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长引流管改良固定法的临床应用

2020-06-10肖丽娜宋均仿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过长回形针组合体

肖丽娜,刘 芳,宋均仿*

(1.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2.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东 广州 510220)

外科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对引流管的管理[1],肝胆胰脾术后患者常规留置引流管来辅助治疗[2],而术后留置引流管存在体外留置部分过长、固定困难、引流管细、硬、甚至易脱出等问题。若引流管固定不当,将会影响患者的恢复,增加患者的痛苦[3]。因此过长引流管的妥善固定对于外科腹部手术后患者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4]。对于引流管的固定方法,查阅很多文献发现,都是对固定在患者身上的医用粘贴敷料的研究[5]。对引流管采取用医用黏性材料将引流管固定于引流口近处皮肤上[6],这种方法只适合一般长度引流管的固定,对于过长引流管(指引流管体外部分长度≥45cm),如T管、PTCD管、腹引管,不能达到预期的固定效果,使患者引流安全潜在风险。而做好外科术后患者引流管的护理,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为此,我们将过长引流管在传统固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科住院患者术后放置T管、PTCD管、腹腔引流管共180例,年龄32~88岁,平均年龄(49±17.8)岁,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过长引流管采用传统引流管固定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橡皮筋、回形针固定。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式、引流管体外留置长度及留置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自行设计一种固定方法,采用“H”形3M弹力胶布、橡皮筋、回形针作为固定工具,来固定过长引流管。

1.2.1 选择对象

外科住院患者术后留置硅胶引流管体外部分(长度)≥45cm者。

1.2.2 固定材料

“H”形3M弹力胶布、橡皮筋、回形针。

1.2.3 操作步骤

护士在对过长引流管固定时,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放置引流管的重要性以及相关配合事项[8],并加强巡视。①对照组使用传统固定法,将3M弹力胶布剪成“H”形在引流管近穿刺口端10cm位置固定于皮肤上并挂于床缘;②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固定法,在此固定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橡皮筋和回形针双重固定,详见(图a、b、c、d、e、f):

改良固定法分解:图a将过长引流管自引流袋方向环形缠绕(长度可随患者体位及病情需要调节,以引流管不拖落地面且不影响患者翻身活动为宜);b选取完好的橡皮筋和回形针各1个;c将橡皮筋由回形针内环穿入,使两者相扣形成一组合体;d把组合体的回形针部分穿过上述拟固定环形缠绕部分的引流管,e再将组合体之回形针穿过橡皮筋; f使回形针反扣于橡皮筋,引流袋挂于床旁,固定完成。

1.2.4 临床应用实例(见图g、图h);

1.2.4.1 延伸

此方法亦可适用于临床其他过长仪器导线的固定,如输液泵(见图i)、心电监护仪(见图j)等。

1.2.5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固定方法在过长引流管留置期间的拖落地、非计划性拔管、引流管脱出、(当引流管脱出皮肤大于2cm时,考虑为部分脱管;当引流管尖端完全脱出,暴露于皮肤处时,考虑为完全脱管[9])、引流不畅、引流管受压折叠发生率。

1.2.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过长引流管留置期间传统固定法与改良固定法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过长引流管留置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3.1 改良固定法的用材安全,超低成本,取材方便

目前,临床固定引流管常常使用的是别针、安全固定夹来固定引流管,别针固定时容易造成针刺伤,增加安全隐患[10],用安全固定夹固定会增加科室成本,同时,会增加院感发生机率。而使用橡皮筋和回形针固定引流管,安全便捷,具有明显优势。

3.2 改良固定法能有效降低引流管留置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

留置引流管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见措施,引流管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11]。手术患者术后护理质量的优劣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进程。术后引流管的长度与固定,以不影响患者活动,又避免过度牵拉以致于误拔引流管为宜[12]。单纯性“H”形弹力胶布固定黏贴性好,能妥善固定引流管[13]。但过长引流管若单纯以“H”形3M胶布固定仍不能达到预期的固定要求,从而出现因引流管外露过长而使得引流管拖地落地现象多,增加院感风险。

本实验将过长引流管在传统引流管固定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橡皮筋和回形针的改良固定法,有效减少了过长引流管拖落地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外科患者腹部手术后引流通畅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传统固定法固定过长引流管拖落地率为68.9%(见表1);同时,患者活动时容易被过长的引流管牵绊,从而增加跌倒发生率和管道滑脱等。对于携带引流管的患者采取预见性的护理,能减少引流管不良事件的发生[14](见表1观察组5.6%)。

综上,本研究应用橡皮筋加回形针组合体双重固定法来固定过长引流管,得益于橡皮筋的弹性,满足了不同牵拉长度引流管固定的需要,与回形针联合对引流管进行双重固定,取材方便、稳妥牢固。该改良固定方法的实施,对避免引流管留置期间多项不良事件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为患者早下床活动提供了一个舒适、整洁、安全的引流管携带条件。总之,合理利用橡皮筋及回形针固定过长引流管的改良方法,材料成本低廉、操作方法简单、效果整齐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过长回形针组合体
空间站组合体3D展示产品
嫦娥五号离回家又近一步
“拆”解组合体求积问题
怀乡
包皮过长一定要手术切除吗?
漂浮的回形针
自己挂住的回形针
漫话
女性也有包皮过长
双别回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