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成效观察

2020-06-10杨红忆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急诊科医护人员程度

杨红忆,李 静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北京 100076)

在医院的急诊科有许多的病情发展迅速的就诊人员,这些就诊人员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才能暂时脱离生命危险,这对于医院的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临床应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在患者治疗的有效期间内,开展合理有效的护理,避免造成因医护人员采取措施不当,治疗不及时而造成医疗事故是本文所需要探讨的重点。及时有效的护理方式,可提高患者被挽回生命的可能性,有效遏制住病情恶化,对于患者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1]。因此,本文对就急诊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成效观察进行探究,希望能后帮助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和数据指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通过随机抽取102例行急诊科患者。患者入院治疗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2月。将这102例行急诊科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分布在25~65岁。平均年龄(40.31±1.3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分布在26~63岁,平均年龄(42.15±3.84)岁。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 病例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为行急诊患者;②患者年龄均大于5岁且小于70岁;③所有的患者或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排除标准: ①精神疾病障碍;②无需护理的特殊病例。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护理方式。具体操作如下:指导并帮助患者办理入院相关手续,并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治疗过程需要注意事项,比如要做嘱咐患者家属尽量避免患者下床行走,饮食方面多以清淡为主[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是护理干预方案。具体操作如下:由于来急诊科的患者病情大多是突发性或者重症病情,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配合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遏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能够熟悉科室的医疗设备使用,并且针对突发性疾病和重症性疾病进行划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流程。这样能有效的缩短护理时间,还能降低护理过程出错的可能性[3]。同时,要对药品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类,通过对不同的病症进行药品分类,可降低护理人员找药时间。最后,对急诊护理人员平时要多模拟突发性病情的护理,多进行训练,提高护理人员操作能力、专业素养,提高抢救成功率。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有效的对比,并分析对比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用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均采用统计学软件,比较计数资料率,采用x² 值检验,如果(P<0.05),就说明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情况

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情况可知,观察组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护理缺陷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情况[n/(%)]

2.2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情况

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情况可知,观察组总满意程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情况[n/(%)]

3 讨 论

近年来,风险管理被许多医院和医护相关工作人员的肯定,风险管理也是医护人员对行急诊患者的一种负责认的表现。当前,风险管理主要内涵有:平时的急诊准备工作、急诊患者病情的预见工作、工作专业性以及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工作。大量的实践证明,通过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可缩短急诊患者护理时间,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事件的对比,可知观察组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护理缺陷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满意程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行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医患矛盾,提升患者对本院护理满意程度,加强患者对本院医护人员工作信任。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具有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安全性高,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减少医患矛盾等优势,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急诊科医护人员程度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