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阈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引领力与影响力探讨

2020-06-08廖彬胜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新媒体高职院校

【摘 要】本文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新媒体视阈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引领力和影响力现状进行调查,包括网络意识形态现状、“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对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态度现状、学校团学活动现状等方面,提出新媒体视阈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引领力和影响力建设的对策:使用新媒体打造新话语体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社团管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与媒介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  高职院校  意识形态  影響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C-0094-02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否能实现。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技能型人才,是未来社会的基层力量。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牢牢掌握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一、新媒体对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

基于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在快速发展,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价值判断、语言特点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有力地推动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纵深发展。新媒体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的正面特征,同时也拥有门槛低、良莠不齐、单向性、被动化的负面特征,这使得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意识形态建设是一把“双刃剑”。

(一)正面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互联网在快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而在网民数量中,学生所占比例极高,其中,大学生是互联网等新媒体用户中最为活跃的群体。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活跃,热衷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浏览及讨论社会问题。首先,新媒体的开放性特征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有效资源,高校通过新媒体发现与整合信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其次,新媒体的交互性特征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高校可引导大学生利用新媒体互动交流,在观念碰撞中巩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负面影响。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是网络信息的传播终端。由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普世价值”论等各种思潮通过新媒体传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渗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这些社会思潮会随着国家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利益结构的调整而长期存在。

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结构多元,学习态度和心理各异。学生个体的经历和思想差异大,且思维逻辑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和辩证分析能力相对有限。而新媒体门槛低、良莠不齐,错误信息极易影响信息判断与甄别能力较低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也将产生不良影响。此外,新媒体单向性、被动化的特征,致使一些娱乐化、低俗化甚至反动性信息片段不断侵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进而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冲击和消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与政治认同。

二、新媒体视阈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引领力和影响力的现状

本文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新媒体视阈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引领力和影响力现状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与个人访谈结合方式,得出以下结论。

(一)网络意识形态现状。在“如何看待网络和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中,90.9%的学生认为,网络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意识形态值得注意。但是在“新媒体的使用过程中,对于网络安全方面有多少程度了解”中,13.4%的学生“不是太了解”,只知道很多弹窗或者网站不能随便进;51.3%的学生认为“有些程度了解”,对于网络信息有自己的判断力,有一定的安全意识;29.4%的学生认为“相当程度了解”,对很多信息的本质能够甄别出来,不追风、不从众;仅有5.9%的学生认为“十分了解”,具有健全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能够完全地把网络当成工具,不受其他文化或价值观影响。可见,“不太了解”和“有些程度了解”占比达到64.7%。从调查分析得知,学生清楚知道网络中存在的意识形态斗争问题,但是却在使用过程中辨别能力不高,只是懂得简单的甄别方式,一旦发生外部势力精心布置的网络意识形态渗透事件,学生未必能很清楚地看到事件背后的本质。

(二)“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关于“您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或学习马克思主义及相关理论的”问题,9.1%的学生回答“来源于网络”,11.8%的学生回答“来源于图书、报纸、杂志等”,72.7%的学生选择“课堂教学”,6.4%的学生选择“学校活动”。在“如果在专业课中引入思政元素是否能接受”问题中,61%的学生选择“能接收”,34.8%的学生认为“一般”。同时,笔者选取了不同二级学院的大二学生进行访谈,提问其所学的专业课程在授课过程是否融入思政元素,得到答复是“没有”。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课堂是学生获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主渠道,学生对于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的可接受程度很高,但是“课程思政”还没有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状况在调查中存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改革以及教师理论水平均有待进一步改善的现象。

(三)对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态度现状。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认同的,但很多学生不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内容。在“您认为新媒体终端的私密性是否会加剧大学生的匿名心理,是否会导致他们的价值选择与公开状态下的价值选择产生一定的消极偏离”问题中,21.9%的学生选择“会”,52.4%的学生选择“应该会”。以此我们可以得出,学生认为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有必要,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此却不是很了解,并在实际的新媒体使用过程中由于新媒体终端的私密性,导致学生的价值选择与公开状态下会不一样,出现知行不一的情况。

(四)学校团学活动现状。在“你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或学习马克思主义及相关理论的”问题中,只有6.4%的学生选择“学校活动”;而在“你觉得学校的团学活动的效果如何”问题中,58.8%的学生认为“学校团学活动办得有声有色”,30.5%的学生认为“内容枯燥,积极性不高”,10.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没想法”。从数据可以见,第二课堂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辅助作用沒有体现,学校团学活动所起的效果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新媒体视阈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引领力和影响力建设的对策

(一)使用新媒体打造新话语体系。利用新媒体打造新的话语体系,要真实地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习惯以及思想特征,不要用高深的话语、隐晦的方式呈现,只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才能达到说服人、教育人、武装学生的目的。如关于“您觉得对于网络安全的建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比较易于让您接受”的调查中,有74.9%的学生选择“融入新的表达方式的视频普及(抖音或快闪视频)”,71.7%的学生选择“播放关于网络安全的短片”。可见,高职院校需要用新的方式来呈现主流意识形态。因此,首先,我们要做到从理念上转变认识,要迎合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利用新媒体工具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将新媒体对意识形态的挑战转化为机遇;其次,结合学生实际,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易懂,接地气地展现出来,不断创新话语体系。

(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加快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以“课程思政”方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各门课程中的作用,实现思政育人向课程育人的转变。第一,构建顶层设计,成立学校党委领导的校级领导机构,成员包括各教学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统一设计、规划、引导,探索学校各个学科中与思政元素的衔接点,开展“课程思政”研究;第二,建立制度保障,在经费、项目上给予单独扶持与保障;第三,推动建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对课程建设功能实现程度及育人效果的科学考评;第四,统筹校内外优势资源,组建“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相结合的团队,推动校本化“课程思政”教材建设;第五,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提高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与意识。

(三)加强学生社团管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学生社团是以个人兴趣为起点、以个人志向为依托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个性张扬、潜能发挥、创造力展现的平台。在新媒体背景下,多一个健康发展的学生社团,就多一块教育的阵地,就多一个展示的舞台,就多一个创新的堡垒,就多一批受益的学生。学校应该主动加强对学生社团管理,改进对学生社团的监管,提高社团学生干部的地位,在符合条件的学生社团可探索成立学生社团党支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引领作用。在学生活动方面,引导学生社团开展各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第三课堂的协同育人功能。

(四)提高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与媒介素养。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做好教师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引导学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建设中,要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尤其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工作者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提高使用多种方式来获取、分析、鉴别、引导、评估的能力。首先,要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政治信仰,高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艺术;其次,熟悉和掌握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熟练使用新媒体,使用新媒体开辟相应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针对社会热点事件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互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景云.新媒体对中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7(4)

[2]石新明.论蔡元培先生的“扶持社团”思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

【基金项目】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中心专项课题“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引领力与影响力研究——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8SZZX0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廖彬胜,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专任教师。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新媒体高职院校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