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养要素跟踪管理法在腹膜透析病人中的应用

2020-06-10刘维娜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腹膜肾病

刘维娜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肾病科,江苏 张家港 215600)

腹膜透析属于终末期肾病病人一种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有着经济、安全、便捷、易操作以及对机体影响较小等多种优势,但在治疗的同时,患者也容易出现较多并发症,其中营养不良最为常见,和病人病死率之间呈正相关,已对患者存活期及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有研究表明[1],对腹膜透析病人可采取周期性的营养评估与饮食管理,不仅仅局限在住院阶段,能有效减少营养不良的出现,改善其营养不良程度,避免营养不良所致不良结局的发生。跟踪护理管理属于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具体是指医护工作者依据追踪学方法制定出针对某一类特殊人群或者某一病种的长效管理机制。本文就予以腹膜透析病人营养要素跟踪管理法的效果进行探讨,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01-2018.12我院接收腹膜透析病人共8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35-68岁,平均是(50.25±10.26)岁。疾病类型:18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为糖尿病肾病,8例为高血压肾病,4例为痛风性肾病,3例为多囊肾。观察组男25例,女共15例。年龄在36-69岁,平均是(50.30±10.25)岁。疾病类型:19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为糖尿病肾病,9例为高血压肾病,4例为痛风性肾病,2例为多囊肾。组间各项基线资料差异经检验显示P>0.05,可进行分组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予以营养护理,即给予病人饮食指导,告知其增加营养摄入等。

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加以营养要素跟踪管理法,内容包括:

(1)组建跟踪管理小组:由腹透护士、营养科及肾内科医师组成,其中营养科医师负责评价病人的各项营养指标和制定营养方案,血透室护士在营养科及肾内科医师指导下负责对病人的营养要素开展跟踪管理,采取定期随访评估结合门诊复查的形式进行健康指导、营养评估和膳食管理等工作;

(2)具体实施方案:①建立档案:由责任护士开展病人筛选及入组工作,对成功入组的病人建立相应档案,同时收集、整理并记录下病情信息、人体测量及生化检测指标以及营养护理方案等。入组之后所有管理资料均放于该档案中;②营养摄入方案及营养管理目标的制定:方案:按1.2g/kg/d摄入蛋白质+低磷、低脂和低盐饮食;目标:保障病人基础耗能需求,防止出现低蛋白血症;合理控制钠盐摄入及出入量,以防水钠潴留引发心脏负荷增加;严格控制高磷食物摄入,防止出现高磷血症;规范管理脂肪摄入量,防止出现高脂血症;③跟踪管理人员、方法、频次及内容:由负责病人入组有关工作的护士对病人开展长期跟踪管理,采取电话随访的方式,有必要加以微信视频或入户访视,每两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微信视频及入户访视频次应按需确定。跟踪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饮食现状和体重变化等,每月对其体重及体重指数、同侧上臂中点肌肉的周径数据、肱三头肌的皮褶厚度等进行一次收集与评估,每月检测一次生化指标,每三个月测量一次体重变化情况、进食情况、功能异常情况、胃肠道症状、水肿和腹腔积液、肌肉消耗以及皮下脂肪等,对病人提出的疑问积极予以解答。依据跟踪管理的随访脚本开展定项询问,根据病人的营养管理现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将随访中获取的信息及数据作为基础开展营养风险筛查,同时对病人的营养等级进行评定,通过营养风险的筛查结果制定出相应改善决策同时反馈给病人。④对每次跟踪管理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对存在的问题与制定的管理策略进行重点标识,并当作下一次跟踪管理的重点内容,每次开展跟踪管理时需要对上一次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发现缺陷及时对管理策略进行调整,同时在下一次的跟踪管理中再次进行评价,直到实现管理目标。

1.3 观察指标

(1)营养状况:选择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评分和营养状况成反比,同时对病人的血白蛋白进行检测[2]。

(2)生活质量:选择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内容包括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以及身体功能四个领域,共27个条目,总计27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3]。

1.4 数据处理

2 结 果

干预前,两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干预6个月后两组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对比[,n=40]

表1 干预6个月后两组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对比[,n=40]

组别 MIS评分(分 白蛋白(g/L) FACT-G评分(分)干预前 干预6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6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 10.25±1.86 5.85±1.79 32.68±3.15 40.15±2.96 33.25±3.05 40.15±2.96对照组 10.30±1.80 8.82±2.05 32.71±3.11 37.12±2.85 33.30±2.98 37.12±2.85 t 0.114 6.902 0.043 4.664 0.074 8.628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腹膜透析病人极易出现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一旦出现同时未能及时得到发现和改善,易造成严重的不良结局,而腹膜透析属于长期治疗过程,因此,需要积极探索出一个长效营养管理方法对病人进行合理科学的营养调理,有效规避营养不良的出现风险[4-5]。

本次研究发现,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在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方面要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肾内科医护人员与营养科医师组建成一支营养管理团队,能给营养管理水平奠定坚实基础;责任护士通过多种形式随访准确评估病人营养状况,有助于及时找出营养不良有关风险因素,同时予以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满足腹膜透析病人对营养管理连续性和长期性的需求。采取一对一的跟踪记录方式对病人的病情和营养状况进行监测,有助于病人得到定期性营养评估与长效性饮食管理,使得喜好、膳食习惯、营养状况、病情与体质不同的病人均能得到针对性的营养指导,能使其长期维持在良好营养状态,防止营养不良的出现。此外,我们将跟踪管理与延续护理理念结合在一起,将营养支持照护作为管理要素,将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作为技术支撑,将腹透门诊护士作为主导者及管理者,将随访信息及门诊检测数据作为制定管理策略的基础,采取定期电话随访的方式,必要时开展微信视频或入户随访等,给腹膜透析病人开展长期跟踪式的营养要素管理,密切关注病人的营养状况变化,协助其有效规避各种营养不良风险,对营养支持方案进行及时调整,使其在良好营养状态下接受有关治疗,能有效防止不良结局的出现,提升其生活质量。

总之,给予腹膜透析病人营养要素跟踪管理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腹膜肾病
MicroRNA在腹膜透析中的研究进展*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上皮钙黏素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