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助力梦想

2020-06-09郭小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课外阅读文本

郭小华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课内教读和课外泛读是同等重要的,二者衔接得当,可以丰富学生生活,拓展学生认识世界的途径,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间的联系进行创新学习。课内外阅读的相互结合和衔接,突破了课堂语文教学的时间限制,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一段时间以来,学生独立阅读的状况现状令人担忧,封闭的课堂教学环境阻碍了学生在开放的社会生活中进行自由实践,学生直接接触的语文材料较少,很多知识都是道听途说而来,人云亦云,毫不思考地接受教师的观点,缺少了自主阅读和搜集资料的过程。这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阻碍忽略了语文阅读过程中独立性的实现。因此,教师只有把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学生受益。

一、小学课内外阅读衔接容易产生的问题

1.教师认识有偏差,对学生指导不足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不注重通过课外阅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内阅读材料,认为只要把教材上的课文教好就可以了,课外阅读只是学生打发课外时间的一种娱乐方式,因此在课堂上也并没有为学生独立阅读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变得杂乱无章,无时间保障、无书目推荐、无方法指导,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漫无目的使学生浪费了很多获得真知灼见的机会。

2.课外阅读推荐不当

很多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并没有找到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衔接起来的衔接点,学生无法建立起对课外阅读材料的兴趣,对在课堂上进行的课外材料阅读只是浅尝辄止,或是装装样。

3.家庭环境对课外阅读不够支持

很多家长认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不务正业,并不认同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行为也是百般阻挠,因此在课外擅自给学生安排很多课业练习、报名各种补习班等,导致学生缺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致使课外阅读形同虚设。

4.学生自制力较差

有的课外阅读材料并不是实质的书本,而是电脑或手机等媒体上的阅读资料,以电子文本形式呈现,学生在使用手机和电脑网络时容易受垃圾信息干扰,转移注意力。同时,网上很多经不起推敲的信息,影响了学生的判断力,学生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而得不到有效、有益的信息,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也使学生的自控力越来越弱。

二、实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的措施

1.强化阅读方法的指导

无论是课内阅读教学还是课外阅读扩展,都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思考能力作为基础的,这也是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最大效益的保证。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文本材料的整体感知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简短的语句归纳文本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寻找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语境进行领会,从而得到文本的主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本中局部细节进行仔细品味。从而明确事物特点,抓住文本特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和模仿文本写作方法,對文本的思路、结构、创作手法、语言组织特点等进行内化学习。

2.为阅读创造良好的氛围,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

阅读氛围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在班级建立读书园地,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书进行相互推荐,并建议学校完善图书馆借书制度,倡导在学校内开展读书节、读书讲座、读书分享交流会、朗诵比赛等。但同时,教师也要提高教学效率,把作业布置得少而精,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业余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要使家长对课外阅读有重新的认识,保证学生在家阅读的时间。在课堂前几分钟,专门留出活动时间,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也可以组建阅读兴趣小组,教师应当发挥出有效的指导作用,教会学生养成积累语文知识、撰写心得体会和锻炼阅读技巧的习惯,培养一批阅读能力突出的学生,在班级里发挥榜样作用。例如《小英雄雨来(节选)》的阅读指导,教师可以于课前组织小学生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并查找革命题材文学作品如《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作为课外阅读材料。三者都是革命时期典型少年的有趣故事,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可以成为使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丰富课堂阅读内容。

3.增强衔接的关联性,激发学生兴趣

课外阅读的设定要与课文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要与课堂上阅读材料有牵连,应给学生明确的提示和指引。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延伸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内在需求。例如《七律·长征》表现了红军的革命精神,要读懂这首诗,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文言基础,还要带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才能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内涵。教师可以指定学生读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等诗词,来强化同类诗歌的阅读;针对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提供视频讲解材料,首先对诗中的字、词进行解释,然后给出范读录音,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革命情怀。

4.用充满趣味的阅读微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互联网媒体、短视频流行的当下,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剪辑成学生爱看的阅读微视频,可以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喜好。微视频可以扩展文本,并以新颖的形式展现阅读材料和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针对理解力和知识储备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分层引导的方法,为他们指定不同层次的阅读材料。这样,教师不仅可以控制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也有利于让学生从手机的影响中解脱出来。同时,这一形式也增强了阅读材料在家长面前的展现效果,使他们认识到课外阅读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从而改变以往的态度。

总之,课内外阅读衔接有利于增进语文教学生机和活力。教师要帮助学生整合校内、校外时间,把课外阅读的形式搞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多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接触频率,通过积累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探索需求,进而丰富其知识,锻炼其技能,开阔其视野。

参考文献:

[1] 邱旻《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新教师》2019年第9期。

[2] 蔡雄英《探寻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途径》,《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年第7期。

[3] 吴光屏《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25期。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课外阅读文本
可怕的语文课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