专家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广泛的调研、经验的总结和完善不足的基础上,就内容选择、组织和表述方面对旧教材进行的升级优化[2]。从整体上看,它更好地与时代接轨,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在教材内容的表述方面也更加丰富多彩。但是,新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教材缺少对“农业”和“区位”相关概念的介绍,而直接阐述“农业的区位因素”;第二,在“农业区位因素”框题中,教材的表述不够清晰,例如,直接把“气候、水文、地形”等因素以一大段文字归纳在自然因素中,没有对知识进行分点细化;第三,“活动”的案例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地理”;第四,“自学窗”版块的案例选择不够恰当,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五、加工完善

1.增加

新教材中删除了大量“繁、难、偏、旧”的内容,直接呈现重点部分,使教材的结构更加简洁明了,但同时也造成知识内容过渡生硬的问题。首先,本节内容一开始便阐述“农业区位因素”,未对“农业”和“区位”相关概念进行解释,不利于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笔者在参考鲁教版、湘教版和中图版地理新教材之后,认为教师可以采用中图版关于“农业及其发展变化”作为铺垫,先介绍农业的概念及其类型。其次,在“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标题前,可以增加“阅读”版块,介绍“杜能农业区位论”供学生自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2.删除

为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保证教学进度,笔者认为应该删除教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中的最后一段文字——“对江浙地区和广西地区的描述”。因为这段文字是对本节内容“导入”的回答,并不属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放在教材最后会显得教材结构混乱。

3.替换

首先,在讲述“农业区位因素”时,教材呈现了一幅关于农业主要因素的图像,但这幅图没有对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进行区分,与后续单独学习两者相违背。笔者认为此处可以替换成鲁教版新教材中的“农业区位因素示意图”(图2),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其次,“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框题中,“活动”的案例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可以将乡土地理案例作为此处的活动内容,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地理”。最后,“自学窗”的内容与《新课标》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应替换成“农业地域类型”相关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4.调序

教材在阐述“农业区位因素”框题中的自然因素时,将“地形因素”放置于“江西省千烟洲的立体农业”之后,这容易导致学生忽略掉地形因素,而影响农业“立体”的关键在于地形。因此,应将二者的顺序调换,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有效教学,还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框架。

六、结语

对地理新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就像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新课程改革给了教师自主权,鼓励教师敢于对教材进行“开发”——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学生需要、教学情境,并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策略对教材进行合理地改动,完善“一次开发”的不足,让地理课堂焕发出生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高俊昌.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修订内容[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09):4-9.

猜你喜欢

新教材因素案例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样板案例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