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研究综述

2020-06-08张亚倩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1期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示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科学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在其指导下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发展,还对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示

一、邓小平理论发展历史进程研究

(一)准备和提出阶段(1978-1982)

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解救了党和国家。但国家百废待兴特别思想待解放。一场真理大讨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和其它一系列决策,拉开了改革开放序幕。1981党的十一屆六六中全会作出的《决议》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的十点经验,成为了邓小平理论的雏形。

(二)初步形成阶段(1982-1987)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序幕词中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十二大报告中还概括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自十二大后邓小平理论的框架逐渐形成。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方针,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使我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比较充分论述,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三)丰富和发展阶段(1987-1992)

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概括了十二条原则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1992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使邓小平理论的主线和轮廓更加清晰,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四)正式命名和继续发展阶段(1997至今)

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重大理论成果,明确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正式确立和命名。2007十七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起命名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使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峰阶段,至今发挥着重要指导思想作用。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成果研究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新阶段,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邓小平提出了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推动发展。1959年毛泽东初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划分为发达和不发达两个阶段论述,1979年邓小平提出了人们要认识到中国的实际国情,要找出符合中国特点发展道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80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首次使用初级阶段理论。指出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82年党的十二大更是指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不发达的物质文明,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又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方面的特征。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二)三步走发展战略理论

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和人民的梦想,同时这也是一项长期的和艰巨的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现代化发展战略作了重新思虑和调整。认为建设要有正确的战略部署和分阶段进行努力。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结合,确立了分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1979年邓小平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新概念。1979年12月邓小平使用了“小康”这个新概念用来区别中国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1981年邓小平又具体提出了进入小康社会的做法和步骤“翻两番”。1982年邓小平又提出了分“两个十年”完成农业目标。1984年邓小平又提出了发展“三步走目标”。1987年明确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为经济发展制订了正确发展战略措施。

(三)改革开放理论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这一地位不可撼动。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实际国情结合起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震惊世界和带领中国飞速发展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邓小平在深入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社会发展体制进行了改革。邓小平提出要重视以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关键任务。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和其他各个方面的旧体制进行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和释放生产积极性。邓小平认识到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和发展的世界,中国要取得长久快速发展和立足世界必定要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实行对外开放。邓小平在1978年确定了对外开放方针,积极学习外国先进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在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后,邓小平更加确定政策的正确性,坚定实行对外开放必要性。中国对外开放后中国和外国对外交流频繁带动了中国飞速发展,为中国带来了国外先进文明,也带动中国走向世界,让中国发展震惊世界。邓小平在1984年10月的讲话更是坚定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形成良好对外开放态势。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邓小平在经济方面的主张发挥是市场的作用,“认为市场和计划只是经济手段,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邓小平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鼓励先富带动后富。邓小平还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效率和利润率提高,科技含量也提升了。

邓小平在1979年11月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这个全新观念。并为了这个观点付出了巨大努力来证实它的正确性。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实践进程中,邓小平不断总结经济发展新观点和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观点,经过实践证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观点逐渐被人们接受,1980年邓小平再次在会议上强调将计划和市场结合作为经济发展推动力,1984年提出改革经济体制,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统一的体制,1992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五)一国两制理论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科学构想,后来成功运用在解决港澳问题上。这是邓小平根据时代特征和国情迫切需要运用自己的胆略谋识提出来的创造性构想。也是邓小平为了民族利益和祖国统一大业进行的一个伟大创举。改革开放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较大变化,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都为我国统一大业提供良好条件,国家统一也日益提上日程,邓小平领导我党大胆进行“一国两制”理念的创新。1978年邓小平提出尊重台湾现实解决台湾问题,1979年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82年正式使用“一国两制”概念,1984年5月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以“一国两制”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方针。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导下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相信台湾回归祖国怀抱也指日可待。

(六)对外发展战略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对外交往和发展战略重要理论依据。同时邓小平审时度势作出的科学决断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我国对外交往和发展是在漫长曲折的发展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行符合国际形势“一边倒”政策、“两条线”政策、“一条线”政策。到改革开放初期,又根据党对国际形势判断调整对外政策,实行“一条线”政策,但是也要为了我国对外关系的全方位发展也要与多国交往,发展对多国交往关系,推动我国迅速发展。到了1979年中国重新定位了与美国关系,邓小平也开始把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增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作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把中国外交政策概括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自此这个政策成为了中国外交方针。还受到了国际认可。成为中国对外交友好交往指向针。

三、邓小平理论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研究

(一)邓小平理论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催化剂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历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的地位和功绩是辉煌而又巨大的。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它不仅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更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更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催化剂。马克思主义具有发展性。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邓小平理论是对工人阶级运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又深刻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义原理,为工人阶级运动、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共产主义目标提供科学理论武器。邓小平理论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催化剂。邓小平在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本土化,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邓小平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路线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是一革命和建设的主体,是党和国家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党和国家必须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才能顺利开展实践活动,必须依。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并且要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与社会实际情况和群众需要相符合,要在社会建设发展中维护群众利益,得到群众的民心,社会主义事业才会一帆风顺,稳步前进。邓小平理论中对党在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路线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将其与我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化的个性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推进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独特贡献。

(三)邓小平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本原则中国

邓小平理论最独特的意义和贡献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一切从实际出发换成强调一切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并且把我国的实践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合点”和“逻辑起点”。邓小平通过对我国历史上的左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邓小平理论摒弃了唯上唯书的错误观点,强调从实际出发寻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确道路,强调马列理论和具体国情实际相结合的“走自己的路”。

四、邓小平理论研究启示作用

(一)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对我国发展意义重大

我国应该继续深化对改革开放理论的研究,以改革开放理论继续推动我国的发展,我国要坚持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对外开放,借鉴吸收国外文明成果,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和经验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二)邓小平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理论的创新,他有高度的人民群众主体意识和大众关怀

在改革开放历程中,邓小平始终认识到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吸收群众智慧,倡导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群众路线和观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要深化和坚持对邓小平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研究。

(三)发展是硬道理

中國要崛起靠的是发展,发展是目标。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解决中国社会复杂问题的科学理论。他的发展思想根值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关键时期要从邓小平发展思想中汲取营养,要把“如何发展起来”和“发展起来后怎么办”问题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四)坚持制度发展和创新

制度发展和创新是对邓小平理论研究得出的重大启示。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引擎和保障。  要重视对邓小平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容的研究。邓小平提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还根据时代与实践发展要求,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党进行制度创新提供经验。国家只有通过制度发展和创新才能理顺各种利益关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5.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3] 郭思敏,王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M].北京:100017.

作者简介:张亚倩(1997- ),女,汉族,河南人,在读硕士研究生,海南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邓小平政治教育理论探析
对邓小平理论发展史前沿问题的研究——评高屹著《邓小平理论发展史》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