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翻转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2020-06-11钱进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模型创新教育翻转课堂

钱进

摘   要:在“课前课中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创新教育与翻转课堂之间的关系,结合创新教育理论,构建出一种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將创新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翻转课堂教学过程,并加以实践分析,旨在加强课堂教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创新教育  翻转课堂  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2(c)-0184-03

从社会进入知识经济以来,创新教育一直是时代发展的主题。而学校是发展创新教育的摇篮,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尤为关键。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当中被普遍应用。本文以网络营销课程为例,在理解创新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借助课前课中结构模型,搭建网络营销翻转课堂的创新教育实施模型。

1  创新教育内涵与课前课中结构模型

1.1 创新教育内涵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何克抗指出,创新人才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三方面素质的人才。即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

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极被动的被塑造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者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亦即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1.2 课前课中结构模型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 Talbert经过多年对其数学与计算机学科教学的翻转实验,反复总结积累经验,提出了独有的翻转课堂实施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中,翻转课堂教学结构分为课前模块与课后模块,其中课前模块包括观看教学视频、进行针对性课前练习两环节,课中模块包含快速测评、问题知识内化以及总结反馈等环节。在课前,学生通过学习教学视频的内容,进行预习,完成相应的针对性课前练习。课堂上教师不再像传统课堂大部分时间讲课,而是针对课前预习进行小测试,然后统一解决学生预习时的疑惑问题,进一步讲解促进知识的内化。

2  翻转课堂中的创新教育模型搭建与验证

2.1 模型搭建

自从2011年“翻转课堂”成为全球教育热点以来,各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推陈出新,但其教学理念始终围绕“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个主题不变。Robert Talbert的“课前课中结构模型”亦是如此,它流程清晰,可操作性强,便于同行间交流学习。但也暴露了一些缺陷:一方面该模式虽包含了课前和课中两模块,但对于课后教学效果却无法知晓,即课后学生学习状况没有跟踪强化,无法断定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经实践发现,这种模式对一部分理科学科的课程比较适合,但对于文科课程就有了局限性。

因此,在此模型当中,笔者结合“创新教育”内涵,构建出一种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该模型将创新教育作为翻转课堂教学主线,并结合文科课程特征展开设计,实现学生课堂中的教育创新,如图2所示。

(1)科学规划教学视频与题库,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为了更好的呈现课程教学内容,体现教学主题,教师在教学前做好创新教育准备:

一方面,录制或选择课程相关视频时,注重视频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紧密相关性,视频中设置应用场景,增强视频的视觉效果与感染力,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在制作课程习题库时,题目来源主要有教师自己出题以及选取优秀开放资源两种,不管是哪一种,均要把握学生学情,考虑习题与学生的契合度。同时在制作习题过程中,应将题库中的习题类型多样化,提升学生答题兴趣,题型内容采用层层递进式发问方法,将课程知识由浅入深融入到题目中,启发创新意识。如果涉及案例题,应突出案例亮点,针对案例亮点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讨论,鼓励畅所欲言。

(2)师生协作练习,引导创新思维。

在经过课程章节视频的学习之后,教师从前期的习题库中选择3~5个主题练习,发布在线上交流平台上,供学生讨论交流,最终在线提交答案。在学生线上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巩固视频内容、借助信息收集方法,为学生提供解答思路的建议,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前学生自主学习之后,鼓励学生相互设置练习题,经过教师筛选,将其加入习题库中,供其他同学学习思考,这样既扩大了翻转课堂习题库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开放课堂教学,训练创新能力。

完成课前练习后,在正式课堂教学中,学生将课前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展示出来,同时教师公布习题的参考答案,供全班同学一同学习、思考协商,若为案例分析题型或问题解决题型,则倡导大家为对方的案例提供解决方案。最终,针对课前练习完成情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总结学生的课前学习概况,提出课前知识吸收方面尚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课程主题内容加以解决,即强调课程内容的重难点,重复课程知识点,强化课程内容。

为进一步促进课程内容的吸收,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课堂中,教师在巩固课程内容之后,再次挑选课程习题或案例发布到在线交流平台,开放式让学生实时组队合作,展开讨论分析,最终阐述各自的解决思路与办法,达到创新能力再训练的目标。

(4)组织教学评价反馈,加强创新教育。

经过课程教学之后,由班级代表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讨论,针对课程的课前教学与课中教学环节中的不足与优势,提出各自的观点与建议,畅所欲言。评价内容包括课前教学视频质量、教学内容、问题解答的方式以及课堂中的团队协作表现、学习成果展现等。最终将课程评价与建议反馈给教师,同时教师结合自身教学课程中的自我观察与反思,总结创新教育成效以及经验,作为下次课程的参考。

总而言之,模型中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目标教学内容体系与整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互作用。通过创新意识启發、创新思维引导以及创新能力训练等过程逐步实现创新素质的培养。一方面,在课前的教学准备活动中,教师通过视频、案例应用场景等方式启发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再利用针对性的习题引导学生思考,完成对应的课前任务,达到创新思维拓展的目的。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总结课程学习问题,相互讨论,协同探讨问题思路,迸发新思维、新思想,交流心得,老师协助引导思考,最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2.2 模型验证

以《网络营销》课程中的“网络促销”教学内容为例,该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网络促销的内涵以及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促销方法处理实际案例。根据上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实施教学:

第一步,课前组织学生观看教师事先准备的课程内容视频,并通过网络布置主题习题:

(1)网络促销方法有哪些?(2)根据课程内容视频,自选一家企业,为其拟定一份节日促销方案。”

在学生解答习题时强调,围绕课程内容,从企业选择、流程的熟悉到方法的合理使用科学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引导学生思考了解课程内容以及实际企业信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步,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将习题2的促销方案用PPT的方式分组在讲台上展示并加以描述,其他同学共同学习、协商,考虑方案的可行性,集思广益,提出问题,给予建议,增加互动性。在点评完各组方案后,教师重新发布企业案例,全班同学再次合作,形成一个组,完成促销方案的拟定,由学生代表阐述观点,达到能力训练的目的。

第三步,在此次课堂结束后,由学习委员牵头,组织各方案组长集中对此次教学过程作短时间(10~20min)的总结会议,发表各组学习观点,并做好会议记录,交由教师参考。

在上述课程中,学生反馈课前视频观看时间自由,能充分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中其他同学也能出谋划策,学习氛围良好,但应让其他同学也有展示的机会。这将是教师下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慧娟,杨彦伟,刘合群.基于创新教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5(5):160-161.

[2] 王红,赵蔚,孙立会,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8):5-10.

[3] 俞明雅,范蔚.我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进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17(4):17-20.

[4] 何克抗.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2016,37(4):12-24,40.

猜你喜欢

教学模型创新教育翻转课堂
基于平板电脑的智慧移动学习课堂构建研究
基于实例的进程同步教学模型的研究与构建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