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诊改理念下校本数据分析及诊断的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

2020-06-08蒋红军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诊改大数据平台诊断

【摘 要】本文阐述“诊改”视角下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校本数据中心建设意义,提出建立大数据中心应完成云计算平台建设、数据治理整合工作、数据业务程序解耦再造工作,从校本数据库建设设计、管理决策智能研析与监控系统设计、内部质量诊断和改正设计等方面论述校本数据分析及诊断大数据平台设计。

【关键词】诊改  校本数据  大数据平台  诊断  建设  广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C-0190-03

近年来,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正持续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中诊断与改进工作正逐步健全。不少院校为推动教育创新发展,非常重视诊断改进机制的建立与优化。在大数据以及相关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院校的“诊改”目标更加明确,以求初步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内部质量监控数据平台,重点建设完善校本数据中心,完善数据中心人、财、物,教学、科研等主题数据库,基本实现基础数据共享和应用,为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提供全面的、智慧化的数据平台和信息服务。

当前,一些职业院校已经形成共识,要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同时要将大数据技术融入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全面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按照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建设校本数据中心的目标规划,以学校数字化校园基础建设为依托,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为基础,研究出一套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校本数据中心建设技术方案,以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开放共享。

一、建立大数据中心的基础条件

推进职业院校的校本大数据中心建设,需要从顶层设计的优化开始,不断完善软硬件等基础设施。

(一)完成云计算平台建设

院校要聚合资源,有效完成统一化的弹性硬件环境建设,要着眼于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主动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积极采购具有先进性能的服务器,合理布局完成平台建设,使之能够助力于全域计算、信息存储、网络服务、数据集约化管理。

(二)完成数据治理整合工作

院校应该通过采购或自行设计感知类设备采集数据,并实时共享传递至云平台,同时还可建立机制,与其他院校或教育领域职能部门开展多形式、多方案的数据共享,紧密关注出现在教育领域的各类数据,有效开展数据归集,并完成深度关联化分析。

(三)完成数据业务程序解耦再造工作

院校要就数据业务组件化、数据微型需求服务化目标制定解决方案,不断实现院校工作的云端再造,加强硬件集中管理,加强数据集中存储,加强数据业务链条及相关流程整合,着力解决系统数据协同共享方面存在的系统功能重复、流程断点频现、业务标准不一等问题,基于主程序将业务程序进行解构、降重、接合和优化,不断从SaaS、DaaS、PaaS、LaaS等结构层实施推倒重构。

二、校本数据分析及诊断大数据平台框架设计

校本数据分析及诊断大数据平台,是依托现有数字化建设基础,突出数据采集、聚合、处理工作需求,寻求系统化业务支点,形成管理决策、质量演化、资源共建、支撑服务、监督管控五大系统,向教师、学生、专业、学科等不同对象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数据服务的综合平台。因此,院校应该降低系统建设重复率与相应开支,充分掌握资源基础,打造优质应用系统,创建数据库,遵循系统设计中的技术先进性、安全保密性、可靠稳定性、成熟开放性、统一标准化、可行适用性、可扩展性、优升级性、可持续发展、多移动终端支持等原则,完成大数据平台框架设计。

硬件设施层,包括服务器等网络设施、通用服务设施设备、数据存储设施、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等公共服务系统等。基础应用层,包括平台系统运行中间组件,院校现有的管理业务系统、资源业务系统、服务业务系统等。数据聚合层是校本大数据的集聚仓库,有统一化的数据标准,有可靠稳定的交换平台,经数据采集、提取、交换等处理后形成数据库,是内部质量诊改的原始数据库。业务服务层,建立统一门户,对学校、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以及管理员、用户等不同角色开放,提供可行化信息服务,匹配常规内部质量管理。

三、校本数据分析及诊断大数据平台具体设计

(一)校本数据库建设设计

作为诊改工作的重要支撑,校本数据的采集存储和调用意义重大。数据库将以原有的管理业务系统、资源业务系统、服务业务系统所产生的数据为基础,新增院校教学工作评价即诊改工作数据系统,主动完成教育部关于人才培育工作的政策内容与实施状态数据采集,同时吸收其他外部数据,便于院校快捷准确实施校情、学情分析,增加诊改效率。

1.校本数据库管理。明确区分数据主题,建立基础数据集,作为其他数据指标计算或检验的重要支撑和依据。要对在线访问的用户实行自定义建表制度,设计中应确定字段名称,规范数据的类型及具体表现形式。要按照不同专业或其他区分形式设置字段权限,组建适用于字段设置的数据字典。通过设计完善在线用户的自定义表单,可自动完成数据查询、新增、删除、编辑、导入、导出、还原等操作功能。

2.校本数据交换平台。平台的设立主要是在数据标准下完成不同主题数据集对应的数据采集、提取、交换、加载等操作。因此,在数据采集环节开始要设计好人工操作与系统操作两种方式。

對人工操作而言,需要求按照规范化的数据填报程序来完成数据全面采集。首先,加强数据采集项目管理,相关人员的工作岗位分管理员、信息录入员、数据审核员,对应的岗位责任是:由管理员分批次、分时段发布信息采集任务,并对信息录入员和数据审核员的角色进行设置,通过修改后台字段来调整权限;后两者则相应完成信息填录与信息审核工作。其次,加强数据采集填录管理,不同用户登录系统后,系统将识别不同的用户权限,然后下载对应字段的数据采集填报模板,按照模板提示完成数据导入。只要录入规范,系统在不同的源数据中会自动校验数据字段类型,自动完成数据的整理合并。数据审核员通过在线检查和修正各类导入数据后,及时将审核通过的数据入库。

对系统操作而言,按照已有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组建数据交换中转仓库,在其中实施数据提取和过滤,并设定系统自动对接中的数据同步要求,准确高效完成校本数据的交换。

(二)管理决策智能研析与监控系统设计

在校本数据库设计中,还需要有效建立数据的研析监控系统,能够稳定输出数据监控功能,并发挥异常预警作用。

1.数据指标计算。平台系统通过基础数据集抽取不同主题数据后,会与后期输入的数据指标进行关联,需要展开数据指标计算。借助自定义的计算公式以SQL或其他导向方式完成计算后,建立基础数据集与数据指标之间的关联。

2.诊断决策。整体诊断不同数据指标,及时提醒并列举不满足标准的指标项目,对照经过验证的历史指标趋势,对平台中的任务决策提供相应的评估数据结果作为决策参考。

3.数据研析与挖掘。平台系统设计的管理门户,对院校领导和主管部门开放,以图表的方式展现相关指标,宏观显示数据趋势,匹配综合分析需求。图表会在大数据的逐层挖掘中呈现历年详细数据。通过管理通道进入的操作者可以使用界面上设置的相应标签来编辑图表,并将结果定向输出至相应权限或对应需求的门户,同时图表可供下载使用。

(三)内部质量诊断和改正

1.院校层的教学质量诊断。院校推动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需要建立常态化的“目标—标准—实施—诊断—改进”机制,是动态化、螺旋递进式的诊改机制。因此,在校本大数据平台建设设计中,要加强校本数据研析与监控工作,可定期产出自诊报告,围绕数据分析出具配套的人才培育质量分析报告,为下一步的质量诊改提供依据。

(1)自诊报告管理。校本大数据库建成后,要在数据库调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院校质量的自我诊改报告,其报告内容涉及文本、数据、图表等要素,数据库中存储有相应的模板可供生成报告时使用。

(2)数据质量分析报告管理。要在数据库调用分析的基础上自动生成数据分析报告,其报告内容涉及文本、数据、图表等要素,数据库中存储有相应的模板可供生成报告时使用。

(3)人才培育质量分析报告。院校以年度报告的形式结合数据库中的报告模板生成相关报告,在模板基础上可插入编辑更多展现要素,也可以引入动态化的数据指标。

2.专业层的教学质量诊断。院校各专业要结合有关指标体系来完成诊断,要从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师生资源、师资建设、教学质量、教学资源等不同方面组织考察,要始终围绕院校层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教学工作质量要求进行诊断。

(1)诊断体系建设。有关主管部门要健全诊断指标,对不同专业的数据进行采集,并对归集数据进行审核。平台系统设计中,应分解出多层级的指标体系,便于指标数据的计算和上传,同时院校也可按照特定规划需求制定指标,便于宏观管理。

(2)在线专家诊断。平台系统应设立专家诊断单元,引入专家管理、登录访问、在线诊断、表单填报等功能模块。平台系统还应及时结合专家诊断指标情况出具必要的打分评估材料。

(3)诊断结果研析。平台系统评估各专业诊断结果中,要客观评估不同指标下的支撑材料,亮明指标优势与短板,便于各专业的管理决策。

(4)专业诊改报告。数据库中同样存有诊改报告模板,各专业可在线编辑,及时插入可行数据元素,生成专业的诊断报告。

3.学科层的教学质量诊断。平台系统中对于学科课程的质量诊断设置有相应模块,模块可呈现学科建设满意度、学科建设实施度、课程教材建设满意度、教学评价满意度等一级指标,并设定了相应的二级指标,如图1所示。二级指标与对应标准属于自定义,不确定选项目,由诊断专家在线完成诊断。

(1)诊断体系建设。有关主管部门要健全诊断指标,对不同学科课程数据进行采集,并对归集数据进行审核。不同的学科课程可以指定不同的专家进行诊断。

(2)在线专家诊断。诊断专家在线对学科课程进行诊断,并出具必要的打分评估材料,同时还要相应提出诊改意见或策略。

(3)诊断结果研析及改进。平台系统评估各学科及课程诊断结果中,要客观评估不同指标下的支撑材料,所有诊断结果汇总后按分值排序,并建立单向指标研析制度,在线编辑好诊断报告后,定向发布至院校专业或具体学科教师,指导整改。

4.教师层的教学质量诊断。平台系统中对于教师质量诊断方面设置有相应模块,主要指标依据教师的师资力量建设规划以及职业发展标准而定。在校本大数据平台中完成教师数据采集,并在有效监控机制下完成诊断和改进。

首先,教师的教学质量诊断可建立校、院、专业各层诊断模式,按照校、院、专业有关教师的师资力量建设规划以及职业发展标准建立考察指标后,诊断师资的规模、结构、质量、流动性等方面,并考察师资力量建设的目标是否完成。所有诊断结果汇总后按分值排序,并建立单向指标研析制度,在线编辑好诊断报告后,定向发布至院校专业指导整改。其次,教师的教学质量诊断也可由本人完成,相应的主要诊断指标如图2所示。

5.学生层的教学质量诊断。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自我诊断和改进,要严格围绕国家的人才培育目标以及学生的自我发展标准,在校本大数据平台中完成教师数据采集,并在有效监控机制下完成诊断和改进。文中的校本大数据平台在学生自我诊断方面主要开展人才培育体系完度诊断、学生成长环境优化诊断、学业可视进度诊断,并出具最终的诊改报告。

第一,在人才培育体系完度诊断方面,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通过平台上的质量控制观测技术准确监控和衡量人才培育体系完成度,检验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双创”教育、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等工作成效,并在检验中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第二,在学生成长环境优化诊断方面,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加重对教学管理和服务部门的工作质量监控评价。平台上可建立学生诉求响应渠道,此项内容同样应作为诊断指标之一。平台上还应不定期举办学生对校内学习生活的满意度调查、对校园安全教育环境建设的满意度调查,综合判断学生的成长环境。

第三,在学业可视进度诊断方面,主要跟进学生的学业成绩波动,掌握实际情况,对不达标的学生应视为异常预警状态。平台可增设帮扶单元,对明确具备条件的学生进行帮扶。同时,为了深化帮扶管理落实,系统将制定校、院、专业不同层面和管理员、教师等不同对象与学生沟通,建立问责制,准确推进诊改工作。

诊改理念下,加强校本数据分析及诊断的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平台建设,能够持续优化资源,满足数据共享需求,提高数据应用效率。同时,院校在建设和应用平台的过程中,将更好地完成教育信息化工作,实现教育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许刘英.大数据背景下的高职教学诊改:内涵、理念及策略[J].职教论坛,2019(2)

[2]王志国,李雁行.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探索[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12)

[3]宋維堂,张淑梅.“诊改”视角下校本数据分析及诊断平台建设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7(11)

[4]罗淑云.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探究[J].高教论坛,2017(3)

[5]潘泽锴,刘雪梅.高职院校多方协力的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 2017(4)

[6]龙伟忠.关于广西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7(23)

【基金项目】2019年院级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诊改视角下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校本数据中心建设”(YKJ1912)

【作者简介】蒋红军(1982— ),男,广西全州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诊改大数据平台诊断
探索诊改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设
诊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契机
“诊改”与“评估”的区别
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研究现状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仓储运营支撑平台设计
袜业行业大数据平台的应用研究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