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戒毒人员复吸倾向他评量表》编制

2020-06-09周晨朱平王璐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评量戒毒效度

周晨,朱平,王璐

(1.浙江省拱宸强制隔离戒毒所,杭州 310015;2.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 310007)

1 引言

复吸,指吸毒者(药物依赖者)成功完成脱毒治疗后,由于各种原因重新使用脱毒前所依赖的毒品或其他毒品(药物)的行为(Miller & Geraldine,2010)。有研究表明,尽管在戒毒三阶段,即脱毒、康复和社会融入中,戒毒所完成脱毒任务的成效较为显著,戒毒人员的复吸率依然高达90%以上(王伟 & 刘富斌,2018;王珍宝,2003)。因此,居高不下的复吸率依然是禁毒斗争中的关键难点,也是当前我国戒毒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

影响戒毒者复吸的因素很复杂,常常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促发了复吸现象。根据以往研究的结果,复吸因素大致可分为生理、心理、社会三大类。大部分吸毒人员在完成生理脱毒后会出现稽延性戒断症状,包括肌肉酸痛、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等(M.Gossop,Green,Phillips,& Bradley,1989;黄宗祯,陈天勇,孙本良,罗贵伶,& 范文勇,2015;陆叶,高菁菁,& 倪敏,2011;郑希耕,李勇辉,& 隋南,2006)。为了缓解脱毒后的身体不适,戒毒人员往往会选择复吸,这是主要的生理原因。而心理原因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为戒毒人员的人格心理共性(M.R.Gossop & Eysenck,2010;杨玲 & 崔诣晨,2003),他们大部分人的情绪很容易出现波动,冲动易怒,同时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经受不住压力和失败的打击。生理脱毒后再次进入社会,他们没有足够的信心重新开始生活,也没有足够的意志力抵抗外界的诱惑,继而再次接触毒品;另一方面,吸毒后的欣快感,以及伴随着戒断反应的不偷快体验都在不断地强化戒毒人员的吸毒行为(高志勤,余海鹰,赵汉清,& 陈洪生,2010)。在这种正负强化的双重作用下,戒毒人员陷入了恶性循环,从而形成了对毒品的心理依赖性。此外,社会原因对复吸的影响非常复杂。一方面,与毒友的接触、被毒贩诱惑、受到家人的冷漠歧视等都会对戒毒人员的复吸产生一定的影响(杨朝阳,李灿东,李陵军,黄世庚,& 吕京和,2009);另一方面,社会对他们的接受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部分戒毒人员在社会上得不到认可,求职甚至普通的出行都会受到阻碍,各种困难和失意也会慢慢磨损戒毒人员积极信念(杨朝阳等,2009),进而使他们再次向毒品屈服。

对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的评估测量,现在较为普遍的方法为量表测量,且以自陈式量表居多。如台湾林瑞钦教授根据Beck等编修的《吸毒再犯预测量表》,用于评估戒毒人员在遇到各种情况时再次吸毒的可能性(林瑞钦&黄秀瑄,2004);李娜和王春光根据一线工作的经验积累和对民警、戒毒者的访谈情况,编制了《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性量表》,应用较为广泛(李娜 & 王春光,2012);耿柳娜等学者于2010年编制了《毒品复吸高危量表》,结合我国社会环境,来评估戒毒人员的复吸可能性(耿柳娜,钱伯建,& 沈晖,2010)。然而,在我国高压禁毒的环境下,复吸倾向的自陈式量表有着很大的缺陷,即填写的对象容易撒谎。由于量表的结果关乎戒毒人员的自身利益,他们报告的结果会更容易偏向积极正面,很有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且大部分戒毒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对于量表的理解往往存在偏差,因此他们自我评定的结果常常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他评量表能够较好的规避以上问题,但目前国内外针对复吸倾向的他评量表研究极少,故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编制一份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的他评量表,由与戒毒人员直接接触的一线民警进行评估,再加上来自戒毒自管会成员(戒毒人员中的小组长)的评价,全面测量戒毒人员的复吸倾向。此外,复吸倾向他评量表的存在,能迫使戒毒人员更加真实的报告自我复吸倾向,从而使得测量戒毒人员的复吸倾向更加有效。

2 前期的访谈

2.1 访谈对象

深入访谈2名基层一线民警,2名戒毒自管会成员(戒毒人员中的小组长),均为男性。

2.2 访谈内容

关于一线民警的主要访谈内容为:

1)民警与戒毒人员日常接触交流(宏观,寻找可观测到的评估标准)

2)民警对戒毒人员的了解情况(微观,包括情绪、身体、朋友、人品、出所规划等)

3)民警对戒毒人员复吸倾向预判的影响因素(原因和例子)

关于戒毒自管会组长的主要访谈为:

戒毒所内日常生活(宏观,寻找可观测到的评估标准)

对其他戒毒人员的了解情况(微观,包括情绪、身体、朋友、人品、出所规划等)

复吸倾向的影响因素讨论(原因和例子)具体访谈问题详见附表1。

2.3 访谈结果

建立复吸倾向他评量表的初始问卷,详见附录2和附录3。初始问卷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量表,共50个项目。且每个项目后除1~4分的评分外,还额外设有“不了解”的选项,即如果评估者无法观察、无法了解到被评估戒毒人员的相关情况,可以选择该选项,以便于后期项目删减。

3 复吸倾向他评量表的初测

初测问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由民警填写的戒毒人员复吸倾向他评量表,另一部分为由自管会成员填写的戒毒人员复吸倾向他评量表。由于自管会成员填写的他评量表初测结果不理想,故不在正文中赘述,具体结果详见附录4。以下结果为由民警填写的戒毒人员复吸倾向他评量表的初测结果。

3.1 测量工具

根据前期访谈结果编制的复吸倾向他评量表。

3.2 被试

问卷填写者为浙江省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15名基层一线民警,被评估者为正处于“康复巩固区”的戒毒人员,每位民警评估由其分管的5~7名戒毒人员。共发出88份问卷,回收88份问卷,回收率100%。剔除信息缺失6份问卷,剔除对戒毒人员了解程度不够的8份问卷(10%以上的项目填写不了解)以及4份填写不认真的问卷。最终有效数据为72份,有效率81.8%。

3.3 研究程序和数据处理

主试由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博士生和若干本科生以及该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矫治科和心理矫治中心民警共同担任,对被试进行施测,测试完后当场收回问卷。本研究还同时收集被试吸毒和戒毒的相关信息。如复吸次数、吸毒时长、本次戒毒时长、入所前平均每月吸毒次数,以及平均每次吸毒量。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进行相关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等。

3.4 结果

3.4.1 人口统计学资料

72名戒毒者全部为男性,毒品类型:冰毒55人(76.4%),海洛因17人(23.6%);年龄:19~57岁(36.7±8.1);来源:城市44人(61.1%),农村28人(38.9%);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6人(36.1%),初中33人(45.8%),高中或中专10人(13.9%),大学专科2人(2.8%),大学本科及以上1人(1.4%);婚姻状况:未婚独身30人(41.7%),未婚同居1人(1.4%),离婚20人(27.8%),丧偶0人(0.0%),已婚21人(29.2%);复吸次数为1~4次(1.6±0.8);吸毒时长为1~24年(7.3±5.1);本次戒毒时间为98~715天(387.9±139.1);入所前平均每月吸毒次数为1~90次(14.0±13.4);入所前平均每次吸毒量为0.1~1.5g(0.4±0.2)。

3.4.2 项目分析

对预设问卷的55道题目进行项目分析(反向题目已反向计算),确定是否每道题目都具有鉴别度。本研究采用题目与总分的相关性和题目的临界比率(CR)值对施测结果进行。

(1)临界比率(CR)值法

量表为4点式李克特量表,共55题,理论得分范围为55~220分,实际得分范围为79~141分。取得分分布于高低两端前27%的分数,得到高低分各一组,对高低分组在每一个题目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如有t检验差异不显著的题目将考虑剔除。结果表明除第 1、12、17、21、24、28、29、30、31、32题外,其余题目t值达到显著水平,表示所有题目都具有鉴别性,结果如表1所示。

(2)题总相关

对初测问卷的50个题目做项目分析,求出各题得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心理测量学理论,保留题目与总分之间正相关系数大于0.2的题目,第1、12、17、21、24、25、26、28、29、30、31、32题外,其余题目全部符合要求并保留。

综合上述分析,通过项目分析共剔除12个项目,分别为第 1、12、17、24、25、26、27、28、29、30、31、32题。

表1 项目分析结果表

3.4.3 效度分析

(1)探索性因子分析

将整体样本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将项目分析后剩余的38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KMO的取样适当性度量值为0.664,大于0.5,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此外Barlett球形检验χ2值为1 407.702(自由度为595),P<0.001,代表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斜交旋转(即“Promax”旋转),结合碎石图抽取公共因子,形成5个因子,项目的负荷范围是0.301~0.847(表2),5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3.543%。构成各因子的项目内容显示,如表1。

除第48、49、50题外,其余35个项目最终被分为5个维度,根据项目,具体维度定义如下:因子1为渴求度(包含5个项目),因子2为所内表现(包含9个项目),因子3为戒毒信念(包含6个项目),因子为4健康状况(包含7个项目),因子5为个人特点(包含8个项目)。

(2)校标效度分析

以戒毒人员的复吸次数、吸毒时长、本次戒毒时长,以及入所前每月吸毒量为效标,对《戒毒人员复吸倾向他评量表》的效标效度进行检验,发现量表总得分与复吸次数成显著正相关(r=0.346,P<0.005),因此,《戒毒人员复吸倾向他评量表》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

3.4.4 信度分析

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905,斯皮尔曼-布朗分半系数为0.882。五个因子内(渴求度、所内表现、戒毒信念、健康状况、个人特点)的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6、0.794、0.800、0.855和0.664,因子内一致性水平均较高。

3.5 小结

根据戒毒人员复吸倾向量表初测结果,删除项目号为 1、12、17、24、25、26、27、28、29、30、31、32、48、49、50的15个项目,因此,正式施测问卷共计项目数为35个。结合效度分析,将这35个项目分为5个维度,分别为渴求度、所内表现、戒毒信念、健康状况、个人特点。

初测结果总体表明,戒毒人员复吸倾向他评量表进行项目删减后,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信效度,因此,进行正式问卷施测。

4 戒毒人员复吸倾向他评量表的正式测量

4.1 测量工具

戒毒人员复吸倾向他评量表(35题),详见附录5。初测确定的戒毒人员复吸倾向他评量表共35题,包括个人特点(8题)、健康状况(7题)、渴求度(5题)、所内表现(9题)和戒毒信念(6题)5个维度,还有一个2题的效度量表,采用4点评价。

此外还额外附加5个项目作为主观效标,采用4点评价,具体为① 他出所后可能再吸毒;② 他出所后很难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③ 他出所后依然会联系之前一起吸毒的人;④ 他出所后能正常的融入社会;⑤ 他出所后很容易接触到毒品。

4.2 被试

问卷填写者为浙江省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32名一线民警,被评估者为正处于“康复巩固区”的戒毒人员,每位民警评估由其分管的6~8名戒毒人员。共发出246份问卷,回收246份问卷,回收率100%。剔除信息缺失7份问卷,以及17份填写不认真的问卷(根据效度量表剔除)。最终有效数据为222份,有效率90.2%。

表2 戒毒人员复吸倾向他评量表的因素项目在公共因素上负荷量/%

4.3 研究程序和数据处理

主试由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博士生和若干本科生以及该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矫治科和心理矫治中心民警共同担任,对被试进行施测,测试完后当场收回问卷。本研究还同时收集被试吸毒和戒毒的相关信息。如复吸次数、吸毒时长、本次戒毒时长、入所前平均每月吸毒次数、平均每次吸毒量,以及民警对戒毒人员复吸可能性的主观预测。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相关分析等;采用AMOS 21.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4.4 结果

4.4.1 人口统计学资料

222名毒品戒断者全部为男性,吸毒类型:冰毒172人(77.5%),海洛因50人(22.5%);民族:汉族208人(93.7%),少数民族14人(6.3%);来源:城市47人(21.2%),农村175人(78.8%);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8人(35.1%),初中120人(54.1%),高中或中专19人(8.6%),本科或大专4人(2.3%);婚姻状况:未婚独身66人(29.7%),未婚同居15人(6.8%),离婚69人(31.1%),已婚72人(32.4%);籍贯:本省124人(55.9%),外省98人(44.1%)。年龄:19~59岁(36.8±8.25),吸毒时长:1~28年(8.35±5.13),入所前平均月吸毒量:0.1~100g(8.29±11.48),本次戒毒时间:90~730天(491.9±191.50),复吸次数为1~5 次(1.67±0.96)。

4.4.2 项目分析

对正式问卷的35道题目进行项目分析(反向题目已反向计算),确定是否每道题目都具有鉴别度。本研究采用题目与总分的相关性和题目的临界比率(CR)值对施测结果进行。

(1)临界比率(CR)值法

量表为4点式李克特量表,共35题,理论得分范围为35~140分,实际得分范围为35~87分。取得分分布于高低两端前27%的分数,得到高低分各一组,对高低分组在每一个题目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高低分组在每一个题目上的得分都存在显著差异。

(2)题总相关

对正式问卷的50个题目做项目分析。求出各题目与总分值间的相关系数,结果如表1所示。每一个题目与总分之间相关系数都大于0.2。

4.4.3 效度分析

(1)验证性因子分析

基于初测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的五维度模型,用正式测量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测量模型拟合度。结果显示模型拟合不好,问卷并不具有好的结构效度。数据结果详见附录6。

(2)效标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相关分析测量问卷的效标效度,求量表分数与效标之间的相关。效标为戒毒人员的复吸次数、吸毒时长、本次戒毒时长、入所前每月吸毒量,以及民警对戒毒人员复吸可能性的主观预测。量表总得分与所有效标均成正相关,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与复吸次数成边缘显著,与戒毒时长和主观预测成显著正相关。因此,《戒毒人员复吸倾向他评量表》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

(3)各因子与总分的相关性

进一步考察问卷各维度以及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结果见表3。各维度与总分之间存在高相关性,说明每个维度对总分都有较大的贡献,且各维度之间的相关低于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表明不同维度间存在相对独立性。

表3 项目分析结果表

表4 效标效度

表5 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

4.4.4 信度分析

《戒毒人员复吸倾向他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7,分半信度(随机分半)为0.812。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如下:个人特点0.733,健康状况0.749,渴求度0.866,所内表现0.744,戒毒信念0.741。因子内一致性水平均较高。问卷重测的时间间隔为4周,共收集到44名有效被试重测,前后测问卷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为0.03,P>0.05,表明该问卷并不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

5 讨论

通过对本研究问卷测量结果的综合分析,我们确定了戒毒人员的复吸倾向他评量表(35题),包括五个维度:个人特点、健康状况、渴求度、所内表现和戒毒信念。通过项目分析,可得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能区分高低复吸倾向的人群;客观复吸次数效标、主观预测效标均与量表总分成显著相关,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总分和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大于0.7,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因此,总体的来说,该量表可以作为测量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的他评工具。

但该《戒毒人员的复吸倾向他评量表》(民警填写版)仍存在两大问题,一为内容效度不足,二为重测信度不足。出现这两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① 部分民警重复填写次数过多,出现倦怠情况以致对其分管的所有戒毒人员评价基本完全相同。这是导致重测信度低的一大原因。② 民警对戒毒人员了解不全面。通过一些一线民警的反馈,大部分戒毒人员在所内表现都是不错的。民警可观测到的行为、了解到的情况,大部分都为正向积极方面,导致地板效应,问卷总分偏态化,整体数据较不理想。

因此,关于戒毒人员复吸倾向他评量表仍存在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第一,本研究的量表(民警填写版)仍具有修订完善的空间。可以再次访谈,扩大访谈样本和访谈内容,进而利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增添新的有效项目及修订原有项目,更为系统地进行维度划分。第二,增加适合自管会成员填写的戒毒人员复吸倾向他评量表。本研究最初的规划是进行两部分的他评问卷编制,但在初测时,自管会成员(组长)填写的量表结果非常不理想,以致于未能顺利进行正式施测。主要原因是未考虑到自管会成员的文化程度,题目描述不够通俗导致的理解偏差,以及施测环境导致的不认真填写(在工作车间填写时,常常由于工作原因中断填写)。又因为戒毒人员与一线民警始终存在着上下级关系,这种距离感必然会导致民警对戒毒人员了解不全面的弊端。为了规避这一弊端,增加自管会成员的他评评价很重要。因此,之后还是很有必要重新编制修订适合自管会成员填写的《戒毒人员的复吸倾向他评量表》。最后,关于戒毒人员复吸倾向评估,可以尝试探索一个三方全面评估模型,结合民警评估、自管会成员评价、自我评价三方面的复吸倾向测量。这不仅可以规避自评中的撒谎,也可以弥补由于了解不充分带来的偏差,使得对戒毒人员的复吸倾向评估更为全面有效。

猜你喜欢

评量戒毒效度
效度验证模式系统整合与效度研究发展策略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作为数学教育研究质量分析的效度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谈高效课堂下效度的提升策略
语言测试效度研究的另一视角:考试的因子结构研究
融合式适应体育评量调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不抛弃,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