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2020-06-12李云峰

甘肃科技纵横 2020年5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污染环境

李云峰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水务局 大满水利电力管理处,甘肃 张掖 734000)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传统的农业正向着“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农田水利施工建设已无法满足现阶段人们的需要,必须要进行改革创新。同时农田水利工程也必须从传统的只针对农业开展转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 农田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

1.1 结合生态环境进行水利工程建设

传统的农田水利施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各项需求,因此转变传统的农田水利施工模式已成为当前阶段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建设生态农业也成为了当下农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能够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建设原则,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首先应是严格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建设工程开展的过程中,要能够对工程与环境和人类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在施工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及影响,以此来实现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其次,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主导思想,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能够得到共同增长。最后,要能够保证建设环境与生态环境的结合,对传统的施工管理方式进行转变,从生态环境管理的角度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

1.2 实现施工中资源的综合利用

这里所说的实现施工中资源的综合利用,指的就是对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建设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在现代化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开展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建设材料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可以选择性的使用一些可循环再生的材料,并且需要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及时的处理,做到循环再生利用。如果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农田水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话,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如果施工团队无法对这些废渣进行合理的处理,会给土地资源的使用带来巨大的影响,而水利工程本身施工需求,造成对土地资源的占用。

2 农田水利施工对境产生的影响

2.1 对农田、林地、草地产生的影响

在农田水利施工开展的过程中,由于施工需求以及施工队伍的居住需求,需要对施工区域周围的土地资源以及水域资源进行适当的占用,在这个占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对施工区域内动植物的生态平衡造成冲击,管控不利时还可能对当地生态食物链的平衡带来影响。

2.2 对水域产生的影响

在农田水利施工开展的过程中,常见的污染有建筑垃圾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工业废水等。如果将建筑垃圾直接带入河道中,必然会造成河道的堵塞;如果将没有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排进沟渠,则会对当地造成污染,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同时会对土壤的结构以及植被的正常生长和存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2.3 对陆生动物产生的影响

农田水利施工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规模性,一些施工内容也会对施工区域的土地和水域环境产生巨大的污染,会影响到各种陆生以及水生生物的存活,这些陆生生物以及水生生物,在这种污染环境内,无法更好的适应,因此其数量会出现大规模的减少,从而会导致该地区生态食物链的失衡。

2.4 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一般都是在农村地区开展的,同时大多数的施工建设都是依靠原有的河流来进行建设的,而在河流施工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建设需求,水流会从流动状态转变为被迫静止状态,水流速度、水流量以及水温都会出现较大的变动,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也会受到影响出现大幅度的降低,从而会使得整个河流域内的自我恢复能力以及自我清洁能力严重下降。

图1 农田水利渠道

2.5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由于施工需求,在施工场地会堆放大量的场地挖掘废弃物、物料,并且在材料搬运和运输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扬尘以及尾气排放,因此会对大气质量造成一定的污染。除此之外,一些废弃的建筑材料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在搬运的过程中都会形成悬浮物,从而对大气质量带来影响。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各类扬尘属于瞬时源,产生的高度都比较低,粉尘颗粒也比较大,污染扩散的距离不远,主要在施工场地附近100 m左右的范围内,若对此处理不当,由于扬尘和雨水冲淋等原因会对大气环境和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 农田水利施工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措施

3.1 合理规划、布局

为了有效的避免农田水利在施工阶段破坏环境,在施工前,相关施工人员需要提前对整体的布局做好相应的部署,同时还要派相应的检测人员对施工区域进行勘察,为后续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字依据,另外还须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避免在施工中出现突发事件无从下手。如果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项目会影响到生态环境,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然后做出决定。在真正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秉承生态效益优先的理念。同时还要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要合理的保护生态环境。

图2 渠道管理措施

3.2 因地制宜

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开展,就是为了服务于农业。为了将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最大化,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地形、生态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设计方案要能够因地制宜,同时也要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另外,相关的技术人员必须根据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相关农业规划,有效的促进地方农业的发展。

3.3 加大监督力度

在实际的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的将农田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相关管理部门一定要根据实际的工程情况探讨相关的因素,同时还要选择最佳的方案,为了保证整个施工的顺利开展,相关部门要能够加强监督力度,要能够针对实际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同时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并将其落到实处。对于职能部门而言,如果在巡查的过程中发现职能部门未能发挥相应的职能作用,则需要对相关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处理,如果某些施工单位无视相关的法律规定,则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处理,要调动各个施工单位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3.4 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为了促进农田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在补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能够依据谁污染、谁治理、谁补偿的原则,监管部门一旦发现施工单位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则应立即勒令其停顿整治。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农田水利施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对没有遭受破坏的环境进行保护,对已经遭受破坏的环境进行补救,从而真正实现农田水利施工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

3.5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绿色、健康、环保已经成为了现阶段发展建设的主要宗旨,各个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绿色环保都是基本的发展原则。因此,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而言,要能够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都进行合理的利用,要能够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利资源的作用和重要性。绿色、健康、环保是现阶段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6 加强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力度

对于地质灾害的高发区来说,在农田水利工程开展之前,需要加强对其地质构造和动态的把控,要能够加强对断裂带以及地震带性质和历史变化趋势的研究,并且在正式开工之前,要能够进行长时间的动态监测,并且根据具体的监测结果来制定详细的工程方案,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出现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则应该立即停止施工,由专业勘测人员对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进行勘测,确定是否具备继续施工的条件,将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

4 结束语

对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形式进行转变,不仅是为了推动农村地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为避免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尽可能做到农田水利施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研究力度,制定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污染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