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知识、正规信贷约束与农户创业选择
——基于宁、陕、鲁入户调查数据

2020-06-11张畑刘正阳孔荣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信贷约束农户

张畑,刘正阳,孔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经济新常态下,各级政府积极推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是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业潜能的有效途径。农户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践行者,更是农村生产要素实现有效整合的关键主体。如何在有限资源条件下推动农户创业,激活农村创业市场,引导农户创业健康良性发展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成为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农户创业已成为激活农村经济活力的主流趋势,然而受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约束,农户创业面临着主体金融知识水平低下、信贷可得性不足等现实问题。缓解农户融资约束、提升农户金融素养对推动农户参与创业、提升农户自就业质量、优化创业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农户创业已成为学界和政界目前关注的热点话题,理论界对农户创业行为的探讨更多的是从影响创业选择的因素展开讨论。Rietveld和Burg[1]、Heim和Lurie[2]、Tsai[3]将影响农户创业选择的因素可归纳为个体基本特征、家庭基本特征、区域基本特征和社会环境特征等几个方面。个体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受访者年龄、婚姻状况、风险偏好、健康状况、知识资本(受教育程度和金融知识)、政治资本(是否是党员干部)和社会资本等;家庭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家庭规模和结构(家庭人口和劳动力数量)、家庭生产经营状况、家庭收支状况(农业或非农生产经营收支)和家庭资产状况(农业或非农生产性资产、家庭耐用消费品)等;区域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地区商业氛围和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特征主要包括制度环境(政策支持)、金融可及性(社区附近银行数量)和信贷可得性(能否获得借贷或足额借贷)等。

当前学者对农户金融知识水平及其在创业中的作用仍处于探究中。关于金融知识与农户创业的关系,Busenitz和Lau[4]、Baron[5]研究发现,具备丰富金融知识的创业者在创业资金的管理、投资风险的防范和所创事业的良好经营方面表现出明智判断和有效决策。金融知识的增长显著正向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助推其参与创业[6]。信贷约束是阻碍农户创业、制约农户实现规模经营的关键因素。据此,探究金融知识影响农户创业还需引入信贷约束这一重要变量。已有研究证实,借贷者金融知识水平的增加可刺激信贷需求,降低信贷约束可能性,促进参与正规信贷活动[7],且因其知悉金融市场和借贷条款,在选择借贷方式时更能减少过度借贷行为的发生[8]。孙光林等[9]基于新疆地区农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知识对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违约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蔡栋梁等[10]比较农村和城市样本发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资金缺乏和金融资源可得性不足是限制农户参与投融资活动的重要因素,减缓农户面临的信贷约束、拓宽金融服务半径可显著降低家庭的创业资金壁垒,促进家庭实现创业。

梳理文献可知,已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从金融需求主体自身金融知识的视角探究农户创业选择的形成机理;二是已有关于创业行为的文献多从宏观和中观的供给角度分析,而从农户层面这一微观主体角度进行分析的研究较为缺乏;三是鲜有文献将信贷约束纳入金融知识与农户创业选择关系框架中,未曾探析在信贷约束中介作用下金融知识影响农户创业选择行为的路径。鉴于此,本文在借鉴已有文献关于金融知识对创业行为研究基础上,从农户层面出发并引入正规信贷约束变量,从理论上阐释金融知识、正规信贷约束与农户创业选择三者的影响机理,并利用宁夏、陕西和山东3省1 123份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逐步回归法,实证分析金融知识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并检验正规信贷约束在金融知识与农户创业选择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以期为加强金融知识教育、激活创业活力、助推农户创业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1 研究框架与理论分析

1.1 研究框架

现有文献多从个体和家庭基本特征、资产状况、金融市场参与程度探究影响农户创业选择的形成原因,却忽视了从金融需求主体自身金融知识的视角展开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研究。金融知识水平低的农户在获取创业相关的潜在市场信息、准确评估创业项目可行性和改善创业绩效方面存在一定劣势,且不能有效利用农业信贷、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服务参与农业或非农经营活动[11]。鉴于此,本文拟探究金融知识与农户创业选择的内在关系以期助力农户积极参与创业。同时,正规信贷约束这一因素亦不容忽视[12]。正规信贷约束是指农户向正规金融市场借贷时在金融机构供给配给和农户融资需求压抑的共同作用下无法获得资金或借贷规模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13]。创业资金的短缺是制约农户创业的关键因素,农户无法从金融机构足额借贷时抑制了其投融资参与意愿,加大了创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削弱了农户从事创业活动的动机,致使农村市场创业参与度与活跃度不高。

鉴于上述分析,本文构建“金融知识—正规信贷约束—农户创业选择”框架,揭示正规信贷约束在金融知识与农户创业选择关系中的作用,深入探析三者间的内在关联。

1.2 理论分析

1.2.1 金融知识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 金融知识是个体利用自身拥有的信贷、储蓄、风险、投资知识有效配置和管理金融资源实现财务保障的能力。金融知识水平丰富的农户能够高效选择投融资渠道,减少个体金融决策时的信息搜集和交易成本,对参与创业等投融资活动能够作出理性预期和判断[14]。研究表明,金融知识可通过直接与间接作用机制影响农户创业选择。尹志超等[15]研究证实金融知识显著提升家庭的创业意愿和创业动机,促进家庭参与创业活动,且金融知识水平高的农户因理解经济金融领域的专业概念和拥有正确计算财务问题的能力,更有可能在创业等投资活动中作出较优的投资决策[16]。金融知识丰富的农户,能清晰衡量创业活动中存在的交易和信用风险,能够准确分析从事农业和非农经营的机会成本与边际收益,并能精准计算创业所需劳动力数量和资产金额,当农户以低成本、高效率获取创业所需资金,合理配置和管理创业财务与信息资源,农户更倾向于参与创业,即金融知识直接影响农户创业选择。

另有研究表明,金融知识水平的提升增加了农户从事信贷的意识和能力,使家庭更活跃地参与创业等金融市场投资活动[17]。金融知识改善家庭的财务规划能力[18]、促进家庭参与资产配置[19]、推动家庭的财富积累[20],而财务规划能力的增强、家庭资产的合理配置和财富水平的提升均有助于农户参与创业活动[21]。同时,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风险厌恶对创业活动的抑制作用,改善农户的风险态度,进而激发创业活力。即金融知识间接影响农户的创业选择。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金融知识水平越高,农户创业可能性越大。

1.2.2 金融知识对农户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 正规信贷约束是指资金需求主体通过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以满足现阶段生产生活需要时,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引致金融机构无法提供资金或者额度上不能满足主体需要,可分为“需求型信贷约束”和“供给型信贷约束”两类[22]。而本文立足于需求型信贷约束,从农户自身需求层面出发,探析金融知识对需求型约束的影响机理。需求型是指农户主观认为正规金融机构借贷门槛高自己无法符合贷款要求而未提出贷款申请或主动放弃[23],具备一定金融知识的农户由于更了解信贷条件和手续,降低农户误认为自身不能满足申贷条件而放弃申请的发生率,纠正农户的认知偏差,进而改善需求压抑约束的现象。

理论上而言,在个体金融知识水平不同的情况下,金融知识对农户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且金融知识水平高的农户对缓解其面临的信贷配给和增加金融机构的授信意愿作用更明显。已有研究证实,金融知识水平高的农户对正规借贷有充分的认知和理性预期,降低认知偏差对家庭参与信贷的抑制[24]。另有研究表明,金融知识水平低显著抑制农户的潜在和有效正规信贷需求,阻碍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推广与实施新型金融业务[25]。由此,本文认为金融知识水平越高的农户,其面临的正规信贷约束越低。

1.2.3 正规信贷约束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 已有文献关于正规信贷约束对农户创业选择的作用在理论上存在“折中论”与“ 抑制论”的分歧,在实证研究上也尚未得出一致结论。“折中论”的观点认为信贷约束对创业决策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信贷约束的放松不一定促使创业的增加[26]。“抑制论”的观点强调信贷约束负向显著影响创业,即信贷约束阻碍了创业活动的发生,抑制了创业者的创业热情[27]。相较于非正规信贷,正规信贷仍存在贷款手续复杂、因农户缺乏有效抵押物和担保人致使被排除在金融市场之外等问题,且随着以新型社会网络为基础的非正规信贷的发展,非正规信贷能更便捷、更高效地为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28]。但理论上讲,正规信贷获得能够满足农户的大额借款需求,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激励农户参与金融市场投融资活动,强化创业升值预期和禀赋效用,增强农户的创业意愿进而促进农户创业。因而,正规信贷仍然是农户目前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对个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上述分歧观点表明,尽管关于正规信贷约束与农村创业活动之间的相关性仍有待深入探讨,但正规信贷约束的缓解在农户初始创业决策乃至整个创业过程发挥的重要资金保障作用毋庸置疑。由此,本文认为正规信贷约束对农户创业选择具有抑制作用。

1.2.4 正规信贷约束在金融知识与农户创业选择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可以减缓农户面临的正规信贷约束,而信贷获得又是促进农户创业选择的关键因素,因此,从逻辑主线上看,应为金融知识通过影响农户正规信贷约束进而影响农户创业选择。鉴于此,本文认为正规信贷约束在金融知识影响农户创业选择中具有中介效应。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源于课题组2018年1月、3月和9月分别在宁夏、陕西和山东开展的入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土地产权交易和创业行为”。兼顾地理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差异等因素,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陕西省西安市、渭南市和汉中市;宁夏石嘴山市、吴忠市和中卫市;山东省聊城市、潍坊市和临沂市作为样本调查区域。在上述每个地级市选取1个县,在各县(区)选取4个代表性乡(镇),在每个乡(镇)分层选取2~3个村庄(自然村),在每个村庄抽取15~20户目标农户采用结构化问卷和一对一入户访谈形式展开调研。之所以选择上述区域开展调查主要在于:当地政府对于农户创业给予较大的政策支持且样本区域优势产业突出,农业和非农领域创业数量较多,所以在该地区研究金融知识对农户参与创业选择行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样本地区农户创业发展迅速,分布较为普遍和广泛,也便于调查工作的开展。调查区域覆盖3省9市9县(区)36个乡(镇)105个自然村,样本代表性较好。本次调研收回1 947份问卷,考虑信贷约束是以存在信贷需求为前提以及剔除问卷关键信息缺失等无效样本,本文获得有效样本为1 123份。

样本基本特征描述如下:个体特征方面,男性占比73.4%,女性占比26.6%;样本平均年龄46岁;已婚样本占比98.6%;高中及以上学历仅为22.8%,受访者受教育程度偏低;家庭特征方面,家庭人口规模和劳动力数量均值分别为4.48人和2.62人;2017年家庭毛收入均值为11.54万元,同年家庭耕地实际经营面积均值为2.44 hm2;区域分布方面,样本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和山东省的分布比例分别为43.5%、34.1%和22.4%(表1)。

表1 变量定义、赋值说明及描述性统计Table 1 Variable definitions, assignment descriptions,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2.2 变量选择与定义

1)因变量。本文将农户创业界定为农户在使用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创业资本的基础上,在农业和非农领域实现职业转换、改造升级原有生产经营方式、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创建新组织的活动。本文的因变量是农户创业选择,通过问卷题项 “Q1:您曾经有过创业吗?(0=否;1=是)”和“Q2:您所创事业是否持续?(0=否;1=是)”来测度因变量。如果Q1=1且Q2=1,则定义为农户当前选择创业;如果Q1=0或者受访者回答曾经创过业但现在未持续(Q1=1且Q2=0),则定义为农户当前未选择创业。

2)核心自变量。 本文选取金融知识作为核心自变量。已有文献主要从利率计算、通货膨胀理解和投资风险识别3个问题考察受访者金融知识水平,在参照现有研究及结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基础上,设计通货膨胀、利率、借贷、信用和风险5个题项衡量农户的金融知识。Rooij等[29]认为,受访者对金融知识测量题项回答“错误”与回答“不知道或计算不出来”所代表的金融知识水平不同。鉴于此,对每个测量题项分别构建两个哑变量以测度农户的金融知识水平。第一个哑变量表示是否理解测量题项,衡量受访者对金融概念的理解,回答正确或错误赋值为1,否则(回答“不知道或算不出来”)赋值为0;第二个哑变量表示是否正确回答问题,考察受访者的计算能力,正确回答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含计算“错误”、“不知道或算不出来”)。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上述5个题项10个哑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59且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综合表明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是合理的。所有测量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0,克朗巴哈系数为0.79,表明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基于特征值大于等于1的原则,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5个公因子且分别命名为通货膨胀知识、利率计算知识、借贷利息知识、个人信用知识和投资风险知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3.59%。进一步地,本文以上述5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金融知识综合得分。

3)中介变量。本文以正规信贷约束为中介变量考察金融知识影响农户创业选择的机理。参照程郁等[30]的做法,从信贷需求出发识别正规信贷约束,若受访者自有资金能够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无需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则将其定义无信贷需求农户,不属于本文关注的研究对象。在农户有信贷需求的条件下,进一步考虑农户是否面临正规信贷约束。基于问卷设计,将“受访者有贷款需求但没有主动申请”、“申请贷款后自动放弃”则定义为受到正规信贷约束,取值为1;将“获得贷款”定义为不受约束,取值为0。统计分析发现,在有信贷需求的样本中,从金融机构申请且获得信贷资金的农户为686户,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获得率为61.1%,这部分农户因为金融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对贷款政策和程序比较了解,因此不受信贷约束。

4)控制变量。本文选取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是否是党员、受教育程度和风险偏好变量表征受访者的个体特征;家庭人口规模、家庭劳动力数量、2017年家庭毛收入和2017年家庭耕地经营面积反映受访者的家庭特征;引入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和山东省虚拟变量以控制区域特征。上述变量的定义、赋值说明及描述性统计见表1。

2.3 模型设定

1)Probit模型。本文考察的是金融知识和信贷约束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由于因变量农户创业选择为二值虚拟变量,因此选择Probit 模型进行有效估计[31]。具体模型设定为:

式中:Y1i为二值虚拟变量,Y1i=1表示样本第i个农户选择创业,Y1i=0表示样本第i个农户未选择创业;FLi为本文关键变量金融知识;Xi为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年龄等个体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和区域特征变量);εi为随机扰动项,不可观测和被忽略的变量都归于随机项εi中。α0、β1和β2为样本参数估计值,其中β1为本文重点关注的待估计系数,β1正向显著,则说明金融知识水平越高的农户,选择创业的概率更大。

2)逐步回归法。本文在Probit模型估计变量的基础上并参照张应量等[32]对样本的处理办法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处理。先对模型所有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剔除不显著变量,再对剩余变量重新拟合、修正和检验,直到模型的回归系数都在1%、5%或10%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后停止分析。

3)中介效应模型。参照温忠麟等[33]关于中介效应定义及其检验方法,若自变量X通过变量M影响因变量Y,则称M为中介变量。本文自变量X表示金融知识,因变量Y为农户创业选择,中介变量M为正规信贷约束。具体表达式为:

式(2)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模型,系数c为X对Y的总效应;式(3)和式(4)分别为自变量对中介变量、自变量和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检验采用逐步检验回归系数法,第一步检验系数c是否显著,若显著,继续检验系数a和b,否则停止检验。如果系数a和b均显著,则检验式(4)中c'的显著性,若显著且c'

3 结果与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因变量创业选择方面来看,在调查的全部样本农户中,选择创业的农户为673户,占全部样本的59.9%,未选择创业的农户为450户,占比40.1%。可以看出,随着国家对农村创业的大力支持,农户创业意识在逐渐强化,选择创业的农户增多,但由于农户面临信贷约束和自身金融知识低下的问题,导致对金融机构存在认知偏差,对于是否创业部分农户仍持观望态度,农户创业参与度仍有提高的空间。此外,在创业农户中63%的样本集中在规模化种养殖等农业领域创业,原因可能在于调查重点关注农业领域创业,在实际调查中农村大部分青年群体外出务工,村中中老年群体居多,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积累的丰富经验让他们更倾向于扩大农业原有规模、升级新技术、引进新农业项目,所以从事农业领域人数相对较多。

从金融知识来看,其均值为-0.001。通过对通货膨胀、利率计算、借贷利息、个人信用和投资风险5个题项统计分析得出,农户对通货膨胀、借贷利息和个人信用回答正确的比例较高,分别占82%、60%和83%,而对利率计算和投资风险回答正确的比例较低,仅占36%和19%。可能原因是通货膨胀、借贷利息和个人信用题项与农户平日生活相关程度高,农户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就可正确回答问题,而对利率计算和投资风险题项因为涉及金融知识专业术语,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才能正确回答,在实际调查中,大部分农户受教育程度低且未接受系统的金融知识教育,因此对利率计算和投资风险题项回答正确率低。

在正规信贷约束方面,在调查的样本农户中,39%的农户受到正规信贷约束,涉及437户家庭,这部分农户未能成功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金,主要是农户认为贷款手续复杂、对贷款政策不了解、抵押物和担保人不足致使遭受信贷约束。

3.2 金融知识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分析

本文以二值虚拟变量农户创业选择为因变量,实证检验金融知识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采用逐步回归法得出的模型估计结果见表2。在已通过显著性检验的10个变量中(模型3),金融知识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且正向影响农户创业选择,其边际效应为0.440,表明金融知识水平高的农户,选择创业的可能性更大。因而,金融知识正向影响农户创业选择得到验证。这表明,金融知识是影响农户创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准备创业的农户可能因自身不具备充分的金融知识不能够充分挖掘创业机会、有效整合创业资源而放弃创业。

表2 金融知识是否促进农户创业选择的Probit模型估计结果Table 2 Estimation results of whether financial knowledge promotes farmers’ entrepreneurial choices

从控制变量看,性别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创业选择,表明男性相较于女性表现出更强烈的创业需求。受教育程度在5%的水平上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掌握的财务和管理知识较丰富,参加线上线下创业培训机会较多,创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促使农户更倾向于从事农业或非农经营活动。风险中性和风险偏好分别在5%和1%水平上有显著正向影响,即风险偏好程度越高的农户,其创业意愿更强,原因在于风险偏好者愿意承担新创企业存在的已知和潜在风险,在风险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行为能力,因此表现出更强的创业意愿。

家庭总收入和家庭耕地经营面积均在1%水平上有显著正向影响,意味着家庭收入越高,自有资金越丰富,能够满足创业所需资金,则选择创业的可能性更大;家庭实际经营的农地面积越大,农户越倾向于转入农地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从而实现农业领域内创业。家庭人口规模和家庭劳动力数量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理论上讲,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多,可投入到创业中的人力资本越丰富,越有可能选择创业,但根据实际调查结果,可能的解释是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难以保障创业所需时间和精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创业需求。

从区域来看,相较于山东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的农户更倾向于参与创业,原因可能在于山东和宁夏劳务输出人口较多,非农创业所需劳动力难以保障,且受限于自然地理环境从事农业领域创业人数较少,陕西优势特色产业突出,选择在家创业带来的收益大于外出务工,且自然生态系统更适合从事规模化种养殖,因此农户创业需求更强烈。

3.3 金融知识对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分析

本文检验了自变量金融知识对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结果见表3。由模型6可知,金融知识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降低了农户受到正规信贷约束的概率,即金融知识水平较高的农户,财务计算能力和对资金的配置能力更强,能够合理利用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从事创新性投资活动,对信贷政策与流程更了解,在借贷过程中产生的时间成本更少,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释放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提高农户正规信贷申请意愿,缓解农户面临的需求型信贷约束,从而实现信贷市场“出清”,这与米运生等[34]研究结果一致。是否是党员在5%的统计水平上对农户信贷约束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这表明,受访者的政治资本对减缓正规信贷约束具有显著效果,受访者具有党员身份,其家庭、村级和商业社会网络相对广泛且各层级相互联结,能有效缩减信贷风险与监督管理成本,降低信贷违约率,增强正规金融机构提供信贷的意愿。家庭总收入在1%水平上对农户信贷约束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总收入高的农户,资本和财富累积较丰富,还贷能力较强,正规金融机构更愿意为其提供信贷支持。从区域特征来看,相较于陕西和山东,是否位于宁夏在1%水平上正向显著,原因可能在于宁夏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信息闭塞,人口密度小,造成金融机构网点布局分散且数量较少,金融可及半径范围较窄,导致农户面临信贷约束困境。其他控制变量对正规信贷约束没有显著影响。综上,金融知识负向影响正规信贷约束

表3 金融知识对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Probit模型估计结果Table 3 Estimation results of financial knowledge on formal credit constraints

3.4 金融知识和正规信贷约束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分析

本文检验了金融知识和信贷约束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结果见表4。由模型9可知,金融知识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创业选择,且系数为0.413,正规信贷约束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在5%统计水平上负向显著,系数为-0.213。这意味着金融知识水平高的农户,平时较多关注借贷、储蓄和理财等金融类信息与产品,且与金融机构业务往来较为频繁,熟悉理解金融机构借贷条款和流程,因此增强了农户的正规融资偏好促进正规信贷可得,提升了农户参与市场投资的积极性,更有可能运用金融工具从事创业活动。

表4 金融知识、正规信贷约束对农户创业选择的Probit模型估计结果Table 4 Estimation results of financial knowledge and formal credit constraints on farmers’ entrepreneurial choices

从控制变量看,性别、受教育程度、风险中性、风险偏好、家庭总收入、家庭耕地经营面积、是否位于陕西省显著提高了农户选择创业的概率;家庭人口规模和家庭劳动力数量显著降低了农户选择创业的概率(模型9);受访者年龄、党员身份、婚姻状况和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对农户创业选择没有显著影响。

3.5 正规信贷约束的中介效应分析

由表2中模型3可知,金融知识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且系数为0.440。由表3中模型6可知,金融知识负向显著影响农户正规信贷约束,由表4中模型9可知,引入正规信贷约束变量后,正规信贷约束在5%的统计水平上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显著为负,系数为-0.213。同时,金融知识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仍然显著为正,但系数有所降低且为0.413。鉴于此,正规信贷约束在金融知识影响农户创业选择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3.6 稳健性检验

本文采用得分法重新计算农户金融知识水平,并重新回归上述模型以检验结果的稳健性。对前述测量题项回答正确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统计结果为金融知识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5,平均值为3.25。实证结果得出金融知识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仍在1%水平上正向显著且正规信贷约束在金融知识与农户创业选择关系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因此,本文的稳健性较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研究表明,农户具有较强的创业需求但因金融知识不足、对贷款存在认知偏差而受到金融排斥、自我排斥问题凸显,阻碍了农户参与创业活动,致使创业市场整体疲软。此外,金融知识对农户创业选择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而正规信贷约束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知识对农户创业选择的正向影响。金融知识的丰富和完善将有助于激发农户的创业活力,挖掘农户的创业潜能,促进人力资本结构优化,促进农户创业需要切实引导农户提升文化程度尤其是金融知识。

正规信贷约束在金融知识与农户创业选择关系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即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缓解了农户面临的正规信贷约束进而促进农户创业。农户创业面临的困难之一在于融资约束壁垒,贷款成本高、贷款手续复杂等问题凸显把农户排除在创业市场之外,金融机构放宽对农户的融资限制条件,将引领农村创业迈入新台阶。

4.2 建议

1)加大对农户金融知识普及力度,多渠道开展金融教育培训。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高等院校等主体应定期在农村地区开展金融知识下乡、金融知识公益培训、金融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线上线下金融活动同时将金融知识教育与实务技能培训相结合,促进农户对金融知识的消化吸收以纠正自身认知与行为偏差。

2)优化金融机构网点布局,完善普惠金融发展机制。省域农村金融差距明显,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农户享受金融资源不均衡现象普遍,欠发达地区农户正规信贷约束严重致使创业参与度不高。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应注重对金融机构的管理,规范引导金融机构呈健康有序方向发展,欠发达地区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给于惠农支农金融政策支持,设立农村金融机构专项帮扶基金。

3)充分发挥正规信贷约束在金融知识与农户创业选择关系中的中介作用。金融机构应简化创业贷款审批程序,降低创业融资壁垒和门槛条件,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降低农户信贷获得成本,适当放松创业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限制。设计创业信用保险产品以引导农户自觉履约,强化农户的声誉效用和责任意识,降低农户信贷违约率,提升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

猜你喜欢

信贷约束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马和骑师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