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向培养士官生准军事化管理浅析

2020-06-09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士官思想管理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工作始于201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国家教育部开始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军队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士官人才。随着军队的建设与发展,士官在军队中担负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各招生院校招生人数也随之增加。作为定向培养士官生的一线教职人员,如何解决学生军政素质培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势必会成为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定向培养士官生的相关要求

1.1 招生条件

定向培养士官的招生对象,是从全国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中进行选拔。要求报名者未婚,年龄不超过20周岁。政治及身体条件与国家规定的征集义务兵要求相同。

1.2 培养过程

定向士官的培养依托大专院校的学历教育。其教学培养方案以部队士官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通过部队与高校的共同研究探讨来确定定向士官生在校期间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的专业课程设置。前2.5学年的教学及训练工作由大专院校负责承担;后0.5学年学生由部队安排开展入伍前的适应性学习及训练。学生顺利完成三年的学习后将获得大专学历。在培养期间,学生因身体原因、个人原因无法完成学历教育或出现违法违纪等情况,将会被设有的淘汰机制所淘汰。

1.2.1教学

高校应单独组建班次,每班不超过50人。定向培养人数较少的,日常管理训练实施集中编班,专业学习实施分散插班。招生开始前,由试点单位指定的训练指导机构和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根据部队士官岗位实际提出培养需求,会同高校商定培养方案、设置专业课程,做好教学的有关准备工作;培养对象在高校学习期间,由部队训练指导机构对高校教学进行指导,促进教学与使用的对接。

1.2.2淘汰

培养对象在校学习期间,因身体原因不宜入伍的,由学校根据情况调整到其他专业学习;因个人原因,无法完成在校学习,或者拒绝担任士官经教育无效,以及违反校规校纪受处分,或者触犯法律的,由所在学校按规定提交试点部队、兵役机关和教育管理部门批准后,予以淘汰。

1.2.3毕业

入伍实习合格的学生,按照高等职业学校有关规定和时间要求准予毕业,毕业时本人不返回学校,由学校直接办理毕业相关手续。入伍实习期间无法胜任士官岗位的学生,退回原高校,由原高校按有关规定办理毕业手续。

2 定向培养士官生准军事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士官生身份认识不准确

士官生的培养过程是使一名普通高校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及训练转变成一名初级的军事技术骨干,成为军队基层的中坚力量,为军队挑起重任。但多数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对士官专业的理解不够准确,对该专业的信息了解途径,仅限于网络或家长的建议。但对军人责任与荣誉、对国家与人民的担当却鲜有了解。不少学生认为,士官生只是身着军装的大学生,除了着装外与普通大学生并没有什么不同。实际学习过程中,士官生对自身身份认识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士官生队伍的质量建设。士官生虽不是拥有军籍的真正军人,但他们却是军中骨干的新生力量。从选择专业那天起,他们就已经注定踏上一条责任与使命并存、荣誉与担当同在的光辉道路。

2.2 思想教育力度不够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军在世界军事信息化变革中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在士官生的培养过程中,委培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理解深不深刻直接关系到士官生培养的成败和学校管理的口碑。士官生因兵役制度要求,不履行义务兵程序,因此入伍前无法接受军队政治思想的洗礼。作为士官人才的新生力量,士官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把好思想政治关,开展“铸魂工程”,把政治合格作为培养士官生的第一标准,让每一位士官生打牢听党指挥、忠于使命、建功军营的思想根基。使学生入伍前,能做到虽身未入伍,但思想先入伍。从思想上尽可能地实现由普通青年向合格军人的转变。解决好了学生思想上的问题,日常管理中存在的大多数问题必然也会迎刃而解。

2.3 对准军事化管理要求不适应

定向培养士官生的优势在于:学生入校时就被确定为士官培养对象,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通过设置与部队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实现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有效对接;培养对象在校期间,由院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有利于士官生入伍后更快地适应部队工作和环境,实现由地方生产力到部队战斗力的迅速转变。

但实际情况是,在经过紧张激烈的高考备战后,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刚进入士官生队伍时,思想上与普通学生并无明显区别,很多士官生甚至希望能在入伍前的两三年时间内,好好“享受”最后舒适的大学生活。培养院校准军事化的严格管理使许多同学一时难以接受,个别学生甚至会产生与校方管理对抗的心理,学生对准军事化管理的不理解,不仅增大了院方管理难度和人力成本,对士官生的培养建设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2.4 对军事理论知识和军营生活了解不够

士官生的准军事化管理是从士官培养院校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技能建设、纪律建设、章制建设和团队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仿效军队正规化管理的模式所实行的内部规范化管理。在管理模式等方面,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条令和条例,按照工作要求和标准,对学院的各项建设做出接近或相当于军事化的统一规范和标准,进而使士官生在校期间尽可能地体验军营生活。部分士官生之所以对准军事化管理制度不理解,一方面是因为士官生的思想认识没有发生质的转变,对自己身份认同还比较模糊,对军人的职责与肩负的使命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则是对军事理论、军事常识的缺乏以及对即将踏入的军营生活不够了解。军营不是安乐窝,选择了士官生这一专业就注定自己将要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光辉道路,而付出的则是更严明的纪律约束、更艰辛的训练内容和比普通大学生更少的享乐时光。

2.5 对专业技能学习认识不深刻

士官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学习专业技术,还需练习基本的军事技能,学习任务较为繁重,相对普通学生,军事技能、体能训练强度较高。因国家教育体制的现状,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有所不同,学生理论水平学习成绩相对偏低,部分学生受家庭环境影响,将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视为进入部队的跳板; 因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便丧失了勤学苦练、奋发图强的动力。虽然士官生几乎无就业压力,毕业后的出路清晰明了,但如果长期抱着混日子的思想消极面对学业,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成长进步,同时也会给学院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增加难度,甚至最终影响国防军队的建设和发展。

3 定向培养士官生准军事化管理实施的建议

3.1 精准施教,进一步加强士官生思想教育

开展思想教育引导应从新生入学之后立即抓紧,并且按照周期,阶段性地开展针对性教育。因此,士官生以军队基层连队日常工作为例,军事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分配通常按6:4比例开展,而新兵入伍时这一比例恰好相反,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按4:6的比例执行;之所以把思想教育工作力度加大,是因为新兵入伍第一任务就是实现由普通青年向合格军人的转变,而这一转变的根本其实就是思想的转变。

3.1.1新手玫学教育

新生入学后立即开始新生教育,介绍学院人文历史和士官学院的管理特色、建院目标等,使学生明白士官学院并非普通的学院,准军事化的管理其目的是为学生两年半后的入伍打基础、做准备,使学生树立建功军营就要从入学开始的思想意识。

3.1.2军事常识教育

军训结束后要进行军事常识教育,对我军的历史和发展壮大、党对军队的领导地位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军的性质、宗旨及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身份认可,树立自我要求、自我管理的观念。军训结束后的管理适应期还应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对准军事化管理适应期的新生学员进行教育鼓励和鞭策。

3.1.3日常教育

准军事化管理适应期后的学期中还应进行荣誉教育、荣辱教育、军人气质教育、理想与目标教育、革命光荣传统教育、条令条例兵役法学习等。教育形式应不拘于形式,灵活多样,亦可根据时事环境等进行专项教育,做好学期教育量化,对部分教育内容必须严格按时间节点进行开展,如学院历史、士官学院管理特色和建院目标须在新生入学开训之前进行,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则应在新生管理适应期间进行,而兵役法等法规常识则在大三入伍前必须完成,避免学生入伍后出现思想认识不到位造成的退兵逃兵现象。

3.2 强化管理,构建合理的士官生管理体系

士官学院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模拟军营制度,制订各项准军事化管理措施。坚持一日生活制度,从起床、早操、上课到晚上看新闻、晚训、点名、就寝等,一日生活均按军队基层单位作息制度展开;在常规管理上,公办学校教职人员受限于教师编制影响,为弥补师资力量的短缺,可成立士官委员会和学员队,由军政辅导员指导学生干部,模拟军队分级管理模式,由学生成立各级检察督查部门,逐级检查督促,强化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和服从意识,让学生入伍后能尽快适应军营生活。

图1中除士官委员会主要职务由军政辅导员担任外,其他各级组织均由学生组成。

图1 士官生管理体系图

士官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有独立于其他学生之外的生活、训练场所,如若可能,还应配备专职的师资力量和军事教研室,从事士官生各项理论研究和教育,让士官生从理论引导和行为养成上尽可能地贴近军营生活,为将来的戎装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3.3 严格施训,努力培养士官生良好基础

在两年半的学习周期内,士官生不仅要完成正常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训,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军事技能训练既是衡量士官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亦是培养士官生作风纪律和吃苦耐劳精神的重要手段,士官作为军队的中流砥柱,各项军事素质必须过硬才能不负使命,因此,士官生在两年半的学期内需要基本掌握单兵队列、综合体能、内务管理等共同科目训练,如有条件,还应在此基础上对班队列、单兵战术等科目有一定的了解,武警士官生还应熟练掌握擒敌拳、快速打背包、武装越野等科目训练;根据学业周期可将训练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并按五个学期阶段分开进行训练,将政治教育、理论学习、军事技能纳入教学管理范围,为士官生教育训练腾出正式的课堂时间,避免出现“打游击”、“搞突击”式的训练模式,提高士官生的自我认同感和差别意识,树立士官生的自信心、荣誉感,为士官生管理与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3.4 齐抓共管,进一步提升士官生综合素质

士官生本质上还是学生,但又不同于普通学生,他们是军队“军中之母”的新生力量,因此,士官生的任课老师也要具备一定的思想认识,除了教授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外,还应利用授课机会引导学生树立军人意识和建功军旅的决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外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的可贵品质。所以,培养士官生的军人意识、职业志向、健康身心、娴熟技能不可能光靠军政辅导员一人完成,而是需要任课老师、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学工齐心协力共同打造。

4 结 语

士官学院作为士官生的直接管理教育机构,应当制定本院特有的管理理念,在日常管理中向学生植入特色理念和管理口号,作为学生在校期间行为表现的基本目标以及学院学工人员的努力方向;制定学生管理的总目标和学生个人毕业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努力让士官生毕业前完成普通青年向合格军人思想的初步转变,为军队和国家培养更多优秀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士官思想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目标军营,出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定向培养女兵士官教育管理要突出“四心”
士官院校计算机教学内容改革探讨
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学改革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