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急诊手术患者临床效果及心理状态分析

2020-06-10肖大伟莫淑英王锦玲郭小翠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循证手术室护士

肖大伟,莫淑英,王锦玲,郭小翠

(东莞市中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急诊手术对手术室要求较高,当发生突发情况时,要争分夺秒的对患者进行抢救,因此要求医师能够尽量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且做好手术准备[1-2]。循证手术室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护士要根据患者情况和理论,快速确定护理方案[3-4]。为提高患者临床效果,本文探究循证手术室护理方案对急诊手术患者临床效果和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103例急诊手术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区间在35~75岁,平均年龄为(45.67±5.26)岁,对照组中,骨科20例,泌尿外科5例,妇产科9例,普外科17例;观察组患者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区间在32~75岁,平均年龄为(45.61±5.48)岁,观察组中,骨科25例,泌尿外科5例,妇产科10例,普外科12例。两组性别、年龄以及所属科室等基本资料相似(P>0.05),具可比性。参与研究的患者对该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具体包括: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和生命特征,病房护士向患者做好手术前解释工作,与手术室护士做好核查交接,手术间环境、器械、仪器处于合适备用状态。手术中医护人员保持安静进行操作并且保证操作有效,使患者处于最舒适最有利手术操作状态。观察组给予循证手术室护理方案,循证手术室护理方案分为: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以及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护士术前将患者病情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基本资料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案,并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术前护理:护士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诉求,告知患者手术大致流程和术中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向患者讲解成功案例,缓解患者不安、焦虑等不良反应,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术中护理:术前,护士要将手术室环境调至25℃,并将术中所需器械、仪器和急救药品等准备完备。在手术过程中,护士时刻观察患者生命特征,帮助患者选取舒适体位并固定,对可能出现的压疮、灼伤、静脉血栓等情况,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每执行一项操作前都向患者解释,并随时满足合理需求。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时刻观察患者生命指标,重点关注患者皮肤和创口。若术后患者疼痛感剧烈,护士及时与医生联系,按医嘱予镇痛药物。护士耐心解答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疑惑。饮食护理:护士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基本资料为患者设计个性化饮食方案,在患者家属协助下,完善饮食结构,填充饮食内容,为患者安排合理饮食。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

将两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评分进行记录和对比。护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并发症分为:体温低、切口感染、压疮、静脉血栓、灼伤以及呼吸紊乱。向患者发放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资料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作为组间比较,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96.15%高于对照组82.3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满意度对比[n(%)]

2.2 两组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9.61%显著低于对照组25.49%(P<0.05,x2=4.4992),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对比[n(%)]

2.3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心理评分差异并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及HAMA等心理评分(7.13±1.26)分、(6.58±1.25)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分)

表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HAMD HAMA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2 22.61±2.39 7.13±1.26 21.71±1.69 6.58±1.25对照组 51 22.63±2.41 11.85±1.36 21.69±1.70 10.24±1.36 t-0.0423 18.2762 0.0599 14.2244 P->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急诊手术患者通常有病情危急、病情变化较快等特点,甚至可能出现急性感染及大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因此科学高效的护理方案,在有效提升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够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循证手术室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根据患者基本资料采取最有防范性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6]。本文探究循证手术室护理方案对急诊手术患者临床效果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前,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给予急诊手术患者循证手术室护理方案,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原因分析:循证手术室护理方案分为: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以及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护士对患者病情和心理状态进行评测,根据患者基本资料和实际情况设计适宜的护理措施,并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预防。术前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大致流程和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倾听患者诉说,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帮助患者缓解对手术的恐惧、不安以及焦虑等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术中护理:术前,护士需将手术室温湿度调至25℃,并将术中所需器械、急救药品等准备完全。在手术过程中,时刻观察患者生命特征,帮助患者选取舒适体位并固定,对患者进行固定,防止患者坠床。对可能出现的压疮、灼伤等情况,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每执行一项操作前都向患者解释,并随时满足合理需求。术后护理:术后护士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发展和生命体征,关注切口情况并提醒医生及时消毒和清洁。若术后患者疼痛感剧烈,护士及时与医生联系,按医嘱予镇痛药物。护士耐心解答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疑惑。饮食护理:护士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基本资料,设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在患者家属协助下对饮食结构进行完善,对饮食内容进行填充,对患者饮食进行合理安排[7-8]。

综上所述,给予急诊手术患者循证手术室护理方案,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有效缓解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循证手术室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