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培养目标合理性与达成情况研究
——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2020-06-10王晓睿

福建建筑 2020年5期
关键词:合理性培养目标目标

王晓睿 吴 琛

(1.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2.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福建福州 350108)

0 引言

2016年,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为了与国际接轨,建立与国际等同的工程教育人才质量认证制度,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践行《华盛顿协议》“以生为本、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1]。由此,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路线核心,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培养成果确定培养模式,并基此形成评估体系,形成人才教学质量的闭环,促进培养成果和培养模式的持续改进。

培养成果必须基于人才培养目标,而人才培养目标则是根据社会、企业等的需求以确定。高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源头,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具有远见性和合理性。因此,设立的培养目标是否合理、如何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进行科学评价,也就必然成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不可忽视且亟需解决的问题。然而,查阅很多文献资料库,鲜有文献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且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也没有形成较成熟的方法和机制。

基于此,本文采用多个利益相关方的问卷调查或访谈的调查结果获取基础数据,之后基于模糊综合评价分析各个指标因素,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2]。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子,分析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与达成度,由此形成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评价机制,促进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可持续改进,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提供参考。

1 模糊综合评价

1.1 模糊综合评价相关内容简介

由于评价因素、评价对象以及评价标准存在着不确定性或者模糊性等原因,很难客观地反应被评价对象的某个或者某些属性。1965年,美国人L.A.Zadeh提出了将各个指标因素放在某一个集合里,并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的模糊数学理论[3],为模糊评价方法奠定了基础。

模糊综合评价(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CE)方法,以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为基础,对各个指标因素进行考虑分析,然后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2]。该方法将所有模糊的评价因素收集在模糊集合里,便于将多因素制约的事物进行相互对比,并建立函数关系,形成总体的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征。

基此,本研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人才培养目标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合理性和达成度开展调查,实质上是期为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奠实理论基础。

1.2 模糊综合评价操作步骤简介

模糊综合评价的操作步骤:

(1)确定被评价的对象集O={O1};

因素集U={U1,U2……Um};

评语集 。

(2)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向量:

(3)建立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4)进行复核运算,获得综合评价结果。

(5)将复核运算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各个对象有可比性的评价结果,确定最优者。

由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步骤可以看出,各个评价因素都收集在模糊集合里。本文的评价的对象受多个因素影响,需要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来作出全面的评价,该评价方法正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2 制定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2.1 培养目标制定原则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20版,试行),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满足3个标准,分别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定位、公开的培养目标。

2.1.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1)满足国家与地区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变化深刻,再加上全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需求前景巨大。福建省在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高技能人才成为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福建省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培养出科学基础实、创新能力高、具备国际竞争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向。

(2)满足行业与企业需求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企业中的体现就是专业型的技术人才,而行业形态的跨界化对人才的多样性、创造力又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行业与企业迫切需要具有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视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2.1.2符合学校定位

学校定位也就是办学定位,指的是各高校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也就是学校的发展目标[4]。学校要实现自身发展目标,首先则确定发展目标之前精确领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精神,即时准确把握时代和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科学分析每一年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确立出具体的、明确的、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5]。同时,高校的办学定位不仅要考虑以前的办学经验,还要根据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唯此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继续前行,才能在众多高等院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甚至脱颖而出。

2.1.3培养目标公开渠道和措施

(1)社会了解培养目标的渠道与措施

学校可以通过学校和学院的网站向社会公开培养目标。此外,可以借助举办人才招聘会向外界进行宣传,让社会了解本校培养目标。同时,通过校友宣传也是让社会了解学校培养目标的有效方式。

(2)教师了解培养目标的渠道与措施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就培养方案以及培养目标开展教师讨论会议。教师还可以通过课程大纲的修订、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中逐步加深对培养目标的了解。

(3)学生了解培养目标的渠道与措施

学生在高考志愿填写阶段通过学校相关的网站、招生宣传手册等渠道了解学校培养目标;在新生入学阶段,可通过专业介绍会进一步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在专业学习过程,可通过班导师组织主题班会、专业方向介绍会、专业选课说明会等多种渠道逐步深入了解培养目标。

2.2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能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经工程师基本训练后,毕业生能够在土木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与开发、金融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预期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成长为土木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才。概括地说,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备应用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能够从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地铁与隧道工程、建造与安全工程等土木工程相关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与开发、金融等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

(3)能够服务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能够面向基层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

(4)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能快速适应岗位要求、较快获得职业成就。

(5)能通过不断学习持续拓展识和能力,具有信息化、工业化、国际化视野,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应用创新能力。

综上5个目标,可归纳为15个字:“实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快适应,能创新”。

3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分析

3.1 构建指标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调查统计分析是一个综合评价问题,在综合评价中,指标的选择、指标一致化以及指标无量钢化对于提升综合评价结果的精确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指标体系的建立,要遵循简洁性、独立性、代表性、可行性、全面性原则,以及《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20版,试行)》中专业自评和专家考察重点的解读。基于此,本研究将培养方案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统计、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的吻合度统计、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吻合度统计,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调查统计的评价指标。

指标权重是指研究对象的各个考察指标相对重要程度和相对价值的大小,以及在总体评价系统中所占比重的量化值。对于该培养目标合理性的各个考察指标的权重系数确定,本研究根据专家经验和实际情况,拟定培养方案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的吻合度、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吻合度这几个指标权重分别为0.5、0.3、0.2。

3.2 调查各个指标数据

对50名专业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从核心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师资力量、授课学期安排、校外同行专家参与、行业与企业专家参与等7个方面,了解现有的培养方案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对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等30家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吻合度,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对2012至2016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校友对该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吻合度的评价,统计结果详如表3所示。

表1 培养方案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统计(专业教师用,50份) 份

表2 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的吻合度统计(用人单位用,30份) 份

3.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培养目标合理性研究

设对培养目标合理性O={O1}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因素有:培养方案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统计、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的吻合度统计、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的定位吻合度统计,并以此来组成论域:U1,U2,U3

(1)就单一因素功能U,我们收集一定数量的数据来体现对该指标的看法,并设定评语的论域:

V1={0.4861,0.4611,0.0528,0.0}

同样的,可得出:

V2={0.6667,0.30667,0.0200,0.00667,0}

V3={0.71385,0.25692,0.02769,0.00154,0}

可以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矩阵为:

(4)进行复合运算:

(0.585821,0.373935,0.037938,0.002309,0)≈

(0.59,0.37,0.04,0,)

综上,培养目标合理性的调查结果为:59%的人表示非常合理,37%的人表示基本合理,4%的人表示一般合理,没有人表示基本不合理和非常不合理。

4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根据上述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已完成了合理性的评价,接下来对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

4.1 构建指标体系

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以及《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征求意见稿)》中专业自评和专家考察重点的解读,以2012届毕业生培养目标达成度统计和用人单位培养目标达成度统计,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指标。

4.2 调查各个指标数据

对土木工程专业2012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毕业5年左右的学生对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自我评价,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对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包含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共3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2012届学生达成培养目标的评价,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4 培养目标达成度的统计情况(2012届毕业生用,60份) 份

表5 培养目标达成度的统计情况(用人单位用,30家) 份

4.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研究

设对培养目标达成度O={O1}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因素有:2012届毕业生、用人单位,并以此来组成论域:

(1)就单一因素功能U,我们收集一定数量的数据来说明指标的看法,并设定评语论域:

V1={0.53667,0.46333,0,0,0}

同样的可得出:

V2={0.63333,0.32667,0.03333,0.00667,0}

可以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矩阵为:

(4)进行复合运算:

(0.594666,0.381334,0.019998,0.004002,0)≈

(0.59,0.38,0.02,0.01,0)

(5)由上可以看出,对于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调查结果为:59%的人表示达成度为优,38%的人表示达成度为良,2%的人表达成度为中,1%的人表达成度为及格,没有人表示达成度为不及格。

5 结论

我国工程教育改革需站在国际《华盛顿协议》的基准点上往前迈步,将国外认可的教学理念融入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理念中。践行“以生为本、成果导向、持续改进”这一教育理念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目标制定的合理与达成情况。

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创新性地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合理性与达成情况进行了分析,从操作度和操作方法来看是可行的,能够较科学地对培养目标合理性与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一目了然,对其他专业的培养目标评价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猜你喜欢

合理性培养目标目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奇遇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新形势下新闻采访行为的合理性探讨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论合理性标准在诠释过程中的作用与限制
关于如何加强建筑设计的合理性问题探讨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