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议论文的语言有一点文化味

2020-06-09徐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峰谷使命感山谷

徐赟

考场议论文的语言常见的大约有这么几种特色:犀利、形象、典雅、严密。大部分的学生在写议论文的时候,不太在意语言的修饰,忽视语言的锤炼,写出来的文章枯燥乏味,无法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下面笔者想就学生的一篇文章,与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它是笔者的一名学生在高三二模联考中的一篇高分作文。

心忧苍生 海阔天空

喜欢读贬谪诗。

那些本立于山顶,居于庙堂之高极尽游目骋怀之乐的文人政客,一封朝奏,夕贬万里,于谷底,于草木花林,字字书写峰谷之间的奇妙状态。

曾于山顶,仰观宇宙;今于山谷,俯察品类。经历之后的懂得给予他们拨开云雾的勇气,亦给予他们跳出井底的信心。于是可知,峰谷之乐,转换在心。

手持象笏入朝,金銮庙宇,天子威严在上,你是否只记唱盛世寰宇,颂太平之世,却忘了为官为吏为民发出正义之声。头上的顶戴花翎若没有为民请命的使命感,终究成为眼前厚厚云雾,不见曦月。

而宋一代写尽绮丽香艳、身边一草一木总关情的哀婉词则大多不能跳出井底俯察仰观,囿于草木荣枯郁郁而终,始终无法体验到峰谷之乐。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潜的诗句归为贬谪诗显然是我的自作主张,但是我相信他矢志不渝地在自我流放着,那么他笔下的“翼彼新苗”“晨兴荒秽”,因了这份流放心而绽放光彩,抑止不住的是峰谷转换之间的喜形于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乐亦在其中矣。范仲淹对待山顶、山谷的超然态度与他时时而忧的为官使命感一起编织转换后的淡然。处中庭,未必风平浪静,处江湖,未必缺失铁血燕然。

其中之乐,全在于心。

若心忧苍生,立于顶峰之时就不该只是喟叹波谲云诡,更不该只享受着雁塔题名、曲江赴宴,骄矜于其形而忘了路有冻死骨。

若心忧苍生,安于山谷之时就不会安于儋耳蛮花、琴瑟之乐,而忘了群党围诼,党锢之祸。

这也是贬谪诗始终打动我的原因。

“云横秦岭家何在?”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都将何处安放?九死南荒,今日黄州,明日惠州,他日儋州,不断更换的地点却始终未能改变一颗忧伤时世、苍生的赤子之心。

清都山水郎亦懂“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辛酸苦楚。这便是这些经历了由山顶到山谷的文人墨客一直孜孜不倦向我们传达的平静之心。

峰谷之乐,转换在心。

尽管给一篇作文判分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几乎所有的阅卷者或许都不会拒绝充满文化味的考场作文。文化味的议论文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文章档次,并且在结构、选材及语言上为写作者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些优点在上面两篇文章中可见一斑。笔者注意到,近几年的高考考场中涌现出不少这种带有较为浓郁的文化味风格的作文,如《烟火蓝边碗》《一点青春气 千里快哉风》《我言秋日胜春朝》。一篇文章的文化味可以体现在选材、立意、语言等多方面,今天笔者试着想探讨的是语言文化味的打造,我们就以这篇文章为例来探讨一下让文章的语言典雅、庄重些的方法:

一、多用对称句,尤其是四字句

我想这种爱用四字句的习惯是深受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影响,《文心雕龙》中说“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而四字句在生活中使用的普遍性到处可见:常见的报刊栏目有人间百态、百家争鸣;风景名胜有卢沟晓月、乐山大佛;连朋友间的题字赠与等都喜用四字句,如禅语洗心、海纳百川等等。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当年给邓颖超的信也有此句式:“梅花盛开,红白相映,清香时来,美景良辰,易念远人……”在上引作文的第二段中,四字句比比皆是:一封朝奏,夕贬万里;曾于山顶,仰观宇宙;今于山谷,俯察品类;于是可知,峰谷之乐,转换在心……

适当地运用整齐的句式不仅可以壮气势,而且可以广文义,能造出一种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把你挟裹到那奔流的语言激流中,去感受那鞭辟入里、不可遏止的论辩力量。

二、化用诗句、典故等

前人在学习使用语言时常化用诗句、典故等。我们来看上文的化用情况(被化用的原文用括号标出):

“头上的顶戴花翎若没有为民请命的使命感,终究成为眼前厚厚云雾,不见曦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但是我相信他矢志不渝地在自我流放着,那么他笔下的‘翼彼新苗(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晨兴荒秽(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因了这份流放心而绽放光彩,抑止不住的是峰谷转换之间的喜形于色。”

“范仲淹对待山顶、山谷的超然态度与他时时而忧的为官使命感一起编织转换后的淡然。处中庭,未必风平浪静,处江湖,未必缺失铁血燕然。”(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将前人创造的语句,照原樣或稍加改动引用到新的语境中,使其与新的语境融为一体,它凝练、优美、形象、雅致,在议论文中恰当使用这种语言,可使文章具有夺人的魅力。

三、适当使用至今仍有顽强生命力的文言词汇

有一些文言词汇至今仍有一定的生命力,如其(他)、愈(越)、亦(也)、概莫能外、殊不知、诚然、更有甚者、究其原因、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一言以蔽之、晓之以理等,当然我们在使用时应注意把握分寸。适当使用文言词汇绝对不是追求晦涩。用得恰当完全可以让文章意博、趣深。我们看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人生三境》中的一段话就有此趣:

人生必然是这样,渐行渐远。有言曰,少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亦非水;老年看山还是山,看水仍是水。此言得之。人生就是从单纯到复杂,又归于平静简单的周而复始。而我们要做的,是享受每一种滋味,感受每一种境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纯生活之意义。

这种语言现象在上文亦有体现,此不赘述。

四、语言中嵌入文化意象

有些常见的文化意象皆可入考生笔下:松竹梅兰、蝉、鸿雁、杏花春雨、西风瘦马、红叶黄叶、菊花、梧桐青鸟等。余光中的这段话家喻户晓:“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里面的酒、月亮、剑等都增加了语言的韵味。如第二篇文章中的象笏、花翎等也有此效果。

当然,议论文语言使用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论述让人接受作者所持的观点。它的风格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笔者的探讨只是尝试而已。

猜你喜欢

峰谷使命感山谷
山谷里的居民
中小学教师感知使命感对践行使命感的作用机制研究
湖南省峰谷分时电价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睡吧,山谷
浅谈峰谷时段的划分方法
美国青年华人热议十九大:激发强烈使命感
电动汽车峰谷分时电价时段充电优化模型
工作使命感:一个正在复苏的研究课题*
工匠精神之责任感与使命感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峰谷分时电价建模及福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