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方案》解读

2020-06-08郝攀峰

集装箱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陆海东盟国家班列

郝攀峰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我国为共建“一带一路”、推进新时期西部大开发、构建国家区域协同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而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2019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国家层面的行动指南。近日,重庆市印发《重庆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重庆市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总体要求和导向。《实施方案》坚持开放创新、协同联动的建设原则,提出以下建设要点:一是重庆市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的重要工作;二是重庆市域内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枢纽要素;三是重庆市与沿途省区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合作模式;四是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形成贸易和产业聚集的发展方式。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全面指导重庆市及引领西部地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行动纲领,《实施方案》引起通道沿线各方的高度关注。

1 以全面战略升级视角看待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任务

从国内层面而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是基于我国西部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提出的区域性升级行动,是西部地区经济产业发展到新时期对共同开放、整合发展的新要求,是基于西部地区发展内生动力和发展趋势提出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力支撑。从国际层面而言: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在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地区经济交往快速发展,产业链和供应链衔接更加紧密的背景下提出的,覆盖东南亚地区乃至更广阔的“一带一路”合作地区;因此,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既要依靠我国西部各省区市共同推动,也离不开国际合作,需要动员其他国家共同参与。作为深化陆海双向开放的重要举措,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要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加快通道和物流设施建设,提升运输能力和物流发展效率,通过与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等加强结合,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

基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任务的战略地位,《实施方案》坚持“三个做好”:一是做好重庆市自身的通道建设工作,围绕物流运营组织和市域内基础设施分工布局,通过加强线路、枢纽的条件和能力,提升重庆市作为通道主枢纽的运输服务水平;二是做好西部地区通道建设服务工作,通过加强省际协商合作及协同创新通道发展模式,探索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建设;三是做好国际互联互通合作工作,通过构建境外节点、扩大双向投资等,带动通道产业和贸易发展。

2 以完善物流服务网络和创新服务模式建设复合型通道

复合型通道是新时期我国物流通道建设的新要求和新趋势。复合型通道不是多条通道或多种运输模式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通道之间的相互补益和不同定位,为客户提供高效、稳定的多样化物流解决方案,并实现通道自我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多项举措建设复合型通道。

(1)发展国际海铁联运、国际铁路联运、跨境公路运输和国际航空货运,提升不同联运模式的服务效能。第一,大力发展国际海铁联运,加大重庆市至北部湾港铁路班列开行密度,开行重庆市至湛江港铁路班列,支持与沿线其他港口形成班列与班轮的有机衔接,为产业链上的不同产品提供不同的运输通道,并为我国西部地区与东南亚地区之间时效性要求较高的供应链中间产品和农副产品等提供快速通道服务;第二,加快发展国际铁路联运,确保重庆市经凭祥市至越南河内的国际铁路班列稳定运行,推动东南亚跨境铁路班列与中欧班列衔接,针对即将开通的泛亚铁路,提前布局沿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的境外集疏运场站和物流基地,做好运输组织前期规划工作;第三,推动跨境公路班车高质量运行,稳定班车运行线路和服务时效,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加强协商,推动实施集装箱暂时进出境一次性备案,设立沿边口岸班车绿色通道,逐步开放重庆市至东盟国家的跨境公路直通;第四,加快发展国际航空货运,引进基地航空货运企业,支持国际快递企业设立区域分拨中心,建设区域国际航空快件枢纽。

(2)加快实现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经济带中转衔接,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与沿海、沿边、沿江节点联动发展。第一,統筹实现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与中欧班列对接,有效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衔接东南亚地区与中亚、欧洲地区的陆桥纽带作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的西南、西北陆桥体系,提升东盟国家经重庆市至欧洲和中亚地区的国际铁路联运服务品质,缩短货物中转时间;第二,加快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与长江经济带协同联动,充分发挥果园港作为长江铁水联运第一大港的优势,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形成东南亚地区-北部湾港-果园港快速联通,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第三,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与沿海、沿边、沿江节点联动发展,加强与北部湾、粤港澳大湾区、东部沿海港口以及凭祥铁路口岸、友谊关口岸、东兴口岸、磨憨口岸、瑞丽口岸之间的合作。此外,西部省区可通过果园港、万州新田港与长三角地区联通,重庆市可通过铁路班列与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连接。

(3)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物流设施的紧密协作,推动沿线港航和铁路企业深度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第一,鼓励重庆市企业在投资建设、运营服务、规则标准等方面与沿海港口加强合作,鼓励重庆市主辅枢纽承载沿海港口的内陆港功能;第二,通过提升重庆市域内、成渝城市群、长江沿线、西北地区重要节点的协同能力,形成对沿线主通道和重要枢纽的集聚能力;第三,支持重庆市主辅枢纽、重要节点与港航、铁路企业开展设施运营、平台建设和运输组织等合作,通过装卸、转运设备技术改造,推动港口和铁路场站智能化升级;第四,推动实施港口、铁路定价机制改革,建立定价协同、变价协商机制。

(4)创新特色物流发展,丰富多式联运服务方式,推动沿通道的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专业物流发展。第一,引导企业加强与境外服务商合作,发挥重庆市与东盟国家在商品车、化工品、大宗物资等领域的货源优势,加强国际多式联运平台建设和品牌培育,发展冷链、商品车、大宗商品、液体化工品、邮政快递等专业化的多式联运服务,丰富通道物流产品和物流业态;第二,充分利用东盟国家水果、水产品等农特产品货源优势,结合重庆市各区县特色农林产品优势,大力发展铁路、公路、航空冷链运输,构建重庆市至东盟国家的双向冷链物流通道,通过与境外冷链集采中心联通,推动重庆市自东盟国家进口水果、水产品等贸易发展;第三,发挥中国(重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优势,依托重庆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探索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物流。

(5)加快成渝双城协同合作,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亚欧国际转运中心。成渝两地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物流通道建设水平和多式联运发展水平位居我国中西部地区前列;但多年来,两地在物流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缺乏联动、定位重叠等问题,总体上竞争大于合作。当前成渝两地正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快进键”。成都-重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务院《“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的全国四大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2019年,成渝两地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占我国西部省区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成渝两地对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的贡献度合计达70%。《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将重庆市定位为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将成都市定位为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成渝两地可依托重庆港口枢纽建设物流合作示范区,共同建设集仓储、分拨、集散、转运、衔接、流通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发挥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大幕刚刚拉开,成渝两地合作空间广泛,差异化发展定位清晰,携手共建亚欧国际转运中心的前景广阔。综上所述,加快成渝合作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有重要意义。

3 以带头带动的使命担当建设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

按照《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要求,重庆市承担建设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牵头建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两大使命任务。在牵头建设省际协商合作机制方面,重庆市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既有先天的政治优势,也有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完备的物流资源优势。2019年,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与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建立“13+1”合作共建机制,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协同共建格局基本形成。下一步,需要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由重庆市牵头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继续团结协作,共同施策和发展。相比之下,建设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是对通道运营能力的考验,需要重庆市协同各方综合施策,推动沿通道的贸易和产业落地,形成市场自然选择和要素自由流动的高地。《实施方案》从资源共享、合作共建、共同创新的角度提出建设通道物流和運营组织中心的措施和方案,着力解决西部陆海新通道由通到畅、由量到质、由内到外、由近到远的发展问题。

(1)牵头协调建设和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在为各方提供协调共商平台的基础上,以保证通道畅通、提升通道效率为导向,倒逼解决多年来西部地区各省区市难以独立解决的铁路扩能、断头公路贯通、相关场站和设施衔接等问题,加快补齐集装箱货运场站、快速货运铁路等设施短板。

(2)共同推进通道规则体系建设。建设运输和通道规则体系是我国实现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转变的关键。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则体系建设需要我国西部地区各省区市抱团推进,以货运量为谈判话语权,以高频次的国际海铁联运班列为载体,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一方面,优化境内现行运作体系和运行规则,探索设置内陆口岸全牌照;另一方面,加强国际规则的协商和执行,开展通道标准化示范行动,加强与通道沿线国家相关规则的互认,通过主导协商制定通道沿线国家的陆运规则,逐步提升我国在国际海运规则、国际贸易规则等领域的话语权。

(3)促进通道信息互通衔接。建立西部陆海新通道一站式公共信息平台,突破不同运输方式、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统筹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海关等公共信息资源,协调推进国际、国内信息互通,并联合其他枢纽节点,为通道沿线货主企业、运输企业、报关代理企业提供通道运行、运力供需、集装箱实时位置和货物状态等信息服务。

(4)推进应用多式联运新技术和新装备。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通道运距约为4 000 km,其中陆上运距和海上运距分别约为1 500 km和2 500 km,覆盖国际和国内市场以及多样化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是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天然试验场。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要积极引导和协调冷藏集装箱、粮食集装箱、商品车集装箱、集装箱专用汽车转运架、罐式集装箱等专业集装化装备在通道运输中的应用,加快引导智能集装箱、智慧化场站和智能中转设备的应用,支持运输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装备租赁企业联动发展,培育集装箱租赁市场。

(5)为通道建设提供金融服务支撑。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既是通道建设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扩大市场、提升品质的催化剂。通道金融服务支撑主要体现在资金保障和便利结算两方面:在资金保障方面,利用金融机构的各种融资产品,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通道建设,加强向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和效率提升的资金倾斜,设立通道建设基金、国际投资基金等;在便利结算方面,提供高效的支付结算服务,在通道沿线推广使用人民币结算,探索跨境和外币境内网上支付模式,协调西部地区各省区市共同开发融资产品,设立物流结算中心。

(6)加快建立境外公共节点和集疏运体系。境外公共节点和集疏运体系是国际通道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资源。西部陆海新通道要聚焦和带领沿线省区市参与主体,强化与新加坡港、海防港、关丹港等港口合作,主动与东盟国家内陆港联通,支持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在新加坡、越南河内和胡志明市、老挝万象、柬埔寨金边和西哈努克、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缅甸仰光等中南半岛主要枢纽节点建立境外分拨集散中心、提还箱点和海外仓等公共物流基础设施,降低通道运行成本。

4 以发展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为产业协同方向

发展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新内涵之一。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推进,我国西部地区将成为东盟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1)加快打造沿通道的物流集群和贸易集群。东南亚地区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贸易大后方和供应链中间产品的服务市场,可以与西部地区形成产业协作配套和优势互补,是发展新增贸易和双向投资的重要市场。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以及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运营中心,重庆市具有与东盟国家开展物流和贸易合作的天然优势。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带动下,2019年重庆市与东盟

进出口贸易额达1 086.7亿元,比上年增长43.2%,东盟已取代欧盟成为重庆市第一大贸易伙伴。《实施方案》提出:围绕重庆市主辅枢纽形成物流集群,并加快推动围绕物流枢纽的产业和贸易布局。一方面,要强化两江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带动作用,吸引国际物流企业设立分拨中心,扩大集群规模,完善供应链服务能力,开展中转、采购、分拨配送、流通加工等综合服务;另一方面,要依托重庆市主辅枢纽建立国际商品交易展示中心,开展进出口货物国际采购、分拨、中转和结算业务,促进商品贸易发展,建设覆盖我国西部地区的东南亚农产品、水果集散中心,形成具有商品交易指数发布和商贸定价权的优势贸易品类,设立相关商品的定价中心和交易所。

(2)强化通道沿线产业合作,建设产业示范园区。重庆市与东盟的经贸往来基础为重庆市设立东盟国家产业合作示范区提供支撑。《实施方案》提出:吸引东盟国家知名企业来渝投资发展,聚焦智能装备、精密仪器、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汽摩产品、通信器材、能源化工等产业,建设一批国际经贸合作示范区。作为重庆市深入与东盟国家产业合作的重要形态,东盟国家落地重庆市的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既是重庆市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标志,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对重庆市的实在贡献。2018年底,重庆市南川区与东盟-中国经济贸易发展促进会签署东盟产业合作项目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双方将合作建设以东盟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产业园、木结构房屋研发制造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园、进出口产品交易集散中心等。目前上述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5 结束语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由我国西部地区共同建设、融合发展的国际物流通道,是联通中南半岛、欧洲经济圈的经济走廊。凭借多枢纽、复合型、“通道+贸易+产业”立体融合发展等优势,西部陆海新通道必将激发国际供应链的高效合作,成为区域协作、国际参与的典范工程。

(编辑:张敏 收稿日期:2020-04-09)

猜你喜欢

陆海东盟国家班列
本期导读
陆海之纵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俄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军事合作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2 000列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
一种奇巧的测角法