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浪”终会明白

2020-06-12之心

南风窗 2020年12期
关键词:后浪三观年轻人

之心

几乎是一夜之间,我的朋友圈被“后浪”刷了屏。有人配上热情洋溢的文字,有人纯转发,一样的是认同。但很快,一大堆质疑和批判的“后浪”来袭,将先前的正面评价淹没。这种“反转”确实值得玩味。比如,我很多朋友都认为,先前拼命赞美“后浪”者,与后期花式批评“后浪”者,大概率是一批人。

作为一名85后,我大概处于从“后浪”向 “前浪”的过渡阶段。这个节点有点尬,却更能让我抛开立场的困境,来审视以B站受众为代表的年轻人的思想心理状态和流向。

年轻人以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视角看待问题,在微博时代已现端倪。最早,这种简单但好用的思维,广泛运用于对娱乐话题的表态中,比如“某电视剧三观不正”“某男主是渣男”。这本是一种网络散装叙事,被营销号、自媒体等发扬光大,用来收割流量。后来,这种评价机制进入文学领域,典型代表比如“安徒生童话/《包法利夫人》毁童年”。因为微博受众不像B站那样高度集中,这种话语体系未能高度显现,观念之争也未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

但在B站时代,质变发生了。互联网的平等性、开放性、包容性,很容易化为压倒性、排他性、唯一性的“三观之争”。“看评论/弹幕我就放心了”都不能视为对相同意见者的肯定,它只是一种思维的自闭,是寻求集体心理认同的圈地自嗨。而谁都知道,集体心理往往会让个人失去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这种过于强调集体心理认同,忽视个人思想独立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在谈论国家与个体、市场与资本、商业与公民权利等严肅话题时,其弊端就很容易显现。缺乏社会阅历的年轻人,希望仅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愈加自我设限而僵化狭隘的“三观”,去评判世界和社会的复杂,注定是空洞且徒劳的。

对“后浪”群体中出现的对市场规则、商业文明、经济自由的反对抵制之声,当然要警惕。一些思想观念上的碰撞可以有,但对于一些已达成共识的经验做法,不能轻易倒退回去。这本就是一代代年轻人必经的成长之路。只是,身处一个外有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浪潮冲撞,内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转型,多元化思想激烈交锋的背景下,年轻人的生存环境要复杂得多,如何让个人成长之路、价值实现与时代的脚步同向同行,需要智慧。

或许,不论是年轻人,还是社会,都需要更多信任、耐心和宽容。社会要创造一个出口,让年轻人理性表达愤怒,更要有一个通道,让年轻人将心理情感储蓄,转化为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年轻人,要以更博大、理性、谦和的胸怀,理解时代、社会、人生的复杂性,注重社会认同,也不迷失自我,永远追求人格独立和进步。

100多年过去了,鲁迅先生“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的嘱托并未过时。

猜你喜欢

后浪三观年轻人
中国“后浪”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后浪,后浪
MQ-25:我就是后浪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后浪一浪浪大了
五毛钱的“三观”
年轻人如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