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表达水平在Ⅰ~Ⅱ期宫颈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

2020-06-10金志军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宫颈癌淋巴结病理

夏 艳,金志军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是全球女性第三大常见肿瘤[1]。目前CC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化疗和放疗等,但是由于肿瘤细胞耐药、疾病复发等,患者的预后欠佳,5年生存率约为40%[2-3]。因此,开发新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以提高患者长期生存获益是非常必要的。长链非编码RNAs (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是一类长度>200个核苷酸、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RNA分子[4],其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功能,包括表观遗传调控和转录以及转录后调控等[5]。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lncRNA表达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有关[6-10]。在所有与癌症相关的lncRNAs中,牛磺酸上调基因1(taurine upregulated gene 1, TUG1)是近年发现的lncRNA,它参与调控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6-7,11-14]。lncRNA TUG1在胆管癌、乳腺癌、膀胱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7,15-16]。本研究旨在评估CC患者癌组织lncRNA TUG1的表达水平与CC诊断及预后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CC患者137例。入组标准:(1)经临床和病理检查确诊为CC患者;(2)年龄≥18周岁;(3)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FIGO)分期为Ⅰ~Ⅱ期;(4)准备接受手术切除,且未行术前新辅助化疗或放疗。排除标准:(1)严重感染或中重度肝肾功能异常患者;(2)有性传播疾病或急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3)有其他恶性肿瘤史患者;(4)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5)研究者评估难以定期随访的患者。本研究已获得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信息采集和随访 137例确诊为CC的患者中,年龄<45岁44例(32.1%),年龄≥45岁93例(67.9%);肿瘤大小<4 cm 59例(43.1%),≥4 cm 78例(56.9%);组织学类型为鳞癌的患者82例(59.9%),腺癌55例(40.1%)。FIGO分期为ⅠA期、ⅠB期和ⅡA期的患者分别为27例(19.7%),73例(53.3%)和37例(27.0%);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分别为69例(50.4%)和68例(49.6%);宫颈基层浸润深度<2/3和≥2/3的患者分别为70例(51.1%)和67例(48.9%)。FIGO分期由2名副高以上职称的妇科医师评定。18例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术,9例行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110例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62例淋巴结阴性、切缘阴性、宫旁组织阴性,术后定期询问病史和体检,未进行辅助治疗;75例手术发现盆腔淋巴结阳性和(或)手术切缘阳性和(或)宫旁组织阳性,术后28例进行盆腔放疗、31例行盆腔放疗+顺铂单药同步化疗、16例行盆腔放疗+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的同步化疗。手术后根据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和分期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基于顺铂的同步放化疗。术后第1年,每1~3月随访1次,随后每3~9月随访1次,随访截止日期为2017年6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3月(7~42月)。截止2017年6月,137例中共有83例死亡,其中78例因宫颈癌死亡,5例因其他原因死亡。137例中共有59例为终检值(包括5例因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患者和54例随访截止时仍未死亡的患者)。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定义为患者从诊断之日到任何原因导致死亡的时间。

1.3标本采集 所有患者于手术中切除宫颈癌组织,并于距癌组织边缘2.5 cm处取配对的癌旁组织,立即以生理盐水冲洗,后放入液氮中储藏,以备后期检测使用。

1.4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采用TRizol法(美国Invitrogen公司)提取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总RNA,并用逆转录试剂盒(日本TOYOBO公司)将总RNA逆转录成cDNA 待用。以U6作为lncRNA TUG1内参,严格按照SYBR Green Ⅰ 荧光定量PCR试剂盒(美国KAPA公司)操作说明进行qPCR反应(95 ℃ 5 min→40个循环95 ℃ 5 s→60 ℃ 30 s),采用2-△△ct方法计算lncRNA TUG1的相对表达量。 lncRNA TUG1和U6引物采用Primer Premier 5.0 (Premier, Framingham, USA)设计。引物信息如下:

lncRNA TUG1:

Forward:5’-TAGGAGTGGATGTGTTCTGTAGCA-3’

Reverse:5’-TGGTCGTGGAATATGGTCAATGAG-3’

U6:

Forward:5’-CTCGCTTCGGCAGCACATA-3’

Reverse:5’-CTCGCTTCGGCAGCACATA-3’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和GraphPad prism 5.0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展现形式为频率(百分比)或中位值(1/4~3/4分位值)。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lncRNA TUG1在癌组织和配对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不同亚组间lncRNA TUGI的表达差异。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lncRNA TUG1表达水平和OS的关联。采用单元、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C患者的癌组织lncRNA TUG1表达量以及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OS的预测作用。P<0.05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lncRNA TUG1在CC癌组织和配对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CC癌组织lncRNA TUG1相对表达量[中位值:2.436(四分位间距:1.278~4.243)]显著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中位值:1.197(四分位间距:0.516~1.947)](P<0.001,图1)。

2.2癌组织lncRNA TUG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 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癌组织lncRNA TUG1表达水平在CC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亚组中的差异,结果显示癌组织lncRNA TUG1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P=0.023)呈正相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表1)。

2.3癌组织lncRNA TUG1表达水平与CC患者OS的关联 按照lncRNA TUG1在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中位值2.436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Kaplan-Meier曲线和Log Rank检验显示,癌组织lncRNA TUG1高表达患者的累积OS(OS中位值20.0月,95%CI:16.2~23.8月)显著低于癌组织lncRNA TUG1低表达的患者(OS中位值36.0月,95%CI:31.0~41.1月)(P<0.001,图2A)。在78例因CC死亡的患者中,癌组织lncRNA TUG1高表达患者的累积OS(OS中位值22.0月,95%CI:16.0~28.0月)显著低于癌组织lncRNA TUG1低表达的患者(OS中位值36.0月,95%CI:31.0~41.0月)(P<0.001,图2B)。

2.4影响OS的因素 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C患者的癌组织lncRNA TUG1表达量及

表1 癌组织lncRNA TUG1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

Tab 1 Correlation of lncRNA TUG1 expression in tumor tissue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in CC patients

参 数癌组织lncRNA TUG1表达水平高表达低表达P值n6968年龄/岁0.128 <4518(40.9)26(59.1) ≥4551(54.8)42(45.2)d肿瘤/cm0.349 <427(45.8)32(54.2) ≥442(53.8)36(46.2)组织学类型0.250 鳞癌38(46.3)44(53.7) 腺癌31(56.4)24(43.6)FIGO分期0.023 ⅠA期11(40.7)16(59.3) ⅠB期33(45.2)40(54.8) ⅡA期25(67.6)12(32.4)淋巴结转移0.200 阴性31(44.9)38(55.1) 阳性38(55.9)30(44.1)宫颈肌层浸润深度0.348 <2/338(54.3)32(45.7) ≥2/331(46.3)36(53.7)

CC:宫颈癌;lncRNA:长链非编码RNA; TUG1:牛磺酸上调基因1; FIGO分期: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

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OS的预测作用,发现癌组织lncRNA TUG1高表达是CC患者OS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此外,肿瘤≥4 cm(P<0.001)、FIGO Ⅱ期(P<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P<0.001)和宫颈基层浸润深度≥2/3(P=0.002)也是CC患者OS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

表2 影响OS因素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

Tab 2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OS by Cox’s proportional hazard regression

项 目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P值HR95% CI低高癌组织lncRNA TUG1高表达0.001 2.417 1.436 4.067 年龄≥45岁0.164 1.464 0.856 2.504 d肿瘤≥4 cm<0.001 2.491 1.524 4.072 组织学类型(腺癌vs鳞癌)0.584 0.878 0.551 1.398 FIGO分期(Ⅱ vs Ⅰ)<0.001 2.391 1.469 3.891 淋巴结转移(阳性vs阴性)<0.001 2.607 1.566 4.340 宫颈肌层浸润深度≥2/30.002 2.175 1.344 3.520 手术方式 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 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0.186 2.067 0.705 6.058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0.212 1.668 0.747 3.722 辅助治疗#(有 vs无)0.547 0.851 0.504 1.438

CC:宫颈癌;lncRNA:长链非编码RNA; TUG1:牛磺酸上调基因1; FIGO分期: 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 △:手术方式以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为参考,其他手术方式均与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进行对比. #:辅助治疗包括:盆腔放疗+顺铂(或顺铂+5-氟尿嘧啶).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1)CC患者的癌组织lncRNA TUG1表达水平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2)CC癌组织lncRNA TUG1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正相关;(3)癌组织lncRNA TUG1高表达的患者具有较差的OS,且lncRNA TUG1高表达是CC患者OS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此外,肿瘤≥4 cm、FIGO Ⅱ分期、淋巴结转移阳性和宫颈基层浸润深度≥2/3是CC患者OS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lncRNA TUG1是一个长约7.1 kb的lncRNA,位于染色体22q12。研究发现,lncRNA TUG1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且多种肿瘤的lncRNA TUG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Wang等发现,与肾透明细胞癌的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的lncRNA TUG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lncRNA TUG1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端转移显著正相关[17]。研究发现,癌组织中lncRNA TUG1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且lncRNA TUG1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正相关[15]。这些研究表明,lncRNA TUG1与肿瘤发生正相关,并与疾病进程或临床病理恶性程度相关。本研究发现,CC癌组织lncRNA TUG1表达水平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与上述临床研究结果趋势一致。进一步的关联分析发现,lncRNA TUG1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正相关。这原因可能是lncRNA TUG1可通过调节Wnt/β-catenin或ETM等多条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徙以及侵袭[18-22]。

lncRNA TUG1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lncRNA TUG1高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较短的OS相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lncRNA TUG1 高表达是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较差OS的独立预测因素[17]。在高度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lncRNA TUG1高表达与患者较差的OS相关[21],且lncRNA TUG1高表达是骨肉瘤患者OS和无进展生存期差的独立预测因素[20]。本研究显示,癌组织lncRNA TUG1高表达是CC患者OS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且肿瘤≥4 cm、FIGO Ⅱ期、淋巴结转移阳性和宫颈基层浸润深度≥2/3也是CC患者OS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这可能是由于lncRNA TUG1可能通过促进癌细胞增殖、迁移,抑制细胞凋亡和通过诱导EMT等促进癌细胞侵袭,以及可降低患者辅助放疗和(或)化疗敏感度治疗有关[16,18-22]。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1)样本量相对较小,导致数据缺乏统计效能。因此,未来的研究应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验证lncRNA TUG1表达水平与CC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联;(2)本研究纳入的CC患者仅为FIGO Ⅰ~Ⅱ期,无Ⅲ期及Ⅳ期患者,未能评估lncRNA TUG1表达水平在Ⅲ期、Ⅳ期患者中的预后作用。由于FIGO Ⅳ期患者手术比例低,难以获取肿瘤组织样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lncRNA TUG1在FIGO Ⅳ期患者中预后作用的研究。(3)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不同,可能会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存,今后需进一步细化患者的入排标准,评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以排除治疗方式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猜你喜欢

宫颈癌淋巴结病理
硫利达嗪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肿瘤病理:从检查到报告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腹腔镜下改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