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亚湾及周边地区建立卒中网络及区镇级基层医疗机构应急响应机制

2020-06-11何健孙玲侯灵峰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

何健 孙玲 侯灵峰

[摘要] 目的 探讨建立大亚湾及周边地区卒中网络及区镇级基层医疗机构应急响应机制的可行性。方法 按照卒中网络及区镇级基层医疗机构应急响应机制时实施前后,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大亚湾及周边地区某基层医院45例患者纳入到实施前组,将2018年6月—2019年5月划分到实施后组,比较实施前后患者致残率、死亡率、神经缺损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建立卒中网络及应急响应机制前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建立卒中网络及应急响应机制后(P<0.05);建立卒中网络及应急响应机制前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建立后有所改善(P<0.05)。结论 建立卒中网络及区镇级基层医疗机构应急响应机制,能有效降低大亚湾及周边地区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 大亚湾及周边地区;卒中网络;基层医疗机构;应急响应机制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3(a)-005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a stroke network in Daya Bay and surrounding areas and the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of district-level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Methods Network and according to the stroke area township grass-roots medical institut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will be in May 2017 to May 2018, daya bay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a grass-roots hospital 45 patients into groups prior to implementation, will be from June 2018 to May 2019 to implement group, after 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tient morbidity, mortality, deficiency of neural function, daily life ability.Results The disability and mortality rates b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roke network and the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were higher than those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roke network and the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P<0.05). The living ability was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at after establishment(P<0.05). Conclusion Establishing a stroke network and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at the district and township-level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of patients in Daya Bay and surrounding areas,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Daya Bay and surrounding areas; Stroke network;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我國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及病死率高,根本原因是就医不及时和治疗的延误。我国的基层医疗机构技术力量薄弱,居民对脑卒中并不了解,再加上基层医疗机构的卒中应急响应机制并不完善,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导致我国卒中的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该文从大亚湾及周边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启动建立卒中网络及应急响应机制,减少了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使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有了改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大亚湾及周边地区某基层医院45例患者纳入到实施前组,将2018年6月—2019年5月划分到实施后组,实施前:男25例,女20例,年龄54~72岁,平均(63.0±3.0)岁;实施后:男24例,女21例,年龄53~73岁,平均(63.0±3.3)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都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②患者及家属都自愿参加该次调查,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①家属及患者对该次调查不知情;②有血液疾病;③有精神障碍;④资料不全者。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问题及现状

近年来,大亚湾及周边地区的居民脑卒中发病率逐渐增高,根本原因是近年大亚湾及周边区居民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平均寿命普遍增加。随着居民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也日益增多,导致卒中的诸多危险因素逐渐增多,而大多数居民的预防保健意识较差,不重视对危险因素的控制。

目前大亚湾及周边地区的卒中防治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各个基层医疗机构各自为政,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且居民对卒中疾病的防治知识普及度不高,患者出院后自主服药人数及坚持锻炼人数较低,导致了卒中健康干预的不足。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卫生资源配置失衡,基层卫生机构没有专科医生,应急响应机制并不完善,使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1.3  方法

(1)建立卒中网络:①科学的临床治疗指南。建立涵盖急性脑卒中诊断、评价、观察、治疗、活动、康复全过程的标准流程,为急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制定科学规范的指南。②多科室合作。基层医疗机构的神经科、康复科等有关部门要做好精神合作,按照既定的科学的临床治疗指南,科学合理的分工。③早期介入康复疗法。对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④加强健康教育。使居民了解卒中的危险因素、急救常识、康复知识。

(2)建立应急响应机制:①建立急救救治服务流程。对患者进行预检、应急小组对卒中患者评估、影像快速生成、实现快速转运患者、建立卒中网络。②培训急救方式。医护人员要定期培训各种卒中急救方式以优化救治服务流程。③建设网络平台。建立基础网络设施平台,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患者得到治疗。

1.4  观察指标

收集大亚湾及周边地区建立卒中网络及基层医疗机构应急响应机制前后1年患者的发病时间、入院时间、治疗时间、死亡人数、致残人数及生存质量等临床资料。

1.5  统计方法

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对大亚湾及周边地区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建立卒中网络及基层医疗机构应急响应机制前后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分析

建立卒中网络及应急响应机制前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建立卒中网络及应急响应机制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建立卒中网络及基层医疗机构应急响应机制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析

建立卒中网络及应急响应机制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建立卒中网络及应急响应机制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建立卒中网络及基层医疗机构应急响应机制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析

建立卒中网络及应急响应机制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低于建立卒中网络及应急响应机制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由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严重多发疾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癥、心脏病和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等)。早期或超早期溶栓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脑卒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国外的一些防治措施显著降低了地区卒中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这些措施研究高度重视疾病的预防,降低危险因素的发生,不断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从而降低医疗成本,减轻脑卒中引起的疾病负担。但是目前来看,大亚湾及周边地区基层医疗机构防治需求和技术能力之间的差距较大,使居民一旦发病就很难得到有效的治疗,基层医护人员少、工作量大,对居民的卒中普及教育和早期干预较少,使得居民对卒中的发病并不了解,错过了最佳就医时间。随着大亚湾及周边地区卒中发病率的提高,相关部门加大了社区的防治干预,建立了由科学的临床治疗指南、多科室合作、早期介入康复疗法、加强健康教育组成的卒中网络,缩短了患者就医的时间,大大减少了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

脑卒中的最佳治疗时期是在发病后3~6 h,由于时间宝贵,因此应急响应机制尤其重要,这可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大亚湾及周边地区卒中基层应急响应机制要制定统一的院前急救模式,全面提高院前急救技术的水平。在普及居民自助、互助卒中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医院脑卒中网络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的急救的发展。通过改进交通设备,加强院前急救人员队伍建设,改善治疗,特别是对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培训,无位制度和优秀医生对主要培训设施的参与,提高溶栓率,减少院前延误;最后,在遵循院前急救原则的基础上,实现院前急救规范化发展模式。在合理利用资源的范围内,充分挖掘先进的急救经验,协调发展大亚湾及周边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卒中应急响应机制。通过对大亚湾及周边地区卒中应急响应机制的开发和研究,建立了急救的关键环节和节点控制及其预后发展,并对多种全过程控制进行了分析。在更深层次上,实现了卒中医疗服务团队的支持治疗和保障治疗,并在多功能协作平台上建立了学科协作团队,开发了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科学治疗平台。大亚湾及周边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由建立急救救治服务流程、培训急救方式、建设网络平台组成的基层医疗机构应急响应机制,缩短了患者院内等待治疗时间,提高了溶栓率,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能力的水平。

综上所述,建立卒中网络及应急响应机制前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建立卒中网络及应急响应机制后(P<0.05);建立卒中网络及应急响应机制前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建立后有所改善(P<0.05)。说明建立大亚湾及周边地区的卒中网络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应急响应机制有利于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改善患者是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光建,史树贵,周振华,等.院内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建立、优化及区域救治网络的建立[J].中国卒中杂志,2018,13(2):127-131.

[2]  Sébastien Kerever,Sophie Crozier,Jean-Christophe Mino,et al.Influence of nurses involvement on practices during end-of-life decisions within stroke units[J].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2019,14(3):113-116.

[3]  罗艳红,王海英,林莉.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11-13,19.

[4]  Sébastien Kerever,Sophie Crozier,Jean-Christophe Mino,et al. Influence of nurses involvement on practices during end-of-life decisions within stroke units[J].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2019,7(27):149-150.

[5]  潘先琴,王红.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9,26(6下旬刊):115-117.

[6]  陈长乐,梁远红.标准化急救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和预后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4):152-154.

[7]  Milan R, Radosavljevi .Application of small and micro cogeneration units/Применение малыx и микро-когенераци-онныx установок/Primena malih i mikrokogeneracionih postrojenja[J].Vojnotehni  ki Glasnik,2018,66(2):14-17.

[8]  Паола Котта Рамузино.Мужик как мужик:Об однойсравни тельно-тавтологическ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в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J].Scando-Slavica,2019,65(1):256-230.

(收稿日期:2019-12-09)

猜你喜欢

基层医疗机构
基层医疗机构医学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
浅析国家基本药物中临床常用低价药品不配送情况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中医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基层卫生机构债务化解
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会计核算工作质量提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