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数,熟女的味道

2020-06-09王晶晶

环球人物 2020年11期

王晶晶

陈数,原名陈澍,1977年出生于湖北省黄石市,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01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旅人的故事》。代表作有《暗算》《倾城之恋》《铁梨花》《和平饭店》等。多次获得华鼎奖、白玉兰奖、金鹰奖等最佳女演员。

5月26日,新剧开播当晚,陈数在微博上写了一句话:“何谓逻辑,何谓输赢,田蕾就是刚刚好的样子”。

田蕾是新剧中陈数饰演的角色——一心拼事业的女律师,优雅、时尚、气场强大,手眼身步皆是锐利,举手投足间散发着光芒。刚中也带着柔,傲娇的面孔下是一颗敏感细腻的心。

采访陈数,似乎看到了“田蕾本蕾”。回答问题时逻辑分明,用词准确。她不怎么讲故事,更偏好于表达内心的思考与感受。

入行20年,从《暗算》里的黄依依、《铁梨花》里的铁梨花,到《和平饭店》里的陈佳影,再到如今《谁说我结不了婚》里的田蕾,陈数一次次突破自我,打破时间强加给女演员的枷锁。

沉淀、释放,然后比之前更璀璨。她说自己没有什么秘诀,只是“生逢其时”。

“ 我很高兴,不用和她告别”

《谁说我结不了婚》是个“扎心”题材。3个好闺蜜,要颜值有颜值,要才华有才华,要事业有事业,却有一个共同的难题:单身。童谣饰演的程璐困于初恋,许芳铱饰演的丁诗雅困于暗恋,陈数饰演的田蕾则为事业选择了不恋。

“我挺喜欢田蕾身上展现的现代都市丽人形象。”陈数说。

田蕾有很多闪光点,“非常立体、全面”。她有像家人一样的闺蜜情;职场上绝没有“放弃”二字,一直是勇往直前;包括她的爱情观,甚至细化到她的原生家庭。这样丰富的一个人物,带给了陈数许多表演上的设计与想法,“我找到了许多情感共鸣与价值共鸣”。

《誰说我结不了婚》剧照。3个好闺蜜有一个共同的难题:单身。童谣饰演的程璐( 左)困于初恋,许芳铱饰演的丁诗雅(中)困于暗恋,陈数饰演的田蕾(右)则为事业选择了不恋。

剧中有一个情节,是田蕾被提拔为二级合伙人,第一次到14楼开会。“你会发现很多细节。比如她坐在最边上的角落里,现场只有她一位女性律师。甚至别人连她的名字都叫不出来,却理所当然地让她去做一些琐碎的事情。而她那么强势的一个人,也特别知趣地把握着自己当时的位置,不计较地去做这些事情。”

从田蕾的身上,陈数想到了当年的自己。“我从很小的时候就经常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不是一个男孩,倒不是成为男孩可以跑更快、去打架什么的,这是一个灵魂拷问,为什么作为女孩不能和男孩平权。”

长大后,陈数倒是很坦荡地接受了自己是女性,“可你能想象到整个成长过程中,我有过怎样的困惑和难过。我觉得田蕾也是这样”。

她把许多人生经验与感情都投注到了这个人物身上。“在人生的这个阶段遇到田蕾,其实很有意思。因为你不仅仅是从她的故事中吸附关于人生的感受,而且能奉献自己以前的心路历程。你可以为她添肉。”拍摄中,人生不同阶段的闺蜜情、与工作室成员相处的点滴,都被她演绎在田蕾的生活和职场中,让情节更真实、更生动。

最欢乐的一场戏,大概是三人一起帮邻居照顾小宝宝,大眼瞪小眼,全程手足无措、笑料百出。“演出来我可能是对小宝宝最不耐烦的那一个,实际上片场我是最喜欢小宝宝的。”

尽管有撒娇、厌烦小孩这种不太符合陈数本人性格的设计,整体上,她还是尽可能赋予田蕾更多更强烈的“陈数印记”,因为“田蕾太立足于当下,太贴近我们的生活了。某种意义上说,她可以成为我一个永远不用出戏的角色。所以我很高兴,不用和她道别。她会一直在我这里”。

不做舞者20年,心中还是一个舞者

对以前演过的角色,陈数每一个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她们都在特定的环境中让我投入了不一样的状态。”

她是半路出家的舞者,也是大器晚成的演员。

1977年,陈数出生在湖北黄石。11岁考到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只身离家上学。

小时候,她总觉得自己其貌不扬,不如哥哥好看。她眼中的美人是五官立体、眼大鼻挺的,人堆里一站,能白到发光。

学跳舞的女孩子有的也不好看,但笑得甜美,陈数这点上也被打击过。从附中毕业,陈数进入东方歌舞团,待了六七年。“我从小就喜欢跳舞,可能是小孩子本能的那种东西,想要抒发和表达。成为职业舞者后, 要积累、训练。可我一直不知道,无论跳什么样的舞蹈,我内心的基础出发点是什么?比如你穿着印度舞的服装,跳那样风格的一个舞时,为什么要笑?你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1998年,成方圆将音乐剧《音乐之声》引进中国,并改编成中文版上演,成为热门话题。当时陈数住东方歌舞团的宿舍,每天进出宿舍大门,都能看到《音乐之声》剧组在招演员的广告。天天过、天天看,一个月都不觉得这跟自己有关系。直到有一天,排练时同班同学说:陈数你不是挺喜欢唱歌的,怎么不去考考大女儿这个角色?

陈数心动了,打电话去试唱。早上歌舞团要训练,她练完后气喘吁吁地跑过去,唱了一首苏芮的《心痛的感觉》,唱完后,艺术总监和声乐指导说了三个字:“就你了!”

命运在这里拐了一个弯。现在看是好事,当时却是未知。但也因此,她有机会转换跑道。

《和平饭店》剧照,陈数饰演陈佳影。

2008年9月,曹禺经典话剧《日出》在辽宁大剧院上演,陈数饰演陈白露。

导演钮心慈是中央戏剧学院的教授,有一天排练,看着陈数说:“如果你喜欢表演,可以去考中戏。”陈数准备了好几个月,如愿考上。

为此,她放弃了不少眼前看得到的利益。东方歌舞团并不好进,更何况当时只要再等几个月,她就能分到一套房。在团里挂着职,在外表演,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一个专业主义者。我就是觉得,演戏也是一种专业,不能蒙着来。”

算起来,不跳舞已20年。对她而言,内心反而更加舒展、自由。

陈数说:“我是一个取悦自己的表演者。”

眉梢眼角都是戏

在中戏的最后一年,陈数接拍了《空镜子》《旅人的故事》《危险进程》三部电视剧,由此进了电视圈。

直到2006年的《暗算》,观众记住了剧中才貌双全的数学家黄依依。她是个密码破译者,又是个悲情女人,爱情至上,被拒绝后放纵自己,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最后以悲剧收场。意犹未尽的观众讨论黄依依是否真有其人,也开始关注这个“很有味道”的女演员。

这部剧之后,陈数身上散发的气质开始日益鲜明。就像作家三毛在《倾城》里写的,“那时的我,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我知道,我笑,便如春花,必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编剧邹静之花了两年时间在演艺圈为《倾城之恋》寻找“白流苏”,无意中看到上《鲁豫有约》的陈数,立刻敲定了她。导演高希希称她为“穿旗袍最美的中国女演员”,夸赞她“眉梢眼角都是戏”。

很多观众都觉得她像上海人,还有人精辟地总结:“严格说,陈数长得像大家心目中三四十年代上海女人的样子。”

这些赞美、点评,对陈数而言不过是纸面上的字而已,她在意的是拍戏本身,而拍戏就是要尽情燃烧自己。

拍《倾城之恋》,为了演好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她把自己关在横店嘈杂的小房间里,反反复复朗读人物对话,直到完全投入角色;拍《铁梨花》,她穿着斗篷站在黄土高坡上,迎着风沙喊台词,喊得满口沙子;拍《和平饭店》,她带着自己的49支口红进组,并在每支口红上细心贴上标签,然后根据人物性格和情节设计来综合考虑选择什么样的口红和妆容。

《和平饭店》导演李骏后来总结说:“很多女演员演不了民国戏,就是因为她们身上少了这种端庄从容和仪式感。”

精神上做加法,物质上做减法

陈数的女人味,是一点一点沁出来的。

生活中,她非常文艺,喜欢法国女演员朱丽叶·比诺什,喜欢听爵士乐、法文歌,喜欢读书。

最喜欢读白先勇、张爱玲,一直很想演尹雪艳、陈白露式的人物。当接到《新上海滩》交际花方艳芸一角时,她在博客上说:终于有人找我演“陈白露”了。《铁梨花》演完大火,不知多少剧组想邀请她。她却为了演话剧《日出》,实现自己真正演一回陈白露的梦想,推了60多部电视剧、电影。

她对张爱玲有自己的理解: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怎么着都要让你看到美好的残酷性。

她去参加《朗读者》,念了女学者刘瑜的文章《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感动了很多观众。

对陈数个人影响很深的一本书,是山下英子的《断舍离》,采访时她向记者一再推荐。2014年第一次看到这本书,陈数就被书名这三个字深深打动。读完之后,感悟更深。

曾经有两年,她主动按下了暂停键,拒绝影视剧的拍摄。对此,她是这么解释的:“春夏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你没有‘藏的时候,该怎么生长呢?”最低谷的时候,她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让内心重新充盈起来。

停下来后,她看话剧、舞剧、音乐剧,一整天看书、写笔记,和好友喝茶,练瑜伽、远足,甚至什么都不做,就是发呆,不说话。

经过了这几年,她回头再看《断舍离》,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也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做精神的加法,物质的减法”。

一次访谈中,被问到“步入中年的你,会羡慕20岁的女孩吗?”

她回答:也许你现在看到最好的陈数,就是因为时间所带来的一切,这些东西,一定不是我20岁的时候能够具备的。时间是最好的礼物,你能做的是接受岁月所给予的一切,让自己的气质变得更加符合。

她是“一个懂得爱护自己艺术生命的演员”。瑜伽练了18年,很多年前就考过印度甘地瑜伽的中级教练证书;每天坚持运动、不熬夜,睡觉前一定花时间护肤。陈数说过,就算不做演员,只是一个普通女人,也不会允许自己糟糕成某种样子。

前不久,陈数第一次走进直播间,和杨迪一起做了一场脱口秀似的直播。杨迪又是主持人又是搞笑艺人,很多人觉得陈数可能接不住他的梗,没想到她不但能接,还能抛。

杨迪问陈数,网友叫她“pljj”(漂亮姐姐)的事,陈数直接翻译成“胖了姐姐”,坦然自黑,直播观众戏称,这是要让杨迪“怕了姐姐”。

陈数一直的理念就是,大部分表演都是在互动中产生的,你给予了,对方给你反馈,戏才得以产生。故事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不同、对手不同,但都是要去碰撞出火花的。

她并不认为自己是打破了什么中年女演员的魔咒,“每一个演员的成长一定是跟时代息息相关的,我只是在順应时代做我分内的事。如果一定要总结,那就是生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