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萨提亚和情绪取向的综合家庭治疗在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0-06-09田明刘辉潘文胜丁晓莉刘红玲别致佘咏梅王增珍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萨提亚家庭治疗戒毒

田明,刘辉,潘文胜,丁晓莉,刘红玲,别致,佘咏梅,王增珍

(1.湖北省戒毒管理局,武汉 430064;2.武汉市司法局汉阳强制隔离戒毒所,武汉 430101;3.武汉市司法局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武汉 430015;4.武汉天和心理咨询中心,武汉 420111;5.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 430079;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 430030)

甲基苯丙胺是一种具有高成瘾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也是目前我国吸毒人员主要滥用的非法物质之一。甲基苯丙胺的滥用和依赖不仅危害个体身心健康,也严重危害社会和谐与稳定。近年来,随着禁毒工作的持续推进,以甲基苯丙胺为代表的合成毒品滥用增长趋势已得到一定的控制。然而,在2017年全国查获的53.2万复吸人次中,合成毒品滥用者仍高达60.1%[1]。如何有效降低戒毒患者出所后的高复吸率,仍然是目前戒毒矫治工作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强制隔离戒毒是我国戒毒工作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开展戒毒矫治及复吸预防工作的重要战线[2]。近年来,湖北省戒毒系统以“三期一延伸”为主线、“五个重建”为核心,探索构建了“351戒毒模式”,在戒毒患者的复吸预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4]。根据“351戒毒模式”的理论构念,复吸行为与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3-4];在患者完成急性脱毒和心理康复之后,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便成为其戒毒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5]。因此,在戒毒患者处于回归准备期时,应通过家庭治疗等干预技术帮助其重建自身与家庭和社会的正常心理联结,进而促使其保持操守。

在当前国内外所普遍采用的家庭治疗技术中,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6]。该模式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家庭系统为干预对象,旨在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提高家庭成员的自我价值感[7]。目前,已有研究者将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应用于国内的毒品依赖人群,在提升患者的内在自我价值感、缓解精神病理症状等方面均报告出一定的治疗效果[8-9]。因此,我们拟将萨提亚治疗模式作为戒毒患者回归准备期的主要干预方案。此外,考虑到戒毒患者不成熟的防御机制[10-11],以及外部支持系统的长期缺乏[12],其内在情绪可能很难得到合理的表达和有效的处理;而这些长期未得到有效处理的内在情绪又可能会对其自我评价以及家庭关系产生影响。鉴于此,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基础上,我们拟进一步引入情绪取向治疗技术,以帮助患者改善情绪表达,重塑积极的情绪体验。相关研究表明,情绪取向治疗作为一种以情绪为中心的治疗技术,在婚姻家庭关系、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干预效果[13]。因此,我们认为,将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与情绪取向治疗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可以进一步提升针对戒毒患者所开展的家庭干预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旨在有机整合萨提亚治疗模式和情绪取向治疗技术,构建一套有针对性的综合家庭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在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针对国内戒毒患者所开展的家庭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本研究假设,基于萨提亚和情绪取向的综合家庭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其戒毒信心和社会适应功能。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湖北省武汉市强制隔离戒毒机构中的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纳入标准:① 在进入戒毒机构前以甲基苯丙胺(麻果、冰毒等)为主要滥用物质,符合ICD-10依赖综合征诊断标准;②18~55岁,武汉市居民;③ 无其他生理或心理的严重疾患;④ 具有接受团体辅导的耐心和意愿,具有与他人进行沟通的能力和意愿,具有参与家庭治疗的意愿;⑤ 在回归社会后有共同居住的家人,且家人愿意一同参加心理辅导活动;⑥ 患者及其家人愿意提供联系方式,且愿意在患者出所后接受随访;⑦ 剩余强戒期1~2个月。根据纳入标准,本研究在武汉市2所强制隔离戒毒机构中招募80名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并将其随机分配入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其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和5人未在接受干预后提供有效评估问卷,因此在纳入分析时予以剔除。最终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共71人。纳入分析与未纳入分析者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的流程见图1。

1.2 干预内容

对照组接受基础干预,即认知行为干预(戒毒技能、情绪技能、生活技能)授课3学时。干预组在3学时基础干预的基础上,接受为期4周的基于萨提亚和情绪取向的综合家庭治疗(共8次,每周2次,每次2.5小时),其亲属接受为期2天的帮教技能授课(共2次,每天1次,每次2.5小时)。本次干预方案已获湖北省婚姻家庭研究会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进行预注册(注册号:ChiCTR1800020156)。干预开始前已获得所有研究对象签署的书面知情同意。基于萨提亚和情绪取向的综合家庭治疗方案详见表1。

图1 研究流程图

表1 基于萨提亚和情绪取向的综合家庭治疗方案

1.3 评价工具

本研究采用以下心理测试量表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① 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Irritability,Depression and Anxiety Scale,IDA)[14];② 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15];③ 戒 毒 信 心 量 表(Drug Abstainers’ Refraining Self-Confidence Scale,DARCS)[16];④ 新型毒品依赖患者社会适应评估量表(Social Adaptation Rating Scale for New-type Drug Users,SARS-NDU)[17]。

1.4 统计方法

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差异采用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经检验,所有量表得分均满足正态性、方差齐性、线性相关性和平行性,因此采用协方差分析对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各量表得分进行比较。所有数据均采用SAS 9.4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检验水准设置为双侧α=0.05。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线特征比较

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见表2。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分布均衡。

2.2 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各量表得分比较

分别以干预前的各量表得分为协变量,组别为自变量,干预后的各量表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干预前的各量表得分后,两组患者的IDA抑郁分量表(P=0.013)、PANAS正性情绪分量表(P=0.007)、DARCS(P=0.001)和 SARS-NDU(P=0.004)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的IDA焦虑(P=0.104)、内向激惹(P=0.588)和外向激惹分量表(P=0.187)、PANAS负性情绪分量表(P=0.868)得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 研究对象基线特征比较

表3 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各量表得分及协方差分析结果()

表3 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各量表得分及协方差分析结果()

干预组(n=36) 对照组(n=35) F值 P值前测 后测 前测 后测IDA得分抑郁分量表得分 4.53±1.93 3.36±2.10 4.94±1.88 4.66±2.10 6.46 0.013焦虑分量表得分 4.22±2.47 3.50±2.58 4.66±2.51 4.54±2.23 2.72 0.104内向激惹分量表得分 2.56±2.16 2.50±1.93 2.51±1.79 2.71±2.27 0.30 0.588外向激惹分量表得分 3.58±1.92 3.28±1.91 3.29±1.89 3.66±1.83 1.78 0.187 PANAS得分正性情绪分量表得分 28.22±8.09 31.72±7.09 29.43±5.61 28.97±5.13 7.68 0.007负性情绪分量表得分 19.97±6.46 21.50±7.81 19.29±5.15 20.89±5.86 0.03 0.868 DARCS 得分 74.75±10.35 79.86±10.19 74.37±11.19 72.23±12.82 13.17 0.001 SARS-NDU 得分 4.85±0.92 5.60±0.92 5.21±0.80 5.23±0.89 9.11 0.004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基于萨提亚和情绪取向的综合家庭治疗方案,对处于回归准备期的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IDA抑郁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ANAS正性情绪分量表、DARCS和SARS-NDU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基于萨提亚和情绪取向的综合家庭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强化其正性情绪,提高其戒毒信心和社会适应水平。这与研究假设基本一致。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干预方案系将萨提亚治疗模式和情绪取向治疗技术进行有机整合所形成的一套针对回归准备期戒毒患者的综合家庭干预方案。其中,萨提亚治疗模式注重对个体的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引导个体觉察自身内在深层次的自我价值感[7],在国内毒品依赖患者中已报告有一定的应用效果[8-9]。虽然目前仍未见将情绪取向治疗应用于国内成瘾人群的研究报告,但相关研究业已表明,情绪取向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来访者的家庭关系不良、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问题[13],且干预效果相对更为有效且持久[18]。因此,我们推测,本次干预方案对萨提亚治疗模式和情绪取向治疗两者的综合应用,可能是本研究取得良好干预效果的原因所在。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萨提亚治疗模式和情绪取向治疗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8,13]。本次研究也发现了同样的干预效果,即基于萨提亚和情绪取向的综合家庭治疗可缓解甲基苯丙胺患者的抑郁症状。鉴于国内强制隔离戒毒患者往往会因负性生活事件、外部支持系统缺乏、拘禁反应等因素而出现抑郁症状[19-20],我们认为基于萨提亚和情绪取向的综合家庭治疗在针对国内强制隔离戒毒患者的干预工作方面将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前景。本次研究还发现,该综合家庭治疗也可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激惹症状,但组别效应并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样本含量不足而使检验效能降低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萨提亚和情绪取向的综合家庭治疗可使患者的正性情绪得到强化。这可能是由于萨提亚治疗模式和情绪取向治疗都可增强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21-22]。然而,本次研究并未发现干预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有所减少,这可能与情绪取向治疗所采取的特殊的情绪调节方式有关。在情绪取向治疗中,情绪调节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进行自我强化,增强其正性情绪。情绪取向治疗并非采用宣泄、抑制等方式处理负性情绪,而是对适应不良的负性情绪进行“转换性加工”(例如采用适应性的悲伤情绪替代适应不良的愤怒情绪)[22]。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PANAS对情绪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但该量表的条目仅为描述情绪体验的形容词,因而可能无法区分患者所具有的负性情绪是否适应不良。因此,这一评价工具的局限性可能影响本研究在负性情绪改变方面的准确评估。

本研究还发现,基于萨提亚和情绪取向的综合家庭治疗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戒毒信心,这可能与患者的内、外部支持系统均得到改善有关。自信属于人格中的自我系统,是个体对自身的肯定程度,是对自身能力和价值进行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特质,在不同的情境下具有相对独特的性质[23]。在物质滥用领域,戒毒信心可认为是患者对于自身远离毒品的能力与资源的信念感[16]。对于戒毒患者而言,长期经历戒毒失败、家庭变故等负性生活事件往往容易使其对自身成功戒毒的能力和资源作出消极的评价。本次研究所应用的萨提亚治疗模式和情绪取向治疗技术不仅在个体内部层面提升了患者的内在自我价值感,使其重塑积极的情绪体验,进而提高其对自我能力和资源的正面评价;同时也帮助患者学会了如何从外部系统(如家庭及其成员)中获取支持。这对于提高患者的戒毒信心而言具有积极的影响。此外,在接受团体干预的过程中,治疗团体即为每位患者营造出了包容和支持的外部环境,患者可以在治疗团体中体验到接纳和尊重,这也同样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支持系统。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干预组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提升。这也同样可能是在患者的内、外部支持系统均得到改善的基础上所呈现出的良好干预效果。对于戒毒患者而言,社会适应的过程体现在其是否能够主动接受家庭和社会的监督和帮扶,重新融入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环境[24]。本次干预方案中所采用的萨提亚治疗模式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沟通模式、修复家庭关系,这有助于患者获取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并主动接受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监督和帮扶,进而实现良好的社会适应。

本次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次研究仅在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中进行初步探索,因此在其他毒品成瘾人群中的应用效果仍有待检验;其次,本次研究的干预对象均为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患者,因此未来仍需对接受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患者进行干预研究,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外推性;最后,本次研究的观察时间较短,仅报告了短期干预的效果,对于该方案的长期干预效果,尤其是患者在回归社会之后的心理和社会功能状况、复吸状况等均有待开展随访研究以进行观察。

总之,本次研究以萨提亚治疗模式和情绪取向治疗为基础,以处于回归准备期的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为干预对象,构建了一套综合家庭干预方案。在初步开展的探索性干预研究中,该方案展现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戒毒患者的戒毒矫治工作提供了参考。鉴于本研究所展示的良好干预效果,我们认为,基于萨提亚和情绪取向的综合家庭治疗在帮助患者预防复吸、保持操守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猜你喜欢

萨提亚家庭治疗戒毒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萨提亚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文学人物分析
一例人际交往敏感的个案辅导报告
萨提亚“冰山”隐喻理论对生命化写作教学的启示
青少年学习障碍的家庭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治疗方案执行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不停歇的家庭三人舞
萨提亚家庭治疗对处理人际关系的启示
不抛弃,不放弃
从“白粉妹”到“戒毒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