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的淮安路径研究

2020-06-11田军秦颖慧

商情 2020年22期
关键词:成就问题

田军 秦颖慧

【摘要】2018年10月6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标志着覆盖5省25市4县的淮河生态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如何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淮安市在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已经在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区位优势、健全城镇体系、密切经济社会人文联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融合发展有待提高等问题。淮安市在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要从实现淮河生态经济带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角度来发力,具体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生活质量、人的现代化等方面来采取措施。

【关键词】成就;问题;路径

2018年10月6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标志着覆盖5省25市4县的淮河生态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淮安市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首提首推市,在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中理应发挥领头雁的作用。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三核”(江苏淮安、安徽蚌埠、河南信阳)的中心,具有区位、交通、商贸、科教、创新等诸多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牢固树立践行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为引领,加大淮河河道治理力度,推进沿淮交通基础建设,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大力推动绿色生态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省委、省政府赋予淮安市的发展定位相比,实现“建成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目标任重道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差距。如何在加快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中作出淮安应有的贡献,是事关淮安长远发展重大课题。

目的意义: 通过了解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中淮安的发展现状;分析淮安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为如何在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发挥淮安的作用提供一些建议。

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发挥好淮安市的作用,对于淮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对于促进中东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具有深远意义。

一、淮安市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取得的成就

(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现代化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只有匹配现代化的公共交通设施,才能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为了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淮安市交通运输体系加快了发展步伐,确立起立体式、多元化交通枢纽和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了 “公、铁、水、空、管”统筹发展、有效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枢纽地位基本奠定。

(1)公路建设连网成环。全市公路里程达1.3万公里,长深、淮徐、盐淮、新扬、金马等六条高速公路贯彻境内,高速公路里程达403公里,并在苏北率先形成城市高速公路环;全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里程达到824公里,一级公路里程达632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提前实现四路级“村村通”目标。

(2)铁路枢纽加快构建。全市铁路通车里程达100.5公里,可通达国内50多个大中城市。高铁建设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连淮扬镇”、“徐宿淮盐”两条高铁即将建成,目前,“连淮扬镇”高铁线淮安到连云港段已经于2019年12月15日率先开通,通往省会南京的宁淮铁路已经开工建设,连接上海等周边城市的高铁线路也在规划运筹中。;;

这些铁路建成再次交汇后,淮安市在交通上的位置将更加重要,我市将成为全国高铁网的重要节点,真正成为苏北铁路的中心枢纽。这样,淮安市将加快与淮河生态经济带相关省市的一体化进程,也会进一步密切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内外的联系,这对我市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3)内河航运提档升级。淮安市内河航运资源十分丰富,国家水运主通道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盐河、淮河、苏北灌溉总渠、洪泽湖等重要航道在境内交汇,形成了经盐河对接连云港、经运河长江直达上海的两大出海口。全市共有航道1483公里,港区7个、港口岸线28公里、码头122座、泊位377个,境内干线航道可常年通行1000吨级以上船舶。从2017年开始,淮安内河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省内河的70%,并持续增长。

(4)航空运输突飞猛进。淮安市机场迈入中型机场行列,航空客货运输增长迅速,通航城市达27个,增幅全省第一。淮安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客货机位13个,飞行区等级由4C级上升为4D级。紧跟发展需求,航空业持续发展,目前,涟水机场二期扩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我市航运业的建设发展,已经迈入了打造航空货运枢纽的实质性步伐。

(5)公共客运效能不断增强。全市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安全绿色交通扎实推进,服務民生的水平明显提升;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行业治理能力显著增强;货运服务形式多样,多式联运、无车承运人等新兴货运业态快速发展,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港口生产平稳运行,吞吐量连续多年全省内河第一;港口航空运输再上新台阶,淮安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18%、26%,并新增柬埔寨、泰国等航线,通航城市增至30个。“内引外联”的现代化交通网络,拉动着淮安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进步,成为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潜力优势。

(二)区位优势明显

淮安市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三角北翼,属于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是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市境内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我市地处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核心地带,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 东北接连云港,东南接盐城, 南接扬州,西南接省会南京、安徽省滁州市,西北连宿迁。邻江近 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是江苏省的重要交 通枢纽,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区位优势独特。

;经济发展总体稳定。2018年全年实现GDP360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8.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508.1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734.5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0:41.8:48.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73203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1%,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062美元。

独特的区位优势,稳定雄厚的经济基础,是淮安能够进一步深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区位优势,扬长避短,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整体发展的大潮,也是我市能否抓住发展机遇的关键所在。

(三)城镇体系日趋健全

具体在城市建设方面,淮安市城市能级和首位度全面提升,基本确立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地位,建成区面积达220平方公里、人口达198万;小城镇协调发展、各具特色,打造出一批重点中心镇、特色小镇、旅游名镇;市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完成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的城乡建设监测指标和群众认可度的“双达标”。

(四)经济社会人文联系密切

淮河生态经济带内各方面联系有一定的基础、人缘相亲、文化一脉,经贸往来密切,区域交通、农业、商贸、教育、科技、劳务等领域合作不断加强,毗邻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一体化合作进程逐步加快,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二、淮安市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

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淮安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内外在交通一体化方面还不尽协调。在飞机客流方面,虽然淮安市已开通了飞往上海、杭州、南京的航线,但还没有开通飞往合肥的航线。在航空物流产业建设方面,作为国内小型支线机场,淮安涟水机场虽然近年来货邮量持续增长,但主要是基于客运市场需求,运营基本上处于“客运为主、货运为辅”的状态,总量规模偏小,与周边城市航空货运量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且差距进一步扩大。在未来周边各大机场加速发展、竞争力不断加强的趋势下,淮安涟水机场航空货运业务将有可能面临进一步压缩的态势。作为产业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航空货运业务发展的滞后,将严重制约淮安航空物流产业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的结构性供给不足问题日益突出。综合交通网络发展水平与交通运输现代化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基础设施建设不尽协调。

(二)分工协作不够,经济尚未形成紧密的有机联系

淮安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内部的产业、人口、资源的分配和协作不够充分,促进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待提高,核心城市、中等城市、中小城市尚未形成紧密的有机整体。进一步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促进更高层次的融合发展应该是优先发展方向。而在发展层次较低的地方,首先应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并在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培育中等规模城市,力求做到协调、融合发展。

(三)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

淮安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内外的联系虽然越来越密切,但由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内外的各省市为维护自己的局部利益,使各省市之间互相隔离,孤立发展,只注重自身的局部利益,形成强大的行政性壁垒。这样做的后果是地区利益难以协调,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普遍,产业之间互补性不强,地区比较优势难以发挥。而且,各省市存在一定的地方保护主义,区域市场难以建立,商品与生产要素难于在区际之间自由流动与优化组合,主要体现在淮河生态经济带内外各省市之间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以及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要素流动不畅,在具体的产业规划上也有太多的相同之处。

(四)融合发展有待提高

淮安市虽然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在融合发展方面越来越密切,但在协调合作机制方面仍未健全,空间发展战略缺乏充分对接,高端发展平台的谋划和建设竞争大于合作。在金融、交通、产业、科技等多个方面,还没有形成定期召开政府高层次联席会议的制度。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现象严重,行政壁垒尚未完全打破,要素流动不畅,区域内统一市场和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尚未破题。

三、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的淮安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个阶段安排: 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淮河生态经济带以及淮安市在2050年也将与全国同步下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经济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下面我们从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角度来探讨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的淮安路径,以期为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的淮安路径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一)经济方面

根據2050年中国现代化的预期水平,在经济现代化方面,人均国民收入超过2万美元(按2000年价格),关键经济指标的排名进入世界前40名。

为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实现淮河生态经济带在经济方面的现代化,淮安市要在经济方面,要率先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加大实体经济的扶持、持续实施项目突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持续坚持民生优先。具体来说。

一是持续开展重特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深化宁淮挂钩合作和淮昆协同发展,积极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三是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淮安段建设,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标志城市。四是推动组建总部型淮河开发建设集团,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五是推进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六是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彰显生态文旅水城特色。七是持续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八是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集成改革,推动行政审批服务不断优化。九是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建设,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体系。十是全力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在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淮安市要加强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内外省市的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融合发展思想提到新高度,并据此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融合发展的纲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融合发展的任务。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融合发展主要表现在:所有经济活动都是经济要素的融合活动;要素融合是分层次的,有宏观、中观、微观之分;在各种融合中,要特别注意主体融合;在融合发展中,各类主体都会受到制约;体系、规划、政策、模式、协调,是实现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

淮安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内的省市在规划、产业、金融、经贸、载体、全方位开放、政策支持、借鉴国际上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借鉴国内区域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等等方面都处于融合发展的地位。

(二)政治方面

根据2050年中国现代化的预期水平,在政治现代化方面,建设民主、自由、平等和高效的政治文明,国际竞争力排名进入世界前10名。为了加快实现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政治现代化。淮安市要在加快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强力推进协商民主体系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市等方面起到领头雁的作用。

在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淮安市要在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内外省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积极加强淮河生态经济带沿淮城市的协作互动。在省外,强化与蚌埠、信阳等淮河流域核心城市的沟通合作,增强互访,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在省内,加强与大运河文化带的沿大运河城市的合作,共同利用好资金和项目政策支持。利用好首届各种论坛的举办契机,争取更多沿淮流域城市间合作交流的平台、机构落户淮安市。

在机制层面,建立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建设,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有关省、市、县区主动作为、积极争取,更需要中央层面各相关部委机关鼎力相助、协调配合。一方面,亟待国家层面明确《规划》推进实施牵头单位,建立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另一方面,亟待省级层面按照《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江苏实施方案》,统筹江苏各市共同推进《规划》实施。

在工作层面,编制合作要点,推动务实合作。对外加强与淮河流域兄弟城市对接合作,主动发出淮安声音、提供淮安方案,对内编制合作要点、推动方案落实,这既是职责所在,也是提升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需要。在此过程中,需要省级层面成立协调会商机制,引导推动重点企业跨地区合作,共同做大做强,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高效协同、有序竞争、融合发展;建立跨行政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和污染处理协调机制,共同推进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务。

(三)文化方面

根据2050年中国现代化的预期水平,在文化现代化方面,文化生活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文化创新能力关键指标排名进入世界前20名。

淮安是多文化的交汇地,在这里,历史文化、运河文化、淮河文化、淮扬菜饮食文化等汇聚于此,淮安市要在文化现代化方面用好用足文化品牌。在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淮安市要在文化方面,要成为淮河文化的的引领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有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支撑”。淮河流域有着悠久的文明和丰富的文化遗存,相传“盘古开天地,血为淮渎”。早在旧石器时代,淮河流域就是人类生息繁衍的肥沃之乡。7300年前,位于蚌埠的双墩文化中的刻划符号是中国文字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中华文明形成时期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的儿子启,而大禹治水活动的主要区域就在淮河。管子、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等中国古代大思想家都生于斯、长于斯。

淮河流域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当代,对中华文明都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向未来,我们要扛好新时代淮河文化这面大旗,把文化建设推向新的高度。一是弘扬传统文化,让历史“活”起来,加强对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入研究、用好用活、转化创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二是繁荣文艺创作,让作品“精”起来,引导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方面的探索创新,鼓励创造更多弘扬时代精神、反映发展变化、鼓舞人民群众的文艺作品。三是丰富文化生活,让老百姓脑袋“富”起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淮安市在促进文化建设高质量方面,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优化城乡布局,夯实文化基础工程;加快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点单式服务。探索构建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总分馆制、加快老城区部分文化场馆功能提升和環境改造,重点做好李崇年图书馆、环城路少儿图书馆、原立体电影院的修缮改造工程,推进县区“三馆”建设与提升,推进淮安市戏曲演出中心建设,加快涟水县图书馆、金湖文化艺术中心建设进度,年内实现全面开放。完成全市324家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任务、在10个基础较好的乡镇文化站建设戏曲展示展演厅。

二是放大品牌亮点,创新文化传承工程 加快运河文化带特色打造,做好清口水利枢纽码头镇世界遗产小镇规划编制,组织实施3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修复工程,配合协调推进板闸遗址公园建设,做好清江浦北门城墙遗址、盱眙泗州城遗址、大云山汉墓等保护展示工程。举办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产博览会、组织参加省级非遗展示、山东济南?中国第五届非遗博览会、举办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做好国家级非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秀英的抢救性记录及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搜集整理工作,编撰出版《人文淮安——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卷六)》、编撰漕运文化主题书籍。

三是健全市场体系,提升文化创意工程。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推进版权保护,积极开展版权作品登记、著作权作品评优、省版权企业示范创建等工作。推动文化产业转型提质增效。培育文化产业发展主体,筹备建设淮安文投集团,配合市委宣传部做好文投集团建设方案的起草、报批工作。以打造“名品、名家、名牌”三名基地为核心,筹备建立淮安文创港,通过吸收社会资本,成立1公司 +1书吧+6中心,推动创建淮安文创产品消费核心区,文创产品创意创新区,文创产业发展服务区。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发展主体,组织实施522雄鹰计划,通过培育新项目、开拓新市场、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实现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0%以上,占GDP比重力争达4.4%。

四是繁荣文艺创作,锻造文艺精品工程。大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创作实践活动。组织市直文艺院团完成全年大型舞台剧节目演出150场。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建党100周年、建国70周年重大节庆日,推出新淮剧《八万还乡》、京剧《八月桂花遍地开》、淮海戏《千里独轮》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围绕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配合市委宣传部举办纪周重大主题晚会,主题影视作品的拍摄工作;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主题,推出大型戏曲音乐组歌《大运河畔淮水遥》。

五是坚持为民服务,拓展文化惠民工程 以满足城乡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新期待为方向,深入开展主题多样,形式创新、群众喜闻乐见的多彩文化活动。以元旦、春节、国庆等节庆日为载体,常态化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三送”活动、重点打造第三届百姓文化艺术节,开展公益文化专场活动、举办幸福淮安千场演出、加快推进“书香淮安”建设,拓展图书馆、农家书屋等各类阅读载体服务功能,借助公共数字化服务平台,搭建移动阅读、在线阅读、分享阅读多样化阅读载体,大力实施淮安运河文化名城飘满书香的全民阅读“六大工程建设”。

六是加强综合保障, 探索文化改革工程。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扶持、创新机制、增强活力、服务群众”总要求,以职工收入不减、社会效益不降为原则,探索推进省淮海剧团、省长荣京剧院、市淮剧团、淮安人民大会堂等“三团一堂”体制机制改革,组织赴改革先行区开展调研活动,结合淮安实际,制定出台工作方案;建立与市委宣传部联动联办机制,共同推进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建立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建立理事会制度。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加快文化跨界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打造新载体,拓展空间,积极探索筹建文化金融合作实验区。

(四)生态方面

根据2050年中国现代化的预期水平,在生态现代化方面,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完全脱钩,人居环境质量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

在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淮安市要在生态方面,坚决贯彻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形成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环境的整体高质量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綠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高质量,还包括生态环境的高质量。要把淮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按照“全流域一盘棋”来进行保护。淮河流域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淮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把修复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市,要以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魄力,把工作抓实抓好,为实施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而共同奋斗。

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协调协作,一环紧着一环拧,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我们的努力必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突出的发展短板。未来几年,我们将以高度的共识、警醒和自觉打一场生态环境的保卫战。突出抓好治气,重点做好PM2.5和臭氧浓度“双减双控”,提升群众蓝天幸福感;系统推进治水,坚持水环境整治和连通水系一起抓,决不把劣Ⅴ类水带入现代化进程;扎实推进治土,建立负面清单,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在解决好突出环境问题的同时,全方位开展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确保在这场保卫战中迎来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环境总体性好转的拐点。

只有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改善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大力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才能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为淮河生态经济带持续协调发展积蓄后劲。

高质量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要以天蓝地绿水清为目标,下决心解决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群众身边的污染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关系到百姓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满意度。要以推进“263”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实施生态河湖行动计划,坚持全民共治、源头治理,重点抓好治气,系统推进治水,扎实推进治土,全面整治城乡环境,有效防控环境风险。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要以绿色低碳循环为目标,全面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淮河的基础。推进绿色发展,从源头上推动经济实现绿色转型,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要突出生态的“含绿量”,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调整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构建绿色产业链体系。对治污不达标的企业要限期改造,改造仍不达标的要坚决关停,同时着手研究化工企业逐步搬离水源地和人口密集地区的规划并加快实施。要把各类园区的循环改造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到2020年省级以上园区和所有化工园区全部实施。

高质量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要以美丽宜居、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是建设美丽淮河的长远大计。淮河生态经济带的一些地区的转型实践证明,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生态环境是可以修复的。要牢固树立“山水林天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全方位、全流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强化“三大红线”的硬约束,推动省级环保督察实现全覆盖,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以生态为前提和底色,做足生态文章,彰显淮安生态文旅水城特色;大力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淮安核心引领作用,把这方水土建成生活美好、令人向往的地方。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快推进干线航道系统治理;坚决淘汰落后污染产能。

(五)社会方面

根据2050年中国现代化的预期水平,在社会现代化方面,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城市化率和信息化率超过80%。目前,淮安市城市化率在60%左右,要达到80%,还有20各百分点。

坚持民生优先,提高就业增收水平,不断完善保障体系,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全力加强安全生产。以创建新型城镇化试点市为契机,在产业发展、土地利用、财政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城乡统筹步伐,进一步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淮安市要在社会方面,利用大数据,加强科技赋能,资源整合,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信息化建设步伐。

织密社会保障网。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参保,推行新的城乡居民医保实施办法。加快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进程,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80元和520元,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实现兜底脱贫。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关爱驿站建设,促进医养融合发展,扩建市老年大学,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发展残疾人事业,提高社会救助能力。认真做好优抚安置和双拥工作,加强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六)生活质量方面

根据《中国现代化报告2019》提出了中国生活质量现代化的路线图,在生活质量现代化方面,在2035年前后基本实现生活质量现代化,基本建成健康长寿、环境优美的中等发达国家;在2050年前后全国平均实现生活质量现代化,基本建成生活美好、人民满意的发达国家。

要文明礼貌、人人相互尊重;助人为乐,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护公物,增强主人翁意识;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人民生活高质量方面。就是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宽裕、更便利、更舒适、更安心、更有尊严。我们将坚持“四个着力”:着力解决结构性的民生问题,从制度改革入手,破解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城市管理、住房保障等方面的突出矛盾,让一个个民生“难点”成为撬动社会进步的“支点”;着力实施普惠性的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普遍增加群众的“隐性财富”;着力办好扶助性的民生实事,编实筑牢保障救助底线,以必胜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满足多样性的民生需求,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和带领群众在共同奋斗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于淮安市来说,在人民生活高质量方面,還要做好以下工作: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织密公共服务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实施市公共卫生中心、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儿童医院等项目,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级示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巩固医联体建设成果,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增效。加强人口战略研究,提升计划生育和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提升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启动中心城区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修编,办好品牌赛事活动,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深化食品安全城市和放心消费创建,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营造安全有序消费环境。

织密富民增收网。深入落实各项富民政策,构建长效增收机制,保持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良好势头。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落实援企稳岗措施,畅通农民进城就业通道,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再就业2.6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1.6万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推进"全民创业、淮商崛起"行动,启动第二批省级创业型乡镇、社区、园区创建工作,切实强化创业扶持、优化创业环境。

(七)人的方面

根据2050年中国现代化的预期水平,在人的现代化方面,大学普及率超80%,平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人类发展指数排名进入世界前20名。

人类发展指数方面,2019年,中国位列第85位,到2020年进入排名进入世界前20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淮安市来说,同样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优化布局调整,推动学前教育健康普惠发展,实施学前教育5年行动计划,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幼儿园200所,全面清理农村无证幼儿园,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创建30所以上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普遍建立城乡中小学结对帮扶制度,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向乡村学校倾斜。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动态调整生均经费保障水平。扩大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县域职业学校建设,完善乡村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将绩效工资分配向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乡村教师倾斜。加强教育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

在平均预期寿命方面,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医疗水平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淮安市人的预期寿命正在逐年增长。2019年淮安市平均预期寿命;已经非常接近80岁,平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已经是很快就能达到的目标,要提倡人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要定期做好体检,争取对一些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在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过程中,淮安市要在人的方面,要进一步打响学在淮安、医在淮安等淮安品牌。要抓住老龄化时代到来的机遇,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利用苏北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吸引淮河生态经济带及其它省市的老年人来淮养老,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最大的养老市。促进淮河生态经济带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2018-10-6.

[2]中共淮安市委党校课题组.淮河生态经济带与淮安市高质量发展.2018.

[3]淮安市统计局.淮安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

作者简介:田军(1974-),男,法学博士,中共淮安市委党校副教授, 江苏省淮安市委党校周恩来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成就问题
燧人氏钻木取火
年轻有为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创意成就冠军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伊朗巨大核成就引世界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